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开酒馆/大唐:我的绝世才学被曝光了 第307章

作者:小胖的熊猫

于是贞观五年的时候,李世民的内帑掏了一笔,国库掏了一笔,接着整个朝堂最顶层的勋贵们每家出了一笔,凑了一大笔钱,大家合伙把整个长安城重新整修了一遍。

长安城的这次整修主要是针对的就是路面、绿化以及排水排污方面!

好家伙,一般人还真没见识过那种场面,整个长安城一百零八坊彻底成了个大工地,到处都是乱哄哄的,到处都挖得支离破碎的,可偏偏弄好以后谁都得叫好。

路面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面,两旁是绿树成荫的隔离带,紧接着就是宽阔的人行道了。

长安城自有长安城的气魄,后世双向十六车道的马路就已经非常吓人,到了长安城这里,朱雀大道如今已经是双向二十四车道了,从马路这边走到那边的话,一般人还真得掂量掂量,毕竟这马路上来来往往的马车可真不少。

不仅仅路面改造了,连街道两边的店铺也改造了许多,随着玻璃这东西出现得越来越普遍,尤其是张诺的几家店进一步扩张,并且在长安城首先运用上了落地窗这么一个「豪横」的设计以后。

好嘛,整个长安城里但凡做高端生意的,不弄个落地窗就跟没法做人一样,硬是让张诺的玻璃厂挣了个盆满钵满。

但也不是没好处,落地窗图什么,不就是一个通透嘛,坐在里面能看街景,而站在外面也能对里面一览无余,好处太多了。

当然了,不想让外面人看见也可以拉上窗帘,这东西家家都备上了。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东西以外,再看细节方面就能看出很多不一样的东西了,首先就是整个长安城的人更多了。

而且不仅仅走到哪里都是人潮汹涌的,更重要的是,如果跟前几年比起来,细心的人就会发现,穿着各种民族服装的人多了好几倍。

同时,街上的店铺、商贩更是多了不知道多少,得益于越来越科学和严谨的城市管理,市容反倒是清爽了不少,但繁华却是肉眼可见的增多了。

如今长安城里的百姓们,家里多多少少的要么有点小生意,要么就是在工坊里面有点工作。

大唐这几年风调雨顺,国力蒸蒸日上的,周边更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原本呲牙的几个都给收拾了,这就让大唐终于可以甩开膀子往前走了。

而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自然就少不了各行各业的兴旺,毕竟大家兜里都有点钱了以后,消费自然而然的就上来了。

供需关系的转变,其实对市场来说是最敏感的,或许这时候还没有后世那各种专业的名词、指数什么的,但市场繁荣不繁荣其实要看明白非常简单,就看两个东西就行了。

最值得了解的就是税收,当税收每年都在上升的时候,那自然是在蓬勃发展的,另一个的话就是市场上的交易量了。

当交易量一直处在上涨趋势,且交易类别越来越多的时候,其实就是整体经济形势越来越好的表现。

这些东西,如今大唐的户部都已经非常清楚了,毕竟从蓝田城学习、实习然后毕业的官员已经慢慢的走向朝堂和地方了,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新一批的人手,更是对于新政的熟络和了解。

如今的大唐,有点像以前的蓝田城刚建立的时候,一切都充满着朝气,但偶尔也有点手忙脚乱。

这没办法,如今的大唐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需要改变的东西也太多了。

甚至可以说,整个大唐每天都在发生着改变!

