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楊刚
而澳大利亚作为英帝早期的一块飞地,说难听点就是英国犯人流放之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澳大利亚都是乖乖的跟在自己主子屁股后面转悠,自己拿主意的情况很少。
而随着英国逐渐没落,澳大利亚虽然拿主意的事情越来越多,但是却失去了赖以生计的最大依靠。
澳大利亚资源丰富,人口少,好比一个地主家守仓库的长工,突然有一天地主家落没了,管不住手底下的长工。
最后长工们跟自己家的地主老爷开了一个和平会议,大家和和和气气的把家产稀里糊涂瓜分一空。
要说澳大利亚这个长工也是可以的,坐拥整个大陆,妥妥的大粮库,前期可以说是吃穿不愁。
俗话说的,‘坐吃山空’。
金山银山也有花玩的时候,
自七十年代,澳大利亚这个不愁吃不愁穿的长工,发现自己家的粮仓里面的粮食越来越少了,于是乎,便想着撸起袖子大干一场,可是环顾了一下自己四周,澳大利亚突然尴尬了起来。
因为澳大利亚政府这个时候,突然发现自己面临一道选择题。
什么选择题?
那就是选择姓西
还是姓东
选择靠向东方,还是继续紧跟着西方。
这有点像早期岛国明治维新成为列强以后,面临的同一个问题。
不过,澳大利亚的情况与岛国有些不太一样,岛国当时是自身强大了,就看不起自己周围的穷邻居,所以一心想要跟富人区的西方人混在一块,想要跟富人们交朋友。
而澳大利亚则是妥妥的西方阵营,西方国家也从来都没有否认过这一点。
但是吧,澳大利亚离西方大本营太远了,身边周围的邻居都是亚洲国家,一旦发生什么事情,西方国家根本帮不上忙。
最要命的一点,它没有岛国强大,人口没有岛国多,背后的靠山更是日渐衰弱,连原材料都不向它这个小弟进口了。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澳大利亚很迷茫,历史上,迷失的“西方桥头堡”,就是形容澳大利亚的。
自七十年代,澳大利亚政府终于想清楚了,远亲不如近邻,于是动手废除白澳政策,开始顾及亚裔移民澳大利亚发展。
其总理惠特拉姆更是一度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到“我们要把澳大利亚建设成一个在亚太地区独立的、重视宽容与合作、反歧视的国家。”
在特拉姆的理念指导下,远离冷战“壁垒”的澳大利亚开始了与亚洲的初次接触。
先后与内陆、越南建立关系,并积极同敌对的邻国印尼修复裂痕。
而继惠特拉姆之后,现任澳大利亚总理鲍勃·霍克也同样遵循前任澳大利亚总理的政策理念,不过不同于前任澳大利亚总理,鲍勃·霍克在这方面的动作更大,也更加的积极。
澳大利亚两任总理都积极推进加强与亚洲国家关系,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澳大利亚经济衰退。
自二战结束以后,欧洲各国为了恢复本国经济,大搞关税堡垒,阻止其他国家商品流入本国,这对澳大利亚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不过,相比较欧洲各国关税堡垒,让澳大利亚经济遭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七十年代英联邦贸易体系解除。
一九六一年及一九六七年英国两次申请参加欧洲经济共同体,最后都被拒绝了,而在谈判中的最大障碍,便是联邦特惠制。
英联邦特惠制,是英联邦体系内各个成员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协约,这条贸易协约让英联邦各个成员都可以彼此享受特惠国待遇。
在英联邦贸易体系中,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自然是属于特惠协议中得利的一方,在英联邦特惠制没有解除之前,澳大利亚的资源出口根本不用发愁。
英联邦成员国那么多,澳大利亚的资源不愁没有销路,可是随着英联邦特惠制解除,澳大利亚失去了特惠国待遇,出口立马受到了冲击。
欧美离得远,没有特惠国待遇,澳大利亚原材料出口价格优势一下子就消失了。
经济下滑,使得澳大利亚以西方为中心的贸易开始出现动摇,迫使着澳大利亚急需找到新的市场。
恰恰六七十年代,亚洲经济开始冒头,尤其是七十年代,湾湾、香江、新加坡和韩国四个地区经济飞速发展。
亚洲爆发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原材料需求不断增加,这让一直以欧洲为主的澳大利亚终于回过头来看待自己身边的穷邻居们。
第930章 协商结束
自七十年澳大利亚开始逐步改善与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到了八十年澳大利亚开始参与到亚洲事务中,积极推动亚太经济合作。
澳大利亚政府之所以极力拉拢杨辰,在华人移民问题让步这么多,主要是想借助杨氏财团开发北领地的同时,向外界释放一种态度。
什么态度?
