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不吃小南瓜
第五十八章 这是苛待科研工作者吧?
在谈好了讲座的事情后,就没有什么人来打扰了,王浩真正进入到‘假期模式’。
每天依旧早起去跑步锻炼,吃过早饭就到周边逛一逛,也对照着熟悉的风景回忆一下,路边看到下棋的大爷们,就过去站后面认真看看,顺便给脑细胞做个运动。
中午前去菜市场转一圈,回家简单做个午饭,有时候,也会来兴趣看着视频做个大菜,他的厨艺一直都还可以,做的饭菜说不上多美味,也达到普通以上水准了。
王浩只是做简单的饭菜,就已经让刘敏、王海清很感动了,因为王浩从小长大可以说就是双手不沾阳春水、一心只读圣贤书。
午休后,继续出门到处逛逛,还去了江州市的几个景点名胜。
这种生活实在太舒心、太享受了。
与此同时。
北疆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办公室,主任娄年利正在为西海大学提交上来的一份《教师职称提升特殊申请》的材料烦恼着。
早在几年以前,国家就出台了政策,把教授、副教授评审工作下放给了高校,教育厅教师工作办公室以及人社部,能插手的只是控制教师编制数量,一般不会收到高校提交上来的教师职称申请文件。
现在的情况就是例外。
《教师职称提升特殊申请》,特殊,自然是不是一般的情况。
高校确实有权利自主评审教授、副教授,但一些直聘副教授、教授以及特殊提升的教师,往往在一些方面不符合要求,还会增加高职称教师编制的数量,就会提交材料到教育局教师工作办公室做审批。
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师工作办公室负责审批的人,也会为‘特殊提升’担负一定的责任。
换做只是‘特殊提升’一个普通副教授,接到西海大学的申请,娄年利根本考虑都不考虑,直接就签字盖章给予通过。
这份申请有些不一样。
西海大学的申请是跨级提升,不是申请提升七级副教授,而是六级。
“直接六级?这是怎么想的?怎么不直接正教授呢?”
“还有院长、教授的签字……王浩……”
娄年利仔细看了一下资料,知道王浩确实是非常优秀,完成过好几篇核心SCI,申请上还标注有一篇论文,即将发表了《数学学报》上。
“不是还没发表吗?这么着急做什么?”
娄年利不由得撇了撇嘴,他拿出了王浩的履历,一份份仔细的看,官方渠道能查到很多资料,他马上注意到一条很特殊的信息——被东港大学解聘。
解聘?为什么?
娄年利再看王浩的资料,发现他只是留校东港三个月就被解聘,仔细找了找就知道了原因——东港材料实验室事件。
这种问题不能说是个人污点,毕竟不牵扯到违法犯罪,也不牵扯社会道德,只能说是工作失误而已,但对履历来说也肯定是负面的。
娄年利顿时更加犹豫了,他把材料放到一边,思考着,“还是再等等吧,要和西海大学那边再沟通一下。”
两天后。
STACS会议评委会联合Springer检索网站,公开了刚过去的STACS会议报告,宣布会议收录二十七篇优秀论文,其中一篇大数相乘算法论文,成为了STACS会议的最佳论文,论文作者,西海大学的王浩博士,获得了今年STACS会议的最佳论文奖。
官方的公告中,还附带一张王皓手持荣誉证书,和前图灵奖获得者约瑟夫-斯发基斯,以及徳国著名信息学专家沃尔夫冈-基利安合影的照片。
STACS会议发布官方消息后,马上就被国内学术媒体转载。
最开始,关注消息的人并不多。
STACS会议在国内的名气并不大,每年参加的学者数量很少,更没有国内学者获得过会议‘最佳论文奖’,就连学术媒体也没有报道的兴趣。
现在就不一样了。
不少人就注意到获得最佳论文奖的是国内学者,进而仔细研究了一下STACS会议,惊讶的发现自己看到的是个‘很少有人关注’的大新闻。
在国际顶级计算机学术会议上,国内学者获得唯一的最佳论文奖,绝对会成为国内学术圈的大消息。
网络上顿时出现了不少的评论。
一些非学术媒体也开始对新闻进行转载,看到的人自然就更多了。
因为涉及到的是西海大学,《北疆新闻网》也转载了消息,他们不是完全的复制粘贴,而是重新撰写了一份中规中矩的新闻稿件——
“据最新消息,计算机理论算法顶级学术会议STACS,发布了最新的会议报告,西海大学讲师王浩获得了会议唯一一个奖项——最佳论文奖。
这是国内学者在STACS会议第一次获奖。
西海大学讲师王浩拥有数学博士学位,之前有几篇优秀研究论文学术影响很大,这一次的获奖论文,则和算法研究非常重要的基础,大数相乘……”
《北疆新闻网》的报道撰写的非常详细,简单对王浩进行了介绍,随后说明了获奖论文的内容,以及大数相乘算法的重要性。
等等。
这篇正规到好多人扫上一眼就不感兴趣的报道,却突然间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好多人都到网络新闻下方评论,“这个新闻,我怎么感觉读着别扭呢?”
