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民国当小编 第516章

作者:约翰留着长长的胡子

比如扮演美军的海军陆战队第一师第一团觉得联合演习时抢滩登陆组织得不好,于是全团在10号又重做了一次;天上则是轰炸机和米格-15进行突防和截击练习,来自东南的歼击机师和东北的歼击机师交流技术;工兵还演练了一次夜晚在庄河碧流河上快速架桥等。

这几天,其实在大连以东的黄海海面,单项演习才是最精彩的。

从苏联引进的07型驱逐舰,除103舰在检修外,其余3艘参加了前5天的演习,这几天又在和105舰“苏州”号进行联合演习。作为第一艘改装完成形成战斗力的基林级驱逐舰,“苏州”号和“鞍山”号的海上对抗很有意思。

虽然一艘是苏联驱逐舰,一艘是美国驱逐舰;一艘建造于二战前夕,一艘建造于二战末期,但是——它们安装的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和雷达几乎都一样。

如果说有差别的话,就是“鞍山”号虽然安装的是红旗-4导弹系统,但只能发射射程13公里的基本型,“苏州”号则可发射射程25公里的增程型——基林级舰体大,导弹储弹库尺寸也够大。

……

11月14日。

“这次辽东半岛军事大演习非常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总结出了不少宝贵的实战经验,提高了我军各兵种协同作战能力,是一次成功的近似实战的军事大演习。”

演习结束后的总结大会,叶帅对这次演习做了总的评价。

彭总的发言主要集中在未来该如何做。

“还需要继续加强我军在未来战争条件下的军事训练,广大指战员提高警惕,加强战备,不断提高战术技术水平和诸兵种合成训练水平,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虽然主席估计有至少10年的和平期,而且将解-放-军数量裁到240万人的水平(1955年9月,经过两年的折腾,裁军完成了,现在全军总人数真的只有240万),但现在军队并没有什么马放南山的意思,三军联合大演习就不用说了,国防工业几条线都在全速开动。

以前的军工基础太差了,打造国防工业体系是不能不做的工作。不但要形成国防工业体系,而且速度要快、技术要高。

军事演习的总结大会是在大连开的。

此时此刻的大连,荣益仁在琢磨研究建新被服厂的生产调度管理,大连重型机械厂则有一群工人和工程师在研究一台巨大机器的图纸。

“这三条横梁各有一个长10米宽8米的大平面需要加工,而我国没有这么大的铣床,怎么办?”总工程师徐希文说。

重工业部重型机器局局长沈鸿:“我们不能等沈阳生产的大型铣床到位,那太晚了。”

副总师林宗棠:“要不,试试蚂蚁啃大象?”

所谓的蚂蚁啃大象,就是将一台中型移动式铣床倒吊起来,安在部件上,边移动边加工,而且可以一次吊几台铣床,加快进度。

三位工程师手中的图纸,是一台12000吨自由锻造水压机。

现在,国内已经建起了一座汽轮机厂(哈尔滨)、五座柴油机厂(长春、大连、上海、武汉、洛阳),其中大连和上海柴油机厂的主要工作是生产大型中低速船用柴油机,长春、洛阳在仿制T-54坦克的发动机,武汉则生产船用中高速机和四个型号的民用柴油机。

这六座厂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汽轮机转子、主机曲轴全都得靠从苏联进口。

虽然能自制不少零件,降低了外汇使用量,但转子曲轴这种核心零件要买,到底还是不让人放心。

发动机曲轴得用水压机锻造,因为这类零件的机械性能要求太高了,只能先炼出高强度钢,然后把钢锭它硬挤硬压成发动机零件的形状。这是唯一管用的加工方式,其他的,热轧、冲压、车削、铸造……全都没戏,做出来放进柴油机里,一启动就是一声“崩!”

为了转子、曲轴、船舶和车辆主轴、支承轴、工作辊……等等东西的国产化,不能不造水压机。

……

研制万吨水压机,其实是沈鸿最先打的报告。

“再讲一个水压机事,国民党在1947年自日本拆来了四台1000吨~2500吨水压机,只有一台装起来了,至今我国大锻件还要依靠进口。我自1954年参观苏联乌拉尔重机厂回来后,就经常在思索,我看万吨级的水压机我们可以做得成,费他一年或一年半的时间,做一台万吨水压机,做得质量不好一些也可以用。这对于我自锻大件,有很大帮助。”

1955年4月,唐华看到这个报告,立刻就批准了。而且把沈鸿预计的一年或一年半的时间改成了三年。

“工程:12000吨以上的自由锻造水压机;完成时间:1958年6月30日前;其他要求:性能达标,质量可靠,能立即真正用于工业生产。”

