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60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

北京。

清华大学,计算机室。

T50计算机运抵北京,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安家还不到一个月,计算机室就成为了图书馆里最拥挤的一个房间。早上8点,计算机操作员来到计算机室的时候,门口已经排了一长串人,十几个老师、教授安安静静地等着。

“谁的运算是编好程了的?”主操作员问道。

“我的”“我的”

两个中年老师举着纸带上前。

“其他人,把自己的运算要求给旁边的编程员,按排队顺序。”主操作员举起纸带看了看,还行,孔的位置打得都很正。

按下开关,T50发出“嗡”的一声低沉的轰鸣。MESM的功耗是25千瓦,T50的功耗降低到5~8千瓦,虽然也是个电老虎,但好像不用专用的供电系统,把图书馆的电路加强一下就可以了。

第一条纸带喂进了计算机,不到1分钟,结果在T50的主屏幕上显示出来了。

“陈教授,您看一看,验个算,看结果对不对?”主操作员说。

陈教授打开本子看了看,又看了看屏幕。“结果应该没错,打纸吧。”

第二条纸带喂进了计算机,然后T50就嗡嗡嗡嗡,五六分钟了还在响。

“哟喂,钱教授,您这算的是什么啊,计算机都快冒烟了。”

“一个流体力学方程的解,对数值精度要求比较高,”钱三强说,“小同志,不用管这么多,你们吃的这点电费,跟我的研究比起来成本都可以忽略。”

咣咣咣,一阵响动传来,众人回头看,土木系的张老师拖着一张折叠桌和一张折叠椅,气喘吁吁爬上了楼梯,在计算机室旁边的过道安顿下来,打开折叠桌,打开折叠椅,一屁股坐下,张老师又从背包里取出书、笔记本和铅笔。

“张老师,您是要在这安家了?”

“我就在这里做设计吧,”张老师说,“设计过程中总是会突然遇到大计算量的方程,我也懒得一次次往计算机室跑了,干脆一天就泡在这儿,有什么需要做计算的,写个条儿抬腿就递交申请了。”

“张老师您在设计什么?”

“一条隧道。”

……

电子工业局。

完成制导炸弹的首试、看着T50计算机投入批量生产后,唐华回到了北京。

“北京计算机所的地址,我想还是更靠近清华大学一点吧。”唐华在地图上寻找着合适的地址。

时间进入1950年,政务院各部委、研究单位逐渐要盖一些房子来容纳新部门了。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搞出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电子工业局,资源拨划的优先级还挺高,现在就可选址建立计算机研究所了。

“就这里,”唐华终于看到了熟悉的地名,“中关村。就这里了。”

秒定研究所地址,唐华再火速把该批的文件批完,出门就往兵工总局走。

兵工总局的局长刘鼐这两天也刚回北京,得赶紧找他商量点事儿。

第二十六章,时间有点紧张

“刘总,我来问一下航控-1实弹打靶的情况,另外现在航弹装配了多少枚,导引头供应是否及时,有没有修改配合的需求?”

无线电指令制导炸弹已经被正式定型为航控-1,有航控-1甲(250公斤)和航控-1乙(500公斤)两个亚型,由兵工总局和电子工业局联合研制生产。因为计算机项目的事情,唐华比刘鼐离开得早,刘鼐是全程留在太湖靶场,直到航控-1乙打移动靶船测试完成才返回北京。

“这个我也正在写报告呢,不如我们一起看看汇报数据。”刘鼐在写报告,见唐华进来,就推过去一叠汇报。

3月26日,进行了一次航控-1乙实弹轰炸移动靶船的试验,3发2中,这个成绩可以说是很优秀了。靶船是一艘清朝时的破烂明轮船,主机已经报废,由别的船拖带航行的。就这样一条清末造的破船壳,华东局都十分舍不得,申请了好几次才批准拿去做靶船,然后被2发500公斤炸弹炸回了零件状态。

至于其他时候,飞行员的日常训练,还是由拖船拖带着一具蒙着帆布的8米X16米尺寸的竹木框架充当敌舰,既不费船,也不损坏训练弹。

3月23日,第一批12架图-2轰炸机在东北完成了训练,经华北转场到华东,随即由兵工部门在机场进行就地改装,预计4月初完成改造,具备携带和投掷制导炸弹的能力。瞄准手和投弹手有6组完成了训练,因为和飞行操纵无关,这6个组直接从B-25换到图-2问题不大,反正都是坐在椅子上瞄人。但第一批12架图-2还是全部要进行改造,因为预计到4月份,还有6个组能完成训练。弹药生产方面,目前装配了40枚航控-1乙,今后大概维持在每周生产10枚弹的规模。因为导引头产能有限,暂时还不生产250公斤的航控-1甲。

