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八十年代新农民 第136章

作者:金01

说话间两人进了屋。

这货像特务一样关上门,从角落里拽出一个哗啦啦响的布口袋。

“从上个集市下午到昨天下午,四天半时间所有的钱都在这里,有多少我也不清楚,头两天我还数数,后来越来越多我也就不数了。”

万峰把袋子哗啦一声倒在炕上。

一大堆的钢镚满炕乱滚,期间还有几张一毛两毛的小票,最大的面值是一张五角的紫票。

两人开始数钱。

毛票放在一起,五分、二分、一分的硬币各放在一堆。

分拣完毕开始过数。

毛票一共是二元九角,五分币是三元一角五分,二分币是三元五角六分。

最多的就一分币,一大堆,万峰和肖军数了半天才数清是二元一角九分,也就是说一分币竟然超过二百枚。

一共是十一元八角。

面对这一堆硬币万峰也郁闷了,总不能背着一大包银币哗哗的满街走吧。

万峰当机立断,把那一堆一分币都给了肖军,然后从二分币里又数出一元八角一分凑四元划给肖军。

即使这样万峰剩下的硬币数也是个不小的数目,五分币加二分币还有多达一百三四十枚,这也是很有分量的。

还是拿到供销社换成大票比较好携带。

第一百二十六章 女人结婚后脸皮就变厚

“这些稀里哗啦的玩意都是你的了,我可不能背着一大堆硬币到处走。”

肖军才不在乎是不是硬币呢,他分到了四块钱这对他来说可是一笔大钱,到目前为止他十五年的人生里看到的最大的一笔钱。

万峰把钱装进钱口袋里,看看时间:“咱们上集吧,顾客们说不定都等急了。”

肖军背着书包和万峰上了集市。

到了上次集市他们租书的地方,果然已经有不少小孩在这里等着了。

有三个和万峰年龄差不多大的小子精神抖擞地帮着肖军摆摊。

万峰没有动手,自己好歹现在也算是小老板了,老板就应该有老板的样子和气势。

摊子摆完那些等待的书迷们就涌到了书摊前,你一本他一本地很快万峰身后的墙壁下就坐了十几个读书的人,营造出浓浓的学习氛围。

这些家伙如果在学习上能下这样的功夫,什么清华北大不在话下呀。

“肖军!我要到供销社去,你好好看着摊子。”他还有事情要办不能在这里待得太久。

供销社里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到处都是人,尽管现在不是做衣服的季节但成衣组这里人也不少,这里的顾客大多都是大姑娘小媳妇,男人几乎一个没有,万峰除外。

栾凤正在帮忙,就是帮那些要做衣服的女人量尺寸,这几天在家看来是没白练,尺寸量得飞快。

据她自己吹牛比说,这几天洼后队所有的妇女她几乎都量遍了,怪不得量尺寸这么快。

严淑芳看到万峰来了就把万峰拉到一边。

“缝纫机的事情成了,书记说既然修不好了就处理了吧,四十块钱就处理。”

四十块钱!这可算是惊喜了,万峰的预算是五十元,想不到还省了十元。

“严姨,这可要谢谢你了。”

“谢什么,栾凤是我徒弟,都是一家人,再说公家的东西就那么回事儿,待会我写个条子你到收款处去交钱,然后就把缝纫机拉回去自己想办法修修吧。”

严淑芳说得话一点没错,公家的东西在某些领导的眼里根本就不是值钱的东西,卖点是点不卖说不定就变废品了。

严淑芳写了个条万峰就到供销社的收款处交了钱。

万峰以百米赛跑的速度找到了肖军,让肖军给借了一辆两轮车并且还叫了他的几个人。

他要马上就把缝纫机拉走,免得夜长梦多。

他可是知道这些领导一转脑袋说不定就是另一个思路,说反悔都不用多长时间。

缝纫机是那种落地卧箱式缝纫机,因为长时间不用的缘故上面落了不少灰尘。

几个人把缝纫机搬上了两轮车,就推到了孤山机械厂。

肖德祥被找了出来。

万峰叫他来就是找找这台缝纫机究竟哪里出了毛病,他好去买零件。

经过肖德祥的请示,这台缝纫机被推进孤山机械厂准备查找故障原因。

故障原因很轻易地就找到了,机头部位一个小连杆断裂了。

“这玩意怎么能断?这也不是易损件呀?”肖德祥把小连杆拆卸下来纳闷地道。

机械这东西想坏还管什么是不是易损件。

现在不是查找原因的时候,万峰从肖德祥手里拿过那个断裂的小连杆转身就走出了机械厂,他要用最快的速度把它买回来。

孤山公社坐落在东丹东岸渤海的交通要道上,客车是不怎么缺少的。

万峰在道边只等了十几分钟就坐上了一趟开往红崖县城的客车。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万峰就到了红崖县城,然后拿出他长跑冠军的风采跑到了五交化商店。

依然是那个冷霜扑面的售货员,爱答不理地看着万峰手里的小连杆,转身拿出一个小纸壳盒咣当一声扔在柜台上。

幸亏这柜台是木头的,这要是玻璃的估计这一下就稀里哗啦了。

“八毛!”

万峰也不爱看售货员的冷脸子,老这么绷着脸的女人估计是性冷淡。

交钱拿着配件万峰又跑回了客运站,坐九点半一趟奔沙岭子的车回到了孤山。

有了配件肖德祥很快就给换上了,进行了一下实验,终于一切正常了。

一台缝纫机就这么完好无损了。

从机械厂出来,怎么把这台缝纫机弄回洼后就成了问题,用这两个轱辘的玩意推到洼后,万峰感觉自己缺少耐心。

他把缝纫机暂时先推到肖军家然后到供销社找栾凤。

此时天近晌午,供销社里的人少了很多,成衣组前已经没有多少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