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安静地抄书啊 第423章

作者:红标瑰夏

所以杜采歌弄不明白,有时候她又在自己面前一副不设防、任君采撷的样子,究竟是为什么。

他坐下来,背对着许清雅,“我和舒导聊了一会,但是没什么进展。”

“没进展就对了,”许清雅笑道,“舒导是个很有主见的人,大叔你也是。你们两个很难达成妥协的。那接下来怎么办?”

杜采歌重重地叹了口气,“再看看吧。”

“大叔,你不打算采取措施?”

杜采歌回忆着刚才和舒宜欢见面时的对话,摇头说:“我也不知道能采取什么措施。总之,先等等吧。如果现在一个处理不好,我担心舒导会撂挑子。”

“啊?”许清雅拉长了声音,显得很惊讶,“真的假的?他怎么可以这样!”

杜采歌拧着眉,很是忧虑,“你先回房吧,我要打几个电话。”

软乎乎、温热的娇躯从后面靠了上来,两条光滑细腻,白如莲藕的手臂温柔地搭着他的肩膀,缠上了他的脖子。

许清雅靠在他耳朵边,吐气如兰,“别焦虑,大叔。会好起来的。”

说着,又退开一点,小手温柔地给他按摩太阳穴。

杜采歌苦笑了一下:“我也只能抱着一线希望,希望事情会好起来。”

“最坏最坏,会坏到什么地步?”

杜采歌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闭上眼睛,重重地叹息一声。

然后疲惫地靠在椅背上,脑袋向后,枕在那柔软弹性之中。

许清雅温柔地抱着他。

过了一会,杜采歌才开口:“最坏的情况,是我和舒导闹翻,他离开剧组,投资泡汤。包括之前花了近一个亿建的武当派建筑群,还有演员片酬等,全部泡汤。”

许清雅轻声问:“他离开剧组是违约吧,需要赔偿吧。”

“他主动离开的话,是要负违约责任。但他可以消极怠工,那样的话,还不如协商解约,”杜采歌向她解释,“而且,如果事情闹到那一步,肯定不会是因为他想离开,而是我对他的执导不满意,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我们让他离开。他不让我们赔付赔偿金就不错了。”

“为什么会闹到这一步呢?”许清雅不太理解,“我看舒导也是在很认真地拍摄。”

“他……他的动机,可能不太纯吧。”杜采歌叹息说。

“我不太懂。你和刘导说的话,我都不是很明白。”

“那我用简单的语言告诉你,我觉得舒导可能有自己的小算盘,用我们的资金,去拍一部实验性质的电影,去验证他的某些想法,或者去满足他的某些情怀,或者尝试开创一个新的流派。至于电影票房什么的,我们这些投资人能不能赚钱、甚至能不能收回成本,他根本不考虑。”

许清雅愕然地张着小嘴,半晌才幽幽地说:“原来是这样。”

顿了顿,她又问:“大叔,那剧组其他人觉察到了没有?只有你发现了么?”

“我不清楚,或许有些人知道吧,毕竟这里有不少人精,见多识广,什么场面没见过。只是,舒导拍实验性质电影又怎么样,对他们来说,该赚的钱一分不少,甚至还能多赚,他们何乐而不为?”

“如果实在不行的话,”许清雅认真地说,“大不了让舒导靠边站,原先他拍的素材全部作废,大叔你重新写剧本,利用现有的人员,拍一部全新的电影。”

之所以说,重新写剧本,利用现有人员,那是因为演员片酬的问题。

如果是重开一部新戏,那就要和演员重新谈合同,多支付一部电影的片酬。

如果还是挂着这个名字,只是调整剧本,调整拍摄计划,那虽然要加钱,但损失不会这么大。

杜采歌只是苦笑。

如果真有这么简单就好办了。

但很关键的一点是,在这个问题上,他杜采歌有发言权,但这个发言权很有限。

为什么?因为他虽然是逐梦互娱的股东之一,但公司的事并不全是他说了算。

这是其一。

而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就是,“武当”这部电影的投资方,并不是只有逐梦互娱。

柔止投资、九天传媒和大华紫天也是投了钱的。这叫雨露均沾。

因为当时舒宜欢并没有暴露出他是想拍一部不管票房的实验性电影。

那么以他过去的成绩,投资他的电影就相当于捡钱,大家当然都想分一杯羹。

虽然逐梦互娱的投资比例是最高的,但并不能忽略其余几家公司的意见!

那么这件事,会是怎样一种发展趋势呢。

杜采歌在地球上,也见识过不少电影圈里的事情。

这件事很可能会这样发展:他打电话告诉逐梦互娱的高层,和九天传媒、大华紫天的领导层,告诉他们,自己对于舒宜欢的导演的一些担忧。

那么这几家公司会派人和舒宜欢沟通,然后派出监制来监督影片的拍摄。

而不会马上就换导演。这是不现实的。

就算更换导演,也不见得会选择他杜采歌,反而更可能会选择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演来救场。

