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天不负01
李长河把稿子丢给王建,王建这时候还有些没缓过神来。
“长河,你不会举报我吧?”
“我特么逗你玩的,举报你个头,我是让你清醒一下,别老想有的没的,人家一夸你捧你就飘飘然了。”
“回头杂志社谁继续给你鼓吹这个,你就拿我刚才那套说辞吓他们就行。”
“一个个的吃饱了撑得心里没点数了。”
“那些学校的学生会负责人也是白痴,脑子一热什么都敢联合。”
李长河很无语的骂道。
“长河,你要这么说的吧,不光我们学友,文学社好像也在搞这个。”
“听说中山大学,人大,北师大,广播学院等十几个学校的文学社都要参与,好些外地学校的社团人都准备往这集合了。”
王建小心翼翼的说道。
李长河闻言,微微一愣:“文学社也搞这种全国联合,我怎么不知道?”
“你最近都忙着写《大国崛起》的资料,文学社的活动你都不参与,他们都默认你是挂名副社长了。”
李长河叹了口气,是的,最近文学社的事情,他确实没怎么参与。
“算了,我去找陈建功!”
李长河随后站了起来,随后去到了不远处的文学社。
文学社里,这时候没几个人在,出了两个姑娘,还有一个男生。
俩姑娘李长河认识,一个王晓平,另一个查建英。
说起来以前王晓平是跟另一个姑娘张韵岚一起玩的,不过从女王陛下驾临未名湖石舫之后,这俩姑娘好像就不怎么一起了。
王晓平跟查建英凑堆了,两个人现在是小说组的审稿编辑。
“呦,这不是咱们的长河社长嘛,今儿个有时间大驾光临了啊。”
查建英这姑娘人长得挺漂亮,但是嘴挺毒辣。
李长河懒得搭理她,冲着王晓平问道:“陈建功去哪了?”
“建功今天去东四十条参加《今天》杂志的诗会了,怎么了,你找他有事?”
“我听说,咱们文学社,要跟十几个学校联合举办一个全国性的刊物?”
李长河这时候冲着王晓平继续问道。
“对啊,准备出个面向全国大学生的杂志,十三个学校的文学社联合举办了。”
“学校知道嘛?”
李长河好奇的问道。
“肯定知道啊,有的还很支持呢,比如说我们前期的经费,武汉大学那边校长就承诺了给我们先批一笔钱”
“要不然你以为他们的代表为什么能来京城”
王晓平笑嘻嘻的说道,对于此事,似乎还很自豪。
李长河闻言,叹了口气。
这些校长真的是人才,对文学社这么偏爱的嘛?
就这种支持力度,他反对估计也没什么用了。
这帮人,真是没有一点敏感性啊!
“没事了,走了!”
李长河摆摆手,意兴阑珊的离开了。
“他这是怎么了,感觉有些不开心?”
王晓平迟疑的问道。
查建英撇撇嘴:“谁知道呢?或许是因为没征求他的意见,也或者他可能觉得在这个团体里面没有话语权?懒的管他”
“来,刘振云,你这个小说我觉得这里还得继续改”
查建英这时候继续冲着78级的师弟刘振云说起了这篇投稿的问题。
而刘振云则是望着李长河的背影,若有所思。
原来那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长河啊!
(懒得等晚上了,写完了直接发了,求月票,咱们好像能往上再上个名次了)
第157章 国家,太难了!
“好花不常在,好景不常在”
学校的大喇叭里面,邓丽君的《何日君再来》又唱了起来。
也不知道是谁搞到了一盘邓丽君的磁带,然后被广播室拿到了。
最近这些日子,到点了喇叭里就开始放她的歌。
春节以后,李长河觉得他好像生活在了两个空间,一个是外面风平浪静的社会上,一个是身边思想突进的学校里。
京城外面的社会,除了街上人多了些之外,跟原来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大家依旧忙碌的工作,辛勤的劳动,依然是闲暇之余街边巷口,发表对国际形势的见解,这是老京城人的传统。
但是学校里面,就不一样了,从春节过后开学回来,很多学生的思想都有了大变化,尤其是南方的同学。
李长河宿舍,何晓峰回来都带了两条牛仔裤回来,说是从港岛那边过去的。
讲起南边的一些变化,滔滔不绝,听的老陶他们一愣一愣的。
这个时候,在粤省那边,一些私货已经出现很多了,而且很畅销。
学校里面,一些同学的穿衣打扮也更加放得开了,就好比何晓峰,一开始牛仔裤还不好意思穿出去,后面也无所谓了。
当然,这种变化也仅限校园周边,去市区一般他们还是穿的很板正的。
不过这终究是一种变化,一种思潮上的变化。
“没放邓丽君的甜蜜蜜,看来是还没发行?”
李长河一边走着,一边听了一会,随后摇头自言自语的说道。
到了傍晚,陈建功来到了李长河的宿舍。
“长河,听说你找我?”
“我听王晓平说,是为了咱们那个大学生文学社的事?”
