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赵为王 第37章

作者:熙檬父

虽然说楚国此刻的领土面积仍然稳居战国前列仅次于秦国,但这座楚国的都城陈郢看上去却并没有多么的雄伟,反倒显出了几分萧瑟,就如同如今已经渐渐的有了日薄西山之势的楚国。

自从十九年前秦国武安君白起率军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之后,楚国就被迫将都城迁到了陈城。

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二十年的光阴,虽然当年那位和他爹楚怀王一样愚蠢的楚顷襄王已经死去三年,但是这个国家看上去似乎仍然没有任何复兴的迹象,仍然好像一只负伤的巨兽,在默默的舔舐着自己的伤口。

一队车马缓缓西北而来,渐渐的临近了陈城,护卫着车队的是一队来自赵国的士兵,而在车队最前方的那辆马车上坐着的那名大袖飘飘的中年名士,便是赵国的使者,赵国上卿虞信了。

虞信看着面前这座沉默无言的立在大地之上的城池之时,忍不住发出了一声感慨:“陈郢之景远不如邯郸矣!忆昔年晋楚争霸,不意今之楚国,竟沦落至斯!”

虞信的感慨是有理由的。

战国时代之前是春秋时代,春秋时代的主题是“争霸”,这个时代一共出了五位霸主,虽然说五霸到底是哪五霸有着几个不同的版本,但是在任何版本的春秋五霸之中,都一定不会少了晋公姬重耳和楚庄王熊侣。

因为包括齐桓公吕小白在内,其他的霸主他们的国家都只不过是兴盛一时,争霸的时间也是断断续续。春秋时期真正一直站在争霸大舞台上的只有两个国家,那就是北边的晋国和南边的楚国。

如果说春秋是一个游戏世界的话,那么晋楚争霸,就是贯彻这个游戏世界的真正主线任务。

先看北边的晋国,晋国自从晋公姬重耳之后便强势崛起,一举取代了原本的中原扛把子齐国,成为了当时中原地区当之无愧的老大。

在东边,老大哥齐国被晋国打得屁滚尿流,对晋国几乎是有败无胜。而在西边,晋公姬重耳之子晋襄公姬驩在崤山之战中全歼另外一名春秋霸主秦穆公赵任好所率领的数万秦国精锐,从而取得了对秦国的决定性胜利,彻底的打碎了秦国人想要争霸的梦想。

自此之后,强大的晋国将秦国压制在函谷关之内长达一百多年,直到晋国解体成为赵魏韩三国,秦国才再次看到了东进的希望,并将其付诸行动。

除去北边的诸蛮夷戎狄不谈,在东西两个方向,晋国可以说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都把秦国和齐国这两个主要对手死死的踩在了脚下。

只有在向南扩张的时候,晋国遇到了一个极为难缠的对手,这个国家当然就是楚国。

如果说身为周朝王族分支,姬姓诸侯国之一的晋国是典型的官二代高富帅霸道总裁的话,那么已经被中原诸国称呼了几百年“楚蛮子”的楚国,它的崛起无疑就是屌丝逆袭的典范。

别扯什么楚国祖上也阔过,往上五千年,谁家祖先不是炎帝和黄帝?

就在晋公姬重耳意气风发接受诸侯朝见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南边的楚蛮子来了。

这个时候的楚国,已经不是那个被汉阳诸姬压制了将近两百年的楚国了。当年犹如一道铁链一般死死锁住楚国北上路线的汉阳地区十几个姬姓诸侯国,如今大半已经被楚国吞并,不再成为楚国北上的威胁。

楚国人带着雄心壮志,在一代春秋霸主楚庄王熊侣的率领下越过大别山,北上直抵黄河河畔,誓要问鼎中原。

在那之后,晋楚之间先后爆发了数不清的大小战役。

受内乱困扰的晋国在前597年的邲之战中落败,被迫承认楚庄王的霸权。

但楚国的胜利是短暂的,解决了内乱之后的高富帅晋国卷土重来,先后在城濮之战、颖北之战、鄢陵之战、湛阪之战等战役中击败楚国,并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焦夷之战和湛阪之战多次攻入楚国本土,甚至连楚庄王的儿子楚共王熊审都曾经被晋国人射瞎了一只眼睛。

但是楚国人就是不认输。

齐国被晋国打服了,放弃了争霸的想法,在大部分春秋时期甘当晋国之后的老二,偶尔在晋国衰落的时候出来捣捣乱。秦国被晋国打服了,一百多年的时间里龟缩在关中,不敢东出一步。

只有楚国不服。

我可以输,但是我不服。

整个春秋时代,楚国大部分时间里对晋国是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但从不低头。

楚国就好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任凭霸主晋国如何去蹂躏,去踩踏,但是他总会卷土重来,然后再次站在霸主晋国的面前,高声宣示天下。

我!不!服!

