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第547章

作者:天不负01

  黎正光似乎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听到李长河的询问,不假思索的回答说道:“boss,我们研究过渣打的情况。”

  “其实如果单指港岛,甚至亚洲范围之内,渣打的作用跟汇丰其实相差无几,他们都在亚洲耕耘了百年,也同样都是英资银行,无非就是渣打幕后的股东弱了一些罢了。”

  “但是这对我们来说,影响不大。”

  “渣打真正的弱势是在海外,它的海外区域相比汇丰较弱,尤其是在欧洲和北美,欧洲还好,借着英国,它有一定的辐射力,但是在北美那边,它相比汇丰就差了很多了。”

  “目前渣打在北美只有一些办事处,没有分行,以后boss您在北美那边的业务,相对来说会麻烦一些。”

  “不过渣打在印度和非洲那边,有很强的商业网络,就是目前我们,没有这两处地方的业务。”

  渣打全称是标准渣打银行,它其实是标准银行和渣打银行合并而成的联合银行,而标准银行注册在南非,是整个非洲最大的商业网络银行。

  黎正光正色的说道。

  李长河平静的点点头,随后温声说道:“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渣打或许想要借助我的力量,拓宽它在欧洲和北美的业务?”

  “或许相比较于置地,服装集团才是它的目标?”

  黎正光点点头:“我们猜测或许也是这样的目的,渣打在北美那边没有核心业务,如果借助boss您的力量,它跟那边的银行财团搭上线,借助服装集团,或许能拓宽它们在北美的业务拓展。”

  黎正光很清楚,李长河这一次曝光出来的,除了旗下的产业状况之外,还有他在欧美的商业影响力,比如说他跟加州财团的关系,他跟洛克菲勒家族的关系。

  在这之前,各大银行或许只是猜测,但是伴随着这一次李长河的产业质押,很多猜测的信息变成了真实的展示,也因此让各大银行得到了更多的信息。

  对于一些小银行来说,这些信息倒也无所谓,但是对渣打这种跨国银行来说,李长河展示出来的这种实力,就足以引起它们的重视了。

  “那你跟他们深入聊一聊,看看他们能提供什么样的条件。”

  “让我们放弃汇丰,全面选择渣打,总不能光靠一个存款利率,渣打要跟我们合作,总要提供比汇丰更优质的条件才是。”

  “告诉他们,我跟汇丰要求的是一个独立董事的位置,渣打银行那边,总不能低于这个标准吧!”

  李长河微笑着跟黎正光说道。

  李长河的条件开出来了,渣打想要跟他们合作,最少也要拿出一个独立董事的位置出来。

  而这也只是个基础,除此之外,肯定还要有更多优惠的条件。

  否则,他们凭什么放弃汇丰而选择渣打呢?

  黎正光点了点头:“明白了,boss,我会去跟他们进一步接触的。”

  “那如果他们给不到这种条件怎么办?”

  “我们是不是要直接拒绝他们呢?”

  黎正光随后又开口问道。

  李长河摇了摇头:“不用,如果对方开不到这么高的条件,也可以答应他们适当的合作,我们本身也不能把宝全压在汇丰的身上,维系跟渣打的关系还是有必要的。”

  “跟渣打谈判的时候,不用太咄咄逼人,酌情让步就可以了。”

  李长河给了黎正光底线。

  这个时候,渣打送上门,李长河虽然狮子大开口,但是也不想逼迫过甚,毕竟他还打着渣打银行的主意呢。

  一个财团,必须要有一家属于自己的银行体系,而渣打,实际上就是李长河看上的银行。

  一来它的股权够分散,二来嘛,这家有着南非标准银行的商业网络,那可是未来大陆重点布局的非洲。

  只不过现在,李长河可不会表现出来对渣打的兴趣,毕竟引起它们的警觉,那就不好了。

  对渣打下手,得一步步的吃下才行。

第510章 经济改革

  开完了会,黎正光他们离开,而凯瑟琳又走了进来。

  “boss,这是最近给您的聚会邀请,还是全都推掉吗?”

