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214章

作者:参娃

许海源这几天作的太过了,是该收拾收拾他,不能由着他这么嘚瑟。

万一出事了,家里可怎么过?那不是把他们的心剜出来了么?

被许世彦这么一说,周桂兰哑口无言。

是啊,这么小的孩子就可哪作祸,万一出事了可怎么好?

“那你说这些熊孩子放假了,白天电视也没啥看的,他们也没多少作业,能干啥?”

周桂兰也愁得慌,这些孩子一放假,就跟脱了缰的野马似的,大人也不能成天跟在他们身后看着。

“妈,我找人给许海源借二年级的书吧,让他在家预习新课,再看看书啥的。

黄树庆估计作业还没写完呢,孙宇、淑云、婷婷,这几个今年秋天上一年级。

我给他们做块小黑板,让许海源没事儿给他们讲讲一年级的课。

得给他们找点儿事情做,不然确实够呛,太要命了。”

许世彦也是没辙了,决定熊自家儿子。

让许海源看着黄树庆写作业,再负责教那几个今年秋天上学的,预习一年级课程。

“我再找人问问,松江河有没有卖足球的,买个足球。

烈士墓旁边那块空地不错,让他们在那儿踢球吧,总比下河强啊。”

没辙了,这一群孩子要是不规矩起来,就他们这么皮,早晚出事。

周桂兰能说啥?儿子也是为了各家好,那就照办呗。

就这样,许世彦给孩子们做了块小黑板,又管参场工会宣传室要了些粉笔。

把最西边那间屋子收拾出来,墙上挂个小黑板,屋里整板子搭起来当书桌。

许海源每天上午,给那几个岁数小的教点儿数学语文,再看着黄树庆写作业,自己看会儿书啥的,这一上午也就过去了。

许世彦托人从县里买回来个足球,每天下午,孩子们就在烈士墓旁边的空地上踢足球。

这玩意儿,搁眼下来说,那绝对是稀罕事儿。

这边许海源他们一踢足球,就引来附近好多孩子凑热闹,反正小孩子也没啥章法,就胡乱踢。

中间也会闹不愉快,农业队和粮库家属两边互相不顺眼,闹不好就打起来了。

打就打吧,别管哪边儿输了,回家都不许告状,反正第二天,又凑一起玩了。

大人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管不了那么多,就只能不管。

顶多嘱咐孩子们一下,闹着玩儿可不能下死手,不许拿家什。

八四年夏天有奥运会,七月二十八号到八月十二号,中央台各时段转播奥运会。

这下许家可热闹了,左邻右舍那些老头老太太,除了吃饭睡觉,其余时间都在许家看奥运。

刚开始,孩子们还觉得挺新鲜,每天写完作业都跑去看电视。

后来觉得没意思了,那电视里头比赛呢,比的啥他们都不懂,看不明白,还不如出去踢球呢。

就这样,孩子们也不咋在家看电视,该玩还是玩。

但是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奥运会却牵动了亿万人的心。

七月二十九号,华夏运动员一举摘得两枚金牌,打破了奥运会金牌零的记录。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无数人跟着激动呐喊。

这一年的奥运会,我们的运动员一共获得十五枚金牌,位居奖牌榜第四。

这是国人最骄傲的时刻,每个看电视转播的人,都热泪盈眶。

第三百五十章 松蘑、托盘儿

随着奥运会接近尾声,孩子们的假期也不剩多少天了。

熊孩子们这段时间表现还不错,各家大人商议之后,给孩子们解禁,允许他们出去玩。

但不许去水边,可以去林子里捡蘑菇、摘托盘啥的,一切以安全为主。

这下,孩子们高兴起来,早起都拎着小筐,去后头树林里,捡蘑菇。

许世彦家后头,是一大片树林,和挺大的沟塘子,往里走,一直能走到森铁那边去。

以前这里是东岗的老参地,后来栽上了落叶松,如今落叶松都长的有碗口粗了。

落叶松林子里,会长出一种叫松蘑的蘑菇。

这种蘑菇的菌伞上面覆盖一层粘液,尤其是早晨带着露水的时候,蘑菇上头黏黏滑滑的。

所以,也有人管这种蘑菇叫粘团子。

新鲜的松蘑摘去上面的落叶和松针,清洗干净后爆炒。

放点儿自家做的大酱,再切点儿青椒放进去,那味道鲜极了。

吃进嘴里滑滑溜溜的,滋味特别棒。

要是捡的蘑菇多了,就摊在叉子上或者用铁丝穿起来晒干,留着冬天炖鸡吃。

干的松蘑泡开,放到鸡汤里炖,炖熟了吃起来,味道鲜美还有咬头,比肉还好吃呢。

除了松蘑,还有一种小黄蘑,也是长在地上,菌伞嫩黄,小小的个头,多数成片生长。

小黄蘑味道也很好,但就是太小了不出数,大多数情况下,就跟松蘑一起吃了。

这是松树林里最好吃的两种蘑菇,再其他的还有扫帚蘑。

那玩意儿跟松蘑一起炒着吃,借个味道还行,要是单独吃,发柴,就不咋好吃了。

八月中下旬,正是林子里蘑菇最旺的时节。

孩子们每天早晨都去林子里捡蘑菇,回来再把枯枝落叶啥的都收拾干净了。

或是中午炒了添个菜,或是晒干了留着冬天吃,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孩子们对这个挺感兴趣,家里大人也不嫌,哪天捡的多了,大人高兴,指不定还能给买几根冰棍。

