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悍婿 第642章

作者:丛林狼

  房玄龄道:“尔等皆是苦命之人,无须汗颜,天子脚下,竟还能发生此等惨案,真正该汗颜的人,应该是本官才对,张道子,你为粮商之首,聚在皇宫前盘坐于此,为的何事本官已经清楚,你放心,朝廷一定会给诸位一个交代。”

  “交代?”王家幸存者面色沮丧:“人都死光了,就算有个交代,给我们有什么用呢?房大人,我听说是朝廷想要我们死,不知是否为真?”

  “对,那夜我亲耳听见凶手承认自己是大理寺之人,天子脚下,除了朝廷,还有谁敢光明正大在长安行灭口之事?”

  知道这些粮商悲愤之下,再加上心怀叵测之人的错误引导,这些人对朝廷有所怀疑理所应当,所以房玄龄的语气尽量放得温和。

  他解释道:“诸位都是长安数一数二的粮商,尤其是你,张道子,能把生意做得这么大,想必各位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因此,本官想各位定然不是那糊涂之人,在怪罪之前,还请好好想想几个问题。”

  “第一,大汉已然建国,建国之后,最需要的是什么?”

  “当然是安稳,粮食为民生之最,各位粮商更是为粮食在整个大汉的流通中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将获得丰收之地的余粮,运到缺粮之地,不仅能够解决各地缺粮的问题,还给朝廷节省了救灾的银两。”

  “诸位行事于国有益,于商有法,救缺粮百姓于水火,如此善举,朝廷欢迎还来不及,怎么可能针对诸位?”

  众人都安静听着房玄龄的话,没有一个人打断他。

第1120章 :有子薛讷

  “第二个问题,如果长安乱,粮食紧缺,谁最受益?”

  房玄龄说道:“当然不是朝廷,也不是百姓,更不是你们粮商,朝廷需要稳定来赢得民心,百姓需要粮食来满足日常所需,而诸位,则需要行粮商贸易,赚取银两。”

  “最受益的,当属那些心怀叵测之人,他们搬弄是非,破坏粮食贸易,通过闹事手段放大宣传,将此事的影响力传到全国各地,轻者破坏当地民心以作谋逆铺垫,重者借此之机,掌控一地粮食源头,有了粮食的掌控权,还不是任由他们在远离长安之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他停了停,又继续说道:“第三个问题,相信大家肯定非常疑惑,既然朝廷需要诸位,却为何在高价征粮,与各位相争?”

  房玄龄深吸口气,声音猛地拔高:“朝廷已经收到黄河两岸之奏报,近日上游连日暴雨,降水量已经远超往年,经各地都水监官员预计,今年的黄河,恐有大患,朝廷提前收粮,是为赈灾做准备。”

  “诸位,洪灾将临,百姓流离失所,难道你们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吗?陛下与朝廷所行之事,无一不是为百姓所考虑啊!”

  他感人肺腑之言说进了这些粮商的心里,不过,他们还是抱着怀疑的态度,不太敢相信这位国事部重臣的话。

  最先被灭门的王氏遗孤脸色憔悴,一看就是伤心过度,受情绪影响,这几日都没能好好思考,好不容易见到朝廷之人,只想把心里想问的问题一股脑儿问出:“房大人说得好有道理,哪怕我等没读过几天书,依然能够感受到朝廷在为国为民。”

  “可我等那夜明明听到凶手自称大理寺官员,这还有假?”

  “而且朝廷若是不与民争利,黄河水患缺粮一事,完全可以让我等来征粮,而后卖给那些灾民,这样不仅我等可以受益,灾民也能有粮,岂不是两全其美?”

  房玄龄看向那人一眼,这个问题,他同样向陛下提起过。

  按照往年惯例,赈灾之粮朝廷会提供一部分,因为银粮有限,不会完全供给足量的粮食,剩下部分,则由这些粮商来提供。

  陛下给他的解释是这样的。

  第一,此次黄河水患来势汹汹,若不以朝廷名义征粮而是调动这些粮商,时间上根本来不及不说,这些粮商肯定也不会出太高的价格征粮,大灾面前粮食最为贵重,彼时人人惜售,必然会导致征粮不足之情况。

  第二是大灾之前,若是有险恶之人恶意屯粮,而后将粮食炒到极高的价格最后卖给灾民,那些给不起银两的灾民,就会被活活饿死。

  不愿看到这幕人间惨状的秦怀道,自然是打算所有开支全部由朝廷支出,而后这些粮食免费全部用于水患发生之时的赈灾。

  既然全部免费,这些粮商必然无利可图,自然也就用不上这些他们了。

  想到陛下如此宽厚仁爱,房玄龄就心有暖意。

  他将陛下所想,一一诉说给这些粮商们听。

  这些粮商听完之后,全部都沉默了。

  免费发粮,这得有多大的魄力才敢这样?大汉皇帝陛下能有如此心思,可见其爱国爱民之心,远超所有人。

  一边是仁爱的陛下,一边是被灭口的亲人,这些粮商此刻有些动摇。

  就在这时,张道子站了出来。

  他是长安第一粮商,也是这些粮商的代表,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所有粮商的想法。

  “房大人,我等已然清楚陛下的目的,既然如此,我等愿意相信朝廷是为百姓考虑。”

  房玄龄欣慰地笑道:“还得是你张道子,既然愿意相信,还请诸位暂且散去,有任何消息,本官定会第一时间通知大家。”

  张道子摇了摇头。

  “还请房大人听我一言,我等聚在这里,一是为所有粮商谋条生路,二是想找到对粮商灭门的凶手,我等相信朝廷是为百姓考虑,并不意味着朝廷就不是灭门的凶手。”

  “再进一步,若是我等回去,谁又能保证不会是下一个被灭门之人?”