或许那些底层百姓没什么感觉,但是身在朝堂当中的官员们,对这种改变才是真正的体会颇深。

改革不是没有碰到阻力,但是以大唐如今的发展势头以及李世民的威望,以前那些还敢拦在前方啰嗦几句的势力,如今早已不敢吱声了。

没办法,一方面李世民威名太盛,背后还隐隐约约有个秦王张诺站在那儿,另一方面,如今的改革其实也是代表了一群新兴利益群体,那就是商人、工厂主,他们是刚冒头的,最需要的就是在老一辈手里抢食,如今皇帝冲锋在前他们自然支持。

而所谓的改革,并不是后世的那种革命,如今的张诺就是勋贵当中的一员,他自己还是最最顶级的那一批,真要是革命造反那不等于自己折腾自己嘛。

所以,根据张诺出谋划策,以蓝田城新政为模板,再由朝堂顶级大佬以及李世民一起参谋修改完成以后的改革方案,才真正在大唐落在了实处。

其实说白了,所谓的改革无非就是把过去的人治变为法治,让绝大部分事情都变得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别看就这么一点动静,当初推行的时候可闹腾的不小,因为以前的官员说白了,想怎么治理地方、管理地方,那都是凭自己想的来,县太爷当成土皇帝的也不是一两个了。

可改革以后呢,不好意思,权力倒还是非常大的,可实际上怎么处理各种事情地方怎么发展,业绩怎么考核,全给列得明明白白了。

你想要升官?

可以,先把你工作干好吧,人口出生率如何?庄稼产量如何?税收如何?犯罪率有没有下降?

好嘛,这一大通事情压下来,在蓝田城经历过的那些年轻官员还好,那些老派的尤其是有了点年纪的官员差点把自己给折腾死。

这不是什么玩笑话,而是一种悲哀,一种被时代甩在了后面只能去奋力追赶的悲哀,因为一旦他掉队了,那就再也赶不上了。

第802章 科技与商业的腾飞

大唐如今已经彻底没了农税了,也就是说如果你自家有地的话,那你种多少你就收多少,全是你自己的。

这样一来的结果就是大唐的基本面彻底稳定了,无论大唐怎么发展、闹腾,至少占据大唐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是基本不会饿死了。

甚至可以说只要你勤快,一家人凭借着全国土地丈量以后重新分配到人头上的土地,绝对能过上红红火火的小日子。

虽然粮食这方面由于粮种的改革,以及最近几年风调雨顺同时耕种面积的进一步加大,导致种粮食的利润并不大。

但聪明一点的家庭都知道,种上一部分粮食直接吃,然后适当的卖上一点,剩下的土地当然是种各种经济作物啦。

无论是如今多少都有点嫌不够的棉花,还是应季的蔬菜、水果,只要你人勤快,稍微打听一下市场上缺什么,什么价格好之类的信息,甚至不去市场上去衙门里问问都知道当地最适合种什么。

农民就是朴实,就目前阶段而言,他们简直满意到了极点,稍微努力一下就能吃饱穿暖还有结余,努努力就能慢慢添置家业。

甚至那些胆子大有拼劲儿的,但凡敢去高丽或者扶桑那边闯一闯的,那一两年下来不说挣得盆满钵满,但绝对比在本地强上不少,至少当初第一批胆子大去了那边的,如今都收获颇丰。

当然了,机会多、免税、政策好也不代表人人都能混得好,你要是胆子不大人又太懒或者肚子里没什么货地里作物照顾得不好,那么照样是个落魄样子。

这种人甭管什么盛世来了都没用,哪朝哪代也没缺过。

如今的大唐,正逐渐开始落实福利政策,但由于刚刚起步,所以绝大多数政策都是落在了鳏寡孤独、老弱病残这些弱势群体方面,除此之外就是军属、烈属以及科研人员家属这方面了,对于那些不想干活光想着天上掉馅饼的那群人,大唐从上到下的看法都是你丫有多远滚多远。

说到科研,这或许是最近几年大唐变化的地方了吧。

以前的时候,说到弄那些机器、器械,都是下九流的工匠干的事儿,可如今呢,连种地的农民都知道,只要自家娃娃老老实实读书,将来如果能进秦王殿下的科研院的话,那至少就不会饿死,要是学了点本事的话,将来更是能名利双收的那种。