“不知道为什么,我也有同样的感觉啊。”
“哪里别扭?”
“反正就是怎么读,怎么别扭……我想到了,‘西海大学讲师王浩’?其他的新闻不是都说什么教授、副教授之类的吗?怎么就只是个讲师?”
“原来是这样!这是苛待科研工作者吧?都在国际上获奖了,竟然只是个小讲师……”
当被某个新闻消息牵扯到时,相关人士往往很快就能知道消息。
实际上,相对于热门的新闻来说,网络上的评论并不多,关注的人也只是少部分,但还是有网友到西海大学官微留言,也引起了西海大学的重视。
舆论,猛如虎。
任何高校都会非常重视网络舆论,因为一个不慎可能就会引出问题。
西海大学官微负责人注意到舆论后,马上上报给了教务机构,然后学校极为迅速写了一片澄清公告——
“我校注意到了‘STACS会议’的消息,也关注了网络有关王浩博士的舆论,特别在此以下声明。
西海大学非常重视人才培养,王浩博士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大学已经向上级部门提交了《教师职称提升特殊申请》,为王浩博士申请更高级别的副教授职称,只是受到假期的影响,暂时还未获得上级部门审批。”
在公告的下方,还解释了大学职称提升的规则,一般都是七月份才会做申报、评审工作,而大学在七月的第一天,就已经向上级提交了资料。
所以说……
西海大学发布声明,把问题推给了上级部门?上级部门是什么?
省教育厅?
有些看到公告声明的人,顿时脑补了一出,西海大学非常重视人才,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则是吃拿卡要,或者工作效率极为底下,拖着材料不肯给审批的故事。
教育厅连续接到了好几个询问电话,都是问为什么拖着王浩的申请不给审批。
娄年利知道这个消息,还是另一个部门的主任找过来问的。
“什么,有人打电话举报我?”
“举报什么?”
“工作拖沓?吃拿卡要?都什么啊!”娄年利感觉非常的冤枉,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是西海大学提交上的那份申请没审批。
他犹豫的原因一则是跨级提升,二则是王浩的履历上有实验问题。
听到王浩拿到了国际学术会议的最佳论文奖,消息传回国内还被各路媒体报道,他马上意识到了情况不妙,都有种被西海大学坑了的感觉。
“参加国际会议作报告,还拿了最佳论文奖,怎么不早说啊!”
“知道这样,我还能犹豫?”
娄年利带着郁闷的心情,工作效率迅速提升,只花费了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成了所有资料的审核、审批签字,还干脆自费开车去西海大学,把审批后的资料亲手送到了大学政务部门。
一直等出了大学校门,娄年利才长呼一口气,“这下,总不可能还有我的事了吧?”
“王浩、王浩……”
“这个名字要记下来……不过,他是因为实验重大错误被东港大学解聘,才过了几个月时间,怎么就获得国际学术奖项了?”
“还是说,里面有问题?”
