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宁溪南
其实这件事张兴明想了好久,最后决定还是试试。
做买卖也要分人的,有些人就能把非常挣钱的买卖弄成赔本,这是天赋力量,非人力可抗。
那家那爸不太爱说话,比老爸还要大几岁,在厂大集体干了半辈子,其实真不适合出来做生意了,而那妈这辈子就没上过班,就在家里洗衣做饭弄孩子,说这样的人能把生意做好你信不?
但是,也不能就这么看着周围人家全起来了,唯独她家还在原来的轨道上啊,再说了,张兴明还在想改变了她们的生活,会不公因此改变那爸的命运,不再像上一世那样早早离世。
张兴明说:“那就说定了啊,你们也准备一下,想想干啥,还有就是没事去市里转转,现在变化挺大的了,咱南坟这边实在是太闭塞了。”
那爸点点头,张兴明能看出来他还是有顾虑,不过反正去了就好,有自己在还能赔钱啊?
那妈给张兴明夹了一筷子菜,说:“对了,今天街道来人通知说让去领票,你家领了没?”
张兴明愣了一下,购物票这个东西早就在他的世界里消失了啊,随即反应过来,说:“啥票?现在买东西还要票吗?”
那妈说:“布票和肉票,你家粮票是不是也没领呢?明天一起去领了吧,能省不少钱呢。”
85年的时候,大部分商品的限制已经取消了,许多票据已经消失在了人们的生活里,但大件票和粮票还在流通,还是大部分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用粮票买东西比议价要便宜一大块。
粮票在历史上被称为第二货币,命根子,没有粮票就没有饭吃,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比钱更像钱,也更重要。
从55年发行第一批粮票到93年粮票通出舞台,三十八年的时间里,粮票就是老百姓活命的根本,没有之一。
在那个年代,发生了太多和粮票有关的故事,在今天来看真的不可思议,但在当时,都是性命悠关的大事。
“某某同学英监,久未晤面,尊况想必胜常。兹有急事,恳祈援手。我一时不慎遗失粮票40余斤,在陈之厄,迫于眉睫。我缩食才几日,已头昏体颤,势将不起,瞻望前程毫无生趣,只憾无勇气自杀而。我诚知每人不充裕,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助我暂度难关,以免发生意外。所借粮票,一斤二斤,一两二两,量力不拘,用信寄下,并请指示偿还之日,以便统筹偿还之序。爱莫能助,视之必然,不得不做将伯之乎?恳请解推之力,方寸瞭望,凌寒不胜,耑恳请至——老师垂暮。”
这是60年代,一位教师,丢失了全家的40斤粮票,为了给家人寻条活路,给自己的三届学生写信恳请借点粮票,那个年头,没有粮票别说出门,在家里也得饿死,这不是玩笑。
粮票当时分为三种,全国票,本省票,地方票,至于下面地区性质的自印小票就更多了,粮票的面值上万种,最大的一张万斤,最小的只有半两,甚至还有一两半,二两三钱这样的,无论是买粮食,饭店吃饭,买各种糕点面包,全需要提供粮票。
在那个年代,粮票就是老百姓的命,钱丢了可能心疼几天,要是粮票丢了,那就是天塌地陷一样的事情了。
河北有对新人观念很新,80年代初旅行结婚,结果半路粮票用完了,那个时候本省票不能出省用,全国票要申领,批起来非常难。
两个人用十几斤本省粮票在外边换了十几个馒头,一路啃着回家,现在想一想,那个时代啊,人活的多么像戏剧。
生活三大件,户口本,粮本,粮票,这就是那个时候老百姓生活的全部了。
那个时候之所以迁移户口特别难,粮食关系是其中最大的原因,各省都不想增加人口,像河南省当进把境内的大学都赶走了。
全国缺粮,没粮食关系就吃不到饭,所以粮食关系的迁移涉及的事情非常复杂,办不好粮食关系落了户口也没有用,不能过去等饿死啊。
……
第二天早上起来,张兴明自己弄了点早饭吃了一口,就套上大衣,拿着户口本和粮本出了门。
街道在张兴明家原来住的平房那边,就在部队驻扎的那栋楼里,部队走了以后,街道就搬了进去,占了西楼的一楼。
踩着没脚深的积雪,张兴明一边走一边往两边看着,他有时间没这么走走了,觉得还挺新鲜。
“二明,嘎哈去啊?”
