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参娃
山上看参挺挣钱,春夏不忙的时候还可以挖点药材,薅点野菜。
秋天起参了还可以拦棒槌、拦栽子,冬天还能包下砸柱脚、做棚、打帘子等活,都不少挣钱。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那个能力栽很多棒槌。
再者,有些地方也不太适合栽参,就指着种地,能挣几个钱啊?还不如来看参呢。
李家俩媳妇的娘家,都有适合的人,所以这件事真没用苏安瑛费心,人就找齐了。
棒槌栽地里了,加工厂的货,南方客户预定的早已发走。
今年苏安瑛收的货多,她打算带着剩下这些货,去一趟羊城。
“跟咱做生意的那个港商,他说那边有不少客商都经营人参生意,就是供货渠道不行,量不够。
我打算带一批货过去试试。要是行情不好,卖了这些就回来。
要是行情还行的话,家里这边让四妹妹他们赶紧抓货发货。”苏安瑛跟许世彦商议。
“你带货去羊城,跟港商做生意?能行么?
媳妇,你可别人参没卖出去,人跑了啊。”许世彦故意跟媳妇开玩笑道。
不过,他家这媳妇可真是越来越厉害了啊,还能想到去羊城卖货?
上辈子,这可是大嫂薛秀琳的活呢。
那时候制材厂效益不太好了,薛秀琳就跟人合伙一起去羊城卖货,许世先在家里抓货发货,两口子挣好多钱呢。
但许世彦从来没提过这些,他不知道媳妇是怎么想到的。
“你少给我贫,我又不是自己去,玉凤还有胜利媳妇、冯超媳妇都跟我一起。
我们几个去卖货,不管到哪儿也有个伴儿。”
苏安瑛白了许世彦一眼,这人啊,一天天的没个正形。
第六百二十三章 羊城卖货
苏安瑛决意要带着人和货出去闯闯,许世彦对此倒也没怎么反对。
这本就是抚松人参走向外界的必经之路,没有苏安瑛,也会有其他人。
或者可以这么说,谁第一个走出去,谁就是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肯定赚钱,而且是可以挣大钱。
许世彦觉得,苏安瑛走出去是对的。
这一步如果走顺利了,以他们夫妻的底子,将来接下来能干不少大事。
别看许世彦一直喊着产品深加工,但这是一条很漫长的发展之路。
一参场目前能力有限,能把本场和兄弟单位的人参加工了卖出去,就已经很厉害了。
全县人参产量多少?这么大的产量,不可能全都留下来深加工,肯定还是要有大部分售出。
那既然是大部分还是以初级产品的形式售出,谁不想卖高价啊?
苏安瑛有这个渠道有这个能力,为啥不去羊城?所以许世彦很支持媳妇的做法。
许世彦没意见,许家老两口呢,虽然心里还是有点儿顾虑,却也不好说别的。
他们主要还是担心,羊城那边花花世界,几个女的过去,万一被那边迷花了眼,跟着哪个客商跑了咋整?
但这话没法说啊,只能是老两口私底下念叨两句。
十一月初,苏安瑛将加工厂存下的一万多斤红货装箱,从铁路发货到羊城。
苏安瑛和杨钧显的媳妇季玉凤、黄胜利的媳妇于丽花、赵建设的媳妇李春兰、杨春明的媳妇胡艳秋、孙晓锋媳妇董月红、冯超媳妇宋玉平、韩立民的媳妇刘春华。
几个人坐火车从松江河到省城,再从省城坐飞机到羊城。
人先到,货后到。
苏安瑛来之前,跟港商联系过,也跟许世彦打听了不少。
许世彦想起上辈子听过的一个地方,凤安旅店。
那里,算是东北经营人参的商户集中点,几乎所有去羊城卖货的都住在那儿。
而那些客商,也是都直接过去抓货。
许世彦并不知道现在这个旅店有没有,反正就给了苏安瑛一个建议,可以找一下住到那边去。
苏安瑛带着季玉凤她们到了羊城,通过人打听了一下。
还别说,真有这么个地方,于是就过去住了。
旅店很新,条件也不错,老板娘人很好,特别客气。
苏安瑛她们算是第一批过来卖货的东北人,又是几个女的。
老板娘处处照顾着,还把后院一处仓库腾出来,说是给苏安瑛她们当仓库用。
苏安瑛几个就算是安顿下来了,过几天,到火车站,去把货提出来,雇车运到旅店,然后打电话联系之前的港商。
还别说,对方还挺给力,带了几个过来,第一天就卖出去上千斤干货。
价格,比之前给南方客户代收购可高多了,差点快赶上抚松当地人参的一倍了。
苏安瑛一看这样子,知道这次走对路子了。
于是立即往回打电话,让许世彦安排人,赶紧抓货往羊城发货。
入冬了,黄胜利等人也都没那么忙,公司账户上钱也不少。
于是黄胜利等人立即行动,开始四处收购干货。
临近东岗的这些地方是不用想了,大多数都在参市完成了交易。
于是黄胜利他们就开车,往远一些的地方走。
