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武大宋 第250章

作者:寂寞宇宙

白胜已经明白了大半,更知道方百花与这伙人的仇怨来由,只奇怪一件事,就问道:“那为什么慕容乾会跟他们一起跑?”

摩云子道:“我们要对张俊动手时,慕容乾不许,说一定要等他打过了才允许我们动手,我们急于完成韦国舅的差遣,哪里肯等他们动手,就直接对张俊动手了,谁知那慕容乾竟然跟张俊联起手来对付我们。”

李碧云怒道:“所以你们就要连慕容乾一起杀是不是?”

摩云子又不傻,当然已经听出来这声音苍老的蒙面女人与慕容乾有关系,就说道:

“哪里哪里,我们哪敢啊?我们只是没理他而已,我们直接对张俊下的手,却不知为何,反倒莫名其妙地伤了我们一个弟子”

李碧云点了点头,知道摩云子所言不虚,这种情况应该是慕容乾使出斗转星移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了,等于是帮张俊挡了一劫。

只听摩云子又道:“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那个娘们儿就出现了,不问青红皂白就撒了一大把飞针打了我们,就拉着慕容乾一起跑了,说是什么要给他看一盘围棋,这个我是真不懂,张俊跟他们一起跑,我们就在后面追,一直追到了这里”

“不对!”李碧云打算了摩云子的话,对白胜说道:“方百花不可能看不见你我,为什么她还要继续逃?”

白胜思索了片刻,觉得李碧云所说的疑点的确存在,按理说,以方百花的武功,即便是在逃跑的过程里也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在她跳入汴河大街街心时不可能看不见李碧云和自己。

自己也就罢了,李碧云绝对是强援,为何她不停下来寻求庇护?有李碧云在身边,谁还能伤得了她?

但是很显然这事不能去问摩云子一伙,因为谁也不知道方百花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疑虑之时,开封府一众捕快杀气腾腾赶到了现场,看见是白胜在此,又看见地上一群打滚的奇装异服人物,已经把这起治安案件猜测了一个八九不离十。

在众捕快的想象中,此案应是这伙人惹了白胜,然后被白胜打成了滚地葫芦。

带队的正是四大名捕之一的马兴汉,知道有白胜的案子须慎重处理,便笑脸走向白胜,“白公子也在啊?这些人可是得罪了白公子?”

花花轿子人抬人,白胜当然没必要落马兴汉的面子,也就笑道:“这些人的确得罪了我,这不,我就略施薄惩,以儆效尤。马捕头,四大名捕怎么就来了你一个?”

马兴汉恭敬回道:“我三位兄长都去了樊楼维持秩序,本来我也正要赶往樊楼,却听说这边有人闹事。”

说到此处,转向躺在地上的一人,冷了脸喝道:“你们是什么人?竟敢当街搅事!还敢惹到白公子,大过节的不想活了么?给我抓起来押回开封府!”

手下众捕快齐声应是,摩云子急道:“这位捕头且慢,我们是高太尉和王少保的人,奉韦国舅之命追捕一名谋反的江湖人物,却不小心得罪了白大侠,我这里有高太尉赏赐的折扇为证”

说罢从怀中掏出一柄折扇出来,展开了给马兴汉过目,只见上面是高俅所题的一首七律,落款处果有高俅的印章。

马兴汉一见就犯了难,这帮人来头不小啊,不说高俅惹不起,报出来的另两个人物也是开封府惹不起的存在,抓了他们岂不是给滕府尹惹了大祸?看来这一次白胜的马屁又拍不成了。

上一次赵福虎在樊楼拍白胜的马屁,抓了武松回去,结果被大韦国舅找上门来,劈头盖脸地把滕府尹骂了一个狗血喷头,最终只好把武松给放了。

正尴尬时,蔡京一行又从太师府出来,一名侍卫匆匆奔来李碧云这边,说太师请她同去樊楼。李碧云点头,回到她的轿子里,临行前嘱咐白胜道:“你不必再管这帮星宿派人物,任他们自生自灭即可。”

李碧云的意思是既然这伙人已遭毒功反噬,多半是活不了的,抓不抓他们有什么区别?若是在开封府公人的眼皮子底下死了,自己和白胜就还要做出解释,不如立马抽身,落得个清净。

白胜当然懂得李碧云的意思,跟师父道了别,径自赶回太师府,只是等他回到自己的独院,却是吃了一惊。

方金芝不在家里不说,而且卧室里一片狼藉,一张桌子掀翻当地,满地都是碎杯破盏菜饭汤汁。

这是怎么回事?谁跟谁打起来了?

