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变成蟒 第208章

作者:最爱吃凉糕

“那倒是,大人待我等极好,其实就算大人未成神龙,我望海人的日子也如在天庭一般。”

“榜里说大人的身体又大了一些呢,现在肯定更加威武了。”

“是啊,每次看到大人,我都觉得大人威势极重,很想磕头。”

“我也是,我也是。”

在卞吉的宣传下,所有望海人对大人能否化龙一事深信不疑,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

ps:ps:再次蜕皮,求收藏,求推荐,求订阅,求月票,各种打滚儿求啊................

第271章发展飞快的望海城

林北陷入了沉睡。

在林北沉睡的时候,望海城的发展处于有条不紊的状态中。

望海城最先峻工的是下水道系统,在经过了半年多的建设,下水道终于算是完工了。

这种速度已经可以说是相当的快了,其中自然有水泥的原因,水泥已经不光只专门用来修路,而是运用到了各个方面。

完工的下水道采用地下通道模式,地下通道最低都有两米高,可以让人站直行走,以城主府的地下为中点,如同蜘蛛网一般,密布于整个望海城。

望海城和长山山脉间的地形有点像是斜坡地形,西高东低,高的是山脉那边,低的自然就是海的这边,下水道也是如此修的,所以只要城中任何一点朝下水道里排放污水,污水都会很自然的流向海里,相当的省心省力。

下水道的修建根本没有大张旗鼓,甚至许多望海人也都不知道地下还有一条地道,不过随后,下水道带来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望海城的雨水是很足的,平均几天就得下一场雨,下水道没建成之前雨水会积着,需要清扫,现在雨水会被快速的排走,太阳一出来后,便让整个城里显得相当的干净爽洁,这时望海人才知道原来地下还有一条名为下水道的通道,是专门用来排水的。

对一个新生的政权而言,军事方面自然是要保证的,因为这是新政权立足的根本,但是民生问题也不能忽视,这关系到辖下子民的生活舒适度,而民生问题琐碎而繁复,虽然民生问题总结起来就是简单四个字:衣食住行。

下水道就跟‘住’有关系。下水道的建成,已经可以算是‘衣食住行’四个字里的最后拼图了,因为望海城的食和行都处于现在这个时代的前列,如果现在能有一个权威机构调查这个时代地球上哪个城市的人们是最满意的,望海城人绝对居于榜首。

随着下水道的峻工,望海城能腾出的匠人也多了起来。因为离春耕还有两个来月,现在不用种地,所以安忠直便组织庶民也加入了望海城的建设,主要做的是四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修学堂,学堂的地址选在望海的南面,处于果林范围外,学堂的主体结构为石头和水泥,学堂的名字暂定的仍然是南越书院,如果顺利。二月下旬左右也能峻工。

第二件事情就是加大蒸汽机和配套设备的产出,这配套设备自然是指蒸汽车,坦克战车以及蒸汽船,尤其是蒸汽车和蒸汽船,随着路越修越长,把运输线路也拉长了,需要的蒸汽车数量就猛增,同样。因为蒸汽车数量的增多,便必须要加大蒸汽船的数量。以便于从煤岛把煤运出来,这是相辅相成的。

第三件事就是投入人力和物力挖矿以及制造水泥,这两种都属于力气活儿,不需要什么技术,庶民几乎都能干。

第四件事自然就是修路了,这是林北的大方针。这个主要由土著人负责,如今森林中蛇虫都冬眠了,所以也不用担心土著人被蛇虫咬伤,安忠直和卞吉一致认为,等到三月左右。也就是开春的时候,最好是能把两条主干道铺出来,只要这两条主干道铺了出来,幅射周边,别的支路也就很容易修了。

因为规划得好,所以别看望海人加上土著人一共才六万多,但是建设的速度当真是嗷嗷的,每一天都能看到进步,就像某句广告词一样:根本停不下来。

......

