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三天之后。
《每日电讯报》发表了维克多写的报道:
《IGY秘书长表示 如果巴统解禁,欧洲将会给中国很多先进技术》
看完报纸,尼科莱特气得脸红一阵白一阵,打通了维克多的电话,质问为什么报道里面歪曲了两人的谈话内容。
“秘书长先生,我的初稿被老板毙了,您知道的,我们的那番谈话是政治不正确。”
“但这篇政治正确的报道,事实却不正确!”
“是的我知道,但不得不这样做,头儿重新拟定了文章的大纲,让我按照那个架构去写,不能自由发挥……”维克多解释。其实这也正常,作为一名英国记者,不擅长报道事实是很正常的现象。
尼科莱特:“这篇文章会让我在中国的同行眼里成为一个可笑的自大之徒……糟糕透了,我可能要告别中欧物理学界的交流了……”
……
维克多采访尼科莱特后写的文章并不是这几天的新闻头号热点。在8月下旬,西欧和美国的最热门新闻,是“鹦鹉螺”号核潜艇。
1958年7月20日,“鹦鹉螺”号从珍珠港启航,开始今年第二次闯入北冰洋冰盖的尝试,美国海军给此次行动起的代号是“阳光行动”。
6月份的第一次尝试,“鹦鹉螺”号在穿过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之后就找不到路了,主动声呐显示面前的所有方向都有冰山,从海面到海底全都冻结上了,形成一道冰墙的悬崖。左右航行了一会儿都找不到可穿行的入口,只好原路返回,退出白令海峡。
在珍珠港歇了三星期,“鹦鹉螺”号出航,和上次一样,用一个星期时间开到白令海峡,穿越海峡之后,从一条新的路线向北极点挺进。
备用路线没有冰墙,但可能比冰墙还要危险。刚进入北冰洋冰盖的头两天,楚科奇海北部的海深只有100~200米,其中有一片很大的高台,深度大约只有60到70米,而头顶的冰层伸入海水有二三十米。
全长98米的潜艇就在这上下40米的空间一点一点往前挪。
虽然出航前准备了详细的应急预案,恐惧仍旧在每个艇员心底蔓延。这是一个直径2800公里的冰盖,潜艇被罩在下面,看不见太阳,也看不见同类。
“鹦鹉螺”号的鱼雷管满载鱼雷,这不是为了作战而是为了求生。艇长威廉·安德森的最坏打算是,如果潜艇的反应堆在冰盖下面停转,那就把所有鱼雷打出去,在冰层炸出一个洞来,让艇员有机会逃上冰面。
至于上了冰面之后一百多号人会不会冻成冰坨子,那就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在阳光下冻死也比在冰盖下失踪好。
就靠着声呐ping,ping,ping地探路代替肉眼观察,“鹦鹉螺”号慢慢往前挪,过了水浅的楚科奇海,一头扎进加拿大海盆。这里水又太深了,艇员刚摆脱撞冰山的恐惧,又陷入沉底被三千米水下的怪兽吃掉的恐慌中。
加拿大海盆前面是门捷列夫海岭,这是苏联北极探险队1949年发现的。接着是马卡罗夫海盆,接着是罗蒙诺索夫海岭——北极点就在这里。
……
“美国核潜艇还是缺乏想象力,”海军工程系主任黄景文评论道,“他们不是到了北极点附近吗,开着潜艇以20公里半径,绕着北极点转二十圈,就会创造连续环球航行20圈的世界记录。”
唐华:“那‘鹦鹉螺’号就彻底转晕了。在北极附近罗盘不准,又没有海底地图,他们是靠惯性导航在水下找位置的。转上20圈,惯性系统的累积误差越来越大,鹦鹉螺号接下来肯定迷航。”
黄景文:“这核潜艇真是个好东西……回到正题啊。我们推演模拟过很多次,核潜艇作战的话,鱼雷还是必要武器,导弹取代不了。”
唐华:“您是专指的可反潜的制导鱼雷吧?”
“对的。核潜艇肯定要和潜艇对抗。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核潜艇执行传统的破交任务,打打商船,那鹰击-2、鹰击-4可比鱼雷好用多了,声呐确定商船队的位置,隔几十公里撒一把导弹出去就完成任务。”
唐华:“所以,核潜艇的配套项目必须包括制导鱼雷,而且是要能双平面机动的反潜、反舰两用鱼雷。”
黄景文:“弹药搭载数量要大。现在不是鱼雷和反舰导弹公用储藏库吗,核潜艇续航时间又长,我们推演的结果,是至少要带24枚,除了鱼雷管里装填6到8枚,弹药库里还要能放16到18枚。”
唐华:“那么,核潜艇的航速呢?”
