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熙檬父
魏无忌拱手道:“臣弟有一策,或可为大王所用。”
“哦?”魏王圉眼睛一亮,道:“还不速速道来!”
魏无忌道:“王所虑者,无非三国先败秦后攻魏也。但以臣之见,长平之战,秦赵两国出兵百万,实乃亘古未有之大战也。此战若分胜负,则双方损失必极惨重,便是那赵国获胜,急切间亦无力进攻我魏国,王何必惧之?若无赵国参战,则齐楚两国不足为虑也!”
魏无忌认为,像长平之战这种旷世大战,赵国就算能赢那也是惨胜,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那种。加上赵国如果获胜之后还要消化掉上党郡这么一个大蛋糕,所以赵国基本上是不太可能会立刻发动下一场战争的。
如果没有赵国的参与,就算是齐楚一起来攻,魏国的压力也没有那么大,毕竟还要韩国和燕国可以联合,魏韩燕联合起来打齐国和楚国的话,谁赢谁输还不好说。
这一番话说下来,魏王圉彻底的沉默了。
足足过了小半盏茶的时间,魏王圉才开口道:“寡人欲使上将军晋鄙率十万大军屯兵于邺城,信陵君以为如何?”
“邺城?”魏无忌愣了一下,随后一道苦涩的念头从心中缓缓泛起。
“大王,果然还是不信吾啊!”
邺城是什么地方?那属于魏国北边的一座军事重镇,从邺城出发渡过漳水,只需要一天的时间,魏国大军就能够出现在邯郸城下!
将大军屯兵在这个地方,那只能代表着一点,就是魏王圉仍然倾向于帮助秦国攻击赵国!
其实说白了,那便是魏王圉并不信任魏无忌,并且发自内心的忌惮这个弟弟。有了这么一个内因在,那么当魏王圉做出决定的时候,他就会下意识的想要反魏无忌之道而行之。
类似的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在这对国君兄弟身上上演了。
魏王圉顿了一顿,之后又继续说道:“但秦使之请,寡人亦暂不应之。若秦国果真割垣雍与我大魏,此事寡人再与君议之。”
这就是魏王圉做出决定的第二个原因了,他的心中确实还是对于垣雍城念念不忘。毕竟帮助秦国就有希望得到垣雍城,帮了赵国的话好像啥也没得,反而在身边养了一个霸主出来,怎么看都觉得有点亏啊。
魏王圉继位这么多年,魏国的国土是一天比一天小,难得有一次开疆拓土的机会,魏王圉怎肯轻易放过?就算秦国的话很有可能只不过是一个空头支票,魏王圉也想要试上一试!
魏无忌闻言心中暗叹,知道这恐怕已经是自己所能够做到的极限了。毕竟魏王圉之所以特地说出这最后一句话来表明魏国仍然暂时属于中立,显然就是看在魏无忌的面子上做出来的决定。
而且魏王圉也说了,等到秦国真的逼韩国割让垣雍城给魏国之后再来商量此事,所以这事情也不是没有转机的。
于是魏无忌略一沉吟,最终还是带着几分无奈的神色点头道:“就依大王所言吧。”
第五十七章 危机
“魏国上将军晋鄙率军十万进驻邺城?”当邯郸城之中的赵丹听到繆贤前来禀告的这个消息时,已经是几天之后的事情了。
这个消息对于赵丹的震撼程度,单单看他脸上那无比惊讶的表情就能够察觉出来。
由于穿越所带来的记忆,赵丹在潜意识之中可是一直将魏国看待为“准盟友”的。在之前的会议之中也更加倾向于注意燕国方面,而非魏国。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错误。
一个真正的准盟友,是绝对不可能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做出公然在赵国首都邯郸城一河之南的邺城屯兵十万这种行为的。
这简直就相当于魏国人拿着一把冲锋枪坐在了赵丹家的大门口,而冲锋枪的枪口直指赵丹的卧室!
足足过了片刻之后,赵丹才勉强平抑住了心中诸多的惊讶、愤怒、不解等等情绪,朝着面前的繆贤说道:“速召诸大臣进宫议事!”