陈建功来了之后,好奇的问道。
李长河站起身来:“建功,咱们出去说。”
两个人随后出了宿舍楼,来到了外面的小路上。
“长河,全国大学生联合这事也不是我们不通知你,主要是这个太突然,然后你又在忙《大国崛起》那稿子,我们觉得不是什么大事。”
陈建功以为李长河是因为这事不开心,所以下楼之后,急忙解释了起来。
李长河摇摇头:“建功,你觉得我是那么小气的人嘛?”
“我找你不是因为这个。”
“那你是?”
陈建功有些不解,不知道李长河因为什么。
“这事其实我跟王建也同样说过,经济系这边,也有人想搞全国大学生经济研究会,被我阻止了。”
“建功,大学生是最有激情的一群团体,但是也是最冲动最容易上头的。”
“全国大学联合这种事情,国家都不敢说轻易搞,你们大胆的搞,在我看来,你们敏感性太差了。”
“这不至于吧,我们就是搞个文学杂志,跟《人民文学》他们没有什么区别。”
陈建功有些迟疑的说道。
李长河随即反问道:“人民文学是国家杂志机构,它是听国家指令的,你们文学社的杂志,到时候也听国家指令吗?”
“你们写的小说,社评,能完整的审核?能领会国家方针意图?”
“未名湖杂志社评这块我是主审,我打回去的稿子,多少是肆意批评国家政策和方针的?”
“这还只是北大,等放大到全国,你觉得你们能控制得了?”
“有人如果在上面煽动一下,你们恐怕都没考虑过后果和影响吧。”
李长河淡然的说道。
陈建功此刻紧紧的皱起了眉头。
“长河,应该没你说的那么严重吧,是不是夸张了?”
李长河叹了口气:“算了,我已经尽力的提醒你们了,你们不听,如果执意要搞,那就随你们。”
“这样,我回去跟学校的老师再商量一下,看学校是什么态度!”
陈建功也没一口否决李长河,毕竟李长河说的,其实也不是没道理。
只是之前,他们都没考虑过这些而已。
“行吧,总而言之,我觉得这种事情还是得慎重!”
李长河估计就他们搞的这个,学校恐怕也不知道怎么办,毕竟前些年没这么玩的。
就是不知道,前世历史上到底有没有这出事!
李长河不知道的是,前世确实有这些情况,但是就像李长河猜测的那样,都没办起来。
不管是十三个大学文学社联合举办的《这一代》,还是大学经济系联合举办的《大学生经济日报》,都在第一期印刷过程中被上面叫停了。
理由嘛,上面也是随意找了个理由而已,比如说《这一代》有几篇诗稿不合适。
结果就是,《这一代》印刷了一半,印刷厂不给印了,最后出了个残缺版,然后就此成为了绝响。
至于《大学生经济日报》这个,都没来得及交给印刷厂,就被终止了,整个一出师未捷身先死。
跟陈建功说完,李长河就没再管了。
该说的他也说了,该劝的他也劝了,人吧,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他又能怎么办呢?
很快,又到了周末,眨眼间已经到了春暖花开的五月份。
时间过的真空,恍惚间李长河还觉得刚过完春节,结果就到五月了。
算算时间,他的白银期货也该换手了,如果没记错的话,等到了夏天,亨特兄弟就该向全世界的白银机构发起战书了。
到时候,这兄弟俩会通过期货交易所下达4000万盎司的买入指令,然后彻底拉开这场白银风暴。
现在已经五月份了,价格估计已经上涨了不少,该换手了。
李长河决定这个周末就下达指令开始让团队对合约进行换手,换取新的合约。
其实伴随着这一年多金融知识的学习,李长河也很清楚,他现在这个操作模式,其实于期货市场来说,是挺扯淡的。
可是,耐不住李长河开挂,现在白银市场有人在控盘。
老美的两大交易所,芝加哥交易所和纽约交易所的白银期货,在亨特兄弟俩和沙特王室的操控下,整个价格都处在上涨的区间。
这就好比股市的大牛市的时候,所有的股票都在涨,你再弱智的操作,都能赚钱。
果不其然,当周末李长河跟港岛那边通话的时候,白银价格,已经上涨到了9美元左右,市场其实已经开始有嗅觉灵敏的入场了。
李长河跟那边下了全部换手买入的指令,同时让他转告包钰刚,如果有兴趣,可以下场了。
如果包钰刚有胆子下场,那么收益肯定比李长河赚的要多。
至于对方到底下不下场,李长河就管不了了。
等周一,李长河再回到宿舍的时候,此刻宿舍里又开始讨论起了新的话题。
这个话题还是跟李长河他们经济系有一定关联的,那就是关于日本给国家贷款的问题。
最近报纸上发表了一些新闻,其中有一项,就是中日正在磋商关于援助贷款的事情。
“我觉得这贷款不能要,咱们这些年一直奉行的是不贷款不发债的策略,别忘了,当年苏联撤回专家资金,给我们造成的影响,太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