“……”
娄年利不由得思考起来,同时,许多知道王浩经历的人,也同样思考起来。
第五十九章 先谈教学,再谈工作
东港大学的教职工群体中,王浩获得STACS最佳论文奖的消息,都已经发酵了有一周时间了。
好多教职工知道的比新闻早的多,消息源头就是从法国回来的沙勉之教授。
当然也少不了,沙勉之看好的博士生徐杰。
徐杰是真心崇拜王浩。
同样的年纪,王浩能登上国际学术会议舞台,当场指出计算机学界顶尖人士的报告错误,还能够发表令一众顶尖学者惊讶的成果报告,而他还只是个小小的、不为人知的博士生。
徐杰觉得自己应该以王浩为目标,回来以后就和同学、朋友,说起了STACS会议上的事情。
沙勉之比徐杰‘宣传’的更多。
东港大学信息学院内部,他每天必做的事情,就是说起王浩在STACS会议上的表现,说起获得最佳论文奖的研究,也就是能使计算效率提升的‘大数相乘算法’。
他不是和一个人、在一个办公室里说,而且和好多认识的人都说。
一则是,沙勉之确实认可王浩,认为王浩非常的优秀。
王浩能够取得如此成就,他脸上也能有那么一点光,‘老师和曾经的学生’,一起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分别做了各自研究的报告,也许可以成为一段学术佳话。
另外就是,他的论文只取得了‘第二名’,“真是,只差一点啊!我和王明坤是奔着最佳去的,结果遇到了王浩,王浩做的是大数相乘算法,而且是创新式的研究,我们只是完善了IO理论,这怎么比?”
“在王浩做报告之前,连老约瑟夫都说我们肯定能获奖了。”
“结果……”
类似的一段话被沙勉之反复的说,来证明自己的研究并不差,也是被会议评审组认可的。
沙勉之的宣传效果很好。
虽然是在假期时间里,学校还是有很多的教职工。
这段时间是各类科学基金的申请阶段,好多讲师、副教授、教授,都在做申请基金的准备,一传十、十传百就都知道了消息。
王浩的事情本身就具有‘八卦’属性。
东港大学留校的博士,可以妥妥的打上了东港大学的标签,结果因为跨院系性质的实验出错被学校解聘,只能远赴西海大学当个普通讲师。
几个月时间过去,对方发表几篇核心论文,被官方媒体的报道点名赞扬,还去国家顶尖学术会议拿个最佳回来。
这个最佳还是国内学者从未拿到过的。
如果是放在电视里,东港大学妥妥是被打脸、被观众怒骂的反派。
而他们,就身处反派的大学。
当消息传的比较广了以后,好多教职工私下里讨论起王浩的事情,都觉得王浩被解聘很可惜,学校很可能损失了一个顶尖天才。
如果只是错过了顶尖的天才,就根本不算什么了。
东港确实不缺人才。
但是,王浩是不一样的,本科、硕士、博士都在东港就读,还成功留校担任了讲师,是一个打上东港大学标签的学者。
哪怕是在学术、大学圈里,自己人和外人也是有区别的。
自己人会对所在大学会有一种归属感,哪怕其他大学、企业的诱惑再大,留在大学都会是工作的第一选择。
外人,不同。
一个应聘进入大学的人,只是把大学当成工作场所,和普通企业也差不多,外面更好的机会、更大的诱惑时,就会离开大学去别地方。
正因为有‘自己人’的属性,东港的教职工对于王浩是有亲近感的,他们私下的讨论真是说什么的都有。
理学院办公室里,有个教授大声对潘卫国说道,“老潘,王浩是你的学生,我就直说吧,当时我听这事就觉得蹊跷!”
“一个刚留校的博士,参与项目才三个月,怎么出问题就是他的责任呢?”
“那个项目就只有王浩一个数学博士,但也不应该全是他的责任吧?明明是材料实验室的项目!”
“小声点,让人听到不好——”旁边一个副教授赶忙去门口看了下。
“听到又怎么样?我怕什么?我都在大学里二十年了,开除我?大不了去其他学校,师范大学的周副校长,上次就和我说,想让我去那边……”
这些话听在了潘卫国的耳朵里,他为自己的学生取得成绩而感到欣慰,再想到学校解聘时的态度,心里就更是非常的不满。
同时,也听在了黄益春的耳朵里。
上一篇:猎命人
下一篇:我被骗到缅北的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