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起飞的东君
公乘爵位不算什么,郎官也不算什么。
但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凭自己的本事,在半年之内升了七级爵位,还被大王亲自征召入郎官队伍。
两者结合起来,只要眼睛不瞎的人,都会知道此子未来必会被大王重用。
秦国,王在法上。
只要大王喜欢,早晚都会一飞冲天。
在场之人久混官场,自然对其中道道心知肚明,不仅关系好的几人开口恭贺,就连面无表情的姚贾也对赵佗点了点头。
“果真少年英杰。”
甚至左丞相隗状都对赵佗挤出了一个笑容。
赵佗眨了眨眼,没想到一句“大王亲召”竟有如此威力。
不过这样也好,他和这几位朝中重臣拉近了关系,有了这点交情,以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方便许多。
就在殿中气氛趋向和乐之时,一个高冠博带的男子从殿外大步走了进来。
“呵呵,原来大家都已经到了,倒是我来迟了。”
温和的声音响起,但却让殿中众人脸上的笑顿时一滞。
虽然紧接着,众人又都笑起来,一起向那人行礼招呼,但这一幕还是被赵佗注意到了。
“见过君侯。”
赵佗随着众人一起行礼,见到来者正是秦国右丞相昌平君。
他联想到刚才众人的表情,心中若有所思。
昌平君入殿后,众人都和他互相谈笑,但说的话明显有一种隔阂感。
这里面恐怕透露着某种信息。
幸好这种氛围没有维持多久。
秦王政便到了。
优美的丝竹之声开始奏响,各种美食美酒也由侍者开始端进来。
庆功宴开始!
“之前燕国遣使者谋刺寡人,幸有大庶长率一干忠勇之士,为寡人征伐燕国,破蓟城,擒燕丹,一举报仇雪耻。此酒,为大庶长贺。”
秦王政举卮敬酒。
“为大庶长贺!”
赵佗也跟着众臣举卮相贺。
王翦满脸笑呵呵,嘴里却说着,此番都是靠手下诸将方能大获全胜。
“特别是李信和赵佗,此番若不是他们当机立断,东向截杀住燕丹,恐怕就让此贼跑到辽东去了,要论大功,当以他们两人为先。”
秦王政微微颔首:“大庶长说的是,李将军真乃骁勇之将,赵公乘亦有勇谋,当贺一卮。”
众臣亦跟着端酒相贺。
赵佗愣了下,他可没料到王翦会把自己推到前台,和李信并列。而秦王更是带着众公卿大臣为自己两人敬酒。
他本来只想当个庆功宴的局外人,大吃一顿,哪料到转眼成了众人中心点,连道不敢,嘴里说着:“此事皆乃大庶长和李将军之功。”
相比于王翦和赵佗的推功。
李信却是脸色红的发亮,他被秦王和众大臣一起敬酒,被王翦和赵佗一起称赞,顿时觉得自己真就成了整场大战的最大功臣。
李信意气风发,不由想到自己在伐燕之战时,欲攻代郡而被王翦训斥的事情。
他不想再给别人做副将,再受人所制了。
李信借着这机会,昂首道:“区区燕国,不足道哉。信愿为大王效力,再战沙场,若是让信为主将,必为大王再灭一国!”
