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不负01
“其次就是,这玩意儿一定要流通!”
“古董这东西,一定要有人接手,它才有价值,一味地珍藏,没有价值!”
“比如说你现在收一批齐白石的画,屯上个三五百幅,然后拿出一副精品,去找个典当行,跟他商量好,然后把这东西典出高价。”
“哦,对,现在好像叫什么拍卖行了对吧!”
“对,现在西方搞的就是拍卖这一套了!”
李长河笑着说道。
而张士奇点点头:“那就是去拍卖,比如说我来卖,你去拍!”
“一副齐白石的话,卖上十万,一百万,,卖出惊天价格!”
“然后其他的齐白石的价格,是不是也跟着水涨船高?”
“这个时候,再把你手里的画出手,里外里一流通,你也赚钱了,古董价格也高了!”
“而拍卖无非是你拍了钱我收了钱,除了亏给拍卖行一个手续费,咱们左手倒右手,一点没亏。”
“这就是古董的另一个价值,炒作升值,然后赚钱。”
“所以你看古玩圈里面,隔三差五的会这个火热那个火热,其实本质上手法都一样,无非就是有商家先拉高一个东西的行情,然后再把屯的货出手。”
“而接手的,要么就是有雅贿的需求,给需要的人,要么就是被忽悠成傻子接盘了砸在手里。”
“这种人呢,以前就是所谓的土财主,土老帽,往后,咱们不好说!”
“但是古玩这个行当,本质上就是这么个过程,哪怕是那些搞收藏了,他除了极少的珍品之外,也不会留太多在手里。”
“所以你手里的东西,你得让它流通起来!”
“你想让它升值,你得主动去给它升值。”
“要不然,你就是想被动的等到盛世,等到其他人把古玩市场炒热,然后你再出手对吧!”
“可你要记住,如果一样东西都在你手里,别人没有,那么别人为什么要拉高它的价值?”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利可图,这东西才有价值,懂吧!”
“所以古玩这东西,一定要让它流出去。”
“比如说我有十个宣德炉,那我要放五个出去,然后拉高它的价值。”
“其他人一看,这东西有门路买,大家相互都买,一个比一个价高。”
“这期间,你的东西就可以出手了,哪怕再出手四个,留下一个!”
“总而言之,古玩这个市场越大,你的东西才越值钱!”
“如果这东西,大家都不认了,那你就是拿着传国玉玺,除了国家也没人收!”
张士奇轻笑着跟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那您的意思是,这玩意儿现在卖?”
“不一定现在卖,因为现在也卖不出价,就像你期待的,盛世还没到来。”
“但是呢,你一定要提前考虑好出手这件事,买和卖,向来是缺一不可的。”
“而卖这个事,你也得重视起来,因为卖也是有讲究的。”
“古玩这个东西,不是说你想卖就能卖的,因为这东西一来稀缺,二来嘛,懂得人少。”
“人懂得少了,买卖就谨慎,这个时候,就凸显的交易平台的重要性。”
“比如说你买齐白石的话,为什么要去荣宝斋买?”
“说白了,你觉得荣宝斋保真,外面要是随便来个人,跟你说卖你一副苏东坡的画,要你十万八万的,你肯买吗?”
随后,张士奇顿了顿,继续冲李长河说道:“除此之外,现在如果突然有人给你一万张齐白石的画,说卖给你,你敢买吗?”
“这个.现在还真有这种情况。”
“据我所知,国家有些部门现在为了外汇,有可能会大批量出手一批近现代画作。”
李长河这时候笑着说道。
“那是国家信誉保障,私人呢!”
张士奇随即冲着李长河反问说道。
“业内讲究买熟不买生,就是因为生手身上的东西,真假难辨。”
“尤其是大量持有古玩的,要么是大家都知道的人,有名气。要么就是大规模造假的,骗钱。”
“所以你现在要提前为出手做考虑,就是必须得打出名气!”
“让业内的人知道你是搞收藏的,搞古玩的,这样以后才放心从你手里购买!”
“要不然就算等古玩市场起来了,你那时候想大批量出手,也没什么人会接手的。”
“这东西注定只能一件件的往外放,不可能说有人一口气吃下很多。”
“像你这样大批量收古玩又不打算卖的,除了那些败家子,还真没见过几个。”
李长河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我明白了,您的意思是,我现在得在古玩圈打响名气,这样人才信我手里有好东西,卖的也保真,能卖出价格,对吧!”
“人的名树的影,古玩圈买卖就是这么个理,当然也不止这一种渠道。”
“你要是不想扬名,我可以给你介绍荣宝斋的收受渠道。”
“你可以固定给荣宝斋供货,可是给他们供货说白了就是人家店里说了算,买家有话语权,你被人家锁死了出售渠道。”
“这种的话,价格肯定是卖不出市面价的。”
“其实,我还可以自己搞个拍卖行,自己卖!”
