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钱三强拿着人造卫星预定轨道辐射基准值、变化规律的资料仔细阅读。
这份资料是从厚厚一叠探空火箭的太空探测资料里挖掘出来然后经过分析写成的,朱光亚第一次看探空火箭的资料时也吃了一惊,太空看起来空无一物,辐射环境却这么恶劣——地球大气层尤其是臭氧层给人类挡枪真是功不可没。
“反应堆内部区域的辐射种类和太空中不完全相同,”朱光亚说,“因此不能百分之百模拟太空环境,只能力争比较近似。另外反应堆内部区域的辐射值比太空中还是要大很多,放在反应堆里测试,大概一个月这颗卫星吃的辐射量就和在太空中一年吃的差不多。”
钱三强:“太空的中子流密度是远远低于反应堆内部区域的,但是X射线强度倒是差别不太大。伽马射线的数值……我们再合计合计,在反应堆中找一个合适的区域,让辐射的功率占比尽量接近太空的环境。”
朱光亚:“那就太好了。”
反应堆内部当然不能进人。钱三强和朱光亚确定了现在反应堆内部各区域的辐射状况,然后就由542堆的操作员移动维修吊臂,把装着卫星测试样机的架子提起来,缓缓移动到反应堆上方,再放置在指定的区域内。
朱光亚:“唐部长还说,反应堆里的这些区域,还可以放一些……作物种子。”
钱三强:“放种子在里面?那不是全坏了吗,里面辐射这么强。”
朱光亚:“种子被辐射照过之后,种在地里会有90%不能发芽,但是有小部分是能发芽的。发芽生长的种子,有大部分和原先没有差别,但有极少部分会和原先不同,有的长得特高,有的长得特矮,有的不结果,有的结果。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果实又多又大的变异个体,就发财了。”
钱三强:“……”
“广岛和长崎被原子弹炸过,最近几年,有调查队重访原来的核爆区域,就发现虽然这里满地动物尸体,但也有一些奇怪的东西,比如三只脚的猫,比兔子还大的老鼠,这些都是辐射导致的变异。反应堆里也有辐射,如果有计划地利用起来,那就是一个育种的好方法。”
……
8月28日,卡纳维拉尔角。
意识到苏联洲际导弹试验成功的严重性之后,美国进一步加速了运载火箭/导弹的试验进度。28日这天,一枚“木星”亚轨道运载火箭摆在了发射架上,这是美国陆军弹道导弹局造的火箭。另外一枚火箭这时候已经运进发射场,美国海军的雷神-DM18。
木星是月初发射的朱诺-1火箭的小改进型,雷神-DM18和木星一样,也是中程弹道导弹改的火箭。
因为苏联洲际导弹试验成功,美国必须得开加速挂,不能等阿特拉斯洲际导弹慢腾腾地试验,所以打算用雷神-DM18改出一个“先锋”号运载火箭,打颗卫星上天再说。
28日下午3时,木星火箭顺顺当当升空了,完成了一次高460公里、距离2020公里的亚轨道飞行。
木星发射升空,美国海军的雷神-DM18马上进场加注燃料、最后检测。8月30日,雷神-DM18点火发射,它这次也是做亚轨道飞行的,但是最大飞行高度达到1100公里,实际上是把一枚3000公里射程的弹道导弹搞了个高弹道试飞。倒霉的是,92秒后火箭在空中解体。
……
9月2日,拜科努尔。
第一枚R-7发射成功才半个多月,又一枚新的R-7摆上发射架。
美国和苏联现在为了抢第一个向太空发射人造卫星的名头,都有点不计成本了。
这枚R-7和8月份试验的那枚又稍有不同。它的全长反而短了一些,头部形状不同。8月份试射的那枚叫做8K71,9月2日试射的叫做8K71PS,这其实不是弹道导弹,而是从弹道导弹小改出来的运载火箭。
8K71PS和上一枚一样,一切正常地从发射架腾空而起,直插高空。几分钟后,苏联的测控雷达站发现导弹/火箭的助推器脱落,且主箭体飞行姿态大部正常——这次有戏!
最后,8K71PS坠落在距离拜科努尔8200公里的地方,比上一枚飞得还要远一些。这是因为它携带的不是模拟弹头,而是模拟的火箭第三级,重量轻了1吨。
如果装的不是个模型,而是真的火箭的第三级,那么8K71PS就可以把一个物体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
第二枚R-7、第一枚8K71PS运载火箭试射成功,科罗廖夫马上决定:第二枚8K71PS火箭搭载“人造卫星一号”,准备发射!
