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 第488章

作者:安心的石头

  长孙无忌见状说道:“萧大人言之有理,我大唐现在百废待兴,重心在西域,而且国内的各项改革正是推进,和颉利的战事也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的。”

  “是以臣不建议在这种情况下,让大唐再次陷入战端。”

  长孙无忌虽然知道了李世民的态度,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赞同的,而且这时候,李世民也需要一些反对派的力量,这样即便最后干涉,也会显得做出这个决定的不易。

  随后众臣们纷纷发表意见,武将们大多对高句丽没有好感,但也都渴望建立功勋,是以多是赞同出兵。

  而文臣们多是忧心国内的改革,希望以稳妥为主。

  眼看大家吵吵嚷嚷,你说你的理,他说他的理,李世民的眉头也皱了起来,看向文臣前列的房玄龄。

  房玄龄知道差不多了,上前奏道:“皇上,突厥侵入高句丽已有月余,受到高句丽的坚决抵抗,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想来自身受损也已十分严重。”

  “臣建议我大唐可派一个使臣前往辽水北岸颉利大营,向他传达我大唐的意思,希望他能撤兵,若是颉利就此退去,那我们也不用操心要不要出兵了。”

  “若是颉利不同意撤兵,那我们再出兵击其后方,让其首尾不能兼顾,迫其退去,您看如何?”

  “不可啊,皇帝陛下!”

  眼见局面要朝向自己不愿的方向滑去,高恒权涕泪横泪的哀求道:“陛下,这一来一回,又要二十多天,可我高句丽现在已然在水深火热之中,每天都有城池被突厥人攻陷。”

  “每天都有无数的百姓流离失所,死于战争,实在是耽误不起了,还望皇帝即刻发兵,拯救高句丽于倒悬。”

  说完,高恒权一个头磕到地上,俯下的视线中已满是怨毒之色,咬牙切齿。

  高恒权在心里发誓,早晚有一天,自己登上王位后,要联合颉利,攻打大唐,以报今日之耻。

  “高丽世子有些言过其实了吧?”

  萧禹看着跪在殿中的高恒权,眼里满是幸灾乐祸:“当初前隋炀帝御架亲征,集结百万大军攻伐高句丽,接连三次,皆无功而返,死伤无数,现在朝堂上的不少臣子都有亲朋好友故旧战死于沙场。”

  “如今突厥才动用了二十万兵力,其中五万还在辽河与我大唐对恃。也就是说,突厥真正侵入高句丽的,才十五万人。”

  “高句丽北方坚城无数,国内人人善战,又诡计多端。”

  “百万大军面前,亦能稳如泰山,区区十五万而已,怎么就支持不住了呢,分明有诈?”

  “皇上,臣看高句丽是想让我拖我大唐下水,替他们来对付颉利,把原本是高句丽的战争移祸到我大唐身上,用心歹毒之极,皇上圣明烛照,万不可上当。”

  高恒权心里一怒,极为不满的抬头看向萧禹。

  这个老头儿实在太可恶了,刚刚就属他拦得最厉害,现在又用如此恶毒的话来揣测高句丽?

  虽然高恒权确实有这样的想法。

  看到萧禹口无摭拦,高恒权恨不能起身拆了他的老骨头,将其扒皮抽筋。

  不过,现在是在大唐的朝堂上,高恒权不能义气用事,还是要以大局为重,压住心里的怒气,正要再争辨的时候。

  李世民摆了摆手,闹哄哄的朝堂上顿时安静下来。

  高恒权眼神一缩,大唐皇帝果然威信极高,心里的忌惮又加重了几分。

  李世民脸色一肃,吩咐道:“唐俭!”

  “臣在。”一句老臣出班拱手应道。

  “朕命你为大唐持节使者,前去辽东,和突厥交涉,转达大唐的态度,希望颉利能适可而止,见好就收。”

  唐俭应诺道:“老臣尊旨。”

  还没等高恒权再说些什么,李世民又看向武将一列:“侯君集。”

  “皇上,臣在。”

  一名面容刚毅,声音威猛,脸庞如斧刻刀削,眼神坚定有力的武将站了出来。

  李世民的声音再次响起:“朕意在平州、卢龙、饶乐、营州、柳城一带组建辽河道行营,命伱为辽河道行军大总管,负责辽河一线的所有军事,配合唐俭的出使任务。”

  “一旦突厥拒绝撤兵,你即可率兵突过辽河,袭其后方,迫其撤退。”

  侯君集躬身应道:“臣领命,遵旨。”

  “吾皇圣明!”

