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第113章

作者:参娃

房子设计图就是林建的人帮忙画的,施工队照着图干活。

许家这五间房子跨度大,八米宽十五米长,空间足够。

东西屋全都是套间,东边次间的间量大一些,一铺大炕,直接连着厨房的锅灶。

东边稍间是正常间量,炕前有个炉子,烧炉子带着炕。

西头两间把北边隔开,西稍间北边暂时做储物间,以后有暖气了,就安锅炉当锅炉房。

西次间北边也连一个锅灶,正好平常炒菜做饭就连炕一起烧火了。

厨房在北边,占了西屋的半间和外屋的半间,两个锅灶。

另外还有碗柜、洗菜的水池子、操作台、米粮架子等等,还挖了下水管道。

洗菜池子底下连着管子,直接通到外面。

反正许世彦家西边就是沟塘子,水直接流出去就进了后树林,不影响别人家。

西边两间也都是炕,就是屋子小一些,留着以后孩子们大了住,或是家里来客人了住。

东次间大,许世彦打算以后买一组沙发和茶几,放到南窗下。

家里来客人了总得有地方坐着说话聊天。

但是屋子太大了,冬天不暖和,所以把厨房和东次间的间壁墙,砌成了火墙。

外头有个炉子,冬天烧炉子,火墙就热乎,再加上烧炕,屋子也就暖和了。

反正房子大了,冬天肯定费柴禾。

但是没办法,往后孩子们都长起来,总不能全都挤在一起睡吧?

间壁墙砌起来,炕和锅灶也搭好,锅台、洗手池子、操作台,一律都用水泥抹光面。

这样打理起来容易,也干净,比以前的泥灶台可强百倍。

接着就是扣棚了。

以前的房子是两个山墙都砌死,房梁上头不钉棚杆棚板啥的。

随便搭几块板子,房顶可以放东西,一抬头就能看到上面的房梁和瓦。

再往后,就钉上棚杆棚板了,然后用纸糊棚,纸和棚之间有空隙。

晚间闹耗子,那耗子就在纸糊的棚上面来回跑,底下的人能听见好大的动静。

有时候纸糊的棚漏个窟窿,那耗子就能从窟窿掉下来,再不然也会从窟窿里掉下泥土来。

许家盖新房,自然不能还要这种,许世彦跟人家说好了,要扣棚。

把软木料锯成三指宽,不到一公分厚的木板条,板条上都是毛,也就是木材的纤维,这叫灰条子。

把灰条子间隔一公分左右,钉在棚板上,四周要跟墙齐平。

然后用白灰加麻刀,活成膏状,整个儿棚顶抹平,这样的棚结实耐用还保暖美观。

门窗口在砌砖的时候就镶好了,所以抹完棚,直接把内墙也用同样的材料全抹平。

白灰墙干净整洁,以后就不用年年搁报纸糊墙了。

内墙抹完打地面儿,砖瓦房,那肯定要配水泥地面。

底下铺石块沙子夯平,然后沙子水泥按比例活好,将地面抹平,再压几遍,使地面光滑平整。

屋里全完事儿,就剩外墙了,松江河开始流行水刷石的墙面,好看,就是费工费料。

许世彦琢磨了一下,还是算了吧,那玩意儿好看不当用,以后要是想做个外墙保温还挺麻烦。

不如水泥素面就挺好,看着也挺顺眼的。

就这样,两处房子都是水泥素面拉毛,省时省力,很快外墙也弄完了。

到这儿,瓦工全完事儿,剩下就是镶窗户和门,木工的活。

两处房子,施工队的人两边跑轮流干,又忙活了挺长时间才弄完。

许世彦呢,白天隔三差五能回来看一眼。

平常时候还得忙着队里的参地、施肥啥的,晚间还得回山上照应着,也属实是给他忙够呛。

八月初,许世彦又用上回的办法,引来一群鹿,割了二茬鹿茸。

要不说这野兽就是没啥记性呢。

头一回鹿茸被割了之后,前几次,许世彦投放饵块吹号角,鹿当时没出现。

第二天或是第三天去看,饵块被啃没了。

许世彦也不在意,依旧照着之前那样,投放了就吹号角,渐渐地,鹿群就会在号角吹响的时候过来。

所以被许世彦故技重施,又割了一茬鹿茸。

可能那鹿也觉得是没啥生命危险吧,反正拿鹿茸换吃的呗。

二茬鹿茸的品质不如头茬,价钱也没那么高,十来只雄鹿的鹿茸,卖了不到两千块钱。

反正也挺好,这都是干赚的,顶多搭点儿粮食和盐。

那点儿玩意值几个钱啊?成本没几个。

这下,许成厚也知道儿子是咋挣钱的了,简直佩服的不行。

这三儿子咋就这么能琢磨呢?别人都得是杀了鹿砍鹿茸,他这喂鹿锯鹿茸。

那鹿都快赶上自家养的了,真行。

就这么忙碌着,红榔头市也没能进山,不过许世彦并不觉得可惜。

就算进山也未必能遇上山参,遇上了也得大家一起分。

好了到手能有千八百的,不好也就一两百块钱,哪能赶上这两茬鹿茸挣的多啊?

