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319章

作者:不吃小南瓜

  很好的想法……

  王浩有点想不出来,每当遇到类似的问题,他都需要找到一些灵感,但是灵感究竟在哪里呢?

  “该怎么去联系整体呢?”王浩提出了问题。

  几个人苦思冥想。

  这时,林伯涵脑中灵光一闪,忽然说道,“王院士,超导定律啊!”

  “什么?”

  “超导定律!你的超导定律,就是研究了一个方法,代入元素就可以计算临界问题。”

  “我觉得这个问题也一样,我们可以研究一个通用的方法,来代入各种情况做分析。”

  “我相信,不可能所有的半拓扑都可以做对应的代数表达,却可以总结特例的规律,来塑造一个计算分析方法,找出能够做表达的部分。”

  “其他部分也可以根据计算分析方法做分析……”

  林伯涵的话让王浩眼前一亮,同时系统也出现了提示——

  【任务二,灵感值+11。】

  很好!

  王浩不由得叹道,“伯涵,你真是天才!”

  林伯涵只是笑笑,并不在意王浩的夸奖,实际上,做研究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发现自己很天才,总是能有一些新的想法、新的思路,偶尔就能让研究有很大进展。

  包括比尔卡尔、罗大勇,还有他自己,当然也包括最核心的王浩。

  所以,思考的过程中,突然说出一个新想法,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

  他们都已经习惯自己是天才了!

第二百六十七章 王浩把路推平了,我他么无路可走了啊!

  半拓扑微观形态研究组中,包括林伯涵、比尔卡尔,也包括罗大勇,几个人一起研究的过程中,都已经‘习惯’了自己是个天才。

  他们每个人都感觉,总是能冒出一些很好的想法。

  当然,他们认为最天才的还是王浩,因为王浩把握住了大方向,对研究的把控能力非常强,就一直引导他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另外,在研究的过程中,王浩总是给人一种智珠在握、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哪怕他们有了新的想法,王浩也能够第一时间理解,甚至比他们思考的还要透彻。

  他们都觉得是因为和‘顶级天才’,也就是王浩一起做研究,才会让他们感觉自己很天才。

  实际上,一切都是《科研的回馈》带来的效果。

  《科研的馈赠》确实是很好的能力,到现在来说,《科研的馈赠》效果要比《教学的馈赠》强出不少,发挥的效果也更好一些。

  这主要是因为研究的难度太高、门槛太高。

  《教学的馈赠》带来的大多是对知识基础的理解,却不能带来太多的灵感和想法。

  《科研的馈赠》则是偏重于灵感内容,而高难度的研究,往往最需要的就是灵感。

  不知不觉中,《科研的馈赠》效果也有了提升——

  【《科研的馈赠》(等级二),当你和其他人一起专注于某项研究时,你的讲解会提升其他人六倍的灵感获取,同时,其他人对于灵感的正确理解和思考,会百分之百回馈于你。】

  【能力提升任务,第二阶段,参与并完成四十种实验研究。】

  《科研的馈赠》能力,原来的效果是‘提升四倍灵感获取’,而现在则变成了‘六倍’,效果自然是有了很大的加强。

  在能力获得提升的同时,能开启的任务数量也增加了一个,也就是‘任务五’。

  ‘任务五’,来的刚刚好。

  现在系统任务界面已经有了四个任务——

  任务一,扬-米尔斯方程的研究,难度S+。

  任务二,则是半拓扑与代数表达,也就是弱化霍奇猜想,难度S。

  任务三,湮灭理论的数学构造,难度S+。

  任务四,则是CA005半拓扑微观形态的构造,难度S。

  以上四个任务有两个都是S+级的难度,有两个则是S级的难度,S级的难度的研究是可以完成的,但也需要不短的时间,S+级难度则是很需要时间和运气。

  现在能多出一个空白的任务五,也不会在需要建立新任务时,尴尬的发现没有了空缺。

  “只是研究的难度都太高了,好在每个人都很天才……”

  王浩思考着。

  《科研的馈赠》效果确实很不错,但前提是合作对象非常优秀,才能够在研究的过程中产生灵感,像是一些学者做研究根本没有灵感,别说是增加六倍了,即便是增加六百倍,也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在面对跨学科、难度极高的研究时,还是和一些天才一起做研究速度比较快,效果也要比自己闷头做研究好太多了。

  这就是合作研究的好处。

  当到了最顶级研究的程度时,普通学生就很难再提供灵感类的进展了,因为研究的门槛实在太高,一般的学者都根本弄不懂,达不到研究的门槛。

  单单是研究所需要的基础,就可以刷掉大部分学者,更不用说普通学生。

  甚至说,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些内容就连他们自己都搞不懂。

  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跨越了学科,半拓扑的代数表达包含了拓扑学、代数几何,还有复杂性理论研究,也包括复杂几何学,基础还是原来的半拓扑构造。

  如此多的高深学科内容放在一起,偏重于某个方向的研究时,就只有单方向的学者才能弄明白。

  王浩是特殊的那一个。

  不管研究到底有多么的深入,难度究竟有多么高,也只有他自己才能从头到尾把所有内容都弄明白,所以他才是最核心的人物。

  在林伯涵提出了有效想法后,几人就开始进行了下一步的研究,他们已经找到了明确方向,研究的过程中也纷纷发表看法,“我们是以特例的表达,展开做整个半拓扑表达内容的研究,就必须要给所有的特例表达做总结。”

  “特例表达涵盖的范围越多越好。”

  “分析需要详细的逻辑分析,所研究出的方法,也肯定有逻辑分析内容……”

