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尽焚
李世民不语,他道:“朕想听听高明的意思。”
李世民看了刘弘基的折子之后,整个人变得矛盾起来。所以,他想听听李承乾的意思。
这时,李承乾开了口道:“陛下,儿臣有几点要反驳的。”
“说!”
刘弘基却是表现出一番不屑的态度。
“第一点,货币的改革,可谓是便利大于缺点,你们敢说旧货币就一定是好的吗?但凡改革都会受到困难所限。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工、实行统一度量和郡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最富强的国家。
我们不能因为因噎而废食,放着好的东西不去用,而留着落后的东西当成传家宝。
第二点,说到边疆问题,这也是长久以来的问题,且损失无大小,这一点是我大唐的底限,对于边疆的问题,如果是吐蕃与我大唐边疆问题的话,单看我方出军是不够的,我建议以贸易威胁他们,让他们派兵治理。”
李承乾先提了两点,表示反对刘弘基的方案。
刘弘基却是说道:
“这方法仅是治标不治本,这本质还是货币的问题。”
虽然李承乾列举了许多点来反驳于刘弘基,可是刘弘基却是还固执的认为就是这样。
可是,众大臣们都是一致的认为,李承乾所说的没有错。
高士廉说道:“边疆问题由古以来就这样的,不能因为个别案件而放大的说,陛下,臣以为太子殿下说得没有错。”
杜如晦道:
“我们大家都从货币改革之中受益,不能因为它的一点不好而全盘否定!”
还有中立态度的人说道:
“问题存在就要解决,不单纯只是货币问题,还有许多问题存在。只能说这货币只是诱因,却不能说是本质。”
不管怎么样,对于李承乾的说法,大家都是认同的。
本来李承乾想提案的,没想到却被刘弘基给打乱了节奏。
不过聪明如他,怎么可能会被打乱?
甚至于,他当着刘弘基这个案件的底子直言。
“最后,对于货币的不断实行之中,难免会碰上一些麻烦,因此,本王于昨日也准备好了一套提案,就是关于货币改革之后给人们带来的一些不利影响而出的。”
说完,便亮出了厚厚的一本提案。
最后一点一经说出,所有人都震撼了。
没想到李承乾竟然提前做好了准备,他的每一步改革都是有序进行。
这就好比是神机妙算一般,什么事都让他算明白了。
一边的刘弘基不乐意了。
“那还请太子殿下说明一下,您是提出了什么样的解决之道?”
这刚才完成了货币改革,他李承乾又要干什么呢?
难道又是新的改革?
众人疑惑,李世民更是好奇。
“高明,是不是昨天所说的方案?”
李世民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里。
李承乾点点头,道:“便是!儿臣本来刚才要提的,可没想到夔国公却提出了另外的事。而正好我的提案可以解决他的问题。”
那真是未卜先知,至少人们是这么认为的。
“好!那朕想听听看,你的方案是怎么样的。”
不仅仅是李世民想知道,大家都想知道。
每一次,李承乾能所带来的东西,都是新奇的,都会带来翻天覆地改变的存在。
“陛下,这是儿臣所提的提案,还请过目!”
第649章 让本王教你们
“陛下,这是儿臣所提的提案,还请过目!”
李承乾从怀中取出了一叠子的纸,总的看来有两个手指那么厚。
纸上面满满当当的文字,让人真的怀疑是不是一个晚上弄出来的。
“呈上来给朕看看!”
小黄门恭敬的接过了纸,递到了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一见这提案的封面上面写着两个大字,尤其明显。
“银行?”
众人震惊,银行?
有人问道:“银行是为何物?难道与商行有密切关系?”
还有人郁闷,那么为什么不是金行、钱行、币行?偏偏要是银行。
银行的作用是什么?
对于这种专业的名词,李承乾还需要好好的给他们上一课,才能够让大家彻底了解银行的本义。
那么,李承乾可不会客气,直接开启了:授业能力(中级),反正这个再不用,它又要被清零了。
也是因为这一段时间,他少有出去的原由,不然早就没有剩下的授业能力了。
“高明,这为何叫做银行?”
李世民问说。
李承乾用其他丰富的知识开始解释道:
“《山海经·北山经》:又西二百五十里阳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赤银。赤银,银之精也。银之重要,引申为财,故而说之为银。士农工商、诸行百户,是为行,为一方商业代词,管理财之商业,因此视为银行。”
李承乾也不管对不对,现在他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