这几年科研院经费充足,人手也因为学校的毕业生越来越多慢慢充实了起来,这就导致最近几年的科研结果是井喷式的发展。

张诺也尝试着开始推行专利制度了,毕竟只有这东西才能保证科研的持续性,别说什么研究就是为了国家。

很多方面的研究说实话除了商家有利可图会砸钱去研究以外,你要指望大唐去运作那些事情,那还指不定得等到哪一天呢。

就比方说食品方面,如今的大唐由于经济蓬勃发展,大吃货帝国的本质立马就露出来了,各种各样的新式小吃、菜式、调味品等等什么的立马就冒了出来。

有些食谱之类的还好,都是各个店里的主厨一手掌握,将来也是要一代代传下去的,可有些东西,尤其是食品工坊的出现,这就导致食品工业化生产的出现了。

但凡出现了工业化这几个字,就少不了科研和专利,这种专用型的科技,难道还指望大唐国库掏钱去研发?

所以,在张诺开了个好头以后,无数的商家都学乖了,最有实力的单独弄人研发自己行业所需要的最新科技,次一等的抱团取暖,大家一起出钱出力签好了合同一起上,而最底层的也学乖了,咱们好商好量的坐下来谈谈呗,咱们老老实实出钱,你们那专利也给咱用用?实在不行,你们生产的机械直接卖咱们也行啊。

这就是如今的商界了,商业的发展促进科技的发展,而科技的发展反过头来又促进经济的更加繁荣。

也难怪李世民如今每次有空的时候翻翻户部的报表都笑得合不拢嘴,跟个二傻子似的,从古至今当皇帝的就没他这么富裕过的。

要知道他可是免了农税了的啊,当时就有人说过,就冲着免农税这一条大唐就得江山永固,更别提如今的大唐国库来钱的手段越来越多了。

不提别的,单说银行这一条,以前大唐也有各种钱庄,都是些大家族建立的,可等到张诺和皇室联合办的大唐皇家银行正儿八经的开业以后,大唐立马一条禁令下达了,取缔所有非法钱庄。

整整一年的时间,大唐皇家银行开遍了大唐所有的州府,大点的县城都有了网点,如今更是做到了有县衙的地方就一定有大唐皇家银行存在。

而老百姓们也习惯了把自家原本埋在地里的铜钱、银子兑换成大唐皇家银行发行的统一的银币,然后存到银行里面去,家里就留点零用钱备用。

如今李世民和张诺的信誉可以说在大唐已经无人能敌了,当初这个银行刚建立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商人、勋贵一股脑的就冲过来存钱了,生怕来晚了他们嘴里那个「到底怎么挣钱」的存钱给利息的政策就没了。

可实际上呢,随着几年时间下来,虽然一般人还是没弄懂这银行到底怎么挣钱,但对于银行存储方面已经深入到大唐百姓的生活当中来了。

商业汇款、抵押贷款、零存整取、定期存款……但凡后世的那些基础银行业务,张诺全给弄了出来。

而大唐皇家银行就仿佛一只饕餮,张开巨口吞下了整个大唐的流动资金,转头又以各种名目放了出去。

地方发展、商户经营、农民扩大生产乃至朝堂兴建大型项目,在开拓了贷款业务,并且有人尝鲜得到好处以后,越来越多的贷款业务不声不响的开展起来。

而大唐皇家银行也真正成为了皇室跟秦王府一个极为重要的收入来源!

第803章 兵部的改革

之前就说过,李世民这人其实最想当的、最喜欢当的,一直都不是皇帝,他总觉着自己应该是个领兵到处征讨、开疆拓土的统帅。

以前没钱没时间的时候还好,这几年兜里有了钱以后,尤其是看到了张诺就带了那么点人,花了一年多时间把整个扶桑打下来并治理得井井有条以后,李世民就有点忍不住了。

终于,在贞观五年的时候,把整个老式的军制,也就是府兵队伍给彻底撤裁掉了,并同时组建了新式陆军以及预备役。

这一项举措可谓是惊天动地了,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而深远的。

当然了,李世民也不是没准备的瞎闹,他是做好了各项准备并且提前通气、商量好了,才真正上手动刀子的,不然也不会推到贞观五年那时候。

可等到陆军改革以后,李世民那当统帅的瘾可就彻底上来了啊!

