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 第554章

作者:起飞的东君

  始皇帝不禁开怀大笑。

  如今的帝国局面,确实值得他高兴。

  秦国大军东征西讨,无往不胜,连破草原三强,又镇压海东诸国,南收东瓯之君,国土疆域日渐辽阔。

  而长子扶苏日趋沉稳,早已摆脱昔日受楚系所影响的模样,成为一个合格的太子。他的女婿赵佗在担任少府后,同样政绩斐然,在这一年弄出了不少让他称赞的好东西。

  能斩断青铜剑的百炼钢刀,推行天下的新型农具,有助于保暖的羊毛衣,还有各种炒菜、红糖等能养口舌的好物,都让始皇帝十分满意。

  他对赵佗笑道:“武功侯去年的政绩不错,为我大秦弄出了不少好事物。今年伊始,当更加努力,把你那些公输子留下的宝物,统统给朕弄出来才是,日后说不得朕就以此功让你成为大秦列侯。”

  列侯?

  赵佗眼皮跳了跳,始皇帝这是又开始了他用来吊人的手段,想要用列侯之位来勾赵佗肚子里的存货。

  不过这正合了赵佗的意思,他想要用科技改变时代,始皇帝想以此强国强军。

  正是赵佗见始皇,双嬴(赢)!

  他站起来拱手道:“臣定当不负陛下期待,为我大秦的兴盛出力。”

  见到女婿十分上道,始皇帝越发开心。

  他的国家日渐昌隆,外孙、长孙健康出生成长,家庭和谐美满,如何不让他高兴。

  只是在这高兴之中,他还有着一缕淡淡的遗憾。

  他还有一个梦想。

  叮叮当当的乐器敲击声和庄重肃穆的颂歌在殿中奏响。

  “天保定尔,亦孔之固,俾尔单厚,何福不除?俾尔多益,以莫不庶。”

  这是《诗·小雅》中的《天保》一篇,是昔日周之大臣献给周宣王的祝颂之歌。全诗的意思是说上天保佑,君主将王位永固国家昌盛,财富丰盈福禄无数,是一首非常适合这个场景的赞歌。

  始皇帝很喜欢这首诗,其原因就是他最想要的那句“万寿无疆”,便是出自于此。

  他坐在帝榻上,一边看着自己的子辈、孙辈,一边轻轻的跟着乐官们念叨着最后的一句。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始皇帝的眼中浮现浓烈的渴望,他喜欢这样的日子,他想要永远的这样过下去。

  哪怕他让赵佗为帝陵打造辉煌的地下军团,但他的内心,依旧不想去面对死亡。

  “朕想寿比南山,如日月般永恒!”

  ……

  晚宴欢快的结束。

  只是赵佗的好心情回到府邸后就没了。

  他想到今日小赵彻在家宴上的表现,特别是暗地里说启明的话,他不由气上心头,这一次狠狠收拾了自家儿子一顿。

  或许是害怕儿子的话引来祸事,这一次赵佗教训儿子,嬴阴嫚倒是没有阻拦,只是心痛的背过脸去。

  等到一顿教育后,小赵彻哭着叫起来“下次不了”,赵佗这才罢手,气汹汹的走了。

  作为母亲的嬴阴嫚十分心疼,将儿子抱在怀中,问他为什么今天要在家宴上那样说。

  “因为舅父他们都去看启明了,明明都是先陪我玩的,结果他一来,就没人理我。”

  小赵彻满脸泪痕,气鼓鼓的说着。

  嬴阴嫚哭笑不得,原来说对方丑,是一个三岁孩子的嫉妒心作祟。

  她小声安抚着儿子,告诉他启明是太子的儿子,是皇帝的长孙,他以后需要恭敬相待,不能再这样无礼。

  礼仪尊卑,上下等级,正是这个时代的真实模样。

  赵彻被老父揍了一顿后,嘴中对母亲的说辞唯唯而应。

  但那小小的心中却是充斥着激烈的情感。

  “都是外翁的孙辈,他凭什么要比我高,明明是我先来的!”