‘反歧视’态度
早期白澳政策让澳大利亚尝到了切切实实的苦果,澳大利亚早期的歧视政策,致使很多亚裔富人和精英阶层,都不愿意移民到澳大利亚。
很多澳大利亚的亚裔移民,大多数属于低层技术移民,富人和精英阶层很少,没有富人投资,没有精英阶层帮助澳大利亚经济发展,光靠本国的资本,很难使经济增长。
所以,澳大利亚政府一直想要消除白澳政策遗留下来的影响,在推动亚太经济合作的同时,增强自身经济实力更是刻不容缓。
亚洲经济自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就开始快速崛起,各国经济开始逐渐与澳大利亚拉近,这更加促使了澳大利亚提升本国经济的迫切心理。
近几年,杨氏财团联合汇丰银行和渣打银行,对澳大利亚总投资,已经高达两百亿美元,其中近半投入到了北领地开发中。
众所周知,实际投资成本,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要远远超出实际投资成本。
杨氏财团与汇丰银行以及渣打银行联合投资的两百亿美元,给澳大利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少说达到了千亿,至于连带更广的社会经济效益,短期内或许或许不够直观,但是长期所产生的效益,是非常恐怖的。
正因为杨辰给澳大利亚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利益,所以澳大利亚政府才会这么好说话,鲍勃·霍克这个澳大利亚总理才会允许杨辰建设新港、建设新城。
整整五个小时多小时的封闭式协商,双方终于讨论出了一个令彼此都比较满意的方案。
双方讨论的焦点,主要还是在北领地华人治权和北领地华人移民政策上。
对于治权和移民问题,杨辰重点放在了治权上面,移民政策方面,澳大利亚政府并没有违反之前的约定,只是在后续个人移民条件上增加了限制。
之前已经移民过来的华人,以及他们的家属,并不在限制范围,而家属移民澳大利亚政府方面也做了限制,必须得是直系亲属,才能获得移民资格。
很显然,澳大利亚政府也有明白人,华人七大姑八大姨,有时候认真算起来,能算到你怀疑人生。
所以,澳大利亚政府特别把直系亲属这条关系加了进去,免得被杨辰专了空子,到时候在北领地移个千八百万人,华人直接占据澳大利亚总人口三分一,甚至更多。
对此,澳大利亚政府也有些担忧。
对于后续的移民限制,杨辰除了表面露出不满以外,并没有强烈反对,在他看来,只要北领地华人移民能够达到三四百万人,那么二三十年后,这个数字翻个一两倍并不是难事。
要知道这个时期的国人,多子多孙多福气的思想并没有改变,后世内陆人口之所以受到限制,主要是因为受到了计划生育的限制。
在没有推行计划生育的年代,大家伙自己数数那些个叔叔姑姑有多少,七大姑八大姨怎么来的,不用我多说了。
三四个算少的,七八个属于正常,超过十个那确实是有点多了,大部分差不多都在五到八个之间。
杨辰在移民问题上,让步的很干脆,不过治权方面,尤其是教育方面,杨辰出乎意料的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