  “所以,在朝廷拿出切实证据之前,我等就在这皇宫门前哪都不去,还请房大人见谅。”

  这位长安第一粮商的话,引起众多粮商附和。

  “没错,我们哪里都不去,回去之后万一又被灭门呢?”

  “长安各街巷,唯有这皇宫门前有诸多锦衣卫把守最为安全,就算灭门之事真是大理寺干的,我就不信他们敢跑到皇宫门前来撒野!”

  “就是!”

  见附和之声众多,房玄龄心里明白,灭门之事给他们留下的阴影过于巨大,此事并非三言两语就能够解决的,若不查明真相,这些人恐怕只愿意待在这里。

  倒也是不错的想法,起码在皇宫门口能保证自己的安全。

  想到此处之后,房玄龄道:“也罢,既然你们觉得这里更安全些,在完全查出事实之前,诸位愿意在此的,就先待着吧,各位需要什么,本官让人给大家准备。”

  他见这些人东西准备得全,有凉席被褥,还带着许多干粮,显然做好了长期在此的准备。

  “这样,本官命人给诸位送些遮阴挡雨之物,此地空旷,若是将各位折腾病了,陛下定会怪罪于我。”

  “多谢房大人。”

  交涉一番之后,房玄龄已经摸清这些人的症结所在,安排好人送东西后,径直前往长安府准备深入了解此案的调查情况。

  而秦怀道,则唤来薛仁贵。

  “薛大哥,朕与你好久没有谈心了,最近在国事部办事可还行?几位叔叔伯伯有没有为难于你?”

  在秦怀道还未成为陛下之前便是这般称呼他,因此薛仁贵并没有感受到为难或是不适。

  这也是因为在长期的相处过程中,他早已把秦怀道当成自己的家人。

  “尚可,几位老元帅皆是国士,臣在他们身上学到很多。”

  “那便好。”秦怀道说道:“朕需要找一个信得过又不怎么露过面的人,你子薛讷如何?”

第1121章 :魏叔玉

  薛仁贵见提及薛讷,神色郑重:“说来惭愧,臣多年来一直跟随陛下行事,处处为陛下和朝廷尽心,长年离家却对犬子疏于管教,好在内子也是明事理之人,小事尚可,若是担当大任,却是万万不行。”

  “不知陛下找人,是想做什么事?”

  秦怀道对薛仁贵有着没有任何条件的信任,所以想做之事,本就没打算隐瞒,他提到:“你应该知道,朕曾托雪雁建立暗探情报组织,独立于军情部之外,这个组织名叫‘天眼’。”

  “粮商一事,天眼查到背后有一双看不见的大手在暗中操控,细细查来,竟然牵扯到国内诸多隐秘势力,因此需要派出一名信得过又能及时到各地找到支持的卧底。”

  “卧底?”

  薛仁贵不理解这个词,见他疑惑,秦怀道解释道:“就是需要一人假装投敌,再从敌人那窃取情报,成为天眼的内应和眼线。”

  薛仁贵了然,他拱手道:“明白了,不过陛下,犬子生性敦厚,行奸细之事恐不合适,不过臣倒是有一绝佳人选。”

  “哦?”

  听到此言,秦怀道立马来了兴趣。

  “薛大哥快说。”

  只见薛仁贵问向他:“不知陛下是否记得,魏征魏老家育有一子?”

  “你是说魏叔玉?”

  魏叔玉,国事部重臣魏征之子,秦怀道在与魏征交流之时偶然听起过这个名字,每逢谈论此人,魏征都连连摇头叹气不止。

  他为人向来以法度为尊,以规矩为傲,眼里容不得沙子,哪怕皇帝做错,他也会直言不讳指出,是位誉满天下的第一直臣。

  只是他的儿子,就完全不同。

  且不说魏叔玉没有继承魏征的傲然风骨,平日里还经常踏足于各地,游走于山河之间,对各地风土人情都知道一些,常以魏然自称,平日里也没个影。

  完全和魏征反着来。

  如果他在长安的话,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

  想到这,秦怀道抬头看向薛仁贵:“魏叔玉人现在在哪?”