  眼看李世民拍了板,群臣山呼应诺。

  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眼神微眯,目光深邃,露出了至高无上的天子威严。

  贞观四年大唐还在突厥阴影之下的时候,李世民要做出什么决定,发布什么旨意,还要和几位重臣商量,获得群臣的支持。

  但定襄会战,打败了曾经的天下霸主颉利之后,李世民的威望就极度上涨,西域诸国纷纷前来跪舔,硬生生的将李世民的气质给抬了起来。

  五年下来,随着大唐国力的显著提升,李世民也越来越显示出一个帝王君临天下的霸气。

  像今天这样的事情,李世民可以做到完全随意处置,临时宣旨,而不用担心臣子们的制衡和不满。

  散朝后,李世民带上房玄龄,并将侯君集和唐俭叫到了承庆殿里,面搜机宜。

  “唐俭,你此次出使出使突厥,劝其退兵是次要的,主要是借着这次机会和颉利重新建立联系。”

  李世民有些忧心的说道:“颉利已经稳住了阵脚,那么突厥就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解决的了。另外,在现在这种情况下,突厥的四分五裂,对我们大唐是有利的。”

  “即然短时间不能消灭他,那我们就要和他搞好关系。”

  “做为东部草原的绝对主导,和他们保持正常的往来,做到对突厥内部各种情况的了解,也是我们的需要。”

  “我们在朝堂上可以蔑视他,但做为使节,你不能颐指气使。”

  “你要保持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的态度,别说是我们勒令颉利退兵,而是做为大国,对发生在东北一隅之地的战争,表示正常的关切,并询问一下颉利的根本意图是什么?”

  “先接触一下,五年时间没有往来,突厥现在是什么情况,颉利现在又是什么样子,我们都不清楚?”

  “最主要的是,要见见这位右贤王,摸摸看他是个什么样的性格脾气特点,越详细越好,此人有可能是我大唐未来最大的敌人。”

  唐俭将李世民的交待一一记在心里,认真的点了点头:“是,皇上,老臣一定做到。”

  侯君集在上次定襄会战就没有参和,这次好不容易有了独自领兵做战的机会,摩拳擦掌的下定决心,要好好和颉利较量一番的,可现在听李世民的意思,似乎并不想和颉利交战?

  当即忍不住的问道:“皇上,颉利那人一向骄横拔扈,不将我大唐放在眼里,岂是我们派个使节过去招呼一声就撤走的,臣看非得干他一下不可?”

  “这次,您准备给臣多少兵马?颉利麾下都是骑兵,臣看您要把飞虎军调给臣才行。”

  李世民缓缓摇了摇头:“一个都没有,飞虎军要留在关内,控制西域,镇摄夷男,不可能给你.”

  “什么?”

  侯君集一听就急了:“皇上,颉利可是有二十万铁骑,就算十五万陷在高句丽,可在辽河北岸的也有五万人,朝庭不派一兵一卒,这一仗,您让臣怎么打?”

  “本来就没让你打的。”

  李世民淡淡的说道:“营州本就有三万人,你只需屯兵辽河南岸,震摄突厥就行了。”

  侯君集还要再争,旁边的房玄龄微微一笑,解释道:“君集啊,皇上派你去营州,只是做做样子,并不是真的想出兵。退一步来说,即使要打,也不是现在。”

  “皇上派你过去,其实另有用意”

第831章 和突厥而谋高句丽

  2024-07-13

  房玄龄一幅运筹帷幄的神情:“原本皇上是想等大唐稳定下来再把高句丽的事情提上日程,可机会难得,这次突厥南下,高句丽太子亲自请我们出兵干涉。”

  “借着这个理由,我们就能正大光明的将军队越过辽河,进入辽东,我们越过去容易,再想退回来,可就难了。”

  唐俭和侯君集神情一紧,都是一脸兴奋的看着李世民。

  “只是这个时机要把握好,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房玄龄提醒道:“太早了,高句丽实力未曾受到巨大的折损,我们以后征伐的时候,也会凭添难度,而且还容易导致祸水南移,提前和突厥交战。”

  “太晚了,突厥撤走了,我们就没有合适的理由了,所以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

  “皇上不派大军,并不是无兵可派,而是不想打草惊蛇,让颉利提前撤兵。在河东道和云中之地,都驻扎有重兵,十万二十万也不缺,只是现在不能动。”

  “等到突厥准备撤走的时候,这些兵自然会出现在营州,到时候你自可带领这些人杀入辽东,建功立业。”

  侯君集听的激情澎湃,击掌叫好,原以为皇上真的不打算有所动作,没想到朝庭早就商量好了,这是想借机直接将高句丽给解决了,这下自己就放心了。

  想到这里,侯君集心中生出一个强烈而且冲动的念头:“皇上,即然这样,不如这次我们调集漠南阿史那云的兵马,配合我们从草原攻击,直接断了颉利后路,将这个老小子也给端了。”

  “然后大军北出,直接借此良机将北部草原也给平定了,不是一箭双雕吗?”

  “不可。”

  李世民还没说话,房玄龄却是脸色骤变,严肃的说道:“君集,大唐自从贞观四年定襄会战之后,一直没有动兵,不是因为大唐外部没有敌人了,而是因为动不了。”

  “仅西域、漠南和草原西部,其地域面程就超过了大唐本土。”

  “你以这这五年来,大唐在做什么,都是在消化这些地盘,再加上内部改革,实在是经不起再大的动荡了,这次突厥和高句丽的战事,皇上也只是想将辽东之地收复。”

  “把大唐与高句丽的界线推进到鸭水一线,为以后攻略高句丽打下一个基础罢了。”

  “大唐这几年励精图治,顺风顺水,其在北部和西部开疆拓土几千里之遥。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迈,若是贪大,最后有可能全面失控。”

  “目前连高句丽都无法吞下,更别说颉利了,短时间内,大唐并没有对东部草原用兵的打算。”

  “皇上把你们叫到这里来,就是想透一个底给伱们,和突厥而谋高句丽,这是朝庭对辽东的国策,你们务必要控制事态,不要扩大战事,明白吗?”