  “难度很高,我认为也可以从半拓扑和拓扑的区别上入手……”

  “……”

  每个人都在发表着自己的看法,也耐心的做补充研究。

  他们所研究的是半拓扑表达的通用公式。

  通用公式是总结起来肯定是非常复杂的,而符合通用公式的半拓扑结构就可以通过求解和分析,找出其去对应的代数表达方法。

  就像是林伯涵说的,并不是所有半拓扑结构都可以找出对应的代数表达。

  如果不符合通用公式,就无法做出准确的表达,就只能通过更复杂的分析,找出起‘近似表达’,或者以其他方式来表达了。

  这其实和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很相似,能够求解的偏微分方程都是特例,他们就找出一种方法来验证偏微分方程是否能够求出实解。

  如果不能够直接求解,就只能通过其他方法求出近似解。

  ……

  在已经确定有了大方向以后,剩下的工作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半拓扑微观形态四人组,花费了整整一个月时间,都闷在办公室里做研究。

  每天就是苦思冥想,一起讨论着后续内容。

  一个月后,他们终于完成了通用公式的内容。

  通用公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包含四组方程,以及多数值代入式函数分析的内容。

  说起来非常的复杂,真正理解通用公式也很复杂。

  如果是用通用公式去分析半拓扑问题,也同样很是复杂,但通用公式却能够解决一些原来不能解决的问题。

  某些半拓扑表达问题,独自就可以成为一项高难度的研究,而有了通用公式以后,只要把相关的数值代入其中,就可以直接找出对应的代数表达形式,或者是确定无法做代数表达,只能求取近似表达。

  这就是解决了半拓扑代数表达问题,联系了代数几何和半拓扑之间的关系。

  在完成了研究以后,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激动的神色,他们自然知道研究是有多么的重大,影响力也会非常的大。

  “这个研究抵得上一个菲尔兹奖,因为会推进超导机制,甚至会拿到一个诺贝尔奖!”

  “如果再加上之前半拓扑微观形态的研究,我感觉诺贝尔奖已经近在眼前了。”

  “是我们四个人一起,还是分开获奖?”

  “很难说啊……”

  “王浩和卡切尔肯定不能再拿菲尔兹了,我们两个单独……也很难,但是诺贝尔可以几个人一起,也许有机会!”

  “我也这么想……”

  罗大勇是最后才补充了一句,要说四人组中最激动的,还是他和林伯涵两个人。

  王浩和比尔卡尔都可以说是功成名就,早就已经是菲尔兹获得者,名声响彻了全世界。

  他们两个则相对‘默默无闻’,即便是参加到重大研究,也被认为是‘只有一点贡献’。

  虽然事实确实如此,但他们还是希望获得世界级的荣誉。

  在听着几人谈论的时候,王浩笑道,“放心吧,以半拓扑微观形态相关的研究拿到诺贝尔,我们肯定一起。”

  “我们是一起合作研究的,诺贝尔奖委员会还把奖项分开发放吗?发两个?”

  “也对。”

  “没问题了。”

  “我都激动的快哭了……”

  罗大勇和林伯涵都非常激动,他们想想自己有机会能拿到诺贝尔,心情怎么都平静不下来。

  另一边。

  王浩就不管他们心情怎么激动了,他直接联系了《数学新进展》的主编布鲁斯-普利策,问了一下发表成果的问题。

  因为注意到《数学新进展》才发布了新一期内容,下一期最少还要等一个月,他就直接发了个邮件问道,“布鲁斯,我的团队有了新成果,能直接在网站发表出来吗?”

  对面。

  布鲁斯-普利策才刚刚到工作时间,他打开了邮箱,就看到了王浩发过来的消息,疑惑问道,“直接在网站发表?你的意思是,网络直接发表,期刊内容跟随下一期一起发表?”

  王浩收到了邮件,只回了一个单词,“对。”

  布鲁斯-普利策看到回复消息,顿时忍不住扯了扯嘴角。

  现在国际学术界公认王浩的研究成果并不需要进行审稿,但《数学新进展》是数学界的四大顶级期刊之一,总不能为了一篇研究内容,就直接不顾规则,直接让后台发表在期刊主网站上吧?

  王浩是把他们当成了随便预上传的arxiv?

  布鲁斯-普利策有些为难的回了一条消息,“最好还是跟着下一期一起发表,直接发表在网站上,已经超出了我的权限。”

  王浩回道,“如果和霍奇猜想以及半拓扑微观形态的表达有关呢?”

  普利策收到了邮件,盯着上面的内容有些不敢相信。

  霍奇猜想?

  半拓扑微观形态的表达?

  这两个研究内容,只说一个都足以震惊世界。

  他犹豫着回了一句,“最受关注的数学以及物理理论问题,当然没问题。”

  “OK!”

  王浩回了消息以后,就把内容传到了《数学新进展》的投稿后台,他还在上传信息中,特别标注了一句‘三天内即时发表,否则投稿作废’。

  如果布鲁斯-普利策不遵守约定,《数学新进展》不能马上发表出来,他就准备直接投稿给其他期刊,至于一稿多投的问题,有邮件的对话信息,再加上上传过程中附带的留言信息,闹到法院也没有任何问题。

  布鲁斯-普利策很快就收到了王浩的投稿,看到附带信息标注的内容,他顿时脸色有些发黑。

  这是不信任他啊!

  但他很快就没心情想什么信任不信任了,因为他看到了论文的标题。

  半拓扑的代数表达(弱化霍奇猜想)

  ——通用公式以及分析原理。

  “还真和霍奇猜想有关?弱化霍奇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