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70年代/重生在1978 第118章

作者:宁溪南

上一世张兴明刚到巴渝的时候,曾经查过巴渝历届领导人的资料,其中除了贺龙元帅以外,就是对这位肖市长印像最深。干实事的人,总会被后人记得的。

几个人笑着重新落座,柳干事说:“我就是下来协调联络的,你们自己谈,我不参与。”

张兴明说:“没必要谈,你们即然查过,就应该了解我,其实我这次真的就是过来玩的,到处看看,安排一下永红的学习生活而已。”肖市长张口要说话,张兴明抬手示意了一下,接着说:“肖市长你别急,听我说完。”肖市长做了个请的动作。

张兴明吸口气,斟酌了一下,说:“我实话实说,巴渝这个地方,是在我的规划之中的。”肖市长面色就一松,孙区长则是喜形于色了。

张兴明接着说:“但并不是现在,我原来打算是在90年以后来这边的。巴渝这个地方比较特殊,所以需要考虑的东西比别的地方要多,不是多一点,而是多很多。”

肖市长皱起眉头,思考起来,黄副市长这会儿到是踏实的坐着喝茶,今天已经没他啥事了。孙区长就急的要说话,但看看肖市长,又弊住了。

第168章 定调子(3)

张兴明看着肖市长,心里斟酌着语言,面对这样一个可以说是偶像级的历史人物,张兴明也有一丝紧张。

喝了口水,继续说,这会儿他说话的速度放的很慢,希望能把自己的目的表达的清晰明白些:“巴渝的发展前景是不容置疑的,这个我也坚信。在未来十年我们公司的发展规划中,巴渝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个也是事实。

但是,这里有几个问题,肖市长你考虑一下。首先是我现在投过来,往哪投?怎么投?投多大?”

肖市长抚了抚下巴,说:“肯定是往中心地带投,我们巴渝,解放碑是当之无愧的未来商业中心,至于投多大,我们肯定是希望越大越好,没有什么地方限制,我们不怕你投的大,越大越好。”

张兴明摇了摇头,说:“问题就在这里。现在投,肯定是投到解放碑的,但是恰恰我就是看不好解放碑。”

孙区长差点跳起来,肖市长很不理解的看着张兴明,说:“为什么?目前整个巴渝的发展重点就是解放碑还有朝天码头这里,准备用十年的时间,把这个地区打造成西部最集中的大型商业区,这不正是你们所需要的吗?如果张董事长参与进来,我相信这个时间会大大缩短。”

张兴明说:“解放碑会成为整个西部最繁华最集中的商业中心,这点我毫不怀疑。十年的时间把解放碑到朝天码头这片打造成大型商业中心区,这也是肯定会实现的事情,我相信即使没有我们的参与,巴渝政府自己也没什么问题。而且我还相信,完全用不到十年。”

肖市长问:“即然张董长这么看好,为什么……?”张兴明说:“肖市长喊我小张或者二明吧。看好和是不是适合投资是两码事啊。”

肖市长说:“我就叫你小张吧,你也别市长市长的,叫我声伯父,我肯定比你爸爸要大。你具体说说你的想法。”

张兴明点点头,说:“好,肖伯伯,我先把我对巴渝的分析说一下。巴渝因为地理位置以及历史背景的原因,注定是要成为西部发展的龙头的,这就是我说他是我们发展中的必要一环的原因。

不过呢,也正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解放碑确实不适合我们投资。肖市长应该知道我们的投资模式,我们目前来说,真正的投资只有奉天、杯溪、大联三地四个项目,工业园那边不能算,实体工厂这块是不可能建到巴渝的,相对来讲反而是承都更适合,这个肖伯伯应该能理解。”

肖市长点点头,说:“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问题,承都地处平原,确实比我们巴渝条件要好。你接着说商业投资就好。”

张兴明说:“依我对巴渝的整体分析,将来,或是十年,或是十五年,巴渝是必定会发展成为一个多中心城市,各城市中心之间没有从属关系,各安其位,共同发展。”

肖市长听了这话有点感兴趣,问:“能具体说说吗?为什么会是多中心?你分析的中心点都是哪里?”

张兴明说:“巴渝多山多水,自然条件决定了巴渝必然是可用土地少,民居分散,交通难度大。随着社会的安定,人口的增长就成了必然,城市自然就会外扩,我们注意研究一下地势平缓比较适合居住的地方,就不难得出这个结论了。”

肖市长点头,认可了这个理由。

“至于中心点都在哪里嘛,我只是估计,也不一定准。我觉得未来会产生五到八个或是更多的中心点,解放碑,沙坪,九龙坡,将来城市扩张,南岸,还有江北,大渡口,巴县都有可能。

在这些点里,我最看好的也最不想投的就是解放碑,肖伯伯你想想,两面临江,只能靠桥交通,陆上大坪到两路口再到解放碑,能修多宽的公路?要是在这里建成我奉天那样的大型商业中心,来往交通就会成为致命的不利因素。

我觉得解放碑这里反而更适合建高端商场和写字楼,打造一个总部中心。如果让我选的话,我到是愿意在南岸,九龙坡或者沙坪这三个地方建商业中心,容载量够大,可是这几个地方,目前的发展还没到能满足建起大型商业中心的要求。”

那时候大渡口还是一片荒芜,巴南还是巴县,南岸刚刚起步(二小区刚始建),江北观音桥还是一片老宅守着一个水库,渝北还是大片的稻田,城区主要还是顺着江水集中在解放碑到石桥、杨坪、沙坪,五里店到华新街、红旗河沟这一带。石桥当时属沙坪区。

肖市长用手轻轻敲着桌边思考,孙区长也皱着眉头琢磨,不时的摇摇头。

院门又被推开,郭永红他们回来了,一进来看坐着这么多人吓了一跳,看了看左右,快步走到张兴明身边,伸手拉住了张兴明的胳膊。张兴明示意刘琴拿了把椅子过来,让郭永红在身边坐下。

过了一会儿,肖市长问:“你建一个标准的商业中心需要多少地?”