急忙出来询问府中的仆人,仆人们也说不上来,因为白胜这独院曾经立下了一个规矩,就是未经院中人召唤,仆人是不得进入院子里的。所以卧室中那一片狼藉也无人收拾。

他一路问到了大门口,终于有人告诉他,说在太师回府之前,看见他院子里的两个女人先后出府了。

方百花出府他当然知道,但是方金芝出府干什么去了?此事没人答得上来。

这些被他询问的人都把他当做太师一样的敬畏,又怎敢反问他一句:你在院子里翻墙越脊的,是练轻功还是干什么?

第323章 知恩图报高太尉

白胜找不到老婆的时候,道君皇帝赵佶正在樊楼大宴群臣。这场宴席的主题是给高俅接风。

席间高俅在痛哭流涕、感谢皇恩隆重之余,就提出一个建议,用方七佛交换王黼,用贺从龙交换李邦彦。

话说高俅此人的人品,纵有万般缺点,却并非一无是处。纵然坏事做尽,却也掩盖不了他的一项好处——他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或者也可以说,高俅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

在他上任殿帅之初,打压手下的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是因为在他身为泼皮混混的时候,王进的父亲曾经揍过他。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高俅是不是君子且先不论,但是这挨揍的仇恨总不能不报吧?另一句俗话是“有仇不报非君子”,不是么?

再说高俅听从陆谦的计策陷害林冲,如果只是出于为了帮助干儿子得尝所望,则恶名坐实,但是事实却绝非这么简单明了。

林冲不通人情,在高太尉过生日的时候拎着两斤手擀面上门,是不是打了人家高太尉的脸?

他林冲还不如空着手上门呢,然后可以谎称准备了一件礼品却因故没能带在身上,哪怕事后假作忘却,也不至于让高俅的老脸难堪。

所以说即使没有高衙内看上张贞娘这一档子事,高俅也早就想收拾林冲了,这是为了报他生日当天的打脸之仇。

没错,可以说高俅是一个心胸狭隘的小人,但是事实上他为恶并非无因,而是出于报复。

高俅记仇,也记恩。

想当年在他被王进的父亲胖揍之后,苏东坡收留他做了门下小吏,之后被苏轼嫌弃,将他转送给了驸马王侁当仆人。论起来苏轼对他也算不得有多好。

但是他却因为这点恩情报答了苏轼一辈子。

如果说苏轼始终居于庙堂之高、手握重权也就罢了,但是偏偏苏轼最终被皇帝一撸到底,跟今天的蔡攸命运仿佛。都被贬谪到海南岛日光浴去了。

高俅被王侁转送给端王赵佶,而后随着赵佶登基,高俅发迹之时,苏东坡正处于人生最悲惨的境地之中,过着“非人所居,药饵皆无有”的艰难生活。

高俅飞黄腾达之日,恰是苏轼水深火热之时。这个时候高俅有必要拯救苏轼么?拯救了苏轼对他的仕途有何好处?但是他偏偏就拯救了。

若不是高俅跟赵佶美言,赵佶根本就不会把苏东坡从海南岛调回到常州安度晚年。

高俅始终对苏轼感恩戴德,念念不忘苏学士对他的提拔之情。每当苏轼的子孙亲友来京师时,高俅都要亲自抚问,赠以金银财物,周济他们的生活。

北宋末年,元祐党人的子弟境遇是非常悲惨的,这些人不许做官,连进京的权利都被剥夺了。即使在流放安置之处,也时常受到当地官员的凌辱和困窘,有的甚至被迫害而死。

可以说,苏轼的子孙在这样的逆境中能得到高俅的庇护,实属侥天之幸。

这就说明了高俅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就拿这一次被方腊劫持到杭州一事来说,跟他一同被擒的人还有王黼和李邦彦。但是雇佣星宿派众人绑架了“白胜”去杭州的主使人却是王黼的弟弟王牧。

王黼是开封府土生土长之人,家族成员遍布汴京内外,可谓根深叶茂。而且王黼的弟弟王牧家财万贯,虽然因为低调不敢说是京城首富,但是能跟王牧相提并论的富人实在不多。

高俅、王黼和李邦彦三人被绑离京,他高俅和李邦彦都属于人走茶凉的范畴,而能够切实策划营救他们的主力只有王黼一家人。不论是出钱还是出人。

但是偏偏方腊没有释放王黼与“白胜”做交换,而是放了他高俅回来,他在官复原职之际,如何能够忘却王黼仍在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他才会向赵佶提出这个建议——用方七佛去交换王黼。至于是否用贺从龙交换李邦彦,他只是顺嘴一提,以免因此得罪李邦彦的家人和朋党。

赵佶本来是不打算用方七佛换人的,如果他有这个打算,早在王黼高俅李邦彦三家夫人进宫求恳之时也就答应了。

赵佶觉得羁押方七佛,再用方七佛来要挟方腊才是最佳选择。只要你方腊敢往北打,我就杀了你的亲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