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富杨飞 第2605章

作者:拾寒阶

战场贪功,骄兵必败。

股市贪钱,逢赌必输。

职场贪利,钱多累名。

古今之人,皆知贪能致祸。

然而,世人能戒酒,能戒烟,能戒色,能戒赌,唯独这一个贪字,难以戒除。

杨飞和舒光华还是第一次见面,交浅言不深,所以在他面前,并不怎么多说话,更不会说任何涉及到官面上的话。

每当他们彼此谈话到官面时,杨飞都会找借口起身离开一会儿,或是直接打岔,转移话题。

今天的主人公,既然是以杨飞为主,那谈话的中心,也自然以他为主。

杨飞要是转移话题,大家也就会自觉谈一些他感兴趣的人和事。

舒光华看着杨飞家中的一幅对联,忍不住吟道:“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好联啊好联啊!积德与读书,果然是人生最要紧的两件事情。”

有人便道:“这是杨先生作的对联吧?杨先生不仅富甲天下,更是学富五车,著书育人,名传天下啊!”

杨飞呵呵一笑,摆了摆手,说道:“舒领导,你可知道,此联出自何人?”

舒光华道:“我没记错的话,此联应是姚文田所作?”

杨飞倒是微微一讶。

因为姚文田并不算太出名,知道此人的人并不多。

就算对方答不出来,杨飞也不会太过惊讶。

然而,舒光华居然脱口而出,倒是让杨飞刮目相看。

之前说话之人便问道:“姚文田又是何许人也?”

舒光华道:“清朝十帝267年间,全国共出过114名状元,其中湖州藉的就占了7名。若要在这7个状元中评出谁是最有学问者,非嘉庆四年的状元姚文田莫属。”

“原来是个清朝的状元公啊!那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了!”大家这才恍然。

古代考个状元,比现在高考考个状元还要难!

舒光华道:“姚氏家族,乃是书香门第,和这对联中说的一样,属于几百年旧家,子孙辈也是人才辈出。”

杨飞道:“姚文田中的是清朝嘉庆四年,也就是1799年,己未科进士第一名,世称文状元。他是名动朝野的翰苑名贤,文坛巨匠,官至礼部尚书。最难得的是,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治学严谨,为官耿直,一身正气。关于他,还有一个小传说。”

众人便问:“是什么传说?”

杨飞道:“他每天都要注解三个字。”

“三个字?”有人便笑道,“三字何难?”

杨飞微微一笑:“别忘了,他并不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而是一位高高在上的礼部尚书,平时公务何其繁忙?各位试想一下,我们很难想象,他是如何一边应付枯燥冗繁的政务,一边潜游于浩瀚的学海中。姚文田在京为官时还坚持文字学研究,并给自已规定:每日必须完成三个字的校注。这就是日注三字的由来。”

“哦,原来如此!”大家还是有些心不在焉,每天注解三个字而已,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也值得传扬?

杨飞却肃然说道:“和他白天处理的那些官话连篇的公文相比,和同僚之间那些词藻华丽的应酬唱和相比,这校注三个字的重量肯定远远超过它们的总和。如果说白天的官场政务只是一种被动的生存手段,那么,只有到了晚上摘去了顶戴花翎,布衣便鞋地走进书斋以后,他那潜心面壁的苦思和神采飞扬的吐纳才充满了人生的主动精神。”

众人听了,忽然间有所感悟,都不言不笑了。

这些人里面,唐文杰和杨飞相对比较熟,便笑道:“杨老板也是如此啊,商事繁忙之余,也不忘伏案读书,奋笔疾书,写出了几部畅销书,让我们看了,获益非浅啊!”

杨飞笑了笑,问舒光华道:“舒领导,你每年读几本书?”