严格来说,火箭只成功进行了一次分系统测试,就敢直接发卫星。不过话说回来,只会在太空中“嗒嗒,嗒嗒”几下的“人造卫星一号”,本来就是个试验品。
9月17日,第二枚8K71PS被火车运到拜科努尔,一根主箭体四个助推器拉到发射场组装。
“虽然中央主席团要求你们尽快将人造卫星送上太空,但是,科罗廖夫同志,这一枚火箭成功的几率有多大?”米高扬在电话里问道。
科罗廖夫:“火箭前四次发射,两次成功,两次失败,因此理论上来说,这一次火箭发射的成功率是50%。”
米高扬:“如果这次发射未能成功,我们下一次发射什么时候进行?”
“按照火箭制造厂的准备速度,这次之后一个月。”
“美国人在两天之内进行了两次运载火箭的发射,他们试验的密集度太高了。如果第一次失败,我们就有可能失去领先的地位。”
科罗廖夫:“我并不这么认为。美国似乎在同时进行两种弹道导弹-运载火箭的测试,因此它们每一种导弹的试验成功数字是不够充足的。”
……
乌梁素海。
美国和苏联,不是在试洲际导弹就是在试亚轨道飞行的弹道导弹,中国这边就没那么上档次了。钱学森今天要发射一枚东风-1/TK-3,射程660公里的那种近程弹道导弹/探空火箭。
“这火箭头大屁股小,看起来一阵风就能吹歪,怎么看都不靠谱呢。”基地司令员老冯说。
钱学森:“这东西看起来像下盘不稳的样子,其实它的大脑袋很轻,里面是空的。”
任新民:“这枚TK-3是整流罩测试火箭,上面那个大头,在冲出大气层以后就由小型的爆炸螺栓分成两瓣,自动脱落,实际上它的飞行加速能力比普通的TK-3还高,因为整流罩里面基本没有什么载荷,只有测高和测速的仪器。”
老冯哦了一声:“可惜了,发射卫星的场地要转移到太原进行,真是太遗憾了。”
钱学森:“乌梁素海基地也要做好准备,你们是备用发射场,万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不能如期完工,……10月底我就会通知你们做好一切准备。另外,你们也有测控任务呢,卫星绕几圈之后还是会经过你们头上。”
发射架上的TK-3点火,缓缓上升。大脑袋虽然质量不大,但是风阻……还是比一般的TK-3大不少的。还好今天草原上只有2~3级风,对火箭没太大影响。
整流罩要飞离大气层后才脱离,所以目视肯定是看不到的。三人在火箭发射前就回到指挥部,听各雷达测控站的报告。
高度80公里,90公里,95公里,100公里……整流罩该分离了。
距离乌梁素海380公里的阿拉善雷达测控站,从第70秒开始就一直跟踪着TK-3。
此时在雷达屏幕上,一个亮点变成了3个,其中一个亮点在加速飞行,另两个亮点在迅速减速。加速飞行的那个亮点雷达反射信号很稳定,减速的那两个亮点信号忽强忽弱,显然这是翻滚着往下掉的整流罩。
……
太原火箭(卫星)发射中心的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收尾。除了工程建设,卫星发射中心还需要一组工作人员。
唐华在哈尔滨下车,就有三辆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车在火车站等候。上车直奔哈军工,在主楼前迎接唐华的是陈庚。
“陈校长,”唐华笑道,“55年大演习之后,又快两年没见面了。”
“这能怪谁,主要责任在你那儿啊,”陈庚说,“听说你经常去长春,但都是到了长春就掉头往回,都不肯多花个两天时间来哈尔滨转一圈。”
唐华来哈尔滨,是看中国第一个成立的弹道导弹旅——就看一眼而已,然后这个导弹旅马上就要拆走一半的人,变成太原基地旅,担任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运转和日常维护任务。
弹道导弹旅是两年前确定下来的,哈军工导弹系第一批毕业生57年7月毕业,就以这批军官为骨干组建弹道导弹部队。全旅清一色装备东风-1近程弹道导弹,不过,18套东风-1的发射系统只到位了6套。
1957年8月,刚成军还没离开哈尔滨的弹道导弹第一旅一分为二,这个导弹旅要想重新满员,可能得等1958年7月第二届导弹系的学生毕业了。
“哈军工果然名不虚传,光看这校园就气派。”走在校园里,唐华看四周一栋栋厚重高大的苏式建筑,一时感觉自己是走在伏龙芝或者什么苏联的军事院校里。
路边不时有穿军装的教员或学员走过。路过陈庚和唐华身边时,无一例外都暂停下来立正敬礼,敬礼完了一般都还带上一句“校长好!”,有部分教员还会再多说一句“唐部长好!”
陈庚:“为了建起哈军工,从人才师资到资金材料,全军乃至全国都出了大力,那我们当然也不敢懈怠,要对得起国家的投入。”
唐华:“陈校长,这次来除了挑选太原基地旅,我还想打听一件事情。机工部六机局的同志说,你们学校有教员带了一个设计小组,在设计……气垫船?”
上一篇:重生之老婆孩子热炕头
下一篇:华娱之黄金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