当然,大概率是不换导演。

不是他们相信舒宜欢,而是更换舒宜欢的代价会更大。

资本都是看投资和收益说话,而不会感情用事。

哪怕明知道被舒宜欢给耍了,吃了个大亏,损失可能会很惨重,让他们心里很不痛快,恨得咬牙启齿。

可为了让舒宜欢把电影完成,替他们尽量挽回一点损失,甚至小赚一点,他们还是会笑脸相迎,把舒宜欢奉为上宾。

另外,因为拍摄经费已经捉襟见肘,舒宜欢会不断地伸手要追加投资。

这些公司当然会谨慎地追加投资,因为如果不追加,那么先期投入的钱就打了水漂,沉没成本太高。

所以只能继续投资,试图挽救一下。

但这样一来,这些投资方也会学聪明了,不会舒宜欢要多少就给多少。

而是会酌情给一点,并且加强账目审核。

舒宜欢索要8000万的追加投资?先给4000万看看效果。

还要追加5000万?挤一挤,再给2000万试试。

经过讨价还价,可能会对舒宜欢越来越不放心,最后通过谈判把终剪权给要回来,作为交换会追加一些投资。

最终,还是让舒宜欢把电影拍完了。

虽然投入的比预期要高,花的时间也更长,投资方们都心里凉凉,但还是抱着希望吧,期待能够多少赚一点。

然后一看成片,麻蛋,这什么玩意!

别以为投资方就不懂电影,他们至少能分析哪些电影能赚钱。

看到成片之后,投资方就会马上挽救,找高手来重新剪辑,送到各大电影节去评奖,看看能不能拿点奖项。

如果混到一两个重量级奖项,说不定这部电影就不会亏了。

第549章 你行你上啊

就算没有混到重量级奖项,也可以自我吹捧一下,说是进入了什么竞赛单元,被某某评委盛赞,被电影节观众喜爱……反正吹牛不需要交税。

然后找些自媒体、找些影评人尬吹,把热度炒起来,让潜在的观众觉得,如果不看这部电影,简直就是错过了一年的影坛盛事。

再世界各地去卖版权。

在正式上映之前,先卖掉一些地区的版权回点血。

然后等到正式上映,票房果如其料地惨淡。

但舒宜欢不会受什么影响。

人家舒宜欢也有话说啊。

我要的武当建筑群,你们给了我一个半成品,不合格。

我要2个亿的资金来拍摄,你们只给了15个亿,太抠。

终剪权还不给我,这票房不好,能怪我么!

我以前拍电影,都是什么条件啊!

你们给的条件不充分,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等到电影放映结束,因为票房太惨淡,而媒体对舒宜欢口诛笔伐的时候。

然后这时舒宜欢再剪一版“导演剪辑版”,制作dvd发售或者在网上付费点播。

投资方也不会阻拦,因为这样多少也可以回一点血。

而此举说不定还真会让舒宜欢把口碑给扭转。

毕竟,实验性质的电影,或许会因为太过硬核,或者太过文艺、太过隐晦等等原因,劝退很多普通的观众。

但对一些资深影迷,硬核影迷,看电影很细的人,或者在懂电影的人眼里,还是很具有吸引力的。

投资方请人来剪辑,尝试把电影剪的更商业化一点,往往会既弄丢这部实验电影的精髓,又没法变魔术一样把这样一部实验性的电影给弄成商业大片。往往会弄得两头不讨好。

而舒宜欢重新剪辑的导演剪辑版,至少讨好了资深影迷,硬核影迷。

然后舆论就逆转了。

大家会开始声讨几个作为投资方的公司。

而舒宜欢呢,练了手,获得了经验,满足了情怀,该赚的钱都赚到了,口碑也没受影响。

人生赢家啊。

投资方也无所谓。只要能少亏一点钱,挨几句骂算什么呢。

挨骂不会掉肉,亏钱了股东心里会滴血。

他们不但不会辩解,反而会说:是是是,舒导牛逼,是我们做错了,舒导的“导演剪辑版”才是影片的完全形态,简直太好看了,大家快来买dvd收藏啊!

杜采歌觉得,如果自己不做点什么,事情很可能就会这么发展。

可是自己能做什么?

在许清雅离开后,他还在思考这个问题。

最终他也只是拿起手机,找几个人沟通了一下。

包括颜颖臻,段晓晨,古译南等,他都把情况做了很细致的说明。

接下来事情会怎样发展,他真的是一点谱都没有。

这种对事态完全失控的感觉,让他有些抓狂。

但接下来几天,他还是努力控制脾气,把事情做细。

一个人的修养,不是看他顺风顺水的时候表现得怎么样。

而是看他在逆境中的表现。

杜采歌不是那种大心脏。

但他越是在逆境中,越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让自己在负面情绪的推动下做出会后悔的事来。

天气越来越热,剧组每一天的开销也都在增加。

转眼就是7月过去了一半。

杜采歌被古译南请回去了一趟,开了一场小型的碰头会。

与会的不仅仅有逐梦互娱的人,还有九天传媒和大华紫天在“武当”项目上的负责人。

大家想面对面地听杜采歌的意见。

杜采歌没有添油加醋,尽量用平实的语言说出了他的判断:舒宜欢导演应该是在拍摄一部实验性质的电影,并非他传统的风格;这部电影很可能会受到电影人的喜欢,但对观众或许会不够友好,票房很难得到保证;电影的拍摄周期会增加好几倍,耗资也会增加好几倍。

听完杜采歌的讲述,大家的脸色都有些难看。

他们追问了一些细节后,没有当场给出结论。

杜采歌知道,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场会议上自己说的话,肯定会传到舒宜欢耳朵里。

而这肯定会导致舒宜欢和自己的私人关系急转直下。

但杜采歌也没有别的选择。

作为电影人,他觉得舒宜欢的电影很有意思,敢于去拍实验性质的电影也很有勇气。

但作为投资人,金主爸爸,他只能无情地对舒宜欢出示黄牌警告。

回到剧组后,似乎一切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