崔兰在守护了林北十几天后,看到龙神大人一直不醒,身体也恢复得差不多了,便把黑头也带到了喷泉岛,时不时骑着黑头在海洋里遨游,正时正值大洋中的鱼类迴游的季节,许多鱼类会从太平洋游经此处,经过印度洋后向大西洋的南美洲,会在那里度过一个温暖的季节。

这个时代海里的大鱼多如过江之鲫,海豚数量更是不少,几万或是几十万一群的相当多,崔兰和黑头混在海豚群中,根本不用担心被别的鱼类攻击,连虎鲸碰到这种海豚群也得退避。

混了几日后,崔兰好像还真开窍了,或者说她吸引海豚的体质开始发挥作用了,真给望海城带回去了不少海豚,最多的时候居然能带领千余只海豚的队伍,可惜在游往望海城的途中海豚逐渐掉队,到达望海城的时候只余几百只,不过饶是如此,也引起了望海人的轰动。

望海人对别的海鱼一般是不会留情的,该杀就杀,但是因为黑头的存在,望海人对海豚很是喜欢,几乎没有杀过海豚,渔民跳进海水里,和那些胆大的海豚嬉戏,想以此来驯服海豚,可惜收获却几近于无,海豚倒是不太怕人,可惜要像黑头一样跟着崔兰的却一个都没有。

崔兰引回来了数波海豚,但是却没有一头被望海人驯服,很多人已经觉得很沮丧了,不再关注此事,他们并不知道,剩下来的那些人才是真正喜欢海豚的,这些人是想把海豚当成朋友,而不是当一种工具,只有这些人才有资格驯服海豚。

听起来很玄幻,但是这其实是真的,做为一种相当聪明的海兽,海豚的本能是相当可怕的,它们能感觉到人们心中是否纯净,同时决定要不要跟人类做朋友,也就是说就算人类确实是怀着友好的意愿,最后海豚会不会接近你还得看它们的意愿。

好吧...其实上面都是扯淡,因为凉糕也不知道...

在崔兰在海里忙活的时候,黄月英也在忙活。

这段时间黄月英真的瘦了,是累瘦的。

做为一个天才少女,黄月英的内心其实是相当傲娇的,尤其是在她擅长的方面,林北对她委以重任,她又觉得林北很亲切,所以便想尽快的做出成绩,免得望海人会认为龙神大人的决定是错误的,不得不说,黄月英想的真的挺多,但是黄月英是真的憋了一股劲儿,要在林北醒来后给林北一个惊喜。

在这种情况下,黄月英投入了十二分的精力,工作热情高得让所有匠人都觉得害怕,看到黄月英的小脸日渐消瘦,哪怕开始对这个女孩子有些不服的匠人也变得口服心服了,认为龙神大人的眼光确实不差。

黄月英已经把十丈的大船改进了好几次了,其中船只最重要的龙骨每一次都有巨大的改动,为了让船只的整体构造更加合理,在龙骨能承受的重量下,黄月英抬高了船身,使用了楼船的结构,按照现在造船的普通说法,楼船的重心不稳,很容易翻船,而黄月英却反其道而行,因为她把船舱的宽度缩小了,让船舱两边的重量来稳定重心,经过入海试验,匠人们赞不绝口。

这种十丈楼船光是用来载人的话,一艘船能载两百人,提高了近四倍,这是一个巨大的突破,随后的一段时间,望海城的匠人因为这艘大船的出现而灵思泉涌,一直在刷新着船只的长度,十二丈,十四丈,十五丈,最后提高到了十八丈大船,也是在这个时候,船工们认为如果要再扩展船只长度的话就必须要更好的钢铁,最终才终于停了下来。

最后成型的大船船体长十八丈,也就是七十二米,船体中间的最宽度为十五米,楼高三层,可载五百人以及供五百人食用三日的食物和淡水,不过速度略微有些下降,在海里每小时只能航行二十五里,一个时辰为五十里。

这种速度不光黄月英不满意,连匠人们也觉得不满意,很显然,如今的蒸汽机和钢铁已经满足了不了这种大船的配置要求了,不过要改造蒸汽机显然不是几天便能改造的,所以黄月英灵机一动后,在这种大船的船尾又安装上了一个蒸汽机,用两个蒸汽机推动一个螺旋浆,这一下带来了惊喜。

两个蒸汽机的大船每小时的航行速度达到了四十里,而且可持续航行的时间更长,就是对操作的要求比较好高一些,但是相对于好处来说,这些要求简直可以忽略不及。

在蒸汽船无法再进行改造的前提下,匠人们把目光转向了蒸汽车,随后,蒸汽车也开始了改造,车身被造得更长和更大,以便于架设两个蒸汽机,第一架双蒸汽机的车子在一月末二月初的时候成功造出,速度成功的达到了一个时辰一百里,以前说蒸汽车日行千里是夸张的说法,但是现在,却真正的实现了。