什么泉阳、露水、万良、北岗、抽水、榆树,本县这些乡镇那都不叫事儿。
就连靖宇、长白、安图,甚至集安、桓仁、宽甸等县,这帮子人都直接开车就过去了。
总归是人多力量大,加上她们有车,到哪里都开着车,方便,很快就收了一万多斤干货。
黄胜利等人在外面收货,各家的亲戚就领人在加工厂挑支头,挑等级。
然后装箱打包,攒够一次的直接就发货运走。
原本加工厂十月末就没活了,那些女工都回家猫冬去,这么一来,又有事情可做。
一天给的工资都不低,那些女工每天早上来干活,晚间直接拿着现金回家。
一个个美的啊,巴不得天天都这样才好呢。
一转眼,苏安瑛等人出门快俩月了,许海源兄妹几个,也迎来了期末考试。
“唉,这瑛子出门都快俩月了,也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
我看,这阳历年估计是够呛能回来了。”
周桂兰在家泡上的黏米,她打算多少包点儿粘火勺啥的。
孩子们都爱吃,许海清成天念叨啥时候包。
老太太被缠磨的没辙了,就打算泡三四十斤米,包点儿给孩子们解馋。
“阳历年你是不用想了,过小年之前能回来,那都是好的。”
许成厚坐在炕上,一边抽烟袋,一边接话道。
“你没听儿子说么?瑛子她们这回,好像是挣了不少钱。
胜利他们这是连着发了三回货,好几万斤呢。
最后这一批货好像才发走没几天吧?那边接没接着还不知道呢。
咋地也得等最后这批货都卖完了,才能回来。”
“当初瑛子带着货去羊城,咱还挺担心的,怕她冒蒙儿去,啥啥不懂让人骗,又怕那边儿货不好卖。
结果呢?好家伙,几万斤几万斤的发货啊,今年又是没少挣,真行。”
提起这个儿媳妇来,那真是太得周桂兰欢心了,啥都能干,家里外头一把抓。
当初给儿子找对象的时候,介绍这个不成,人家嫌乎老三没本事。
介绍那个也不成,人家嫌弃老三太老实。
好不容易有人给介绍苏家这个二闺女,当时周桂兰其实也不太满意。
主要是苏安瑛打小儿就没了娘,外头都传,说是苏家二丫头命硬克亲。
出生没多久就没了妈,家里六个姐妹,也没个兄弟。
那可时候由不得周桂兰挑拣啊,自家儿子能说个媳妇就不错了。
后来一相看,瞅着姑娘不多言不多语,就会笑呵呵的干活。
周桂兰就觉得也行,反正娶媳妇嘛,也不要求那么多,能实心实意跟着老三过日子就行。
谁想到,这两口子结了婚之后,日子一天一个样儿。
到如今,又是公司又是养殖场、加工厂的,家里趁好几百万。
这日子让他们过的,没人能比得上了。
“这个老三也是,成天忙的见不着个影儿,你说他倒是常给瑛子打打电话啥的啊。
不能过去陪着,好歹勤打个电话啥的问一问也是那么回事儿啊。”
周桂兰一边干活,一边就嘟囔,嫌儿子太不会来事儿,不知道哄媳妇。
“妈,你又念叨我啥呢?我这耳朵都红了,乎热乎热的。”
正好,这时候许世彦推门进来,笑呵呵的问周桂兰。
第六百二十四章 浑江东方参业公司
“这才几点啊?你咋这时候就回来了?今天单位里不忙了?不用加班?”
周桂兰往墙上看了一眼,这还不到下午四点呢,儿子咋回来了?
这一阵子,老三几乎天天晚上八点多才到家呢。
说是单位里一大摊子事情要忙,天天都加班,今天咋回事?
“忙,单位还有不忙的时候?
我就是天天加班到半夜,也那样儿。”许世彦闻言就笑。
能不忙么儿?今年一参场订单又增加了不老少呢。
光是人参节上头,就有近亿元的订单,再加上春交会的订单,老客户追加订单。
今年一参场和林业局的棒槌,根本就没卖给省里,都自行加工,留着出口了。
药厂那边厂房还没完工,但是工人提前招了。
刚入冬的时候贴的招工告示,从参场待业青年里面,招了二百人。
通过上面帮忙,送去几个大药厂当学徒,先进行岗前培训。
等着药厂建成投产,这些就是熟练工种,可以直接带徒弟。
药厂还无法投产,各种订单都压在综合厂那边,那头的工人现在都三班倒,又雇了好多临时工干活呢。
好在冬天了,人工容易。
参农都猫冬了,冬闲没事儿干,出来找个临时工干活啥的,挣点儿钱贴补家用。
“单位那么忙,你咋提前回来了?让领导知道了,多不好啊?”
许成厚也觉得奇怪呢,他家儿子不是那成天混日子不干正事儿的人啊,今天咋这么早回来呢?
许世彦笑呵呵的坐到了炕沿上,“爹,跟你说个好事儿啊。”
许世彦没直接说,停了下,打算卖个关子。
许成厚正好抽完了一袋烟,把烟袋锅子磕了磕,抬眼看了看许世彦。
上一篇:四合院:最后的赢家
下一篇:传武:回村摆烂?我加点练武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