我他妈的就是不服!

再来!

晋楚之间的战争持续时间之长,战斗的激烈程度之高之残酷,可能也就只有千年之后法兰西和英格兰之间的那场百年战争能够相提并论了。

如果不是楚国牢牢的在正面战场上牵制了晋国一百多将近两百年的时间,很有可能春秋主角晋国在没有因为内乱而彻底分裂成为韩赵魏三国之前,就已经一统天下了。

公元前546年,晋国在发现无法彻底击溃楚国之后,终于在宋国的居中调解下和楚国会盟,史称“弭兵大会”。

从此晋楚平分中原霸权,来自南方打不死的小强楚国得到了和霸主中原高富帅晋国平起平坐的地位,成为了春秋时代的联席CEO。

那也是晋楚两国在春秋舞台上最后的华丽演出,因为不久之后,战国时代到来了。

自那之后到现在,已经是差不多三百年的时间了。当年的中原霸主晋国被“三晋”赵魏韩所取代,当年打不死的小强楚国从春秋霸主堕落到被秦国花式殴打,成为了秦国人的小受和沙包。

此情此景,实在是令熟读历史的赵国上卿虞信不得不心生感慨。

“晋国已逝,莫非这楚国,也要步了那晋国后尘?”

在虞信的感慨声之中,来自赵国的使团车队,缓缓的接近了陈城的城门。

第四十一章 虞信使楚(2)

虞信看着面前渐渐临近的陈城,心中也渐渐的涌起了一丝激动。

在这个时代,士人们所能够扬名立万的舞台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战场,另外一个则是外交。

说起来,虞信其实对于这两方面都不算太擅长。虞信擅长的是战略谋划,也就是负责国家大政方针的宏观制定,他的角色更倾向于幕僚和参谋,属于那种站在幕后的人,像指挥千军万马或者在他国朝堂上舌战群臣这种事情就不太适合他。

这一次赵国国君赵丹分别派赵胜和虞信分别出使魏楚两国,意图其实很明显,那就是你们公族派和布衣派也别一天在寡人面前你说我我说你的了,都觉得自己能耐是吧?那就给寡人去外交的舞台上比试比试,谁强谁弱比比就知道。

其实这一次布衣派其实是有比虞信更好人选的,那就是布衣派真正的定海神针蔺相如。蔺相如的口才可以说是天下闻名,这从当年“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件事上让秦国君臣接连吃瘪还无法发作就可以看得出来。如果是蔺相如出使的话,那么成功的可能性无疑就比虞信要更高许多。

只可惜蔺相如的身体近来是越来越差劲了,根本无法承受这种长途跋涉的出使活动,所以这个任务才被赵丹交到了虞信的手中,虞信对此也是心知肚明。

但即便如此,虞信的心中也并没有多少忧虑。

要知道在赵国六大重臣之中,只有虞信一人可以称得上是赵丹真正的心腹,仅此一点,就足以让虞信高枕无忧。

当然了,即便是高枕无忧,也不代表着虞信就对这一次的出使完全无所谓了。恰恰相反,虞信是非常看重这一次出使的。

作为一名极为擅长战略谋划、擅长从大局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的战国名士,虞信早就将长平之战的重要性看得清清楚楚,知道赵国绝对不能够在这一战之中败北,否则的话秦国并吞天下之势就已经不可阻挡了。

正是因为如此,虞信才在之前的龙台宫会议上,屡次不顾派别之分,不惜牺牲布衣派的一些利益来力挺赵丹的诸多意见,目的就是为了让赵国能够全力应对长平。

更何况士为知己者死,赵丹既然如此信任虞信,在短短几年间就将虞信从一介布衣提拔到赵国中尉,领上卿之爵的位置,虞信又岂能辜负赵丹的希望?

再说了,上卿之爵也还不是人臣的终点,虞信更加渴望自己能够凭借着为赵国立下的功业,最终被自家的大王封君!

君候君候,封君其实就是“侯”。人臣之道的极致,便是这封侯拜相!

想被封为君候,对于非王族血脉之人来说,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虞信如今已经是上卿,距离封君不过一步之遥,但就是这一步之遥,也很有可能便是那无法跨越的天堑。

当今天下,能够以非王族的臣子之身获得封君之位者,寥寥无几。

秦国的武安君白起,那是用几十万山东六国士兵的累累白骨作为垫脚石才走上的封君之位。

赵国前几年刚刚死去的马服君赵奢,那可是先治理内政有方,然后又在赵国前两号大将廉颇和乐乘都选择在秦国强盛兵锋面前缩卵的情况下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率领赵军在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粉碎了秦军绕过韩国直接进攻赵国的企图,这才被封君的。

白起、赵奢,哪个不是威震天下的大人物,那个不是对国家有着无比贡献的英雄人杰?虞信想要封君,至少也要让自己的功劳和这两位勉强在一个等级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