张兴明说:“两百亩左右吧,商业中心要集住,吃,玩,买为一体,还要为发展预留点位置,最起码也得两百亩。”

肖市长点点头,又想了一会,说:“在来之前,我查过一些资料,其实市里的一些规划和发展预测跟你的想法有很多相合的地方,这样,我提个初步的建议,你考虑一下是不是可行,我们是真心希望你们能到巴渝来的。”

张兴明点头说:“好,您说。”

肖市长想了一下,说:“我看中的是你们的带动能力和就业量,所以我希望你能在解放碑投一个大型商场进来,最好能把西部这边的办公总部也放在这,我可以给你八十亩地,位置可以协调。

作为回报,我在沙坪给你准备三百亩,土地费用全免,五年税免,政府其他相关资源我也会尽量协调向那个位置靠,怎么样?”那个年代为了吸引外资,土地白给税费减免只是基本政策。

张兴明想了想,拿了土地,等项落成,最快也是87年或者88年了,那个时候城市发展也应该能跟上来了,就点了点头。

说:“肖市长的安排肯定是没问题的,解放碑这里放几家高端商场对以后的发展肯定也有利,写字楼肯定是要在这里建的,即使肖市长不提,我也会这样要求。

大型写字楼,酒店,银行,企业总部,这就是我想像的未来的解放碑中心区,只是如果这样的话,我资金会有些压力,得慢慢想办法,怕是急不得。”

第169章 袍哥(4)

肖市长一挥手,说:“咱就按辽东模式来,政府来协调贷款,你只管把事做好。不过还有一个条件,我要寻呼台落地。”

张兴明眨了眨眼睛,才明白肖市长为啥会这么急迫,原来是看中了寻呼台,要快点把寻呼台落地。这样一来,反而商业中心不急,可以拿了地先摆在那慢慢弄,急的是解放碑的综合商场和寻呼台。

张兴明考虑了一下,说:“好吧,就按肖伯伯说的办。我们先联合邮电把寻呼落地,然后我在解放碑建一个综合商场,建座酒店和二到三幢写字楼

。沙坪这边可以先把土地规划出来,解放碑这边投入使用后,沙坪这边就动工,有肖伯伯在,我心里也有底。”

肖市长点点头,问:“建筑和商业方面我不是内行,需要的总投资能达到多少?”

张兴明在心里估算了一下,说:“我的理念是要建就建最好的,要一百年不淘汰,所以,可能要辽东的建筑公司过来才行,成本会有一些提高,总的下来,估计在三十到四十亿港币。

我现在手里能挤出十五亿左右,还要贷三十亿,也就是六亿人民币。”八十年代中国最好的建筑公司都集中辽东和广周。

肖市长站起来,向张兴明伸出手,发出和瘦小的身体不太相符的洪亮笑声,说:“好,要建就建最好的,那就这么定了,我们这边回去准备,咱们随时可以签合同。”

张兴明也站起来伸手和肖市长握在一起,说:“肖伯伯,我还有一个要求,具体投建位置我要自己选。还有,合同签了这边贷款就要到位啊,我现在真的兜里紧张。”

肖市长用左手拍了拍张兴明的手,说:“巴渝地处内陆,自然条件不尽人意,而且基础薄弱,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发展,你放心,只要有利于巴渝的发展,我会尽全力去协调,我可以保证,绝不会出现拖后腿的事情。”

张兴明说:“肖伯伯言重了,感谢肖伯伯以及巴渝政府的看重,香港祥合肯定全力以赴,不负重望,我们东北有句话,说的都是虚的,做的才是实的。请肖伯伯看我们以后的实际行动吧。”

大家纷纷站起来,张兴明又和孙区长握手,说:“那么未来几年就要麻烦孙区长了,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孙区长双手握住张兴明的手,点着头说:“合作愉快合作愉快。”85年的时候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标,这次天上掉馅饼砸在头上,孙区长简直有种在做梦的感觉。

时间已经到了中午了,这次座谈谈了几个小时,结果也是皆大欢喜。

肖市长又和柳干事握手,说了几句话,这边几个人也是笑着相互握手,连郭永红也一脸懵的被政府这边几个人拉着握了几次,居委会的人走过来收拾,把椅子撤到边上,方便大家走动。

肖市长和柳干事客气了几句,又回头对张兴明说:“小张同志,我和黄市长就不在这陪你和柳司长了,让市中区的同志陪你们吃个饭,把具体的事情谈一下,地点就到沙坪区那边。

正好你也认识一下沙坪这边的同志,商量一下后面配合的事情。小孙,你要做好服务工作,然后向我报告。”孙区长一挺腰杆,说:“请市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肖市长又握住张兴明的手,说:“那伯伯就不多陪了,等工程奠基我一定会去。”张兴明说:“好的,肖伯伯你太客气了。”

再次和柳干事握了一下手,肖市长带着秘书就准备往外走,张兴日和柳干事跟在身边送,黄副市长孙区长一行也笑着跟过来,就在这时候,院门被猛的踹开,砰的一声,门扇撞到墙上。

所有人都被吓了一跳,停下脚步看向院门口。

几个梳着分头,穿着套头衫,下面军裤敞口布鞋打扮的人叨着烟卷,脸朝天的晃悠着进了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