如果林北看到,肯定会很吃惊蒸汽车的造型,因为现在的双蒸汽机车的车厢长度已经跟后世大客车的车厢长度差不多长了,宽度也几乎差不多,当然,载重量肯定跟客车没法比,但是相比第一代蒸汽车,双蒸汽车无论载重量和续航能力都提高了许多,而匠人们还正在研究三蒸汽和四蒸汽车,并且准备在车身后面添加蒸汽机,不得不说,匠人们的想像力确实挺天马行空的,如果真是成功制造出四蒸汽机,又或者添上一载车厢再变成六蒸汽车,那么火车的雏形也就形成了。

这个时候黄月英就不太管蒸汽机的事情了,她开始忙活起别的来,因为林北给她的任务不只一个,其中修建大坝也是相当重要的任务,在看到湄公河的宽度后,黄月英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觉得龙神大人倒真是看得起她,居然要让她在这种大河中修建大坝,如果没有水泥,黄月英估计只能打退堂鼓,但是现在,黄月英却很有信心,因为要修建大坝最重要的是一个字:拦!

ps:ps:为什么推荐后我的收藏还是在掉,点击也不涨呢,真是悲剧...

第272章林北回归

拦就是指拦截水,这也是大坝最主的功能,所以大坝又称为拦河坝。

黄月英虽然是第一次主持修筑水坝的工作,但是她知道李冰的事迹,并且对如何修筑拦河坝有一些研究,林北让她来做这件事情,黄月英认为一个挑战,就像制作木牛流马一样,黄月英很喜欢这种挑战。

黄月英带着匠人们乘坐军船在湄公河巡游了三日,对要在这条河上如何修大坝已经有了腹稿,不过黄月英随后认为,修大坝有些难点不提,但是首先需要的水泥太多了,以如今望海和临江两城的水泥日产量来说,远远不能满足修大坝之需,何况修路也得需要大量的水泥,于是,黄月英和安忠直商议了下,大坝暂时搁置,黄月英又鼓捣起桥梁来,这也是林北交待的任务,而且这比修大坝更加迫在眉婕。

随着往湄公河上游修的路线越长,湄公河的支流变得多了起来,一些小河可以不用修桥,因为可以直接断流,比如宽度在十米左右的小河,但是湄公河的支流可远远不止这种小河,支流中一些宽度在三四十米的河相当多,甚至还有超过百米宽的河流,这便需要迅速的搭建起大桥,以便保证路线的畅通。

这天,黄月英带着一些石匠赶到了临江城上游八百余里处的地方,军船拐进了湄公河的一条支流,这条支流有个很奇怪的名字,叫一江。

一江的江面相当宽阔,江水从西注入湄公河中,正好把修路的方向给拦住了,军士已经乘船探索过了,一江五十里内都没有特别窄的江面。所以只能搭设桥梁,使路通过,黄月英和匠人来就是准备斟察一江的地形,然后拿出主意来,尽快架起桥,不至于耽搁太多的时间。

“这条江多宽?”站在船头。黄月英问道。

“较窄之处三十余丈,宽处达五十余丈,水深十余丈。”边上的军士言道。

听到这个数据,黄月英没有说话,匠人们已经在议论了,事实上,许多匠人对搭桥一事都并不陌生,一些石匠或是木匠或多或少都搭过桥,虽然都是小桥。但是小桥的架设和大桥的原理都是相同的,作用也都是一样的。

“水深不过十余丈,我们可以先制造几个水泥桥墩子,依次放下,桥便修于其上。”

黄月英问:“如何架设桥墩?水深虽只十余丈,但是何人能下?我等连河底的情况都知晓不了,桥墩下方又该做成如何形状?否则一旦不平,桥即崩塌。”

“不若把桥墩造成尖状。刺入河底?”

“河底石头坚固,此法不可行。”黄月英皱着眉头。当即便否决了。

“黄大人,此河窄处宽不过三十余丈,不若只架设两岸桥墩?再以拱桥之法,跨过河的中间最深处,如何?”

“正如你所言,此河宽不过三十余丈。如若此河便需拱桥之法,那以后我等要在湄公河中筑桥又当如何?拱桥还能跨过数百丈不成?所以我等必要想一法子,在河底最深处也能架设桥墩。”

这一次斟察,黄月英和匠人们无功而返,万江西路修不动了。不过好在万江东路暂时并未碰到像一江这般的大河,但是军士们探查回来的消息可不怎么妙,在万江东路前方的百里处,同样横着一条大江,虽然这条大江比一江稍微窄一些,却肯定也需架设大桥。

上一篇:大唐图书馆

下一篇:三国有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