看着繆贤匆忙离去的身影,赵丹的脸色渐渐的沉了下来。
直到此时此刻,赵丹才突然发现自己犯了一个一直以来都没有注意到的错误。
伴随着穿越出现的蝴蝶效应,这个世界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自己已经不能够再单纯的套用之前记忆之中的那些历史去看待赵国与其他各国的关系了。
无论是盟国也好,敌国也好,从现在开始通通都应该重新评估、从现状去思考赵国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而并非去照搬历史了。
毕竟“朝秦暮楚”这个成语,本来就是用来讽刺战国时代的诸侯国今天和这个结盟,明天又和那个结盟的啊。
不过让赵丹稍微松一口气的是,至少现在魏国还没有正式对赵国开战,那么这件事情应该还是有转机的。
该怎么去做,才能够化解这一次危机呢?
赵丹静静的坐在那里,脸色不停的变幻着,陷入了长久的沉思之中。
由于路程的原因,等到赵国诸大臣齐聚赵丹面前之时,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的事情了。
这一次到来的大臣数量有四个,除了坐镇前线照常缺席的廉颇之外,因病发作而再度卧床不起的蔺相如也没有出现。
但那并不要紧,因为赵丹面前的几个人,就已经足够决定整个赵国的军国大事了。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欲使外有竞力,非举国为军国民不可。七雄中实行军国主义者,唯秦与赵。武灵王者,赵之大彼得也。王之变胡服也,凡以为习骑射之地也;以骑射教百姓,所谓举国民皆兵之也。”
在梁启超看来,推行“胡服骑射”的赵武灵王,乃是一位堪比俄罗斯史上最优秀的皇帝彼得大帝一样的国家领导人。而这两位帝王所推行的改革之中,除了复国强兵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集权。
如今的秦国与赵国,正是战国七雄之中集权程度最高的两个国家,集权的程度秦为首,赵次之。
两国的这种现状符合了时代的潮流和历史的发展规律,这也就是为何秦赵两国能够在残酷无比的战国大争之世中站在最后,并在最终的总决赛舞台上一较高下的原因。
龙台之中,赵丹看着面前的诸位仍然有些不明所以的大臣,最后将目光落到了平原君赵胜的身上,缓缓开口道:“魏王圉日前令魏国上将军晋鄙率军十万,今已进驻邺城。”
赵丹这句话一出,在场的四名大臣同时露出了震惊的表情。能够坐在这里的人没有一个是傻子,所以他们当然明白魏国屯兵邺城代表着什么。
邯郸危矣!
一旦魏国反水和秦国合作,那么魏国大军随时都可以渡过漳水北上进入赵国境内。
攻入赵国境内后,魏军既可以围困赵国首都邯郸城进行斩首战术,也可以去攻击赵国另外两座重镇武安和中牟,甚至进一步攻入北上党的屯留,彻底的切断长平方面大军的粮道和后路。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的发生,对于赵国来说,都是极为致命的。
当然了,之前的历代赵国君主,对于来自魏国的攻击也不是没有防备的。别忘了“围魏救赵”这个成语之中的主角虽然是齐国和魏国,但是被魏国围攻的可是赵国,被围攻的城市就是邯郸!
围魏救赵的结果虽然是齐军大破魏军于桂陵,可在桂陵之战爆发之前,魏国大将庞涓已经率领魏军攻破了邯郸,逼得当时的赵国君主赵成侯狼狈出逃。
也正是由于邯郸之败,后来赵成侯还被迫和魏惠王在漳水之盟中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对于赵成侯和赵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奇耻大辱。
于是赵成侯以及之后的赵国历代君主,就在魏赵两国的分界线漳水北岸修建了一条长城用以防备魏国军队的再度北上,这条长城也就是赵国南长城。
有了南长城之后,赵国对于魏国的防御能力显著增强,在随后至今的近百年里两国虽然爆发了多次战争,但是邯郸却是再也没有被魏国攻破过了。
御史楼昌勉强挤出了一丝笑容,道:“大王勿忧,我赵国有南长城之坚,凉那魏国急切间亦不能克之。”
虞信闻言嘿了一声,用看白痴的目光看了楼昌一眼:“今我赵国兵卒悉数集于长平一线与秦人作战,纵有南长城,又以何人守之?”
虞信这句话一说出来,宫殿之中的温度似乎一下子又下降了好几度。
这就是赵国现在的尴尬之处了。
没兵!
如今的南长城由于长平之战而抽调了大量原本驻守在此的兵马,现在不过只有两三千士卒驻扎。
上一篇:末武年代
下一篇:一不小心来到远古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