  薛仁贵拱手道:“听闻他去年秋游学于陇右道,近日才归,想来还在被魏大人在家中责骂禁足,暂时无法出门。”

  “山不过来,我便过去,走,陪朕走一趟魏府。”

  “诺。”

  两人结伴出了甘露殿,罗武带五十名锦衣卫随身贴身保卫,最近长安不太平,他不会让秦怀道独自一人悄悄出宫。

  虽然他知道,陛下的武艺冠绝天下。

  众人一行正待前往朱雀大街,突然想起粮商们说不定还堵在皇宫门口,思来想去秦怀道又带着他们调头走侧门,毕竟案件还没查清,若是正好撞上这些粮商被他们揪住,时间就会被耽搁。

  不是他怕这些粮商,也不是他不愿意处理这件事情,只要没有查出真相,任何解释都能被轻易误解和推翻,最好的办法就是尽快将事情查清,以便告慰那些已死之人的在天之灵。

  绕路之后,众人匆匆离开皇宫,经过几条街坊之后,来到魏府。

  果然如薛仁贵所料,魏征此刻正在府中咆哮。

  “你这逆子,孔子有云,父母在不远行,而且你辈年轻人哪个不是在努力读书考取功名?你倒是好,今天跑到山南道,明儿就向着陇右道的方向出发,后天指不定就到了江南道,我怎么就生出你这么个野性子的东西来,真是气煞老夫!”

  府上又有对抗声音响起:“你这都是落后的思想,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那些坐在府中死读书的呆子,哪里有我这般见过山河之后的豁达?”

  “你豁达个屁!”

  魏叔玉的行为气得魏征直接飙脏话,他指着他的鼻子怒骂道:“年纪轻轻,不讲少年意气,不图报国尽忠,也不图科举登榜,一飞冲天,要这豁达有何用?”

  “这两个字,是说给我们这些上了年纪的人听的。”

  魏叔玉道:“父亲大人向来顽固,无论何事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可豁达二字说与谁听,又有谁能决定?我辈年人人可求功名,可求富甲一方,可求偏安于一隅,为何就不能求一豁达?”

  听到顽固二字,魏征当场就炸了。

  “好,好你个逆子,竟敢顶撞老子,你可知道,在朝堂之上,哪怕是陛下做错了我说他几句,他也得竖起大拇指夸我个好字?你竟然说我顽固,今日不打得你皮开肉绽,老子就不姓魏!”

  话音刚落,府中就传来竹条鞭打的声音和某位年轻人的哀嚎。

  “坏了,赶紧进去。”秦怀道与薛仁贵各自加快脚步。

  人未到,声先至,正当魏征高举竹条,准备多打几下这个不肖子时,秦怀道的声音幽幽响起:“魏大人且慢。”

  魏征觉得声音有些熟悉,便回头往后看去,正好瞧见秦怀道带着薛仁贵匆匆往屋里赶。

  他猛然大惊,陛下何时来的他竟不知?刚才为教训儿子的话,该不会都被他们听过去了吧?

  来不及多想,他带着魏叔玉齐齐拜向秦怀道。

  “微臣魏征、草民魏叔玉,拜见陛下。”

  “快快起身,在家里不必拘泥于此礼,魏大人,朕听说贵公子自去年秋季出发,游学至前几日才回,难得见上一面,我看这鞭打就不必了吧,两位当好好叙叙感情见闻才是。”秦怀道哈哈大笑,向着魏征拍了拍手臂,顺势将他手中竹条拿下。

  见魏征失去竹条,魏叔玉心里才安心许多,他感激地向秦怀道道谢:“多谢陛下援手,魏大人别看文官出身,打起儿子来那可是比许多武将都要勇猛。”

  此时的魏征脸色并不好看,于他而言,此子不求功名也罢,能够在长安安安稳稳做个富家翁,等自己百年之后再世袭罔替,继承自己的爵位也是不错的选择,再不济也可效仿程处默房遗爱等人,跟随陛下进入军伍之中磨砺,日后也能成为不错的将领。

  可偏偏这小子非要闹什么行万里路,看遍各地大好河山。

  这不是闹吗?

  若不是自己亲生的,魏征早就把他赶出家门去了。

第1122章 :魏征两面

  见魏叔玉不识好歹,陛下面前还大放厥词,魏征内心郁气更盛。

  见状,秦怀道安慰道:“魏大人消消气,依朕看来,叔玉此言也不无道理,历朝历代年轻人的出路都只有考取功名一道,可世事无常,也不是每个人的想法与兴趣都相同,更何况就算众人目标一致,朝廷官员的名额就这么多,那么多读书人若是没中,岂不是都寻死觅活去了?这样的天下,是朕想看到的吗?”

  “朕想看到的,是三教九流,各行各业都能走出自己的道路,名门世家出生亦可种地从商,寒门之子亦能官居五品之上,士农工商皆为大道,皆有光明前途。”

  闻陛下之言,魏叔玉的身子骨又挺直了几分。

  在魏征眼里看来,这个逆子似乎在嘲讽他,说你看看,陛下都这么说了,你凭什么还拦着我去见大好河山?

  “臭小子,你别得意,你以为你现在的锦衣玉食,那些游览各个州道的银钱是谁帮你出的?还不是你爹我,不然你以为你能走多远?还没出长安府,你就会被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