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清朝当皇帝 第40章

作者:关古威

曾大伟继续说道:“我国皇上还愿意与贵国结成军事盟友,以我国丰富的资源和贵国先进的技术。必然大有发展前景,为此我国皇上愿意租借一个港口给贵国远东海军使用,停放军舰。甚至可以和贵国签订单方面的军事协议,一旦贵国领土遭到第三国侵犯,我国愿意出兵相助。”

这一回,瓦德西真的动心了,单方面军事协定,也就是说德国遭到侵犯,大清必须出兵。而大清遭到侵犯,德国可以不出兵。

德国人相信与法国、俄国终究会有一战,甚至鼓吹先发制人地攻击俄国或者法国中的一个,因此着手和奥地利进行合作,现在大清主动上门要求合作,能不让瓦德西动心吗?

虽然大清如今的实力还不够和德国平等合作,但是如果有大清在远东牵制法国和俄国,这对德国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大使先生,据我所之贵国皇上权利至高无上。恕我冒昧的问一句,刚刚您所说的这些您都做的了主吗?”

“总监阁下请放心,这一切都是我国皇上发来的电报吩咐我来带个话的。”

瓦德西彻底的动心了,一拍桌子说道:“好,明天我就派船员送四艘铁甲舰回到贵国。另外法国人在远东的巡洋舰“都尔”号航速超快,贵国可能没有追的上它的军舰,我国最新制造出了两艘与“都尔”号相仿的巡洋舰,同样是5700吨排水量、17节航速、全舰30多门火炮。可以让出一艘给贵国补充海军力量。只是价钱稍微有点贵,不过为了表示我国愿意与贵国合作的态度可以便宜一点。”

这下轮到曾大伟激动了,“真的吗?那太感谢总监阁下了。我这就回去发电给我们皇上,还请阁下开个价钱,我好回去禀报。”

“嗯……就按造价给吧。两亿马克。”

“两亿马克,折合白银就是一千万两啊。这个价钱可以买到两艘中型铁甲舰了!”曾大伟吃惊道。

“这已经是造价了,要这么大的军舰拥有如此快的航速是很难做到了。而且我敢肯定,贵国只有在我这里可以买到如此先进的军舰,因为这种造舰技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想外泄。”

消息传回京城,关绪清异常的兴奋。可以说这消息一点都不亚于黄海大战的胜利给他带来的喜悦少。

在正式签订结盟协议前,关绪清特别嘱咐曾大伟要多加几条列入德国帮助大清培养陆军将领等合作条款。

在反复修改,斟酌、之后终于在之后的第五日签订了与德国的军事同盟协议。

而四艘铁甲舰一艘巡洋舰也挂着德国的旗帜在签订协议后的第一天从德国出发驶往大清……

雄狮苏醒 第五十八章 五舰回国

北大西洋的滔天巨浪,一泼接一泼的向着海面上正在航行的五艘庞大军舰涌来。他们是大清在德国订造的四艘铁甲舰,和购买的一艘巡洋舰。

四艘被誉为世界第一的铁甲舰在大海中依然显的相当渺小,7400吨的吨位在海浪中依然被汹涌的波涛颠簸的东倒西歪,有时舰首都甚至埋进了海里。

刘步站在甲板上,看着舰队前进的方向。哪里是祖国的方向,他还记得离开大清时在穿上所发的誓:

此去西洋,深知大清自强之计,舍此无可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求尽洋人之科学,赴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愤然无悔。

一切都历历在目,现在大清终于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这么多年的心愿终于可以实现了。

终于进入了地中海,迎面驶来一列白色的军舰,旗杆上飘扬这三色的国旗让五艘军舰上的水兵紧张起来。不过现在架势舰队的是德国人,他们即使着急也没用,德国人根本没有作战的准备。

他们是三年前派来德国学习新舰驾驶技能的,这次正好跟新舰一起回国。

就在这时,刘步也紧张起来了。旁边的德国军官拉姆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嗨,刘!不用紧张,现在这四艘还是德国的军舰,高卢人不敢向他们开炮的。”

刘步点了点头,没有说话。而法军军舰的行动也印证了拉姆的华,他们的炮口虽然一直指向这五艘军舰,但是他们对旗杆上德国国旗似乎有很深的顾忌,直到两支舰队交错而过也没有发射一颗炮弹。

这一切让刘步有深深的耻辱感,自己的军舰竟然需要别的国家庇护才可以从敌人的炮口下脱逃,都怪自己没有一支强大的海军。

不过还好,这一切都在慢慢的改变……

上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张大大的地图,关绪清此时正死死的盯着地图上越南的位置。现在中法双方的兵力都集中在红河两岸,虽然大清军队数量要多于法军。但法军沿红河天险而守,一时也奈何不了法军。不过在这次海战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

越南的海岸线就像一个反过来的问号,他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把北部湾牢牢地抱在怀里。而三亚就像北部湾的两扇们,只要掌握这两扇们,就可以封锁北部湾,让身处越南的陆军和军港内的远东舰队得不到一丝的补给。

越南红河军港只是一个可以停靠军舰的港口,并不像大清江南造船局、马尾军港等既可以停靠也可以修缮、得到炮弹补充的全功能军港。在南海大战中逃回的费尔已经被比利锁拿,正准备连同几艘受伤的军舰包括“都尔”号在内全部转移回印度洋。进行修缮和补充。

关绪清不知道看了多久,还是犹豫不绝。是否该放过这次全歼法军远东舰队的机会,如果等到德国新舰补充之后再去封锁北部湾,那在军舰数量和等级上完全高过法军一筹。但可能会失去最佳战机,等德国的军舰回来可能还需要一天的时间。但是如果派南洋水师直接南下,恐怕实力不够。在南海大战中“不败”和“居因”都受了不同程度的伤,现已连同俘虏的“胜利”一起送回江南造船厂修缮。“杨威”、“超勇”的沉没在巡洋舰方面也没有了超快速度的军舰。如果法军军港内的军舰强行突围,就算能打败法国军舰,不知道又要损失多少军舰,在大清还无法造出自己的铁甲舰时,打沉一艘就少一艘啊!