这是唐华给重型机器局万吨水压机项目定下的指标。

这次选在大连制造第一台万吨水压机而不是上海,是因为大连造船厂有一台6000吨水压机可作参考。而上海柴油机厂刚刚从捷克订购了一台万吨水压机,大概要57年初才能交付。

除了大连有现成的参考物,大连建新公司能生产特种钢和铸钢也是重要原因。万吨水压机的大部件需要用特大型的锻件和铸钢制作,而且尺寸都特别巨大。

水压机全重2500吨,最大的单个零件300吨,100吨到300吨的零件12个,50吨左右的零件20余个,这就不是重型机器了,差不多算是“巨型机器”。

水压机的主体结构有四根大立柱,每根长18米,粗1米,重80吨,不但要特殊的加工制造车间,而且立柱的连接得用电渣焊技术,焊缝厚度一般为80~300毫米,最厚的600毫米。

全机4万多个大小零件,工作时的重要承力零部件有七千多个,这每一个部件都要经过金属切削精密加工后才能安装。

……

“唐华部长很关心万吨水压机的研制,”沈鸿说,“他批示,这个东西造起来不是那么简单,驳回了我提出的一年到一年半时间的方案,给了我们三年的时间。而且,我从上海来大连的时候,唐部长还问,你们还有什么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可以直接找我。”

徐希文:“困难是挺多的……”

沈鸿:“我看都不是什么逾越不了的困难,你们试着自己解决。”

徐希文:“我明白了,沈局长。外国人二三十年代就能造的东西,还要向唐部长求援,我们脸都没地方搁了。”

“明白就好。对了,我跟你们说个其他的事,”沈鸿说,“国家重点项目、高技术项目,如果你独立把它完成了,唐部长说了,这样的人,两年一度增选工程院学部委员,他一定把你抬进工程院。但如果不是独立完成的……”

“我一定要把它磕下来完成!”徐希文像打了鸡血,在车间煎熬了三个月,有些疲乏的精神现在重新充满了斗志。

第107章,电影试映

1955年进入最后一个月,人们才发现有点什么地方不对:

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没发。

对此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发表的声明是:1955年的世界深陷于核武器的恐怖之中,而且这种情况还在恶化,没有人为了世界的和平而做出有效的努力,因此1955年诺贝尔和平奖空缺。

看看,又是殖民主义视角的观点。

1955年至少组织亚非会议的尼赫鲁就是为世界人权和世界和平在做出努力,从事后视角来看,尼赫鲁,或者尼赫鲁+总理当得起和平奖之名。不过在欧洲人眼里,这些脱离殖民帝国闹独立的国家聚众开会,是在挑事儿,怎么可能给尼赫鲁发奖。

今年的最后一个月,T56计算机的生产线开动,黄汲清的石油勘探队组建完毕。

“黄老,12月出发,到了东北,正赶上天气最冷的时候,您可得注意身体。”唐华说。

黄汲清身穿加厚羽绒服,像是裹在灰色棉球里,头上戴着护耳的防寒帽,呵呵一笑:“没这么严重啦。我勘探的重点地区是辽河流域,比北京冷不了多少。周边大小城市也多,后勤物资供应也比较容易。”

唐华:……

好心好意把黄汲清往大庆油田那儿引,结果他看了柱状图,无视柱簇的高矮之别,偏就认定辽河平原比松辽平原出油的几率大,直奔辽河去了。

黄汲清从40年代初开始,在自己的著述和历次学术会议上一直都很看好辽河平原。他划定的几片区域,东北他认为出油概率最大的是辽河平原,然后才是松辽平原。

但是辽河……那里分明是辽河油田啊喂。

在21世纪,辽河油田的石油年产量也迈上了千万吨级,但无论地质总储量还是可开采储量,都只算是个中型偏小型的油田,和大庆、长庆、胜利没法比。

既然黄老先生执意要先勘探辽河平原,那就由他去吧。反正也能钻出油来是不。

而且出油之后再一仔细调查,肯定能发现辽河油田的石油储量不是太大,比李四光的胜利油田差远了。凭老黄和老李两人的矛盾,黄汲清肯定不会罢休,还得在东北继续转转转找油。

余秋里今天来送黄汲清,他兴致也很高。老黄学术理论造诣没的说,但特点是(在地质学家中)比较宅。

现在好了,先是李四光往渤海区一冲,找了一年找出个胜利油田,然后老黄羡慕嫉妒恨,也领了个任务去东北找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