  凯瑟琳将一大片邀请函放到了李长河的桌上,轻声的问道。

  港岛这边秉承西方文化,经常也搞什么聚会,酒会,尤其是那些鬼佬当权者。

  如今作为整个港岛数得上的地产大佬,李长河收到的请柬不计其数,即便是很多聚会组织者很清楚,李长河不怎么参加这些聚会。

  但还是那句话,请柬这玩意儿,他可以不去,但是你不能不发。

  “还是老规矩,看看有需要的,让韦理去就好了,其他的一律推掉。”

  李长河扫了几眼桌上的请柬,随后熟练地说道。

  这些宴请,有些还是很有分量的,比如有些时候,港督麦理浩举办的宴会。

  不过这些有分量的宴会,李长河同样懒得去,一般都是推给韦理,毕竟韦理同样也是鬼佬,跟这些鬼佬见面,还算是自己人,面子上也过得去。

  至于对方内心有没有意见,李长河就懒得管了,他也不在乎。

  因为在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英国这边,它们讲究自由市场理论,讲究“小政府,大社会”模式,即政府对商业的管控干预越少越好,任由商业自由发展。

  尤其是在铁娘子上台之后,奉行的新自由主义,对于商业管控更是放松,强调企业自由竞争。

  也因此,政治权利在港岛这边的影响相对有限,非官本位的制度,让他不用过多的去理会这些商业之外的因素。

  大家只要面子上过得去就好了。

  早知道结果的凯瑟琳同样熟练地将这些请柬又全部拿走,虽然知道是这么处理,但是她身为秘书,也是得例行询问。

  待处理完手中的事务之后,李长河看了看天色,已经下午三点多了。

  随后,拿上了外套,李长河起身走下了楼。

  “boss,咱们去哪?”

  车上,阿虎好奇的冲李长河问道。

  “去码头吧,接关小姐放工!”

  李长河想了想,冲阿虎说道。

  “好!”

  随后,阿虎开着车,从港岛一路来到了葵涌码头,然后停在了码头外面。

  那艘赌船此刻正停在码头旁边,人来人往的,一部分是剧组的群演。

  “阿虎,你帮我看着点,等他们拍完我们再过去。”

  李长河冲着阿虎吩咐了一声,然后从旁边的座位上,拿起了一份报纸,看了起来。

  这是最近港岛的财经报纸,因为回了大陆一趟,李长河有段时间没看了。

  看财经报纸,一来是打发时间,二来李长河往往是在上面寻找商机,很多时候记忆里一些经济大势,他不可能完全记住,但是有时候看财经新闻,会记起来一些。

  “业务拓展,佳宁集团再次收购,进军东瀛.”

  报纸上,看着对佳宁集团的连篇报道,李长河微微皱眉。

  好家伙,这骗子公司是越做越火啊,今年都成了整个港岛的造富神话了。

  其实佳宁公司的手法也很简单,就是把旗下的产业左手倒右手,然后造假升值。

  比如说今年1月份,他们跟当时的置地公司花9.98亿购买了金门大厦,然后等到10月份便号称以17亿港币的价格卖了出去,不到一年,净赚七个亿。

  再比如他们在赤柱那边开发的别墅,价格比市面上高一倍左右,然后开盘三天,售空!

  但是实际上所有的住房都被他们旗下的另一家公司买走了,但是给市面上造成的表象却是旗下房地产项目火爆,引发了市民的追捧。

  除此之外,佳宁公司还接连跟港岛的大家族和大地产公司合作,比如说跟新鸿基地产和新鸿基证券联合开发拿地,捆绑曝光,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

  事实上,对方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也接连申请跟置地合作,历史上他们也跟置地合作了很多项目,佳宁集团能造假成几百亿的市值,置地其实在里面功不可没。

  不过如今因为置地易手,韦理那边在得到了李长河的提醒之后,对佳宁集团一直很谨慎,倒是没有大的合作项目。

  李长河心里一边思索着,一边看着关于佳宁集团的新闻,随后有些惊讶。

  这份报纸上,写的是佳宁集团对东瀛一家电影公司的收购,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互相并购。

