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香瞳
连着几日,王康都在这烟房中忙碌,而在这期间,新奉县的改造,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东城区已经改造完成,并且有城民已经住了进去。
受到人们广泛好评……
而在王康的安排下,政务人员开展了新一轮的人口登记,这次登记,不同于之前的统计。
而是在给新奉县的城民登记户口,办理身份证。
这个证件将是经后福利政策的基准,只有真正的新奉县城民才能享受。
这个事件宣布,原本就已经有不少外迁来的人口,更是增多。
这其中以安义县所来最多。
又过了一日,之前王康安排富阳小报小报所印制的三字经,终于已经全部完好,而在这时,表弟苏哲也来到了新奉县……
【作者题外话】:第三更,
第三百七十五章 识得其字,理解其意
又是新的一天,天色微亮,整个新奉县已经是一片忙碌之景,各处都干的火热……
而在这时,一列列的兵卒走上了街头,在新奉县的各处,都有张贴了一张纸。
人们好奇围观而过,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字体。
在最上方,是三个大字。
三字经!
“为开展新奉县扫盲运动,提升城民百姓文化素质,康少爷特地所编启蒙教材,三字经……”
在张贴后,负责的士卒对着围观群众大声道:“要求每人能够认识全文,默背全文,并深刻理解!”
这一言,瞬间引起一片议论纷纷。
“这是什么意思?还有特殊要求?”
“这还不懂,康少爷是想让咱们识字!”
“我明白了,前几天康少爷,还上街询问,咱们这有没有学堂。”
“是该识字了,咱们新奉县,现在名声大的很,就连州府的人都有来,要是咱们不识字,也说不过去。”
“小李,你不是识字吗,给念念那是啥?”
根本就不用城民念,就已经有专门的人过来了,是一位年轻的书生。
“诸位乡亲们好,我叫刘同保,来自于阳州书院,现在我来教大家念诵这三字经,并做解释。”
年轻书生落落大方的介绍自己。
“阳州书院?”
有人了解,顿时惊道:“这可是阳州最好的书院,听说在那读书的人,最次也能考个秀才。”
“对啊,这样的人来教咱们?”
“安静点,康少爷专门请来了人相教,咱们得认真学。”
而这时,刘同保伸手示意,顿时围观的人,都安静了下来。
指着所张贴的文告开口道:“这一篇,名为三字经,他的创作者,便是康少爷!”
“这篇三字经,涵盖认字,识文,明理,希望大家,不要辜负康少爷之心,跟我认真研读,听我解释。”
刘保同说着,身边一人递给他一根教棍,他用教棍,指着纸上之字,开口念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这是说,人在刚出生时,本性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不同影响,每个人的习性,就会发生变化,”
“这里面,最重要的是一个善字……”
刘保同逐字诵读,逐字解释,而其外,围观的人都在认真的听着,逐渐jru了状态……
这般讲解,持续了一个时辰,三字经,也不过讲了五六句而已。
到点,刘保同开口道:“今日的讲解,就到这里,明日同一时间,我还会在这里,为大家讲解,现在各位,可以去忙碌了。”
“不过,这三字经,会一直贴在这里,大家闲暇之余,可自行研读,相互讨论……”
这话之后,大家才是散去,又回归了工地,接着干活。
但人们嘴里还都在叨念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理解其意,识得其字,自然难以忘却。
同样的一幕,发生在新奉县的各处繁华街道,人流多处。
一场特殊的授课,在今晨展开。
而这些,皆是王康的安排,三字经,是最好的启蒙教材。
其中涵盖明理,日常,见闻……是最基础的东西。
但教育的普及,并不是随便说说,他也不可能将所有城民百姓,都聚集到一块,集体教授。
这也不现实,
所以他想出了这个法子,每天抽出些时间,让人走上街头,为民众们讲解。
让他们在日常中,能够识字明理,逐渐改善。
如刘保同这些,都是他之前给蔡师写信,从阳州书院招募而来。
扫盲运动,火热开展。
在人们干活之时,嘴里还不时的念叨……
而在县衙,王康与表弟已经商量着,办学!
这是王康早有的念头,并且刻不容缓。
新奉县的建设如火如荼,随着名气的打开,路的修通,从外涌来的人越来越多……
发展已经初见成效。
但已经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政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