张兴明站住脚扭头看过去,是杨振东,小学毕业他到南山二中念的初中,两个人已经有半年没见过了。
“大东,我去街道领肉票,你嘎哈去?”张兴明亮了亮户口本对杨振东说。
“你们放假没?”大东穿着家里做的棉袄,外面套着一件中山装,踩着雪穿过马路,走到张兴明跟前,说:“还想去你家找你呢,你去领票啊?你家大人呢?”
张兴明说:“俺家搬本溪去了,就我自己在这边住,你去哪?”
杨振东吸了一下鼻子,说:“我要去你家呢,今天放假没事,大昌和小明他们还找你玩不?去南坟上学一点意思也没有,离的太远了,没人来。”
在上一世,杨振东可从来没找过张兴明玩,那时候张兴明除了学习好,大部分时间在班上是被欺负的对像,体格太弱了,好多男同学不爱和他一起玩,这一世转了过来,他太强了,同学对他的态度又到了另一个极端。
张兴明伸手扳住杨振东肩膀,冬天都穿太厚了,搂不过去,说:“走,先陪我去领票,完了回来去我家,中午我做饭咱俩吃。”
杨振东说:“你会做饭了啊?能好吃吗?那找大昌和小明他们不?”
张兴明搂着他往前走,说:“找呗,人多热闹,你家票领了没呢?你不帮家里干活啊?”
杨振东说:“这事我爸可从来不让我干,怕我弄丢了,我也不敢,要丢了不得挨削啊,你胆真大。”
张兴明说:“咱们现在都长大了,应该帮家里干点啥了,小心点呗,你期末考的咋样?放假去哪玩?”
杨振东说:“不是去我姥家就是去我奶家呗,你呢?你家搬本溪哪了呀?哪分的房子啊?”
张兴明说:“放假我得去京城,估计得过了年才能回来,回来了还不是在本溪陪我姥她们哪,我养了几个小狗在本溪家里,还得陪它们。”
第384章 孩子是母亲的骄傲(4)
“你养的啥狗啊?我姥家也有狗,黑背,那狗老牛了你知道不?德国的,杠杠厉害。”大东边走边对张兴明说,男孩子一般都喜欢狗,说到就兴奋起来。
从张兴明家到街道办这边有两公里远,这个时候整个郭堡以电影院为中线,上半部现在大部分都起了楼,下半部还是原来的老平房,一点也没变样。
顺老澡堂子前面的斜路直接下去,绕过一个公共厕所,一直走就是二十号楼,从二十号楼往下,穿过何强家那片房子就是矿建楼了,也就是张兴明原来住的平房这里。
远远的就看见街道门口围着一堆人在那,走近了看,原来是在排队,一群老头老太太,就没有几个年轻人,全是来领票的,虽然购物票已经渐渐失去了它原来的地位,但大部分老百姓还是非常看重的,因为可以省一点钱,有票和没票的价钱还是有点差距的。
张兴明拉着大东排到后面,惹来几个老太太惊讶的目光。
一个大妈问张兴明:“你家大人呢?”
张兴明说:“在市里呢,没时间来。”
大妈说:“户口本和粮本拿了没?”
张兴明说:“拿了。”
大妈点点头,说:“来,排我前头,一会长点眼神,数清楚,出门可就不认了,完了把东西揣好喽别掉了,别到处跑直接回家,把东西收好再出来玩,听见没?”
张兴明点点头说:“听见了大妈,谢谢啊,我岁数小,排您后面就行。”
边上另一个大妈也搭话:“加点小心,你爸妈这心真大,这把粮票整丢了可咋整?”
“可不咋的,借都不好借。”
“现在有议价啦,没粮票一样吃饭,就是花点钱。”
“可吃不起,上个月买了点,你猜多少?八毛啊,整八毛,吃的起呀?”
“可别说米,你看看现在那菜,唉呀,那是吃金子哪,那么一小把就五块钱,前两天我孙子非要吃韭菜,唉呀,不买啊就哭啊,那个伤心哪,咋整?买吧,买的我那叫一个心疼哦。”
“可吃不起。要我说他李婶你也太惯孩子了,这么弄还了得?你家有金山也不够啊。”
“李婶家现在能行,儿子在外面挣大钱呢,吃点青菜还不是小意思。这年头咱们吃死工资可不行喽,将将填个肚子。”
张兴明仔细瞅了瞅,李婶正是李栓柱同志的老妈,这会儿脸上露出一点得意,不过马上就收住了,看来是忍不住想得瑟一下又抹不开面吹牛逼,这年头老百姓还没那么重的攀比心理。
上一篇: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下一篇:大唐风流小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