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67章

作者:参娃

反正只要手艺好,咋地也能混口饭吃。

第一百一十三章 落户

有郭主任的面子,裁缝店的师傅多少也会照顾许世琴一些。

学徒不是几天就能出成果的,总得慢慢学才行。

许世彦嘱咐了妹妹一番,让她好好跟着师傅学本事,别怕苦别怕累,有眼力见儿,别偷懒。

安顿好许世琴,许世彦这才离开,直接去邮局,买了信封、邮票贴好,写上地址,将信分别寄出。

能做的他都做了,接下来就只能耐心等候结果。

许世彦返回东岗,直接去了队部。

东岗公社地处长白山脉之中,所辖范围东西长五十一点五公里,南北宽三十一公里,下辖十个大队。

公社驻地直属大队三个,另外还有林场、工业总厂、建材总厂、卫生院一所、中学一所、中心小学一所。

同时,地方国营抚松一参场也在东岗所辖范围内。

三个大队基本上就是从东往西排列,一大队在公社最东边,与国营一参场相接。

二大队在中间,三大队在最西边。

公社南面就是连绵的群山,其中最出名的是炮台山,山下有一处山洞,人们都传是防空洞。

据说这炮台山下有煤层,而且是罕见的白煤,但是储量太低,开采成本太高,所以并没有被开采。

炮台山脚下有一条河,被人称为黄泥河。

三个大队的队部,自东向西都离着黄泥河岸边不太远。

二大队的队部是一栋二层小楼,新盖的没多久,外面用青绿和白色的水刷石做墙面,里头都是雪白的白灰墙。

相比于一大队和三大队都是小平房的队部,二大队这队部可就气派多了。

也可以从侧面证明,二大队的条件确实要比其他大队好很多。

许世彦进了队部,在二楼找到了于守广,把他们夫妻的户籍相关文件,都交给于守广。

“于书记,这是我和我媳妇的户口,我六妹的暂时不往这边迁。”

于守广接了户口,安排人给落户。二大队有五个生产队,许世彦被安排在了一小队。

“等着开春以后,让你们小队的队长,带你去山上,划一块自留地。

自家种点儿杂粮杂豆的都行。”

以前自留地不允许种粮,只能种菜,如今管的没那么严了,随便种,只要不违法就行。

“另外呢,就是明天开始,你先帮着大队干点儿活。

我给你安排几个人手,你带着他们去工业,什么地枪、拉炮之类的,赶紧都做出来。

这事儿我可就拜托你了啊,一定办好喽。”

正月十五之后,参地就开始干活,看参的也要上山了。

于守广的意思,既然有地枪这么好用的东西,那必须尽快都装备上。

“成,书记放心,这事儿我肯定用心办,保管没问题。”

许世彦刚一到二大队,就给他安排了差事,自然高兴。

有事情做,才有表现的机会,要是啥都不用他,那他啥时候能出头?

成天就跟在人家后头混,啥好事儿也轮不到头上,那他还搬来东岗干嘛?

正月十二,队里果然派了五个小伙子,给许世彦打下手,帮忙制作地枪等看参工具。

东岗公社有工业总厂,跟二大队的队部隔着一条南北道,队部在道东,工业在道西。

工业厂里面各种机床都有,可以加工各种零件,比西岗公社那铁匠炉强多了。

于守广早就跟工业的人打过招呼,许世彦到那边,画出地枪的设计图,提出要求,那边开始给加工零件。

等所有零件全都加工好,许世彦带着人组装、测试。

工业机床生产的零件,精密度比铁匠炉弄出来那玩意儿可强多了。

装上枪药枪砂,布好铁线。

在地枪的枪口前面布置一块胶合板,用绳子拉动铁线。

砰的一声,枪砂喷出,五毫米厚的胶合板,被枪砂穿透,打成了筛子。

“卧槽,这玩意儿威力也太大了吧?”

大队一众干部都去看测试了,当看到那筛子底儿一般的胶合板后,众人皆目瞪口呆。

这威力,要是搁参场周围布上三五十个,再配合点儿拉炮啥的,看谁还敢往参场跑?

“小许啊,行,你整的这玩意儿太厉害了。

这样啊,接下来呢,你就专门负责这个,先给咱大队弄出三五十个来。

咱大队一万多丈棒槌呢,队里安排了六个人在山上,要是有这地枪,看参也能轻松些。”

二大队的参场在西边二号桥附近,就是往东江沿走的那条路,半路上往南岔过去。

二大队一共有参地一万两千丈左右,参场周围环境很复杂,松江河的闲散人员不少,看参的压力比较大。

尤其是去年东江沿大队丢了人参之后,这边也十分重视,由原本的三个人增加到六个人看参。

这样一来,工分等成本增高,虽然二大队家大业大不差这一点儿吧,总归是块心病。

要是参场周围都用上地枪、拉炮啥的,就能缓解看参压力,撤下三四个人回来干活。

地枪是死的,做好了可以用好多年,而且不吃草料不给工分,这多好啊。

“哎,书记放心,我肯定尽快就把这一批地枪做出来,不耽误开春参地用。”

领导安排任务,这是看重自己,许世彦高兴还来不及呢。

他这干活都给算高工分的,别人现在还都在家里闲着,他就能挣工分了,这不挺好么?

