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试炼,开局水浒我选黄裳 第131章

作者:无双小学僧

  他可不会什么武功,跑去那些不毛之地,怕是回不来了。

  “除了这些呢?”

  “我部当前掌握的资料,十之七八可以与之对应。”

  钱尚书吐出一口闷气:“少数我部未曾标注的矿藏、农种,按照文中所书,结合当地地貌推断,多半属实。”

  “他的计划可有可行之处?”

  “部分钱粮税款乃至施工花销,涉及户部出入,需要户部刘尚书进行评估,下官不敢妄言。”

  钱尚书呼出:“不过,文中涉及开矿、水利、土木、道桥之处,方方面面均已考虑,实乃字字珠玑之言!臣亦有所不及!”

  “这样么?”

  宋徽宗沉默了下,点了点头:“明白了,辛苦了,你们下去休息吧。”

  “臣有一个不情之请,还请陛下答应。”

  钱尚书犹豫了下,硬着头皮道。

  “说!”

  钱尚书:“这考生如此大才,实在百年难遇,还请陛下将他调入我工部,便是直接当个侍郎,也是可以的。”

  工部侍郎:“???”

  “且慢!这考生文辞精华,妙文无双,若是去你工部,岂能人尽其才?”

  礼部尚书脸色一沉,连忙道:“还请陛下将此人调入我礼部,教化万民,方为圣人之道。”

  “岂有此理!你们礼部次次抢人也罢了,现在老夫拉下老脸,亲口要人,你也好意思抢!”

  钱尚书大怒,捋了捋袖子,义愤填膺。

  “这……旁人你要就要了,这人决计不行。”

  礼部尚书不甘示弱,也卷起袖子。

  “二位不要太心急,这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似乎归我吏部。”

  吏部尚书阴阴一笑:“此子洞悉分明,明察秋毫,正是我吏部需要的人才。”

  “岂有此理!你吏部要这种人,分明是浪费。”

  “就是!吏部的事情,给条狗也能做好!”

  “叶尚书,亏你还学的圣贤之言,此等国士之才也想占据?岂有大局观可言。”

  “胡说八道!”

  宋徽宗:“……”

  蔡京:“……”

  “够了,尔等君前失仪,成何体统?”

  余深见宋徽宗脸色越来越难看,连忙道:“六部上下,自当齐心协力,即便是国士之才,也不可如此明争暗斗,惹人笑话。”

  “余太宰说的是。”

  宋徽宗脸色稍稍好了一点:“念尔等也是一心为了朝廷选士,今日朕便不加追究,回去之后,自行闭门思过。”

  “是!臣领命!”

  三位尚书垂头丧气道。

  “陛下,臣有一言,还请陛下允许。”

  余深连忙道。

  “说!”

  “臣以为,此子虽是大才,但去六部之中,必惹是非,反会滋生隐患。”

  “那你觉得如何安排?”

  宋徽宗点了点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来我中书省,方能一展所长。”

  余深自信满满道。

  “……”

  宋徽宗持着茶杯的手剧烈颤抖了下,一口茶差点喷出来。

  他极为无语的看了余深一眼,仿佛在说“你特么在逗我?”

  “老贼!”

  “余原仲!你这般行事,不怕天谴?”

  “就算是相爷发话,我等也要争上一争。”

  几名尚书大怒,死死盯住余深。

  “够了!今日乃殿试之日,不谈其余。”

  宋徽宗有些胸闷:“尔等适才所言,等朝会之日,再提不迟!”

  “是!”

  几人互相看了看,眼中火药味四起。

  他们身为官场老油条,自然明白黄裳这种人才,代表着什么。

  就算不留在手里,也不能让给别人!

  嗯,还得配上高官厚禄,不可怠慢。

  否则,以他的才华,要是受了委屈。

  一怒之下,去了金国辽国的话……

  这可比昔日张元去西夏可怕的多。

  毕竟,西夏太小了。

  以小博大,不可能对大宋产生致命影响。

  要是金辽得此国士之才,说不定,大宋还有灭国之忧。

  “都下去吧。”

  宋徽宗望着书案上的卷子,目光闪烁。

  “臣斗胆,黄冕仲的这张卷子,能否赐给臣?”

  “这卷子,对于其他五部,一钱不值。但对于我工部,价值何止万金?”

  钱尚书看着手中的卷子,如获至宝,舍不得放下。

  “胡说八道!这文章怎么可能一钱不值?你瞎?”

  “钱遹,你以为老夫怕你不成?”

  “此子提案发人深思,我户部也颇有兴趣,还是赐予下官吧。”

  剩下几个尚书顿时又炸了,大骂道。

  好吧,大宋文官吵架,似乎也是传统了。

  不值得奇怪!

  “……你们找人誊抄吧,原卷不得带离此地!”

  宋徽宗有些心累,无奈道。

  “事不宜迟,还请陛下定出名次,以安人心。”

  蔡京深深看了眼苏墨的卷子,躬身道。

  他历经三朝,四次任宰相,见多识广之极。

  但,他也没在科举的时候,见到这么邪门的事情。

  以至于,蔡京心中微微有些危机感。

  打算回去以后,召集一种门生,好好商议一下。

  “太师以为,这排名应该如何?”

  宋徽宗点了点头,瞟了蔡京一眼。

  “臣以为,三鼎甲中,何焕居首,黄裳次之,张九成再次之。”

  蔡京沉吟片刻,道。

  “为何你将何焕排在黄裳之前?”

  “论文采,两人在伯仲之间,论策问深度,黄裳确实略……略胜一筹。”

  蔡京似乎也觉得有点心虚,咳嗽一声:“但,黄裳之前为解元省元,风头极盛,若还点了状元,便是三元及第,反易滋生骄奢之心。”

  如果,苏墨不是解元和省元的话。

  以他这份试卷的水准,蔡京觉得,评个状元,其实是没有问题的。

  但,因为他前面两次已经是第一……

  最后这个状元,蔡京便不想给了。

  接连在解试、省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称“三元及第”,又称“连中三元”。

  三元及第,也是古代读书人在科举上可以得到的最高荣誉。

  一旦获得,士林威望便到了巅峰。

  简直做实了文曲星下凡!

  某种程度上,比宰相还受读书人崇拜。

  要是出个大三元,蔡京自身的威望,也要受到少许影响。

  “三元及第……,骄奢之心么?”

  宋徽宗犹豫了片刻,长笑一声,提起朱笔:“以黄裳之才,状元当之无愧,今日三元及第,也是一桩佳话。”

  “那……老臣恭喜陛下,得此英才。”

  蔡京眼神中杀机一闪而逝,又露出笑容。

  定状元,本来就是皇帝的权力。

  但,皇帝不听话的话……

  换一个,也就是了。

  似乎想到了什么,蔡京的笑容越发愉悦起来.

第一百一十五章 给你们看看状元的文章

  “文名已然确定,太师可愿去宣读?”

  宋徽宗将前二十名士子的名单签署完毕,问道。

  按照惯例,为一等、二等考生,唱名的工作,要由宰相来完成。

  “老臣有些倦了,怕一会精力不足,言语谬误,还是让他们去吧。”

  蔡京苦笑了一声,打了个哈欠。

  赵匡胤建国后,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

  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

  也就是说,有三个宰相。

  宋徽宗年间,蔡京任宰相,领太师位,总领门下、中书、尚书三省之事。

  左、右仆射则是“太宰”和“少宰”。

  就是通常说的,左右相、次相。

  “嗯,也好,余太宰今天也辛苦了,李少宰去宣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