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432章

作者:参娃

这后头都是大叔大婶家的孩子?哎呀,这么大一家子人啊,可真是太招人稀罕了。

走,走,进屋,进屋说话。”许世全高兴的不行,拽着许成厚就往院里走。

那狗子倒是够精明,一见主人跟来客这么亲热,它也不叫唤了。

不等主人呵斥,便自行回到窝里趴着去。

这时候,许世全的媳妇胡春花也从屋里出来了,正好跟许世全他们走了迎面。

“这是?”胡春花一看丈夫跟来人那亲热劲儿,心里纳闷儿,就仔细打量了许成厚两眼。

“是咱大叔回来了?这是大婶?”

当年许成厚带着妻儿离开石家沟的时候,胡春花刚嫁过来不到一年,对坎儿下的叔叔婶子还算有点儿印象。

后来六几年的时候,许成厚回来过一次,所以胡春花仔细打量了之后,认出了二人。

“哎呦我的天,大叔大婶回来了?妈呀,快点儿,进屋说话。”

胡春花也特别高兴,忙扯着周桂兰的手往屋里走。

“大婶,你还记得不?

那时候我刚嫁过来没多长时间,就怀了我们家老大。

你走那时候,我们家老大还没生出来呢。

你当时给孩子做了衣服、帽子、鞋啥的,我婶子手艺可好了,老大穿着婶子做的衣裳可合适呢。”

胡春花是个挺爽利的人,见着周桂兰,就想起了以前的事。

“没想到一晃儿都这么些年没见着了。

哎呦,这得亏是在家里头,这要是在路上,我就算碰见婶子,我也认不出来啊。”

许成厚他爹是家里最小的那个,娶媳妇之后好几年才有了许成厚这么个独苗。

许成厚前头还死了个媳妇,周桂兰实际上比他小七八岁。

许世全的爷爷是长子,娶媳妇早生孩子也早。

所以这么一来,许世全的媳妇胡春花,实际上比周桂兰也小不了几岁,可俩人却差了一辈儿。

众人说着话,就进了东屋。

许世全夫妻把许成厚老两口让到了炕上坐,给许世先几个拿了凳子坐。

至于孩子们,都各自站在自家父母的身后。

许世先等人,也把他们从桓仁城里买的东西,都放到了炕梢和柜子上。

这边跟抚松那边离着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东西都差不多,所以从家出来的时候,就没带啥特产。

而是路过桓仁的时候,在城里买了些点心、罐头、奶粉之类的东西。

“叔,你看你这也太见外了,你们大老远回来看看就挺好,买这老些东西干啥?”

许世全一看,连连摇头,这家伙,好几提溜东西,得不少钱呢。

“那都是你弟弟他们的心意。

这些年你们兄弟也没能在一块儿,好不容易回来一趟,那还能不给他哥哥嫂子带点儿东西啊?”

许成厚就笑,这玩意儿,别管是亲戚朋友,大老远过来,还能空着手不成么?

“哎呀,这一大家子人,多好啊。

这是大弟弟吧?那是二弟?哎哟,那个是三弟?

我记得那时候三弟成天病恹恹的,婶子费了不少工夫好歹给养活了,没想到现在也出息了。

哎呦,三弟弟好福气嘞,这是生了四个孩子,两儿两女,好啊,真好。”

许世全看了看坐在对面的许家五兄弟,从年岁上,大概能辨认出都是谁。

“当初搬家的时候,四弟弟好像才两岁多点儿,你看看,人家现在也是儿女双全。

那是五弟弟?是搬到抚松之后生的吧?一表人才,可真不错。”

终归是同根同姓,血脉相连。

哪怕是多少年没见了,这一见面,依旧是格外亲切。

许世全看着眼前这些堂弟们,心里也挺高兴。

“哎?我记得大叔家里不是还有个闺女么?

那年你回来的时候还领着她呢,六妹妹呢?”

六几年的时候,许成厚因为许世琴的毛病,特地带她回老家来一趟。

许世全见过许世琴,所以就问。

“老六结婚了,有俩孩子,现在在鄂省的一个地方。

她男人是组织上的,不自由,所以这回就没跟着我们一起回来。”许成厚笑着解释道。

“哦,哦,哎呦,那可真是不错,好,真好。”

许世全见过许世琴,知道许世琴身上的毛病。

当初许成厚带着许世琴回来的时候,大家嘴上不说,暗地里也都愁得慌。

好好一个闺女这个样子,往后可咋整?

没想到,人家不但嫁出去了,还生了俩孩子,听那意思,应该是嫁的不错呢。

第六百九十章 都过得不错

“这一看,我大叔家里现在是过好了,你看这一大家子人齐齐整整的,可多好?”

许世全看着眼前这二十来口人,感叹道。

这事儿连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日子好过了才能一大家子人回老家啊。

要知道从抚松来这边一趟挺麻烦呢,要坐火车到通化,再从通化坐客车到桓仁,然后再从桓仁倒车到青山沟。

这一家子二十几口人,都不用说别的,车费加吃住,得不老少钱呢。

一般的人家,谁舍得这么祸害钱啊?