就这样,许世彦领着人在工业待了三四天。

按照于守广的要求,做出来地枪三十管,拉炮一百多个,另外还做了些捕兽的夹子。

在工业上班的人,多数都是三个大队的,许世彦弄的那地枪,好多人都看着新奇,回家去少不得要提起。

结果没过几天,其他两个大队、公社参场,全都知道二大队整了个看参的宝贝。

于守广被叫去公社,一大队、二大队、公社参场的领导,一起围攻他。

“你这老小子不讲究啊,有好东西你藏着捂着不肯让旁人知道,太不地道了。”

“就是,就是,得亏咱还都是一个公社的呢,你都能这么抠。

消息藏的那么深,丁点儿都不漏给我们,太不够意思了啊。”

“老于,来,说说,你是咋整出来地枪的?

我听人家说,是有个年轻人画的图纸?从哪儿来的这么个年轻人?

你小子命儿真好啊,啥好事儿都能让你遇上。

不行,今天你不把人交出来,我们就不让你回去了。”

第一百一十四章 抢手

东岗是远近闻名的人参之乡,人参种植业每年收入可达到二三百万元,占总体收入的一半左右。

可以说,人参产业,是东岗公社收入的支柱,整个儿公社从上到下,哪个不重视?

谁也不想辛辛苦苦几年种出来的人参,被贼偷走,有这种看参利器,那还能不想要?

在众人的围攻下,于守广坚持不住,只能投降。

“得,得,我说还不行么?

我们队,前阵子从东江沿搬过来一户,小夫妻两个。

那小伙子之前在东江沿大队看参,地枪就是他捅咕出来的。”

于守广说这话的时候,那神情别提多得意了,白捡个宝贝,谁不高兴啊?

“草,你老小子真特么有命儿啊,人才都跑你们队去了。”

众人一听,各自唏嘘,这还真是比不了。

二大队名声在外,人家就是奔着二大队来的,他们羡慕也没用。

“赶紧的,把人家小伙子找来,让我们见见啊。

我们没你那个命儿,人家主动投奔,那好歹的让人家帮我们个忙,也给我们几个队都整上地枪啊。”

光羡慕没用,还是来点儿实在的吧,他们最终的目的,还是地枪。

于守广能说啥?还能不让见?这就不是他们二大队能藏私的东西。

如今还算好的呢,最起码过来商量,要是搁以前,那都是无条件平调。

“找人来没问题,帮你们弄地枪也行。

可有一样提前说好了啊,只是帮你们做出来地枪,负责教会使用,工分你们得给,不能白用。

还有,借了得还,别跟以前似的,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那可不行。”

这种事以前不是没有过,二大队富裕,其他大队往年也有借东西的时候,多数都借了就没影儿。

于守广还真担心,这人借着借着,就借走不还了。

那可不行啊,他还指望着许世彦过一阵子弄那个豆饼发酵追肥的事呢,这人可绝对不能撒了手。

于守广这么一说,其他几个人都面露尴尬。

“哎呀,你就放心吧,我们能干那样的事儿么?

再说了,这是人,户口都落你们队里了,我们还有啥办法?”

话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于守广还能咋办?只好叫人去把许世彦找来。

然后,许世彦就成了香饽饽,被轮流借调到其他大队和公社参场,带人做地枪等看参用具。

人家不光给工分,一天还管着两顿饭,好吃好喝伺候着,直到把地枪制作安装全都教会了为止。

二月末和三月前半个月,许世彦基本上没干别的,不是在工业,就是在各大队。

带着徒弟做地枪、拉炮,手把手教他们怎么装枪药、枪砂,怎么布线,有啥注意事项。

每一样都仔仔细细的讲,生怕这些人一知半解听不懂,万一回去瞎捅咕,出了事可就坏了。

主要是地枪这东西太危险了。

前世就有看参的人,自己安的地枪,结果有天喝多了,不小心绊上去,把自己给崩了,重伤住院。

所以许世彦千叮咛万嘱咐,使用的时候必须小心。

好在能被挑来学徒的,都是聪明灵透的年轻人,学东西快还扎实。

许世彦教完之后亲自验收成果,一个个做的都不错,这才放心了。

许世彦做事认真仔细,有技术却没傲气,从来不会仗着自己有本事就眼睛朝天看。

不管对谁都特别和气,说话也很稳当,一点儿不说狂话。

借调到其他大队去干活的日子里,很受欢迎。

跟着他学徒的那些小伙子,一个个都挺服他的,等着教完离开时,大家伙还挺舍不得。

都说往后许世彦家里有啥事儿,喊他们保管到。

转眼间已是三月下旬,天气逐渐转暖,阳坡的雪已经融化了不少,背阴坡依旧覆盖着厚厚的冰雪。

这个时候,参地的活就不能等了,得抓紧时间做棚。

柱脚都是去年冬天砸好的,这时候就要安排人上去,把大联杆子钉在柱脚上,再把棒槌板子钉在大联杆子上头。

赶在棒槌出土之前,将参棚全都苫盖好,避免人参被雨淋。

人参这东西太娇贵,被雨一淋就要烂,那样可就减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