此话一出,众人皆将目光向他望来。
王翦皱了皱眉,他之所以推功给李信和赵佗,也是感觉到了秦王政想重用年轻人的心思。但没料到年纪更小的赵佗会老成的和他一样推功,而李信反倒放出豪言大语。
一旁的赵佗更是吓得一个激灵,端在手中的酒水都洒落了出来。
“糟了。”
赵佗心中哀叹,他熟知李信的性格,在知道今晚有庆功宴的时候就有一种大事不妙的感觉,所以那边一散朝,他就专程等在殿外想要等李信出来,提前给他打个预防。
哪料到先是昌文君上前搭话,后来又是秦王政派赵高召见。
等到召见完毕,进入此处时,他才和李信说了一句话,就被王翦拉来引荐给朝中的众多公卿重臣。
一来二去,赵佗反倒没有机会和李信叮嘱。
如今李信话已出口,恐怕事难挽回。
果不其然,听到李信这话,秦王政亦满脸笑意。
秦王政赞道:“李将军果有豪气,如此雄心,寡人甚喜。”
“如今韩赵已灭,燕国亦是囊中之物。寡人欲灭余下三国,不知当以何国为先?”秦王政向着周围重臣询问。
昌平君笑了笑,没有开口。
隗状则是眯着眼看了尉缭和姚贾一眼,道:“一切由大王决断。”
两位丞相不表明态度,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李斯等人也是闭口不言。
终于,尉缭捋着颌下胡须,轻轻道:“魏。”
姚贾冷声道:“当先灭魏国。”
见到这一幕,赵佗心中一动,果然都是些老狐狸。
灭人母国这种事情谁也不愿意先开口,非要等到两个魏人提出来,一来不会得罪人,让尉缭和姚贾记恨,二来也是让他们两人在秦王面前表明态度。
又学到了一招。
这时,见到两个魏国出身的重臣提出先灭自己的母国,其余人再无顾忌,皆道:“当今三国中,以魏最弱,先灭魏国为宜。”
李信更是昂首道:“大王,臣愿率军伐魏,必破大梁,擒魏假献于咸阳!”
李信信心十足,众人也都没说什么,这时候的魏国真的很弱,比之燕国还有不如,再加上没有辽东这种转圜逃窜之地,秦军一出,魏国必灭。
秦王政淡淡一笑,说道:“李将军乃秦国利剑,寡人所爱,区区弱魏,何须剑刃出鞘,寡人只需遣一偏将便可将其覆灭。”
“寡人之剑,当斩万乘大邦!”
李信感觉身体发热,秦王政竟将他比作“寡人之剑”,再加上那句“寡人所爱”,更是让他血冲脑门,再也把持不住,请命道:“信得大王宠爱,无以为报,愿为大王伐大国,一天下!”
此话一出,除了尉缭略显沉思外,其余重臣并没异样。毕竟他们并不了解李信,只听说过此人战功赫赫,乃王翦手下第一将,当今秦国能和李信相比的战将没有几人。他又得大王信任,想来自然有点本事。
唯有深知李信性格的王翦眼皮跳了跳,但他明智的闭了嘴。
赵佗则不停吸气,一颗心七上八下。
果不其然,李信的豪言壮语再次让秦王政点头。
他笑道:“那将军以为,齐楚何先?”
李信本想答楚国,毕竟楚国比齐国更近,且他崇拜的武安君白起就曾破郢都,焚楚王宗庙,他李信若为主将,自当效仿武安君之事。
就在李信即将开口时,却猛然想起自燕地归来的一路上,赵佗经常给他说楚国之大,破楚之难。他当时虽然没说什么,但心中亦留下了印象。
李信微微侧首,见赵佗正不停的给他使着眼色。
略一犹豫。
李信道:“楚地广阔,南接百越,非一时所能下。而齐地狭小,东滨大海,可一举而灭。臣若率车骑,效乐毅旧事,自燕地北下,可长驱直入,一举破齐七十城,为大王斩灭田齐社稷。齐国既灭,则楚国亦将唾手可得。”
李信信心满满,毕竟齐国确实比楚国弱,若是他能一举灭齐,再携灭齐之威,将楚国一起干掉,那可就能连灭两国,足以和王翦相比了。
然而就在李信说完此话,却猛然发现殿中气氛变了。
众位军国大臣微微揺首,王翦则面带笑容。
最关键的是,李信发现,大王看自己的目光似乎比刚才少了那么一点热切。
大王对自己的宠爱在减少。
唯有赵佗欣喜无比。
改变了!