唉,伤脑经啊!关绪清正在犹豫之时,身后王商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

“皇上,左宗棠大人来电。”王商说道。

关绪清转过身,接过电报:启奏皇上,如今法军舰队新败。必回印度补充修缮、臣奏请率水师出战封锁越南沿海。全歼法军舰队。

实际上,除去回江南造船厂修理的军舰之外,清军水师只有2艘铁甲舰,“长胜”和“凯旋”。2艘巡洋舰,“南吉”和“南祥”。及数十艘小炮舰。

而法军在军港内也有一艘铁甲舰,及三艘巡洋舰,三艘炮舰。

主力舰上数量差不多,不同的是法军七艘军舰都大大小小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和炮弹的严重不足。

但是左宗棠的主动请缨还是让关绪清相当欣慰的,既然水师将士战意如此强烈。就让他们去立下这不朽的功勋吧。

“给左宗棠发电:率剩余全部水师军舰巡视南下,封锁北部湾。全歼港内残余法军军舰,配合陆军一举夺下整个越南。”

“喳。”王商转身就往电报房跑去。

虽然已是入冬时节,但整个身子都躲在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却感觉不到一丝寒意。这里的太阳依然晒的吓人,左宗棠站在“胜利”号的甲板上。眼睛盯着前方,这次他要一举拿下法军所有的军舰!

雄狮苏醒 第五十九章 渡河战役

正在左宗棠带领着水师舰队主动进攻红河军港之时,越南北部的大清陆军也在积极准备渡江战役。此时在红河北岸已经集结了陆毅伟部、刘铭传部、黑旗军总共11万3千人马。黑旗军在这一年的时候内队伍扩充到了3万人,享受着大清陆军同样的待遇,不管是武器装备、军队粮饷都一模一样。这让刘永福相当的感动,刚开始刘铭传对刘永福说朝廷会给黑旗军补充的时候,他压根就没有相信,那个腐朽的朝廷是什么样子,他早就知道了。

但后来他看到了一马车一马车拖来的马瑟枪和弹药,以及一挺一挺的加特林机关枪,刘永福整个人都傻掉了。

他拿起毛瑟、加特林看了又看,就算跟法国人打了这么年仗,这种好枪也没有缴获几把,更不要说加特林机关枪了。到后来,马车后面还有拖着一门一门的小钢炮,他彻底呆了,难道这天真的变了?

这些年黑旗军因为武器落后吃了多少亏,死了多少人。有了这些枪炮终于可以为那些死去的兄弟报仇雪恨了。刘永福突然从心里冒出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可是,黑旗军的士兵大多都是百姓组成。没有正规的进行过训练,军事技术很差。弹药消耗往往是最高的,可是对法军的伤害却着实没有刘铭传的部队大。

经刘永福自己要求,朝廷派出了训练的军官负责帮助黑旗军的训练。又从国内新征的士兵补充给刘铭传部和黑旗军部时,也都让刘永福率先挑选。

所以此时,刘永福对朝廷或者说对这个小皇帝已经是死心塌地了。

在东岭大捷后的全面反击中,陆毅伟部的迂回包抄,其部队机动能力令刘永福乍舌。后来听说都是小皇帝让部队平时训练跑步所致,对皇上更是崇拜到了一个境界。

另外,黑旗军随刘铭传部一起正面突击时,也见识到了大清陆军那迥然不同的战斗力,自己的黑旗军虽然说起来威名赫赫,真要放在这种步炮协同的正规作战里还真什么都不是。人家那什么时候攻,什么时候退,什么时候炮火支援都是有章有法,就算是黑旗军赖以自豪的勇气人家也不输半点,几仗下来反倒是黑旗军战果最小。

如果说一开始和清军合作对敌还对清军有所介怀的话,那如今就像个学生一样缠着刘铭传、陆毅伟问这问那,参观训练不说。还老是借大清陆军的政委给自己的黑旗军上课。

如今三支部队共同在红河北岸准备渡江战役,为了这次协同作战三个主要负责人要碰个头,地点就定在了刘铭传的指挥部。刘永福为了不让人说闲话,一大早天还没有亮,就带着随从出发了,紧赶慢赶终于在中午前到达了。

检查过刘永福的腰牌,营门的士兵立刻持枪敬礼。眼中充满了尊敬,黑旗军威震越南数十年,这些天政委们天天在讲他的故事,没想到今天见着真人了,回去可以吹牛了!

刘永福当然不知道营门的士兵在想什么,他早已经被*场上的训练给吸引过去了。分兵种、分科目的进行*练,真可谓是令行禁止,有进有退,刘永福简直就是看傻了眼。

什么叫多兵种配合作战、什么叫炮火掩护后集团冲锋、什么叫分割包围逐一歼灭。他今天算是领教了这先进的训练模式。

看着那边一队人负重跑步结束后,围成了一个圈子听着政委在讲故事。大为好奇之下,也走了过去。人群中那个书生模样的人正在讲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事情,那书生口才很好,讲得周围士兵一个个慷慨激昂,到后来,连刘永福也不禁沉浸在其中。

“他娘的,法国鬼子太欺负人了,这次一定要让他们把抢咱们大清的东西全吐出来。”

“对,咱大清可不是二十年前了,这次叫小鬼子有来无回。”

那个书生模样的军官摆了摆手示意大家静下来。

上一篇:大明刑王

下一篇:侠武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