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第92章

作者:天不负01

  当时他刷稿子给这些文学杂志投的,有的稿子怎么说呢,写的没那么精细,毕竟刷稿费嘛。

  “没事,这一次不是人民文学出版社,这一次盯上你的是京城出版社。”

  刘建青笑着说道。

  “京城出版社?”

  “你是说,他们也要出版我的小说?”

  李长河有些诧异的问道。

  刘建青笑着给李长河解释起了里面的因由。

  “这事对你来说也算是机缘巧合,你知道前些年文艺界受影响很大,京城出版社也是,直到前两年才慢慢恢复编制。”

  “但是恢复归恢复,想要重新打开局面很难,他们也尝试了很多方向,今年的目标放在了文学上面。”

  “据说他们跟王主任已经商议好了,下个月就会推出一本新的文学杂志《十月》”

  李长河知道刘建青口中的王主任,就是京城出版社文艺编辑室的王世敏主任。

  他也是《十月》杂志的创办者。

  “不过《杂志》终归是杂志,对于出版业务来说,他们还是想出版一本大热的书籍的。”

  “然后他们就想到了你,你马甲多的事情如今在编辑圈已经传开了。”

  “京城出版社就想到了你那些还没有出版的稿子,他们想整理一下,再给你出一本书。”

  “可是那些笔名都没什么名气,就算出版了,能有销量?”

  李长河有些不解的说道。

  他那些马甲笔名当然不是毫无名气,只是相对于“凌绝”这个笔名而言,那些马甲笔名有些普通了。

  “这你就不懂了吧,他们不一定非要用‘凌绝’的名气,也不用你其他的笔名,他们可以直接用你的名字啊。”

  “比如说《李长河文集》或者《李长河小说精选》”

  “对于读者来说,李长河这个名字,可不比凌绝这个作者名逊色。”

  “更何况你这个名字是上过人民日报的”

  “尤其是在京城周围这一片区域,你李长河的名字,可是鼎鼎大名,光这一片区域的销量,我估计就够京城出版社打开局面了。”

  听到刘建青的话,李长河微微有些汗颜。

  “这,我那些稿子,能凑够一本文集?”

  “我觉得这种出书,是不是不太好?”

  他虽然也写稿子刷稿费,但是那好歹也是新故事啊。

  这种重复出版书,他还真没接触过。

  “这有什么不好的,都是你自己写的,用其他笔名发的,如果放在凌绝笔名下面有欺骗读者的嫌疑,但是放你自己名字下面,没什么问题。”

  “对于时下大部分读者而言,能阅读到的书太少了,你像刘新武,他倒是想出书,可他没那么多小说啊。”

  “也就是你这种怪胎,写小说跟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以前的时候,我们给一个作家出书的周期,差不多是一到两年,像茅盾先生,巴金先生他们都是这样。”

  “你这算下来,一年多出一本,也算可以!”

  “对了,你这本长篇,大概什么时候能写完?”

  李长河思索了一下,如果接下来时间顺利的话,他九月份开学之前,是妥妥的能写完的。

  “开学之前吧,我差不多能写完。”

  “那行,那我下期就开始给你刊登第一篇,估计到时候得给你开个专栏!”

  “以前人民文学可没在上面刊发过长篇,正好拿你这本尝试一下。”

  “等你这本长篇发完,到时候估计正好再出版成品。”

  刘建青这会给李长河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很有当经纪人的潜质。

  现在张广年那边出任了作协书记,人民文学杂志这边基本上就是老刘日常负责各项工作。

  只可惜老刘年龄也不小了,从年龄上来说,继任人民文学主编的可能性不大。

  “行吧,这个你看着安排,我都无所谓!”

  李长河摇头说道。

  他是真的无所谓,其实有个事情李长河没跟刘建青说,那就是往后他写小说的概率,不大了。

  现在手里有时间,李长河还写写小说,顺便给自己赚点外快,增加一下收入。

  但是过段时间如果他的计划成功了,那么文学作品对他来说就可有可无了。

  当然,作家这个身份是不能放弃的,毕竟八十年代的作家身份,那就是一张超级名片啊!

  不过这些事情李长河自己都没考虑好,所以也不着急跟刘建青说。

  “那,京城出版社那边?”

