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不负01
李长河剥开糖纸,冲着丫丫说道。
看着雪白的奶糖,丫丫伸过手小心翼翼的拿了过去。
然后慢慢的塞进了嘴里,片刻后感觉到满足的她冲着李长河露出了甜甜的笑容。
“你小子,身上怎么什么都有?”
张广年见状,笑着冲李长河说道。
“京城饭店的服务员办公室里面放着一盒,她们当零食吃,我下午顺手拿了两块。”
“她们.哎.”
张广年似乎想到什么,最后只是叹了口气。
这年头,资源分配并不完善,有的地方资源多,下面的工作人员福利就多。
就像肉联厂的职工,外面搞不到的好肉,他们轻松就能弄到,厂里还会自留。
京城饭店也是,外面市面上的种种高端食材,对于她们来说,都是日常供应外国人的,很常见。
别的不说,有些东西放到外国人的房间里算作日常损耗,那些外国人不吃的再回收回来,其实就是服务员们的福利了。
“茶来了。”
这时候王崇秋端着茶壶走了过来,然后给张广年和李长河拿了两个茶杯,一人倒了一杯。
三个人随后在那里闲聊了起来,聊得主要是文学,毕竟这年头文学就是最大的爱好。
闲聊之中李长河也知道了,原来这位王老师,是央视的摄像师,也是工作中跟杨洁导演结缘的。
三个人聊得热烈,很快过去了半个来小时,然后房门打开,杨洁导演跟朱啉走了出来。
看到正主出来了,李长河他们停下了话题,然后看向了杨洁导演他们。
“怎么样,妹子,相没相中?”
张广年作为介绍人,这时候自然而然的开口问道。
杨洁笑了笑:“还行,这样,老张大哥,让他们从明天开始,每周的周三和周六晚上来我家里学两个小时,周天我看情况带他们看电影,怎么样。”
“你是老师,你说了算,他们两个就是听着呗。”
“那你们两个时间没问题吧!”
杨洁这时候又看向李长河和朱啉问道。
李长河急忙开口说道:“没问题,我们时间完全可以。”
如此,时间就这么定了下来。
然后张广年就带着李长河两口子告辞了。
饭点了,杨洁导演挽留吃饭,不过张广年他们没留下。
出了杨洁导演家里,李长河邀请张广年去吃晚饭,张广年也没去。
随后,在一家国营饭店里面,李长河跟朱啉坐了下来。
“长河,这要是晚上学的话,那咱们怎么回家?”
从工业学院家属院到这里十几公里,晚上如果上课上完了,那就没公交车了。
如果骑自行车那距离可就远了,得骑一个多小时。
“上课的晚上你就不用回去了,等上完课,我送你去你单位的宿舍!”
“我根据我自己的课程安排,要么骑自行车回家,要么我去京城饭店的员工房对付一宿,早上回去。”
“反正左右也就两个月的时间,坚持一下就过去了。”
李长河冲着朱啉认真的说道。
现在都五月下旬了,七月二十号考试,朱啉跟着实际上学不了多久。
再说现在天渐渐暖和了,晚上两个人骑车不安全,但是李长河自己一个人他是没啥问题的。
“那好吧!”
朱啉心里虽然有些不舍,但是现在看来,这是最好的办法了。
两个人吃了饭,时间也不早了,李长河还是将朱啉送到了宿舍。
这年头,晚上在城内治安还好一些,走城乡结合部还是危险的。
回头他的布包里面,还是得把菜刀放上。
晚上李长河骑着京城饭店的自行车回了家,等到家的时候,已经九点多了。
“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琳琳呢?”
看到李长河一个人走了进来,沈玉秀有些好奇的问道。
“她有事,这段时间可能晚上住宿舍。”
“对了,妈你这大晚上这是收拾什么呢?”
看沈玉秀拿着些衣服走出来,李长河有些好奇的问道。
“你爸要出国了,我这不给他收拾一下衣服什么的。”
沈玉秀这时候喜笑颜开的说道。
“出国?”
李长河有些诧异的看向了李立山。
李立山坐在沙发上,平静的点点头。
“国家准备派一队人出国考察,我们学校这边也要出一组人,最后名单里有我。”
“你爸这啊,运气不错,这个月正教授也评上了,过几天就正式公布了,然后这又选上了出国。”
“儿子,你跟琳琳有没有什么想买的,让你爸出国给你们带回来。”
沈玉秀这时候兴奋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这年头能出国可是个大荣誉,能引发周围很多人的羡慕。
“说起来,这也多亏了你。”
“老祖宗说得好啊,人这一生,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
“我现在啊,就图了你的光,现在学校里都知道,我儿子不但是知名作家,还高考文科第一名,进了北大!”