  唐俭这才会意的点了点头:“原来如此,臣等知道这次的出使,该怎么办了?”

  侯君集也是一脸的苦笑,以前是国力不足,打不过敌人。

  而现在却是因为地盘太多,消化不过来,以致于摆在面前的肥肉无法下口,实在是太可惜了。

  现在大唐的武力和国力甚至超过了秦汉,侯君集即感骄傲,又是自豪,心里暗忖,只要皇上让自己去主持这次的用兵事宜,那以后对高句丽用兵,肯定也迈不过自己。

  上次定襄会战让程黑子占了大便宜,这次也该轮到自己了。

  于是神态坚定的抱拳道:“皇上放心,臣一定配合好唐大人,绝不轻举妄动。”

  李世民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最后强调道:“唐俭先去谈,将情况汇报给朕,下一步再决定是否出兵,若是没有朕的旨意,绝不能有一兵一卒,越过辽水一步。”

  “是,皇上!”侯君集和唐俭都是踌躇满志的应诺道。

  等到两人一离去,李世民苦笑着摇了摇头,对一边的房玄龄说道:“玄龄,自从大唐建立以来,颉利几乎年年犯边,武德六年的的时候,逼得先皇差点要迁都南方以避祸。”

  “武德九年,朕刚刚登基,颉利二十万大军兵临渭水。”

  “加上罗艺和庐江王、义安王、长乐王等人接连造反,长安空虚,朕急得没有办法,只好和你们几人一起去便桥退敌。”

  “那时候,朕看着趾高气昂的颉利和他那二十万蟊贼肆无忌惮的践踏我大唐的领土,杀害我大唐子民,真恨不得上天能降下一道神雷,将他们一起辟成灰烬。”

  “从此之后,朕无时无刻不想着消灭此獠。”

  “可从没想过,还会有一天,盼着颉利不要死,甚至还要刻意去保护他,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啊?”

  说到这里,李世民脸上露出一抹无奈又带着自豪的表情,话语里透出一股得了便宜还卖乖的恶趣味。

  房玄龄被李世民的话触动,眼中也露着一丝丝的回忆之色。

  “臣当然记得,老话都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可臣却没想到,在皇上的治理下,大唐能这么快的崛起,这么快就有了俯视草原,傲视天下的资本。”

  随后房玄龄露出一抹慎重之色:“不过,现在形势微妙,偏安一隅的颉利确实对稳定草原形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夷男在草原西部不断扩张,招兵买马,其不臣之心已招然若揭。”

  “漠北的葜必何力与夷男沆瀣一气,仗着地域遥远,对我大唐听调不听宣,早晚必反。”

  “而这两人一个在北,一个在西,虎视东南,蠢蠢欲动。”

  “他们现在之所以还打着大唐的旗号,没有撕破脸皮造反,不是忌惮我大唐。众所共知,大唐现在根本无力顾忌他们,也不可能大规模出兵平乱。”

  “这两人所俱者,唯颉利尔!”

  “颉利即是原来整个草原的大可汗,又是现在东部突厥汗国的君主,这两人都曾是颉利的臣子,又在关键时刻背叛了颉利,他们与颉利有不共戴天之仇。”

  “只要颉利活着一天,他们就不敢明目张胆的抛弃大唐这杆大旗。”

  “不然,这两人即背叛了颉利,又将被我大唐所不容,天下虽大,却无他们的容身之地。”

  “一旦没有了大唐的庇护,颉利就可以无所顾忌的攻打他们,以颉利在草原上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以君伐臣,明正言顺,这两人绝不会是颉利的对手。”

  “无论是颉利再度统一他们,还是他们消灭了颉利,草原都将失去现在的平衡,对我大唐都是不利的。留下垂垂老矣的颉利,来制约夷男和葜必何力是十分英明的。”

  说到这里,房玄龄也是一脸的忧虑:“这次颉利南下,把十五万大军交给施罗叠带领攻略高句丽,而自己和右贤王坐镇辽河北岸。”

  “若是臣没有猜错,颉利这是在为自己儿子造势,敌累功勋,以继承可汗之位。”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大唐若是出兵袭其后路,确实可以对颉利造成致命一击,可我们只能将重新凝聚起来的新突厥汗国打散,却不能将其民众全部消灭。”

  “经此挫败,无论是颉利还是施罗叠,都没有统御东部草原的可能了,那精明果敢又心狠手辣的右贤王就再无顾忌。”

  说到这里,房玄龄似乎想到了什么,表情有些怪异的看了一眼李世民:“皇上也知道,在这种群龙无首的乱世当中,大浪陶沙,这种少壮实力派是最容易获得大家的拥戴而崛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