  “我不喜欢他,我讨厌他!”

  ……

  十月一晃而过,进入十一月后,刚刚沉寂下来的咸阳城又陷入热闹中。

  其中原因,便是来自河西的远征大军回来了。

  秦将王离率十万大军,连同归义月氏、南匈奴等附庸军远征河西,如今克定月氏昭武城,斩月氏王首级而归,可谓一场大胜。

  此役战果丰硕,不仅一举解决了秦国西部的大敌月氏,为大秦拓土千里,更是让秦国的势力延伸到了乌孙一带,再往西,便可抵达西域诸国,开拓一个新世界。

  始皇帝喜悦下,在咸阳为王离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凯旋仪式。

  万人空室,人山人海。

  无数人前来为王将军的胜利欢呼雀跃。

  王离骑坐在白马上,为万众簇拥和欢呼,身后是身披铠甲的威武勇士,以及大片的被押送入咸阳的月氏俘虏。

  前来观看的韩信露出了羡慕之色。

  他暗暗道:“君侯说皇帝以后还要再攻西域,我有机会上战场的。等我再长大一点,也要纵马驰骋于塞外,和君侯、任将军,王将军一样,异域建功,骑着白马归来,受万人敬仰和欢呼,让世人知道我大秦将军韩信之名!”

  在韩信看的满脸激动,内心想象自己日后辉煌凯旋的时候。

  赵佗则是暗暗分析着此刻河西的情况。

  河西之战,秦军通过苏迦莎诱叛了休密翕侯和高附翕侯,最终巧取昭武城,大破月氏王庭,杀月氏王和肸顿翕侯而归。

  但这场胜利终归是取了巧,并没有彻底慑服月氏人,特别是还有一个月氏王子逃脱秦将羌瘣的追捕,西遁乌孙,留下了不小的隐患。

  王离凯旋时留下副将杨原率两万秦卒与苏迦莎共守新设立的张掖郡,以稳固这片新开拓的土地。

  “杨原老成持重,远比羌瘣更适合镇守张掖。再加上苏迦莎多有智谋,在一旁辅佐,抚慰月氏人,应当不需要忧虑,王离这安排做的不错”

  “之后花上七八年时间,将张掖消化后打造成后勤之所,修缮道路,储备粮草。等到商队归来带回西域诸国的情报,就可以派少量军队慢慢蚕食西域,掌握通往中亚和欧洲的商路。”

  赵佗对此有一个稳妥的计划,只需要花上十多年的时间,秦军就可以在不过度耗费国力的情况下攻取西域。

  西域诸国数量虽众,但基本羸弱不堪,大宛以东都是些小国,打仗不是难点,哪怕只是一万秦军也能横扫西域。

  真正的难点在于路途遥远以及一系列后勤问题,所以这事情需要稳扎稳打,慢慢来。

  赵佗对此并不急,他才二十六岁,有的是时间来做这些事情。

  他只希望始皇帝也能耐得住性子。

  时间到了一月份的时候,远征海东的李信率领大军在长途跋涉数千里的路途后,回到了咸阳。

  只是相比于王离率西征大军凯旋时,秦人热烈的欢呼。

  面对李信的归来,关中老秦人的态度可就很复杂了。

  秦王政二十三年,秦军伐楚。

  主将李信一意孤行,欲以奇兵突袭楚都寿春,结果惨遭大败,二十万秦军丧师大半,其中就有数万关中子弟。

  咸阳城中,缟素一片,许多人家的父亲、丈夫、儿子,都因李信而死。

  如今,这位曾被称作秦将之耻的李将军,带着灭国拓土的大胜回来了。

第七百二十章 :战将

  “六年了。”

