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晴瑶的小白猫
丁传文笑骂道,“就你小子屁事多,别说咱们这关系了,就是平常关系,我还能拿这事说你。
既然跟人约好了,就赶紧滚蛋吧。”
易中河连忙道谢,就要出门。
“把你的烟给我留下来,我的抽完了。”丁传文这几天跟易中河熟悉了,也没有这么见外。
易中河直接从口袋里掏出两包烟,丁传文和于大勇一人一包,然后就直接离开了丁传文的房间。
丁传文对于大勇说道:“中河做人做事,是一点没得挑,这点小事还值当的特意过来说一声。”
易中河连早饭都没吃,开着自己的车就出了干货厂的门。
昨天孙老汉特意交代,今天要早点过来,这会都已经不早了,所以易中河是一点都不耽误,直接开着车子朝小渔村驶去。
半路的时候,易中河停下车子,爬到车厢中,从空间里取出一千斤的棒子面,还有两百斤的杂面,放在车厢里。
干货厂距离渔村也就是十来里的路程,虽然路不好走,但是也就是一二十分钟,易中河就把车子开到了孙老汉的家门口。
“孙大爷,在家吗,我是贾东旭。”易中河在院外喊道。
易中河就听到院里一阵脚步声,然后大门打开,易中河就看见院里有不少的人。
孙老汉出来,拉着易中河的胳膊,“小贾同志过来了,赶紧进来喝口水,这狗日的天气太热了,这一大早上的就一裤兜子的汗。”
“还行,开车过来的,也没觉得有多热。
孙大爷,我要的干货,准备好了没有,粮食我都拉过来了。”易中河指着车子说道。
孙老汉拉着易中河进院,对着易中河说道:“昨天我就让他们给送来了,各家的货我都替你检查过了,你就放心吧,质量保证没有问题。”
易中河看到院里有不少的麻袋,可能里面装的就是给他的干货。
孙老汉和院里的其他几个汉子把麻袋打开,让易中河逐一的检查。
易中河也没有客气,挨个的翻看一遍,有些小的干货,像虾干和贝类的干货,易中河还把手伸进去,看看中间的品质。
经过检查过后,这些干货的品质都是相当的靠谱,易中河拍了拍手,“孙大爷,这是替厂里采购的东西,不得不谨慎,希望你们别介意。”
第614章 满载而归2
孙老汉回道:“小贾同志工作认真负责,这个我们可以理解。
再说了咱们第一次打交道,谨慎一点也是应该的。
我昨天交代村里的人了,不好的东西不能送过来,其他的不敢说,我在这个村里几十年了,还没人敢糊弄我。”
易中河竖起大拇指,对着孙老汉说道:“您老是这个,这些干货的品质很好,就按照咱们昨天说的比例换。”
孙老汉和院里的几个汉子,听了易中河的话,高兴的嘴都快咧到耳朵后面了。
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干货,只要勤快点,出海就可以得到,但是粮食不行啊,他们这靠近海边,基本没有能种的土地,他们一般都是用海货去鱼市或者县城换粮食。
在这个地方,海货又不值钱,所以易中河愿意用粮食换他们的干货,而且给的兑换比例也高,他们怎么能不愿意。
他们天还没亮,就在孙老汉家里等着,甚至害怕易中河不过来了。
现在易中河过来了,而且还是带着粮食过来的,他们怎么能不高兴。
易中河对着孙老汉说道:“孙大爷,那咱们就先过秤,先拉干货,然后再弄海鲜。”
孙老汉哪里有不同意的意思,直接安排院里的汉子,开始称重。
用村里的大杆秤,一麻袋一麻袋的干货秤着。
干货不压秤,虽然看着麻袋不小,但是也就是上百斤的重量,像鱼干的这样占空的东西,连一百斤都没有。
所以孙老汉的院里看着十几个大麻袋,其实真的没有多少重量,合计称下来,也就是不到一千两百斤。
按照昨天说的比例,一斤棒子面,可以换一斤半的干货,易中河只要出八百斤的棒子面就行了。
易中河招呼人去车上搬粮食。