  佳宁集团以1亿港币的价格,收购了东瀛日活电影会社的21%的股权,而日活电影会社则是以6224万港元的代价收购了佳宁446.6万股的股份。

  实际上,就是佳宁公司以三千多万港元现金,控制了日活电影21%的股份。

  李长河看到这里,思索了起来。

  日活电影公司这个,他还真知道,对方可是未来东瀛大名鼎鼎的成人电影三巨头公司之一。

  可以说八十年代以后,东瀛的某V电影产业兴盛,日活功不可没,是源头推手之一。

  当然,也不能说它就是拍A片的,而是那种有剧情的大尺度电影,能在电影院上映,但是基本上十分钟就一场大尺度戏。

  在东瀛,这种被称之为粉红映画,简称粉片。

  当然,李长河思索不是因为这个,而是这笔收购。

  虽然如今的日活电影,重点是拍摄色Q片,也就是他们所谓的粉红映画,但是日活实际上是东瀛五大电影巨头之一,1912年就成立了,资历在东瀛妥妥的是电影元老。

  而李长河知晓日活,不单单是因为对方的资历老,更重要的是,日活电影除了电影制作之外,还有着电影发行等其他业务。

  它现如今在东瀛国内有着428家电影院,除此之外,还有不少的土地储备。

  这才是李长河关注这家电影公司的原因,之前包家那边的三女婿渡绅一郎给他的资料里面,就有日活电影的介绍。

  抛开它的粉红映画口碑来说,日活电影其实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合作对象,有足够的院线,也有足够的人脉,更重要的是,对方运营很惨淡。

  当时渡绅一郎给李长河建议过这家公司,不过李长河那会没有顾得上,因为那时候他的重心在米国,而且星球电影片库还不多,不着急立刻拓展东瀛市场。

  只是让他没想到,就这一耽搁的时间,佳宁公司竟然先跟对方合作了。

  这倒是让李长河来了灵感。

  佳宁公司,注定是要一家要死的公司,它如今的欣欣向荣,是在它各种造假和诈骗的基础上,依托港岛的楼市爆发塑造出来的假象。

  但是等到过两年港岛楼市大跌,佳宁集团的财务也就要暴雷了,那时候,他收购的这些公司,都将沦落为巨大的肥肉。

  或许自己,不应该完全抗拒跟佳宁的合作?

  借此机会,完全可以从佳宁的身上,咬几块肥肉下来啊。

  李长河很清楚佳宁案的幕后,实际上是大马那边几个政治人物相互倾轧的结果,只不过对方把战场放到了港岛。

  这种情况下,他伺机从佳宁的身上吃几口肉,完全不影响啊,毕竟别的不说,81年的佳宁,还是有着一些值得下手的肥肉的。

  想到这里,李长河从旁边拿出笔,在这份财经报纸标题上画下了一个圈,以作标记。

  “阿虎,把这份报纸给我收起来。”

  画完之后,李长河又把报纸递给了阿虎。

  别的不说,日活电影的股份这个,他决定适时地推进一下,然后等到过完年去东瀛的时候,把开拓东瀛市场的工作顺势办下来。

  阿虎接过报纸,然后将其折叠好,放在了一旁的收纳盒里面。

  李长河则是拿起了又一份报纸,继续看了起来。

  “嗯?竟然是写的关于国内的。”

  看到这份报纸上的内容,李长河有些诧异,这份报纸的头条,写的是一份关于国内的经济状况的评述。

  《论大陆经济改革动向之财政变化》

  看到标题,李长河仔细的研读了起来。

  他有时候喜欢看这边的财经报纸,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往往能够看到一些国家大政方针的举措,这一点是目前在国内很难看到的信息。

  国内目前的一些大政方针,尤其是财政方面的,很少会大规模连篇累牍的报道给普通民众,民众都是后知后觉的。

  倒是在海外,他们会经常把一些国家级的财政方针拿出来解读,然后以此针砭时弊。

  李长河不怎么关注他们的评价,他看的重点是这些财政举措的搜集。

  而这篇报道,实际上是整合了这一年多高层的财政施展方向,做了一个整体的总结。

  看完之后,李长河对于如今国内的状况,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整篇报道整体的方向,也是如今国家在推进的方向,就是财政下放,也就是所谓的分灶吃饭!

  因为在79年,国家的财政出现了严重的赤字,全年财政收入1100亿元左右,而支出达到了1200多亿,全年财政赤字高达170亿!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改开,一系列大项目上马,比如说宝钢一个项目,预算就近300亿,这种项目开始大量的吃掉国家财政资金。

  也因此,原本的那种国家拿大头的财政模式已经吃不消了,上面开始给地方放权,鼓励地方开源,而地方的财政收益,到时候将以比例分成的方式,一部分上交国库,一部分自留,以此减轻上面对地方的补贴压力。

  看着报道里面列举的举措,李长河叹了口气。

  结合自己脑海中的记忆,李长河知道,上面的这项举措,只能说利弊参半,而且弊大于利。

上一篇:巡山校尉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