正好几年李承乾被张诺给训得越发老练成熟了,而且对于新政这方面,确实有着常人没有的理解以及经验,毕竟之前他可一直在蓝田城当着城主助理。

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长,张诺放权也越来越多,或者说张诺偷懒的时间越来越多以后,李承乾基本上就承担了城主所有的工作了。

虽然时不时的还要找张诺聊聊工作,顺带说说自己的想法什么的,但不得不说,在实际工作当中学以致用确实是最能令人成长的。

有了在蓝田城好几年的经验,李承乾在李世民把他调回东宫开始慢慢的接触政事的时候,就显得格外的成熟老练,哪怕是最挑剔的臣子也不得不感叹一句,这位太子殿下在秦王殿下那里是真的学到东西了。

李世民本性上就是个闲不住的,以前是没地方甩锅,也不好意思甩锅,现在好了,李承乾出现了,于是以前不懂事的小崽子如今瞬间变成了能给老爹背锅干活的好孩子了。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李承乾越来越多的参与到朝政当中了,甚至慢慢的官员们才发现,啥时候太子殿下在朝会当中都有专门的位子了?

但谁都没在这件事上多说什么一方面是涉及到皇权更迭,大家尽可能的避讳,不去多聊,另一方面则是李承乾用自己的表现证明了,他是有资格也有能力坐在这个位子上的。

李世民悄无声息的慢慢开始甩锅以后,转头就扎进军营里去了。

大唐如今的兵部早已不是当初的样子了,门口有专门的士兵站岗,进去以后放眼望去也全是穿军装的军人。当然了,绝大多数都是文职军衔。

李世民在完成了军制改革时,眼睛盯着的可不仅仅是以前的府兵那一摊子,在张诺的劝说下,李世民把整个兵部给彻彻底底的改了底朝天。

张诺当时说的一番话,李世民想了想其实是非常认可的,

“老李,你得明白,无论是咱们改没改,是府兵也好职业兵也罢,至少在兵部这个统领全国兵事的衙门里面,我是不觉得那些连军营都没进过,更不知道战场是啥样的人能真正管理好全国上上下下那么多骄兵悍将!”

“老李,你得明白一件事情,专业的事情就得交给专业的人去干,你非让一个文质彬彬的书生去掺和兵事,说句不好听的,管好了那叫奇迹,管不好那才叫正常!你不会以为真在家里看了几本兵书的那种文弱书生就真能指点江山了吧?”

“尤其是如今这个年代,部队里装备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更新换代,这帮子白面书生哪怕当个负责后勤的粮草官都当不好,因为他根本不知道部队里用的是什么东西!”

就是张诺这番话,彻底让李世民动心了,然后整个兵部叫苦连天的下军营搞军训活动就那么开始了。

整个活动其实持续时间是非常长的,毕竟不可能所有人把手里的活计都放下去军营里面军训去吧。

那就只能轮着来,三个月的军训其实就是些基础性的军事训练,但至少让这些一直高高在上的官员们真切的知道了如今的军营是个什么样子的。

而且,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经过三个月的军训以后,整个人的气质都有了些改变,至少被那么折腾了几个月以后,人都干练了不少。

当然了,不是说在这里训练了三个月以后就完事儿了,哪有那么简单,根据他们在兵部当中的职位、职司不同,他们训练完毕以后将会有一年时间到长安城的军营里面挂职。

与其说是挂职,更不如说是一种兼职,也就是军营里面待几天然后兵部待几天,在军营里面他们一般都是作为副手,去学习和了解军营里面的各种运作以及规章制度,同时还要参加培训班去了解最新的训练方法、装备器械、战略战术等等。

