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酋长到球长 第791章

作者:茅屋秋雨

第十三章 科学在偷偷进步(一)

两条看不到的经线,就是两个有资本在海外搞事的有活力的社会组织的瓜分线。

这两条线的背后,是一个已经成型的、最不希望分裂或是沿海独立的大型资本集团。此时的共和国是资本最好的宿主,工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利益一致,正在被逐利性逼着对外扩张。

分裂、独立这样的事,于南洋公司这样的资本集团来说是他们最不想见到的事,对工厂主大作坊主来说也是不想见到的。反正收税均衡之类的有中层和底层,他们不需要承担更多的义务,却更需要一个庞大而统一的国内市场。反倒是小市民之类的中层自由主义思想有些蔓延,少部分人觉得独立出去可以过上好日子,只不过大资本对市场、原材料和廉价人工、以及对更便于宣传的廉价炮灰的追求会把这点小心思碾的粉碎。

殖民地还要大量的武力投资以确保收益,外部市场还有关税和武力威胁,哪里及得上在国内进行合理合法的地域倾销。

陈健在国内要做的很多事就是帮这群人擦屁股。把小资产者、小农们的怨气尽可能找到一个发泄点,不管是移民还是鼓吹政治变革还是争取舆论和宣传主导权,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替资本争取时间,否则很可能被旧时代的那些掌权家族借着这些人的不满形成诡异的急速右转的新财阀集团和狂热底层,这需要再撑一段时间让资本这个旧时代的肿瘤深入到国家的每一处血肉之中,无法割除。

南洋公司的这群人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利用欧洲的矛盾争取到了三艘合法的对西班牙殖民地的贸易船,靠的只是巨大身形的威慑和足够当搅屎棍子的能力,没有花费一分钱和一兵一卒。

荷兰人流了五十年的血,换来的还是不能在西班牙殖民地和本土贸易的休战而非停战和正式独立。英国人在无敌舰队面前吓出的汗,换来的是在亚洲香料问题上被荷兰找到新盟友后彻底抛弃。西班牙被荷兰人逼到破产无奈和平,换来的是陈健抓紧时机插了一脚以不干涉、不贷款、不与荷兰结盟、共同打击海盗为名头换来的三艘合法贸易船。

完美的起跑线已经替南洋公司画好,剩下的事就要靠这个资本集团自己去做了。

退股意味着和这群人彻底剥离了关系,从原本的利益同盟变为互相独立的短期政治同盟。

相对于这一支已经脱身的商业资本,陈健明白今后十年的精力都要花在工业、技术和发展教育上。

退股的事处理完毕后,陈健准备在前往都城前看看从六七年前就开始投入每年收益一部分的科学实用技术研究院和蓝翔技校。

正常来说,此时是一个工匠凌驾于理论科学家之上的年代,但这种情况被陈健强行颠倒,以系统的简单力学、化学为基础培养出的一大批具备了初级水平理论知识的年轻人经过七年的时间已经成长起来。

原本无序的、偶然的工匠技术的进步,也被大量的金钱和资本作担保的专利保护手段养育起来,闽城和南安拥有很多技术水平很高的工匠,拿着超额的薪水,拿着陈健的资本、党组织和资本集团联合背书的专利垄断的高价,与那些经过初级水平理论知识的年轻人组成了研发集团。

正常的技术进步是资本有需求、某项发明有利可图、工匠尝试、发明出来、改进、资本拿去使用。

这是一个漫长的周期,也是无预见性的正常的发展模式。

但在闽郡的实用技术研究院则完全不同。陈健出钱,提出一个“设想”或是改进的方向,靠预估资本的需求提前准备,投入大量的金钱由工匠完成研发,方向确定地砸钱砸人。

这是一种别处不可复制的办法,也是一种别人不可复制的办法,但这种“计划”式的研究方向对陈健来说是最好的选择,远好过无序的“自由”式发展。

从他获得第一桶金之后,在这方面的投入一直没少,主要就是五件事。

精密的天平、在学宫展示过的玻璃的蒸汽机模型的现实化、航海钟、新式的泵式的非风箱式的鼓风机、可控移动的脚踏式或是水力的镗床。

这五件极为烧钱耗人的事,每年的资金保障都是充足的,不断有通过工匠认证的外敌工匠慕名而来,加入到这五件事的研发之中。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大堆各式各样的项目,他出海前最重要的叮嘱就是这方面的钱不要断绝,各式各样的改进都要持续投入。

这些项目到底进行的怎么样了他还不清楚,但他相信走的不会太慢。工匠与科学之间的关系,需要有人归纳,也需要有人利用科学变为技术,系统的初级力学让这一切结合的速度变得更快。

在前往那里之前,陈健先翻阅了出海这几年发表的科学方面的文章,这些东西有专门的人收集整理,可以说任何的风吹草动都没有落下。

在他出海的这几年,学术界出了很多事,一场场的争论不可避免,而基于那些基础理论的东西造成的研究加速也可以明显低感觉出来。

这些书本和小册子大致翻阅了一遍后,陈健确信的是科学圈内出了两件大事。

在出海之前,陈健在学宫做过小球斜面下滑的实验,讲了七八天定义了质量这个哲学上的概念,算出了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给出了万有引力这个定理的猜想。

到如今,这一切被基础定义的东西已经开始发力,并在这些基础定义之内不断完善。

但很多东西陈健只是开了个头,挖了个大坑陷进去许多的人,拍拍屁股出了海。陷入坑中的人却不以为苦,相反还为坑中那些烦躁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

关于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就是陈健挖出的一个大坑,围绕着这个大坑人们大致上分为了两派。