  白马迈步向前,李信眺望远方的巍峨城池。

  他的身后是一个个因回乡而激动的关中秦卒,以及长途赶路下来早已面色麻木的海东俘虏。

  自从秦王政二十五年,李信统兵北征辽东以来,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年的时间。

  辽东素来是苦寒之地,一到冬天就是万里雪飘,冰寒刺骨,向来是南方人畏惧的地方。就连曾征战过燕地的李信,在辽东的第一个冬天,也因受了风寒差点丢掉性命。

  李信咬牙坚持,从伤病中站了起来。

  支撑他的信念就是立功雪耻,不负皇帝的期待与赵佗的支持。

  现在他历经万难,终于功成名就的归来了。收复辽东,击破东胡,攻灭朝鲜,一统海东,为大秦拓数郡之地,可谓战功赫赫,足以扬眉吐气。

  李信本以为自己可以挺着胸膛,一脸骄傲的接受属于他的凯旋仪式。

  但当临近咸阳时,李信还是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

  伐楚之战,他丧师十余万,其中数万关中子弟,尽因他死难。

  那一年咸阳缟素,哀嚎不断,李信事后之所以沉沦,就有对此感到愧疚的心思,不愿去面对关中父老。

  如今他带着胜利回来了,关中的秦人,还能原谅他这个曾经的秦将之耻吗?

  一路的担忧,在大军抵达灞上,临近咸阳时,被一阵阵的欢呼所击碎。

  “大秦威武!”

  “李将军威武!”

  主将的战车旁,作为亲信跟随的栾布骑在马上,对李信高兴的说道:“将军,咸阳满城欢呼,正是在庆贺将军的功勋啊!”

  李信点点头。

  眼睛有些模糊起来。

  眼前的一幕,让他想起当初伐燕归来时的场景。

  身侧跟随的青年栾布,更让他忆起曾经自己最为信重的年轻男子。

  “赵佗,我回来了。”

  ……

  “将军大胜归来,为我大秦翦灭胡患,开疆拓土,功莫大焉!”

  咸阳城外,太子扶苏身着玄衣高冠,带着身后的百官群臣,一起迎接李信的凯旋。

  “微末之功能得太子亲迎,真乃李信之殊荣。”

  李信忙下马回礼。

  然后他就看到了站在太子身后,身穿玄端素裳的赵佗。

  赵佗也正望着他。

  两人相望,四目对视,皆在心中呼唤着对方的名号。

  “李将军。”

  “赵佗。”

  李信嘴角勾起一丝弧度。

  这一次,他终于可以解开心结,去坦然面对赵佗。

  赵佗也笑了。

  辽东的风雪霜寒使得李将军的容貌沧桑了不少,但他双目中的光亮,让赵佗知道,那个满身英雄气的李信又回来了。

  始皇帝对于李信的凯旋同样十分看重,甚至期待感还超过了击破月氏的王离。

  其中缘由,正是张良刺杀之事。

  “张良贼子,潜遁无踪,朕深恨之!”

  始皇帝每次想到张良,都会感到恨意难平,哪怕他早将昔日韩国贵族中与张氏有交往关系的家族尽数诛杀,依旧难掩心中的怨愤。

  元凶张良抓不到,那为张良提供刺客的朝鲜王族、沧海君自然是一个也别想跑。

  李信没有让他失望,带着秦军踏平朝鲜,覆灭三韩,为他复了仇。

  唯一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箕准的自焚和沧海君的自刎。

  “这两个贼子倒是狡猾,知道被活捉来咸阳,朕必让他们身具五刑,受尽一切惩罚而死!”

  始皇帝咬牙切齿,好在两个重犯虽死,尚还有其他俘虏来供他发泄怒火。

  “朝鲜王父子,为反贼张良之友,行谋刺之事,当腰斩弃市。”

  “马韩酋首,意图包庇逆贼沧海,抵抗我大秦天兵,朕大恨之,车裂以循。”

上一篇:高天之上

下一篇:玩转那座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