“所以现在系里有什么好事,你爹我也能捞着了。”
李立山这时候冲着李长河感叹的说道。
他这做学问大半辈子了,前些年起起伏伏,被时代的大潮裹挟。
什么没见过?
打从今年开始,身边的环境开始变了。
自打李长河考上北大,出版了小说,整个京城工业学院都知道了,李立山有了个前程远大的儿子。
然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就变了,日常打招呼都热切了起来,上面系主任也开始关注他,甚至听说院长都聊起过他。
正教授的转正也没什么波澜,很顺利的被提名然后转正了,现在又被选上了出国考察的名单。
这里面不能说全部,但是其中有一部分原因都在于他有个好儿子。
明眼人现在都能看得出来,李立山的儿子,高考恢复后第一代大学生,还是京城文科第一名,又出版了小说上了人民日报。
这一连串的荣誉代表的就四个字:前程远大!
李长河笑着看着老爹说道:“其实主要还是你自己有底蕴,要是知识量不够,国家是不可能同意的。”
“对了,你们去哪个国家?”
“还没定,我们这一次据说是一个大组,要分成好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去不同的国家,有去日本的,有去美国的,也有去欧洲的。”
“到时候哪个组去哪里,还得看上面怎么安排。”
“这次出去,主要是考察看一下我们跟外国工业水平的差距,上面要让我们写一份详尽的报告。”
李立山沉声的说道。
李长河点点头:“出去看看也好,咱们这些年的发展确实跟国外差距很大。”
不出李长河的预料,李立山他们的考察,应该就是国家改开前最后的冲刺了。
国家改革开放并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的事情,事实上是做过大量的调研的。
从去年开始,国家就加大了对外考察的力度,不断地派团队外出,针对外面的世界发展做出信息回馈。
北大和清华那边,有不少老师都出去过。
李长河知道,这是国家层面在判断如今的世界发展形势,然后不断地下定改革的决心。
李长河没有跟老爹透漏一些未来的行业趋势,因为风险太大了。
他倒是知道,如今美国的晶体管技术发达,比起苏联电子管方面的科技更有前景,因为这是奠定互联网学科的前置条件。
苏联就是因为在研究方向上死磕电子管,然后在互联网这个划时代的产品面前落后从而被淘汰。
可是这东西李长河不能说啊,现在出国考察的人身边都有外事人员跟随,李立山要是随口问一句你们的晶体管技术怎么样。
恐怕回来老李家就要被查个底朝天,解释清楚对晶体管技术了解的来源。
所以李长河不想泄露这个天机,人微言轻的时候,不要妄想着做什么推动国家进步的事情。
等到他实力够了,他自然而然会引导科技走向正确的方向上。
“长河,你还没说让你爸买什么呢?”
“出去一趟总得让你爸捎点什么回来啊!”
沈玉秀这时候冲着儿子提点说道。
李长河笑了笑:“妈,咱们什么都不缺,没必要非得买东西。”
“我爸是出去考察的,又不是购物的,到时候人家肯定有纪律,回头让我爸看看吧,有喜欢的东西就买,没需要的,到时候把额度让给别人也行。”
李长河现在对国外的东西又没啥迷信的,何必浪费钱当那个冤大头。
“行吧,你说的也对,咱们家东西都有了,那老李,到时候你自己看着办吧,我也懒得操心了。”
沈玉秀看李长河没兴趣,她也懒得多问了,让李立山到时候看着办就行了。
李立山摇摇头,他更没得买了!
感谢阿凡提不是达自改革唐尸不摆手三位的打赏,鞠躬拜谢!
第109章 股票证券市场学习
“洪老师,我有个问题想问一下你!”
下课后,李长河快步的拦住了准备离开的洪君彦,恭敬地说道。
洪君彦是他们《世界经济》课的讲师,对于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有很深的研究。
这是因为洪老师出身优渥,他的父亲当年是浙商银行的副行长,所以洪老师身上一直有一副富家贵公子的气质。
可惜前些年,也是因为这个出身,让他遭了大难,波折难平。
直到今年年初,才被恢复名誉,回到北大任教。
刚开学的时候,洪君彦的身上还有着一些谨小慎微,不过经过这几个月的过度,那个风度翩翩的男人,已经又回来了。
“是长河啊,有什么问题?”
洪君彦看拦住他的是李长河,随即温和的问道。
“洪老师,我想问的是,关于股票证券在西方乃至美国经济中的定位。”
“股票证券?这种课程你们现在还学不到,你现在就感兴趣了?”
洪君彦好奇的看着李长河问道。
李长河点点头:“我有一种感觉,总觉得这个东西,是一个金融大杀器。”
“我之前在图书馆,看到有记载民国的时候,沪市那边的交易所多次出现大型股灾,有报纸称这是金融风暴。”
“我则是感觉,这就好像是一只无形的镰刀,在一波接一波的收割老百姓乃至华人富商手中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