“航速和鱼雷数量一样,当然是越高越好。我们按照‘鹦鹉螺’号的23节最高航速做了推演,又自己设定了30节、35节、40节航速的核潜艇做推演,结果就发现完全不一样。尤其是35和40节的时候,什么反潜兵力基本都是白忙活。”
唐华:“那么核潜艇噪音数值对潜-舰对抗的影响呢?”
……
现在还不到画核潜艇图纸的时候。先要让哈军工海军工程系、海军潜艇部队说说自己对潜艇的理解和认识,尤其是图上推演和演习时潜艇的表现。把这些都写出来,对核潜艇性能指标的要求就大致清楚了。
性能指标要求搞清楚之后也不是画图,得等艇用核反应堆的样堆设计出来。按照海军的功率要求设计出来的这个反应堆有多长、多宽、多高,重多少,然后船舶设计院依照反应堆的尺寸设计潜艇。
“船舶设计院今年底明年初成立核潜艇办公室,就是现在不知道是不是改军委直属,但设计机构肯定是要成立的,”唐华说,“设计机构需要一个海军方面的技术代表,到时候你们海军工程系出一个人过去。”
黄景文:“我们是军校,培养军官的……不过出一个人,还是可以的。”
核潜艇项目的需求交流会到此结束。
哈军工现在的定位是军校,为解放军培养熟悉现代军事技术的军官。
原来的历史上,哈军工在50年代末从军校向军事工业院校发展,再然后60年代末被拆分。
50年代末哈军工转军事工业方向之后,解放军就没有培养技术型初级军官的牛校了。在某个时期,初级军校甚至变成逮着学员一通练,四年把学员的武力值加满,到了部队,全排最厉害的那个兵都打不过你,你这个排长的位子就坐稳了。
……这好像有点不太对……
现在无论西点还是伏龙芝,对初级军官的养成都是让他选一个专业,在四年内拿到一个学位,扎扎实实不掺水的工科本科学位。当然同时也磨炼军事素养和指挥能力。这样出去的学生才更适应高技术背景下的现代化战争。
当年哈军工从军校转向军事工业院校也是无奈。那时候8个机械工业部都找不着发展方向,其实变成了8个工厂管理部门,还管得很不好。新装备研制工作更是搞不起来,军队很有意见。
于是军队就成立了国防部第一到第七研究院,包括哈军工在内的几所军校也转向培养军事工业人才。
至于本位面,这种现象应该是不存在的。军械、车辆、飞机、导弹各个分类,全都建起了对应的工业院校和设计院所。比如海军方面,同济、上海交大、六机局船舶设计院能扛起来海军舰船设计的工作。海军工程系?就安心当中国的安纳波利斯吧。
第191章,月球号首炸
哈尔滨日程1:舰艇科气垫船研究室,完成。
日程2:海军工程系海战研究室,完成。
日程3:哈尔滨飞机公司。
唐华搞不清楚米里设计局到底有没有负责工业美学设计的工程师。说没有吧,米-6、米-8、米24都挺好看的。说有美学设计吧,米-4是个什么玩意……
大概美学设计的工程师是间歇性出现的吧。
哈飞的车间大门外停着6架米-4,说是米-4而不是直-2,因为现在这6架飞机的零件国产化率只有35%,另65%的零件还需从苏联进口。
一个愚蠢而臃肿的机头,里面装的不是雷达,而是发动机。装在这儿的发动机扯出一根长长的传动轴,伸到直升机中部,通过离合器和变速箱带动头顶的螺旋桨。
对了,螺旋桨不是金属的,而是铁丝加强的木片。因为苏联50年代初冶炼的最好的合金钢,综合性能也不如优质的西伯利亚木料。
三点式不可回收的机轮,肥大的肚子。因为发动机和传动轴把机头和前部空间占了大半,不把肚子搞肥点装不了那么多人。肚子还开着两扇门。
“哈飞的生产流程和质控制度在建立时,吸取了苏联米里编写的生产条例,又从大连建新公司的条例借鉴了很多,连苏联专家看了都非常满意。现在这6架米-4是第二批出厂的飞机了,前短时间第一批6架交付部队使用,质量优良。”哈飞厂长马真介绍最近工厂的情况。
唐华:“刘鼐部长我记得这两年来过三次哈飞,都是关心你们的质控。直升机这个东西,在空中出故障时机毁人亡的概率高得多,毕竟不比有翅膀的固定翼飞机,发动机熄火了还可以滑翔迫降,质控是得严格一些。”
马真:“没错,我活了四十年,1952年才第一次看到直升机,看到以后第一印象就是‘乖乖,这个东西能坐?发动机一坏可就没得救了’。直升机在空中真是不能出毛病。”
唐华:“我也听说了,直升机厂的厂长不敢坐直升机,不管是他们厂自己生产的还是苏联造的。”
“那倒也不是,第一批直升机交付前,为了让部队放心,我咬咬牙坐上去飞了20分钟……”
……
上一篇:重生之老婆孩子热炕头
下一篇:华娱之黄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