这下孩子们就更开心了,乐颠颠的进林子。

除了蘑菇,林子里还有托盘儿,也是孩子们的最爱。

托盘属于带刺的小灌木,长得不高,最好就是在二茬林子里头。

去年刚从地里冒出来的秧子,今年就能开花结果,长出来的托盘特别大,小小一枝,就能摘一捧。

红色的小果子,酸酸甜甜的味道不错,是很多孩子喜欢的零食。

当地人说的托盘儿其实有两种,一种是颜色艳红的,果肉外面没有毛,亮晶晶的。

这种酸中带甜,而且这种果子向上生长,进林子一眼就能看见,红红的一枝果子。

还有一种,粉红色,果肉外面有一层毛。

这种果子的柄长,往下长,要拨开叶子才能看到。

这种果子味道很特别,有非常浓郁的果香,所以也有人管这种叫毛托盘儿或者高丽托盘儿。

反正不管哪种,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有的孩子进山之后,见了托盘儿摘下来就吃,吃一肚子。

也有的孩子吃一点,多数还是摘了放进茶缸里。

回家之后,管大人要点儿白糖,或者倒点儿蜂蜜,把挑好的托盘用羹匙压碎了,跟糖或者蜂蜜一起搅拌起来,鲜红的果酱就做成了。

舀一勺进嘴里,酸甜可口,美味极了。

十七号上午,许世彦拿着农大寄给他的通知书回爹妈这边。

刚进门的时候,就看见自家俩闺女,坐在院子里阴凉处。

各自捧个小碗,拿着勺子一勺一勺的舀什么东西吃呢。

“呦,你俩倒是会享受啊,吃啥呢?”

许世彦见闺女们都坐在凳子上,小闺女个子矮,两条小腿还撩啊撩的,别提多悠闲了。

不由得就笑了起来,故意上前逗闺女。

“闺女啊,给爸爸尝一口呗,爸爸看你俩吃,都馋了。”

已经两周岁多的许瑾慧,小脸圆嘟嘟肉乎乎的。

一双大眼睛眼真像评书里说的那样,白水银里面镶了黑水银,亮晶晶纯净无暇。

这会儿一听爸爸要吃,小丫头赶紧从碗里舀了一勺,也不管那果酱哩哩啦啦往下掉,举起来就要给爸爸吃。

“爸爸,吃,甜。”

这娃说话不如前头俩大的,但是跟一般孩子相比,倒也算很好了。

发音挺标准,就是单字蹦,很少能说句子。

许世彦装模作样的吃了口,点点头,“嗯,真甜,真好吃,我们家慧慧最棒了,有好吃的知道给爸爸。”

许世彦故意表扬闺女,还摸了摸小闺女的头顶。

旁边,许瑾萍撇撇嘴,“又糊弄小孩了,爸爸根本就没吃。”

这丫头跟他哥一样,鬼精鬼精的,许世彦那点儿小把戏根本糊弄不了她。

刚才许世彦一开口,许瑾萍就知道,她爸这是故意逗孩子玩呢。

所以人家连动都没动,就这么看着那父女俩表演,看完了,还得吐槽一句。

许世彦一听大闺女这话,被呛的咳嗽了好几声儿。

“对,你就跟你哥一样,成天就知道拆你爸的台。”

完了,闺女大了越来越精,不好糊弄了,一点儿也不好玩。

“小丫头,你成天那么多心眼儿干嘛?当心光长心眼儿,不长个儿。”

许世彦哭笑不得,故意拽着大闺女的手,舀一勺果酱放嘴里。

然后再伸手揉搓闺女的小脸,看闺女一脸无奈,许世彦觉得心情好了点儿。

“爸爸,长个儿跟父母遗传有关,跟吃的东西营养有关,跟长不长心眼儿没关系。

我这叫智慧,有脑子。”

许瑾萍放下手里的碗,揉了揉自己的脸蛋,一脸无奈的看着爸爸。

咋感觉,爸爸比她还像小孩呢?真幼稚。

完,这天聊死了,不能再继续下去。

许世彦觉得,他要是再跟闺女继续聊天,会觉得自己是白痴。

真的,自打去年许瑾萍上了育红班,尤其是许世彦又给买回来那些书之后。

家里这俩大的,就以飞快的速度成长,他们吸收知识的能力,超出绝大对数的孩子。

也就奇怪了,他和媳妇都不是啥聪明人,咋就生出来许海源和许瑾萍这俩妖孽呢?

这俩孩子,简直了,那智商不知道随谁,反正老许家这一辈儿里十几个孩子,就没见过像他俩这么精的。

孩子聪明,也不知道是好是坏。

许世彦只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健康康、无忧无虑的成长,小孩子嘛,就应该有小孩子的模样。

可怎么看,他家这俩也不像是普通孩子。

这,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第三百五十一章 教训许海清

“老三,这才几点你就回来了?场子里不忙了?”

许成厚早就看见儿子回来了,他没吱声儿,就趴在窗户那儿,看着儿子和孙女在院子里聊天。

见儿子被孙女嫌弃,老爷子也是直乐。

乐完寻思寻思,还是开口给儿子个台阶下吧,这才问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