而且他这不声不响的就把钱挣了,旁人也不知道,多好?

八月末,建筑队的人交工,许世彦把工钱全都算给人家,又给工头塞了点儿烟酒啥的。

把工头哄的挺乐呵,直说以后再有啥活,私底下找他就行,他就带着人给干了,不用再找领导。

按理,建筑队的人来干活,许家给工钱,谁也不欠谁的,干完活验收合格就完事儿。

可周桂兰天天都给烧水沏茶,菜园子里的洋柿子、黄瓜、李子、沙果儿,都管够儿吃。

如今这年月的人,多数还是很淳朴,许家这么热诚,那些工人都觉得不好意思。

所以干活特别仔细认真,能给省着的从来不浪费。

要知道,这些人手抖一抖,就能浪费不少料呢。

装门窗玻璃的时候,手一歪,敲碎几块玻璃,许家还能说啥?

可这些人愣是一块玻璃都没弄碎,板板正正安上去,这些都是好处。

相比之下,那点儿蔬菜水果,不算啥。

人情,其实就是通过事儿,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

房子交工,通风干燥一阵子,也就可以入住了。

不过周桂兰并没有急着搬家。

如今许成厚在山上看参呢,这边苏安瑛又离着生孩子没多久了,离不开人。

周桂兰一个老婆子,自己搬去新房干啥?

还不如住在这边,跟儿媳妇和闺女在一起,人多了也热闹。

第一百八十九章 增产

转眼,又是一年秋收。

今年天气挺好,也没遭什么灾,地里庄稼长的不错。

农民忙活一年,就盼着丰收呢。

那苞米穗老长,上面苞米粒饱满紧实,一棵苞米秸子上,能结两三穗苞米,谁见了不高兴?

一尺半多的豆秸上一嘟噜一串儿的全都是豆荚,个个籽粒饱满,咧着嘴露出里面金黄的豆子,谁见了不开心?

紫红的高粱、金黄的谷穗,沉甸甸弯着腰低着头。

一阵风吹过,高粱穗、谷穗跟着风点头摇摆,好像在跳舞庆贺丰收,谁见了不喜欢?

秋收,哪怕是再累,也是让人高兴的。

二大队今年,不光种了大田。

于守广真的按照许世彦所说,把去年做货的参地,全都种上了黄豆。

那黄豆的长势出乎预料的好,可把大家都高兴坏了。

不用说别的,这些黄豆可不在上级的定额之内,不用上交。

到时候送到油坊榨油,豆油一家能分点儿,豆饼还能留着明年参地追肥。

然后参地增产,大家伙儿的收入增加。

哎呦,这么一想,就觉得生活特别有希望。

秋收时节,连学生都放农忙假,队里老老少少只要能干活的,全都得下地干活。

忙完了队里的,还得收自家那点儿自留地。

许家爷俩都在山上,队里秋收不用他们,可自留地不行啊。

于是许成厚留守参地,许世彦早出晚归,回去收自留地。

苏安瑛怀孕八个多月,挺着大肚子,也想去帮忙干一点儿,吓得许世彦赶紧把媳妇哄回家去。

上辈子,许世彦因为矿上出事故受重伤动弹不得。

那时候兄弟们都搬走了,许成厚得忙着队里的活。

许家又是自留地又是小片荒,实在忙不开,才会让苏安瑛怀着孩子往回挑地瓜。

如今许家没那么多自留地,也没有小片荒,再说许世彦也好好的,哪能让大肚子的媳妇干活啊?

两家的自留地也没多少,不到一亩,许世彦很快就收完。

正好这时候,队里通知,九月十八号开始,二号桥起参。

作为技术员,许世彦理所当然要跟着一起去起参。

十八号这天,许世彦带着一群小伙子直奔二号桥,到了那儿,就安排人干活。

许世彦带着赵建设、杨春明、冯超等人,直奔去年追肥的那五十丈试验参地。

“别的咱不管,今天咱就把这五十丈起出来。

当场泡秤,再跟旁边的参地做对比,看看豆饼水追肥的效果咋样。”

许世彦指着那五十丈棒槌,信心满满的说道。

其实都不用起出来棒槌,光是看上面的棒槌苗,就有明显的区别。

这边追肥的五十丈,那棒槌苗长的比不追肥能高出来半尺,茎秆也粗,有的都能赶上小手指头。

就这苗,底下的棒槌还能差了?

大家伙儿二话不说,开始动手撤参棚起参。

杨春明抡着三齿子,一下端上来三棵。

“哎呦,这棒槌真不错啊,看看,个头挺好。”

三齿子一抖搂,三棵棒槌就露出来了,果然白白胖胖的挺水灵,看着就不错。

别人一听,也都着急了,赶紧抡着三齿子开刨。

接着,就听见冯超也说,棒槌长的不错。

做试验田这五十丈棒槌,正好是一个串儿。

旁边也有人在起参,大家伙儿一听说这边棒槌大,都过来凑热闹。

还有的人,就从那边拎过来十多棵棒槌做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