李长河这时候思索着说道。
“自己搞个拍卖行?”
“国内能让你搞这玩意儿?”
张士奇有些惊讶的问道。
“国内目前是不让搞的,但是国外比如说港岛是可以的。”
“东南亚那边也不少华人富豪,我觉得就像您老说的,有些单纯的古玩,完全可以拍卖给他们。”
“除此之外,据我所知,海外可流传着咱们不少的珍宝。”
“百年积弱,不知道有多少好东西流出去了。”
“当年那些识货的老家伙很可能都挂了,剩下的那些洋鬼子后人,懂行的可没几个。”
李长河这时候笑着说道。
“怎么,你还想打海外那些古董的主意?”
张士奇看李长河兴奋地样子,觉得这小子似乎又有了什么歪主意。
“老张,你说,我给你们办到国外去怎么样?咱们合伙搞个那种艺术品公司!”
“想让我给你当鉴定师傅?”
张士奇斜楞了他一眼,冷笑着说道。
“这怎么能叫鉴定师傅呢,咱们出去,去海外逛一圈,把一些好东西给收回来,有研究意义的上交国家,没有的转手获利。”
“多好的事啊!”
李长河笑嘻嘻的说道。
别的不说,像圆明园十二兽首那种,你要说真的特别值钱也不一定,这东西象征寓意居多。
再过十几年,国家得花费重金拍回来,但是现在,李长河觉得,他有其他的门路搞回来。
“看你小子,好像有什么鬼主意啊,先说来听听!”
张士奇这时候好奇的冲他问道。
李长河则是给张士奇讲了起来。
第232章 必须给自己塑金身!
“我在港岛,发现了他们转播的一个英国BBC的电视节目,叫《古董巡回秀》”
“其实就是几个人在电视上,针对一些民间参选的古玩进行历史介绍的节目。”
“这个节目在英国播出的效果非常出色,据说民间很多人拿着家里的老物件去进行参展。”
“张老,你应该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李长河轻声地冲张士奇说道。
其实BBC的《古董巡回秀》,就是世界上第一档鉴宝类节目。
就类似后世的《华山论剑》《华豫之门》《收藏天下》这种。
不同的是,《古董巡回秀》并不是刻意注重对古玩的报价,而是将节目亮点放在了对古董的历史意义和讲解上面。
李长河说这个,也不是他真在港岛看到的,而是他前世那本书里,他就写自己的主角玩过类似的操作。
所以他查过资料,知道这件事。
张士奇虽然家里没电视,但是不代表他不知道这东西。
“你是说,那些家里有咱们国家古董的人,会主动去参加这种电视节目,带他们手中的古玩?”
“没错,不论是两次鸦片战争,还是后面咱们的百年战乱,欧美那边流落了咱们大量的文物。”
“但是当年的那些人已经死了,他们的后代,能懂这些价值的很少。”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便是我们给出合适的报价,事实上现在我们国家的文物也并不值钱。”
“就像你说的,在整个国际市场,目前我们国家的文物没有多少买家。”
“而即便是那些海外的艺术机构购买,他们也不会大批量购买囤积。”
“这个时候,其实正是我们下手的好时机,那些古玩的价值,我想没有人比我们自己更懂了吧。”
“也正好借此机会,把所谓的拍卖行做起来!”
李长河冲着张士奇认真的说道。
虽然李长河没有仔细的研究过,但是他觉得在中国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之前,中国的文物其实是不太值钱的。
更何况目前整个国家都在保持着对外输出的状态,友谊商店里面大量普通文物对外售卖。
这也就意味着,国家自己就在对外倾销文物,而这变相的打压了中国文物的市场价格。
如此,李长河认为在整个海外市场就有了捡漏的可能性。
从那些破烂玩意儿里面找出真正的价值连城的珍品。
“你小子,眼光果然不同一般,你这是笃定了未来咱们会出现盛世,这是提前赌重注啊!”
张士奇此刻惊奇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这事情说起来简单,但是有一点,那就是需要钱,需要不少钱。
即便是老外不懂价值,你也不可能说三五十块的买过来,而如此算下来,李长河得投入不少钱。
当然,如此一来,可以预料到,一旦国家经济好转,李长河的回报也是极其惊人的。
张士奇深耕这一行,自然知道好东西的升值潜力有多大。
他前面说那些,只是想提醒李长河,不要一味地把东西都留着,有些该出手的就出手,留下珍品就可以了。
只是没想到,李长河反倒玩的似乎更大了。
但是不得不说,张士奇觉得,他这个玩法,很动人。
古玩这一行少不了的四个字,就是坑蒙拐骗。
但是张士奇一般不屑这种行为。
不过要是去坑老外,说实话,他还真来了兴趣。
李长河听到老张的话,笑了笑。
对于张士奇来说,或许笃定了他是在赌。
但是对于李长河而言,开挂的人生完全不需要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