第2245章 进言天下事

舒光华怔了怔,说道:“惭愧,近十几年来,每年除了公文材料,我还时有阅读之外,好像有很久不曾静下心来读过一本书了。”

其它人也深有同感,不由得点了点头。

杨飞道:“我还记得,我们当初离开学校时,老师曾经寄语:我不要求你们太多,只要求你们每年能读三本书。当时我还想,不就是三本书吗也太容易了吧我们在学校里,一年下来,不知道要读多少书呢区区三本书,十天半个月就读完了。”

“哈哈”唐文杰大笑道,“天底下的老师,都是一样的寄语啊我们毕业时,也曾经收到过这样的话结果发现,毕业后再想多读几本书,是那么的艰难啊”

舒光华连连摆手道:“惭愧,惭愧啊看来,我们都要向这位前朝的状元公学习才行,日注三字,日积月累,终成大才啊”

在杨飞家吃过饭,日过正午。

杨飞有午休的习惯,但并不久睡,只小憩半个小时,便精完神足。

今天有贵客在,他便没有上楼休息,而是和大家在院子里谈天论地。

正是人间春芳在,柳风拂面草如烟。

春秋之际,还有夏日的晚上,最适合在院子里纳凉休息,看远景,观云涛,听水声,此乐何极。

“以前读兰亭序,只看到书法之美,现在想来,那内容也是一品文章啊”舒光华感叹的道,“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难怪古代的文人雅士,都爱寄情于山水之间,原来生活在山水之间,是如此的舒适,感觉天地为之一宽,胸怀为之一荡浊尘尽消,块垒皆除”

杨飞心想,这个舒光华,学问是有的,抱负估计也是有的,如果能和唐文杰一样,脚踏实地的干些实事,那就是西州人民之福了。

唐文杰笑道:“每次来杨老板这里,都能勾起我归农之心。”

杨飞接着他的话头,说道:“只不过,出了我家门,一上小车,一进城市,领导又要为天下苍生操心劳力了。”

“哈哈哈”大家都笑了。

舒光华问道:“杨先生,西州是我省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毗邻省城,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经济一直垫底,直到杨先生投资益林,才带动了此地的经济发展。弹指一挥间,转眼就快十个年头了。接下来的十年,不知道杨先生对西州经济的发展,还有何指点之处”

杨飞微一沉吟,心想对方还没上任,就前来问计,可见他之诚心,也足见他之抱负,自己要是敷衍了事,只怕会寒了人心,便道:“我闲来也曾游历西州各县,窃以为,西州可以分为三大块。”

舒光华不由得身子前倾,恭敬的道:“愿闻其详。”

杨飞道:“一是以市区为中心点,带动周边县镇的发展;二是以益林为主,以点带面,辐射附近数县;三嘛,既然背靠省城,那就把省城的发展动力拉过来,大力发展省城和西州交界处的经济。未来二十年,将是省城扩张的黄金时代,我们西州一定要抓住际遇,将西州和省城,融合成一个经济板块,共同发展,换言之,就是要把省城的扩张方向,向我们西州偏移。”

舒光华双眼一亮

唐文杰也是神色一动,拍着手,说道:“了不起这设想,简直是神来之笔,为西州的发展,奠定了未来二十年的规划啊杨先生,你可不地道啊,我们十年朋友,你居然深藏不露,这么好的发展建言,怎么不早对我说呢”

杨飞笑道:“领导也没有问过我啊。我不过是蠢蠢凡愚,村野之言,粗鄙不堪,哪敢随便向领导进言”

唐文杰道:“光华同志,杨先生此言,真的可以做为西州未来发展之要计啊而这,正是困惑我多年的难题,没想到早就被杨先生解答了”

舒光华长身而起,双手作揖,对杨飞深深一躬身:“朝闻道,夕死可矣感谢杨先生教诲光华铭记在心,以后还请杨先生多多支持光华的工作。”

杨飞道:“领导,你太讲礼数了,倒显得见外了,不必如此,快请坐下。”

舒光华坐下来,说道:“不瞒诸位,我能得到这个外放的机会,也是十分难得啊,我在省城,一直都是坐机关,意志消磨殆尽了好不容易有了这么一个好机会,我还是有心,想大展抱负的。以后还请各位多多帮衬”

他这次来,就是拜码头的,也是来摸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