  “如果你们觉得合适,就出版一下吧,我没什么意见。”

  “到时候选好的稿子我看看,如果凑不够数,我给补几篇也行。”

  李长河想了想,还是同意了下来。

  人家出版社自己都考量好了,他也犯不着在这里矫情,想出就出呗。

  “行,那我回去跟他们说一声。”

  “你要是真补稿子,我估计他们更乐意,十月下个月创办,说不定他们更想让你发一篇。”

  “其实你也是咱们京城人,给他们第一刊发一篇挺好的,京城出版社一定会记你这个人情的。”

  刘建青这时候认真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反正现在人民文学抓住了李长河手里的长篇,自然也就不会再盯着那些短篇。

  李长河如果写出来给《十月》来上一篇,对李长河自己来说也有好处。

  京城出版社毕竟是隶属于京城自己的,跟人民文学出版社还不一样。

  这个年代不说地域保护,但是地域之间的认同感还是很强的,要不然以后文艺圈也不会出什么京圈沪圈西北圈的。

  “行,我看看这几天给他们写一篇!”

  李长河点头应了下来。

  看刘建青舒缓下来的神情,李长河心里笑了笑。

  老刘这保不齐是受了谁的委托,给人来当说客来了,只是不好意思明说。

  毕竟之前他一直强调让李长河把稿子优先供给人民文学,这会不能自己打自己的脸啊。

  事实上李长河也没猜错,但是也不单纯的是为了当说客。

  主要是之前作协开会,刘建青遭受了其他兄弟单位老友的围攻。

  主要原因就是把持着优质作者资源不肯放开,其实就是说的李长河。

  刘建青也有些无奈,他解释了,是李长河产量低了,不是他不让对方投稿。

  奈何这理由大家不信,无可奈何之下,张广年劝刘建青放篇李长河的稿子给其他家。

  刘建青也无奈,跟他们说实话他们也不信。

  不信拉倒,反正李长河躲在京城饭店码字,一般的杂志社根本找不到。

  不过今天说到最后,刘建青觉得还是应该放点稿子给其他杂志。

  所以最后委婉的跟李长河提了提,没曾想李长河答应了下来。

  挺好!

  三个人吃完,然后从京城饭店离开,李长河跟朱啉则是骑着自行车回家。

  如今天黑的晚了,晚上七点多钟天色还是亮的,回家一点都不晚。

  两个人骑车骑到家门口的时候,看到楼下有个青年站在那里。

  一开始也不以为意,等到近了李长河才发现,站在那里的人,是沈君诚。

  “君诚?”

  李长河停下自行车,然后好奇的喊了一声。

  沈君诚转过身子,看到李长河,点点头。

  李长河将自行车停在了路边,然后回头看向了朱啉。

  “琳琳你先上去吧,我在这跟君诚聊会天。”

  既然沈君诚在楼下等他,大概率是有事啊。

  “行!”

  朱啉点点头,然后先上了楼。

  “走,边走边说吧!”

  这会走着蚊虫还少,站在那里一会就有蚊子叮。

  “行!”

  两个人随后向着家属院外面走去。

  (没了!)

第116章 铜铁佛爷的妙用!

  “什么时候回来的?”

  京城工业学院的操场上,李长河跟沈君诚闲来无事溜达着。

  学校家属院的好处就是有小门可以直接到学校里面。

  “两天前回来的,我妈退休了,把工作岗位让了出来,让我顶岗。”

  “她说今年下乡审查已经停了,小妹那边不用下乡了,而且中科院那边很多人家都安排了自己回来。”

  “你也知道,我妈身体不是太好,她那个工作做不做的都那样,上面也鼓励顶岗,所以她安排到工作岗位之后,就直接转给我了。”

  “哥们现在在中科院保卫处,以后也是拿枪的一员了!”

  沈君诚这时候轻笑着冲着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笑着点点头。

  虽然后世国家禁枪严格,但是在这个年代,禁枪实际上并不严格,甚至在这之前,政府是鼓励的。

  因为在这之前,上面随时在为战争做准备,民间允许持土枪和猎枪,只需要登记报备即可。

  而像各厂的保卫处和学校的保卫科,只要科级以上干部就可以持军用武器。

  更遑论庞大的民兵组织了。

  李长河记得九十年代南方两个村打架,直接玩起了军事战术,修碉堡抢占高地,土炮对轰,三三穿插,战术素养比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陆军都高。

  “那你今儿个大晚上的来找我,是什么事?”

  正常沈君诚回来,应该是第一次发了工资来找李长河才对。

  那会他手里有钱,请李长河大吃一顿,这才是正常流程。

  而不是现在大晚上的等在楼下。

  这种等在楼下只能说明,沈君诚有解决不了的事情,需要找李长河谋划。

  “这事严格说起来,不是我的事。”

  “长河,你还记得当年咱们一块玩的那哥儿几个嘛?”

  沈君诚冲着李长河认真的问道。

  李长河点点头:“记得,你是说闷三儿,驴头他们是吧!”

  闷三儿是家里排行老三,人狠话不多,外号闷三。

上一篇:巡山校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