一千斤的棒子面,也就是装了五个大口袋,村里的汉子,看着车上的粮食,两眼都放光。
两百斤的一个麻袋,一个人就能扛着进院里。
易中河同样让孙老汉把粮食秤重,这样明明白白。
五麻袋的粮食很快就秤好了。
“小贾同志,一千斤的棒子面,一点都不少。
咱们这些干货差不多能兑换你八百斤的棒子面,不知道剩下的二百斤棒子面,你怎么处理。”孙老汉高兴的眼睛都眯起来了。
易中河大气的说道:“孙大爷,剩下的二百斤先放你这,我先把干货给卡回去,让同事拉走,然后我在过来拉新鲜的海鲜。
到时候这些海鲜就用这二百斤棒子抵账。”
孙老汉跟院里的汉子,听后都是满口答应,用粮食换海鲜,这是多合适的事,傻子才不换呢。
孙老汉让院里的汉子先把棒子面给抬屋里去,然后就让他们在屋里看着粮食。
可以这么说吧,这一千斤的棒子面,就是把他们整个村子翻遍了,都不见得能凑够这个数量。
所以也不怪孙老汉这么小心。
孙老汉安排好以后,送易中河出门,“小贾同志,我就在家里等你,你早去早回,这海鲜都在船上放着呢,我怕时间长了,再不新鲜。”
“孙大爷,你放心吧,不到一个点我就能回来,我这开着车呢,方便。
不过孙大爷,你帮我个忙,现在这车上的干货都是我帮公司采购的。
但是我这好不容易来一次咱们营市,我也想带点东西回去。
我这车上还有二百斤的杂粮面,你能不能帮我收点干货。”
对于易中河这个要求,孙老汉也是见怪不怪,他们这也经常有城里的采购员过来采购,只不过他们给的价格低,孙老汉他们不愿意卖就是了。
以前采购员下乡的时候,除了帮单位采购东西以外,自己也采购一部分也属于正常。
所以对于易中河的要求,孙老汉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而且易中河还是用粮食给他们换,现在粮食可比钱好使的多了。
“小贾同志,你这说的是什么话,你这属于照顾我们科,哪能说麻烦我。
你这二百斤的粮食,我全部给你换成各种干货,而且东西保管比你帮厂里采购的还好。
你先去送货,等你回来,干货保管在我院子里放着。”孙老汉高兴的说道。
易中河点了点头,爬上驾驶室就朝村外驶去。
其实原本不用这么麻烦的,但是易中河怕村里的人怀疑,才故意交代孙老汉帮他在收二百斤粮食的干货。
第615章 采购结束
现在的人虽然很多连县城都没有出过,但是该有的警惕性是一定都不会少的。
就像易中河出来采购,哪有采购员不给自己夹带私货的。
村里的人虽然没有多少见识,但是你跟别人不一样,这不是找着让人怀疑吗。
所以易中河宁愿现在麻烦一点,省的到时候再多费口舌解释。
开车出了村子,易中河也不着急,反正等会找个地方停下,把车厢里的东西给收进空间就行了。
开了一会,易中河感觉差不多了,再开都快到干货厂了。
易中河停下车子,爬到车厢,把十几口袋的干货全部收进空间里,也没急着回去,把车调好头,就在路上等着。
在车上抽了两根烟以后,易中河觉得时间差不多了,就启动卡车回了渔村。
等车子停在孙老汉的家门口的时候,孙老汉已经在门口等着易中河了。
“小贾同志,你这速度够快的啊,这开车就是不一样。
你自己要的干货,我也给你凑够了,咱们先林源,我给你秤出来。
然后咱们在接着去海边装鲜货。”
易中河也没有意见,跟着孙老汉进院。
二百斤的杂粮面,孙老汉也是按照棒子面的比例给易中河兑换的,和跟之前的那批货种类差不多,就是份量少了而已。
称重以后,一共将近三百五十斤,二百斤的杂粮面可以换成三百斤的干货。
多出的五十斤,易中河要掏钱补,不过被孙老汉给拦住了。
用孙老汉的话来说就是,小贾同志能来我们村里收购干货,而且是用粮食换干货,已经是帮了很大的忙了,这几十斤的干货,就全当是感谢了。