“制导炸弹的进度会不会拖了解放澎湖的后腿?现在都4月上旬了,澎湖那边还没打起来。”其实唐华最关心的问题是这个。

“应该不会,我们的研制,生产,训练速度已经够快的了,”刘鼐说,“我们兵工总局还有一组人在张罗着苏制登陆舰、登陆艇的事情,这个更慢,五月份以后船才能就位,改造和训练……”

唐华挠挠头。他心里开始着急了,又不能对外人说为啥着急,这真是熬人。

最近半年,华润一共在海外搜集了4艘坦克登陆舰(LST)和6艘步兵登陆艇(LCI)。另外还有一艘轮船招商局买下来的坦克登陆舰,在装载一船伞兵准备撤退到台湾时全舰起义,登陆舰连同舰员、几百名伞兵全部加入解放军序列。

即便如此,搜集到的登陆舰数量仍然大大不够。澎湖离大陆很远,解放金门时可以用木帆船,澎湖是绝对没戏的。大水牛也不能直接从厦门划水到澎湖,一百多公里的距离要十几个小时,连油箱续航力都不够,更别说台湾海峡中心线的浪也太大了。从1949年11月起,我方就请求苏联提供登陆舰艇,要现货。苏联太平洋舰队也不是一支两栖作战为强项的舰队,费了不小劲才调集了1艘登陆舰和十几艘登陆艇,陆续在大连交给我军。

唐华和刘鼐现在都是在工业部门,两人都不知道解放澎湖的具体作战日期,唐华也就是知道粟司令员现在已经到了厦门坐镇,其他的都搞不大清楚。

不过还好,唐华还有一个正常工作就可以接触到的军事渠道。

……

清华大学。

唐华先去图书馆的计算机室巡视,被现场的热闹劲吓着了。图书馆通往计算机室的楼道跟地摊一条街似的,五六张折叠书桌一字排开,老师or教授们就地办公做研究,有了计算需求就写条子递进去。计算机室的柜台前永远有人在等,两个编程员也从没停过。

“老钱!”唐华发现一张折叠书桌的主人正是钱三强,“您是在这安家了么?”

“啊,唐院士,”钱三强刚从计算机室取出计算结果出来,“你这个计算机跟磁铁似的,全校搞工程的、搞理论的现在都被吸过来了。上周土木张老师发明了自带桌椅蹲点的方法,大家就都跟着学。这法子不错,省了很多跑腿的时间。”

唐华:“清华确实一台计算机不够用。等过段时间,产能上来了,应该能多配备一些,至少物理系要有一台专用的计算机。”

“如果能这样就太好了,”钱三强说,“现在物理系几个方向的研究都在进行,赵老师几个月后回来,他做研究可能也需要计算机。物理系这段时间节省些经费,如果计算机有名额就赶紧排上。”

“放心,计算机的价格没你想像中那么贵,”唐华知道老钱一定是用ENIAC的性能-价格比来类推T50的价格,“而且以后还会便宜些。”

在计算机室,唐华检查了计算机的运行情况,出乎意料地正常,一个多月里只出过四、五次故障,基本都可以就地排除,只有一个运算单元是烧掉了,不过唐华给每台计算机配了2个备用的运算单元,坏掉一个运算单元不是大事,取出来换掉就可以。

唐华在清华巡视完计算机室,局办的秘书老周从隔壁燕京大学回来了,说燕大已安排好。

1950年,燕京大学还没被北京大学吃掉。不过也快了。

“李教授好,冯老师好。”在燕大的图书馆,唐华见到了可能是燕大朝鲜语最好的两个老师。

“接下来的两三天,我与二位一起工作,地点就在这里,图书馆。”唐华找到了图书馆报刊室里朝鲜和南朝鲜的资料架,“我要浏览从1949年9月到现在所有能搜集到的报纸、杂志、文册。”

一叠又一叠的报纸从资料架上取出放在桌案。唐华拿着纸笔,开始听李教授和冯教授读报。先听冯老师读报纸报道的标题,看唐华决定是否想了解全文内容,全文内容读完后,如果唐华觉得有价值,就交给李教授将简要译文写出来。

……

中南海。

唐华今天有两个汇报,第一个汇报是和兵工总局刘鼐一起向总理汇报制导炸弹研制生产情况,第二个是单独汇报国产电子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自1946年诞生以来,美国科研机构、军事装备研发机构逐渐开始使用电子计算机,减少了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中大量的计算工作量,成倍地减少了科研所使用的人力,大大提高了科研和装备研发的效率。这一加速效应,在最近一个月的清华大学也十分明显。在使用计算机后,清华大学科研和工程设计的效率成倍地提高,并且设计过程中的量化计算也更为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