许家老老少少二十来口人,穿着打扮都比一般人好,反正银矿子这地方,是没见过穿戴这么好的人。

而且从各人的神态上来看,也不是那种为了出门特地打扮的,人家平常日子应该就是这样。

许世全看着远道而来的亲人,心中高兴之余,也是万分感慨。

人生际遇或许就是如此,当年大叔在这边过不下去,不得已带着妻儿离开。

当时村里不少人都说呢,就这样的走到哪里不也是被打击的对象?还能有好日子过?

可如今再看,人家这风风光光带着儿孙回乡,分明就是日子过好了啊。

那老话咋说的来着?哦,对,衣锦还乡啊。

“嗯,还行,你弟弟他们几个都有工作。

弟媳妇她们几个不是上班就是做买卖啥的,反正日子还行,能过得下去。

我跟你大婶这些年一直惦记家里头。

这不就趁着孩子们都放暑假了嘛,带他们回来看看,祭拜一下我爹我娘他们。”

许成厚也没说儿子们具体都干啥的,含混过去。

不是儿子们的工作见不得人,而是没那个必要过多的炫耀。

这次回来,主要就是想趁着老两口还能动弹,了却一桩心事。

要不然等着再过几年,就算心里想,也懒得不愿意走动了。

回来看看老家,看看老家的人,再祭拜一下先祖,就算是没了心思。

往后儿子们要是有心,就隔几年回来瞅一眼,实在是工作忙腾不出时间,那也没办法。

“哦,哦,那挺好,是该回来看看,不管咋地,也得知道老家是啥样儿啊。”

许世全闻言点点头,也没多问。

问那么多干啥?人家日子过得好,那是人家的本事。

他打听再多还能咋地?人家还能接济他几个?

他家虽说是还在银矿子种地,可如今年头好了,日子也能过得去,没必要攀着谁。

“你家几个孩子来着?老大也三十好几了吧?那几个现在都干啥呢?”

许成厚进屋都坐这么长时间了,也没见着几个侄孙、侄孙女,想来应该是都不在家,于是就随口问了句。

“我家四个孩子,老大海河,就是你们走的那年生的,今年三十四了,在丹东上班。

老二是个丫头,叫金芝,今年三十一,前些年嫁到凤城那边去了。

老三金玉二十九,那时候咱村不是有下乡知青么?金玉就跟一个知青看对眼儿了。

那知青就是宽甸城里的,他回城之后,就想办法把咱金玉也带回去了,现在两口子也挺好。

老四海润二十六,高中毕业之后,他姐夫帮忙,也给弄宽甸城里去。

刚开始当学徒,现在也成正式工人了。

说起来,孩子都还行。”

提起四个孩子来,许世全这话语里带着点儿淡淡的自豪。

银矿子这么个穷乡僻壤的破地方,他家四个孩子都走出去了,谁也没留在山沟里种地,这就挺好。

至于说日子过得好坏,那是个人的本事。

爹妈只能从小养到大,后面的就全凭个人了。

许成厚一听,连连点头。

“好,好啊,真挺好。

咱老许家自打从登州府搬到这儿来,几辈子都种地也没啥出息,到了小辈儿这里,都不错。”

作为长辈,得知许家晚辈都各有归宿,许成厚这心里真的挺高兴。

咋说呢,石家沟实在不是啥好地方,只要能离开这小山沟,走出去,总能混出片天地来,咋地也比在家种地强。

“是啊,我这辈子不指望啥了,只盼着孩子们都好好儿的,有点儿出息就行。

大叔,大婶,那个你们难得回来一趟,晚上必须搁家里住。

孩子他妈,赶紧的,去杀两只鸡,晚上炖鸡给大叔大婶还有弟弟弟妹们吃。”

按说,这亲缘关系也不算太远,还没出五服呢。

也就是东北,不那么注重宗族关系,要是搁南方大宗族里头,这都算是关系近的了。

正儿八经的亲戚回来,那不得好好招待啊?杀鸡待客那都是必须的。

“哎呦,不用不用,我们不在家吃了。

侄媳妇啊,你可千万别忙活,我们就是回来坐一坐,看看你们。

明早上我们回来上个坟,也不在这边久留,这都上班呢,请不下来几天假。”

许成厚一听,赶忙拦着。

开玩笑呢,他们这一大家子二十几口人,哪能留下吃饭啊?那得多少饭够吃的?

来的时候都说好了,他们晚间或是去青山沟乡,或是去桓仁城里住。

这要是三五个人回来,咋地都好说。

二十多口,老老少少的,多厚的脸皮才能在人家吃吃喝喝啊?

“叔,你看不起你大侄儿是不是?

你大侄儿就算日子过得差了点儿,也不至于连顿饭都供不起吧?

我可跟你说啊,今天谁要是走,我可不高兴。”

许世全一听这话,那还了得?当时就急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