易中河和孙老汉拉扯了一番,不过还是没有拗过孙老汉,再加上院里的几个汉子一起劝,易中河也就不再坚持了。
不过易中河从包里掏出几包烟,给孙老汉还有院里的汉子,每人一包,占了人家的便宜,多少给点好处不是。
孙老汉跟院里的汉子,手里拿着烟,对易中河不住的道谢。
几个人七手八脚的把干货给装到副驾驶上面,然后,易中海就开车拉着他们一起去海边。
到海边以后,早有渔民在码头上等着。
见孙老汉几人过来,纷纷打着招呼。
易中河也跟着下车,码头上放着几个大的木桶。
木桶里存放的就是新鲜海鲜,渔民分门别类的给放好,些螃蟹张牙舞爪,鱼虾还在活蹦乱跳。
孙老汉笑着介绍:“小贾同志,这些海鲜可都是刚从海里捞上来的,绝对新鲜。”
易中河点点头,对于这些海鲜他只能说是稍微的懂点,这还都归功于后世耍了大量关于赶海和美食的小视频,要不然易中河一个内陆人连海边都没去过几次,他懂个锤子的海鲜。
不过得益于后世发达的科技,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吃到海鲜,虽然易中河对于海鲜并不是很感冒,感觉海鲜没有吃肉过瘾。
这可是就是屌丝的特性,不过空间存点新鲜的海鲜,留着改善伙食还是可以的。
更何况这些海鲜都不用等多长时间,就到今年过年,就可以卖大价钱。
京城那帮遗老遗少手里的财富还等着易中河去搜刮呢。
都不用易中河动手,渔村里的汉子就在孙老汉的指挥下,开始在车厢里铺油毡布,然后朝车厢里装海水。
孙老汉看着正在朝车厢里装水的人,还是不放心的对着易中河说道:“小贾同志,这能行吗,别还没到县城呢,这车厢里的水就晃荡完了,到时候别白瞎了这些鲜货。”
易中河也知道这么干不保稳,但是他也没有办法,除了他把码头上的木桶一起拉走。
不过易中河嫌麻烦,“孙大爷,没事我一会开车的时候小心点,到了市里就没事。
我们厂里帮忙联系了冷库,把这些海货扔冷库里冻上两天,拉倒京城都没事。”
孙老汉见易中河这么说,也不再劝了,反正该交代的都交代了。
车厢里装了半车厢的水以后,孙老汉开始带着村里汉子开始称重。
各种鱼类,易中河也不认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现在也没有后世这么方便,什么东西上网一查都出来了。
所以易中河耐心的向孙老汉询问,这些鱼该怎么做。
得到的结论让易中河都快无语了,孙老汉他们对于这种鱼类的做法就两个,不是清蒸就是煮,没有第三个做法。
第616章 易中河主动请缨
不过也能理解,正常渔家哪有这么多的调料。
而且现在厨艺也不是你想学就能学的,所以易中河也没有什么失望了。
虽然没有得到各种鱼类的烹饪方法,但是有着后世的经验,自己摸索呗。
不大会几大桶鲜货就称好了,好家伙,看着不显眼,但是撑下来干了快两千斤。
螃蟹,虾还有各种贝类,鲍鱼海参倒还好,主要是鱼压秤,特别是几条大鱼,每条都得有个几十斤。
几十斤的鱼在海里不算啥,但是渔村里的渔民在近海能够捉到这么大的鱼也是不容易了。
两百斤杂粮面可以换一千斤的海鲜,剩下的大几百斤的鲜货,易中河又付了一百块钱。
孙老汉拿着手里的钱,直呼小贾同志仁义。
易中河在心里暗腹道自己用贾东旭这个名字,也算是帮贾东旭做好事了。
易中河见鲜货都已经装好了,也不耽误时间了,“孙大爷,鲜货都装车了,我就先回去了,过一会就中午了,我怕这些鲜货在撑不住。”
孙老汉一听也是这个理,也没有强留易中河,“小贾同志,你路上开车小心着点,回到京城以后给我们来个信儿,也好让我们放心。
上一篇:武侠:大秦说书人,丫环周芷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