累是肯定累的了,但是李世民也不是那种苛刻的,首先第一个大礼就是,经过层层谈话以后,所有经过军训以后的兵部官员可以选择是否转入军籍。

如今的军籍可不是宋朝明朝时期那种刑罚一般的军籍,更不可能说你爹是军籍,那么你就是军籍,还不能经商不能考科举什么的,完全不存在,这就是个职业。

但是如今大唐的军籍是真的好啊,福利待遇贼高不说,好些个地方还有优待,况且如今的整个大唐军事体系对于立功受奖升职等方面都有了专门的规定,一条通天大道就摆在你面前了,有本事你就直接往上走。

当然了,也不是没有弊病,最大的弊病就是转为军籍以后想要从政,也就是进入其他部门或者地方的话,跟别人竞争起来就有点失分了,而且到时候还必须放弃军籍,并且一旦放弃就不能再进来了。

所以中间的取舍得这些人自己去考量了,好处坏处都摆在面前的,没什么好遮掩的。

但不得不说,这年头明摆着吃亏上当的活肯定没人干,可有好处的事情,那绝对少不了人掺和,傻子什么时候都是少数!

第804章 军队在改变

前面说到兵部整体都在改革,并且还不是一点点改而是整个兵部都在进行改革,这就是大动作了。

要知道兵部可不仅仅是在长安城有个衙门这么简单的,各地其实都是有驻军的,虽然随着军制改革,奉行的贵精不贵多的原则,减少了部队编制,可实际上的话,随着军校、职业兵制度以及预备役这一系列手段的上马,实际上整个军事体系当中,人是越来越多的。

这就导致其实兵部的权柄在逐渐的扩大,当然也不是无限扩大,至少没有李世民的玉玺加盖上去的话,大规模的调兵权以及出兵权是绝对没有的。

其实对于兵部的改革,那些部队里面的将军们才是真正最喜欢的,因为从兵部改革以后,大部分以前带兵的将军都有自己的具体职位,而且不再是平时不在部队,只有战时才接管部队那样的老办法了。

以前那样搞是为了提防有人掌握兵权作乱,如今的大唐国富民强的,李世民还真就一点都不担心这个,所有的领兵大将在军制改革后都有了选择,那就是要么下部队当一军之长,要么进兵部担任具体的职位参谋军事。

并且,因为军制改革的事情,所有的军衔都重新划分了,按照海空军那样将校尉三级十等的重新授衔了。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整个大唐的军事体系正儿八经的有了能让人一目了然的军装、军衔,只要穿着军装的,一眼看过去就知道谁比谁级别高。

这件事张诺提了意见,但是没具体掺和,李世民拉了他无数次他始终不开口,因为他不是傻子,这事儿太敏感了,不仅仅涉及到人事问题还特么特别得罪人。

毕竟大唐的这些将军们不说关系多好吧,但至少都认识,程咬金、秦琼这些更是在他手底下混过很长一段时间,这交情摆在那儿的,那到时候要不要替他们开口?

可开口以后呢?算不算拉帮结派?算不算插手兵权?

好处没多少,麻烦一大堆,所以张诺非常干脆的就把这事儿给推了,而且是不带一丝犹豫的把事情给推了个一干二净,甚至人都不在蓝田城待着了,直接跑到扶桑去关注新发展的农业基地去了,李世民发电报过去只能知道人在哪儿,但死活就是找不到的那种。

李世民除了叹了口气顺带骂了句娘以外,也没有其他办法了,人张诺没有具体职位,说白了就是没名没分的,难道他还真叫人把张诺押回来啊,押回来也可以选择不开口啊。

所以,最后事情还是他带着一帮子人关上门来吵了好几天定下来的。

不过最后的结局非常非常的有意思,那就是在开会中途的时候,不知道谁,也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的嘀咕了一句,

“秦王殿下还只是个少将呢,咱们比秦王殿下军衔都高了,是不是有点不合适?”

当时整个会场就愣住了,没错啊,之前吵吵闹闹的要当上将、中将的,这会儿都不知道怎么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