他赵佗再次改变了历史,经过他一路上的各种暗示,李信竟然提出了灭齐之策。
只要李信不当灭楚的主帅,一切都好!
就在赵佗心中暗喜,以为改变了李信的命运时。
一道声音突然响起。
“臣以为,齐楚之间,当以楚为先。”
“灭魏之后,大王当先伐楚!”
赵佗悚然一惊。
忙转头寻声望去,赫然发现说出此话的竟然是右丞相昌平君!
这位楚国诸公子,竟提出先灭楚国。
第一百一十章 :辞相
灭楚为先!
如果提出这句话的是尉缭、姚贾,甚至是隗状、李斯。
赵佗都不会觉得惊奇,毕竟历史上秦国就是先楚后齐,以这些重臣老辣的眼光,自然能看出齐和楚之间先灭哪一国更有优势。
就连赵佗白日在偏殿中对答时,提出的也是以楚为先。
他之所以一路旁敲侧击,暗示李信齐易楚难,并不是想要改变秦国的战争国策,他们也没有这个能力。赵佗只是希望能改变李信当主将伐楚这件事。
或者就算改变不了李信伐楚,那赵佗也希望在自己的不停影响下,李信能够重视攻打楚国的难度,不会再像原本的历史上那么轻狂,区区二十万就敢伐楚。
事实上,李信果真听进了自己这个臂膀的话,提出了先伐齐国的策略。
赵佗正暗自欣喜,这样一来,秦王政恐怕会对李信失望许多,甚至不会再让他当主将了。
哪知道就在这时候突然冒出一个昌平君来。
“昌平君莫非也是想像尉缭、姚贾一般表忠心吗?”
赵佗眉头紧皱,看着昌平君平静的表情,拿不准对方的心思。
昌平君可和尉缭、姚贾这种普通魏人不一样。他是真正的楚国公子,身体里流淌着芈姓熊氏的血脉,他若提出伐楚,那可就真的是在灭自家祖庙了。
更重要的是,赵佗清楚此人正是未来伐楚大败的原因之一,他如今提出伐楚之策,莫非是有什么预谋?
就在赵佗心中乱猜的时候,秦王政已淡淡说道:“昌平君所言当先伐楚国,不知可有献策。”
昌平君微微一笑,道:“当今楚王负刍,乃是弑兄谋篡之徒。其名不正,则言不顺。楚国数千里之土,有不少封君臣僚对其暗怀不满,此正是楚国上下离心之时,若我秦国趁此良机伐楚,楚必无法全力应战,可一举而破。”
此话一出,诸位重臣皆点头赞同。
齐楚之间,以楚为先,这个原因很重要。
唯有李信听到这话羞的满脸通红,他只顾考虑着齐楚之间的国土战力对比,并没有想到楚国内部的形势变化,亦是征伐的关键之处。
昌平君接下来的话更是毫无忌讳,他朗声道:“臣熊启,本是楚考烈王庶子,与负刍互为手足,他所篡杀的楚王熊犹也是臣的兄弟。”
“所以,如果臣前往楚国边境,暗中打着为熊犹复仇的名号,就可以勾连楚国内部对负刍不满的大族豪贵,这样就可从内部瓦解楚国的力量,而外则能接应我秦国大军!如此一来,楚国必灭!”
昌平君的声音依旧很温和,但听在耳中却让人不禁汗毛耸立。
好一招分化瓦解,里应外合之计!
负刍弑君上台,提拔心腹,势必损害了许多楚国贵族的利益,让他们心存不满。只要有昌平君这个楚国公子打出为楚王熊犹复仇的旗号,必然能聚拢一批人过来。
“好策。”
秦王政不由抚掌,如果昌平君提出的计策能够成功,那绝对会让秦国灭楚之战省力不少,受到的楚人反抗也会小很多。
不过事无绝对,他还要征求几位重臣的意见。
李斯作为楚人出身,第一个附和道:“臣亦认为君侯此策极妙,若能成功,此番必灭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