一派可以称之为斜面测量派,另一派被称作基础反推派。

斜面测量派的人继续着陈健当初的实验,不断制造更为光滑的斜面、更为光滑的小球、更为完美的球体、更为准确的计时装置,更多次的可重复的实验。

他们确信只要斜面足够光滑、只要球体足够完美、只要计时装置足够准确,重复的多次实验后利用三角函数就一定可以计算出更为准确的重力加速度。

而另一派的人则认为无论如何斜面都不可能光滑,现在也造不出完美的球体,所以这种测量方式的误差实在是太大了,完全可以用别的办法。

比如钟摆,人们早已经通过了眼睛发现了钟摆的等长等时性,就像是发现了物体从天而降越来越快一样,靠的是双眼的总结,并且给出了这样的定理,但为什么会等时并没有人知道。

可随着力学概念、加速度、向心力等问题的提出,钟摆成为了基础反推派的一件利器。

根据力和加速度以及向心力的关系,用当初陈健在学宫算向心力的那种原始微积分的手段,反推出了钟摆的周期性公式和重力之间的关系——他们确信空气的阻力比斜面更小,这样测量的结果更为精确。

基础反推派需要的是理论基础,但不得不说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所有需要的理论基础都已经出现。圆周率的计算早已完成、十分为单位的三角寒暑表也早已出现而且最早从欧洲回来的人还带回了对照版本加以修正、以及力学加速度这些归纳成公式的最基础的东西。

利用基础力学反推出钟摆的周期公式后,只需要确定钟摆的长度,利用已有的计时器算出来钟摆的摆动时间,再套入到公式中算出来重力的大小即可。

内部逻辑是无懈可击的,外部操作也肯定是小于斜面的摩擦的,而且为了尽可能精确还可以利用密封玻璃罩充二氧化碳以烧碱吸收的方式理论上连空气的阻力都尽可能排除了——在计时装置水平一样的前提下,无疑后者更为精确。

前期,斜面测量派稳稳地占据着优势。

但是当单摆公式被另一派反推出来后,整个形式发生了极大的扭转,一场巧妙的利用了数学、化学和基础力学的公式和实验,战胜了传统的单科实验派,并且证明了内部逻辑是可以通过演绎战胜经验的。

陈健按照自己熟悉的公式换算了一下他们得出的结果,也不得不承认这个结果距离正确的答案已经很接近了,大约在九点六左右,可以说这个数字已经完全可以套用了。

这个经典的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获胜的一派为了回报陈健提出的理论,按照逻辑演绎的推理又做了一场轰动全国的实验。

他们提出,既然地球是自转的,那么地球的赤道应该是比两条经线要长一些的。同样,按照万有引力之间的联系,是和半径的平方成反比的。同时,因为地球的自转带来的离心力,会让重力的合力变小。

所以按照这个推论,同样的摆长,如果在南方的山区测量,摆会慢。而在北方的峡谷凹地,摆会快。

这是一件帮助陈健的理论验证的大事,即便陈健当时在大海上,这些人还是得到了足够的金钱支持去完成这个实验。

第十四章 科学在偷偷进步(二)

一年后,实验结果出笼,一如基础反推派推论出的一样,在南方山区的摆比起北方峡谷凹地的等长、等条件的摆钟要少摆动了很多天,算起来平均每天要少摆动七十下。

其实这不是个完美的实验,因为这个实验中有两个变量而非单一变量。地心距离和自转离心力。

也的确有人提出了批评,但在众人的惊叹中,这明明是实验不可原谅的错误成为了无伤大雅的小事——实际上这个实验无法证明他们想要得到的结论全部存在,只能证明他们想要得到的结论存在,但具体是哪个还是全部是不清楚的。

但即便这个出现了重大失误的实验,也确定了陈健所说的那些基础理论的正确性:即便挑出了实验的两个变量的错误,但却不可否认这两个变量的基础都是陈健提出的体系。要么是距离和引力的关系;要么是离心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平衡问题。只不过是体系之内的失误,而不是漏洞足以推翻体系逻辑。

这场为期三年的争论和实验,不仅仅带来的轰动、带来了很多市民看热闹、带来了一场场暗地里的赌博、带来了更为准确的重力加速度值,也带来了一场计时装置的革命。

既然钟摆有等时性、既然钟摆的摆动周期有公式、既然钟摆的周期时间是不可更改的数学时间,那么以单摆为新计时装置基础的钟表也成为了各种钟表匠、工匠们的研究方向,也有更多的工匠带着新的想法来到了闽城投身到那场据说成功就有五万银币外加石油作坊股票的“精确钟表制造计划”之中。

陈健认为这件事是他出海的这几年中科学圈最为重要的两件事之一。

并非是一个他就能抄袭出来的单摆周期公式或是极为接近的重力加速度值或是摆钟之类。

而是一整套逻辑演绎和传统观察经验的对抗、宣告物理学离开了观察性阶段步入了推理阶段、尝试了一件虽然不完善但却自信的实验证伪、认可了数学走入其余学科并且成为一种必备工具……以及给那些研究算学的人一个大大的提醒:类似微分积分之类的东西你们再不总结出来,那就要跟不上时代的需求了。

重要的不是抄来的公式,而是一种可以自己前进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很轰动的实验让陈健确信自己当初在学宫口干舌燥地从哲学定义的质量开始讲起而不是直接抄公式装神棍的做法是正确的,并且已经开始给他回馈了。

至于他认为的第二件极为重要的事,可能要比这件事还要重要也还要复杂,只不过暂时来看轰动远不如单摆事件。

一如前几天他听到的那个五饼二鱼的故事一样,正所谓无知者无畏,而刚刚知道了一点的人往往会盲目自信,知道的越多才会发觉自然的宏伟……

上一篇:穿越清朝的太监

下一篇:帝国败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