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起飞的东君
第五百三十五章 :皆为利益
“然也,月氏异动之事尚不知和乌氏是否有关系,但此人心中绝不会赞成上将军此番征伐,在用他的时候,一定要进行防范!”
郦食其紧随陈平之后,提出同样的说法。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乌氏倮能以商人的身份在秦国做大,被始皇帝赞扬,让他一个鄙人牧长位比封君,礼抗万乘,是因为什么?
正是因为他能给秦国带来利益,输卖大量的牛马于秦地,献上西边的奇珍异宝满足皇帝,故此方能显贵天下。
乌氏倮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是他作为戎地和秦地之间的中转商人,各种倒卖赚差价,获得了大量的财富。
可以说他今天的一切地位都是用钱买出来的。
现在始皇帝欲发兵取河南地,击破月氏、匈奴。这对秦国来说自然是大有裨益,但对他乌氏倮来说,简直就是要断了他的财富之源。
月氏和匈奴都被搞掉,贸易对象都没了,他还怎么当中间商赚差价?
秦国拥有了河南地,甚至河西的月氏之土,官府自己就能在那肥沃的牧场上蓄养牛马牲畜,没有了购买牛马的需求,哪还用的到他乌氏倮啊。
他乌氏倮只是因为财富和外贸的重要性,才被皇帝赐予位比封君的待遇,并非真正的封君。
完全可以想象到,等到这一次北伐胜利后,乌氏倮不仅将失去赚钱的路子,他在秦国的地位也将直转而下,泯然众人矣。
赵佗想到后世常说的一句话,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在这种事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乌氏倮难道会无动于衷?
他一个边地戎人,会为了大秦牺牲自己的利益吗?
赵佗对陈平和郦食其颔首,沉声道:“你们说的是,乌氏倮恐怕不会诚心助我大秦,很有可能会在暗中泄露军情给月氏,也不知道长城外出现的月氏骑兵是否和他有关。”
“郦先生,派人连夜去后方传信,告诉王离,要他押运途中不准任何人接近查探,哪怕是北地郡守、郡尉也不得接近。军中有敢泄露三宝作用者,立斩。”
“遵上将军令。”
郦食其忙拱手应诺。
这一次赵佗先行一步,带五千亲卫前来北地郡。
在后方,还有王离率五千人押送着大量的高桥马鞍、马镫和马蹄铁等装备,要运到北地郡来装备秦军骑兵。
骑兵三宝是赵佗弄出来的对付草原民族的利器,如今尚处于保密状态。
其中的高桥马鞍、马镫等仿造并不算困难。特别是马镫,只要看上一眼就能明白它的原理,哪怕没有金属材料,也大可以用木头、皮绳之类进行仿制。
在开战之前,赵佗决不允许这东西外泄,就连军中装备这些东西的骑兵,也将会被他进行全军事化管理,杜绝外泄的风险。
吩咐完此事后,赵佗的心思又重新转回乌氏倮身上。
“不管乌氏倮心里是什么样的打算,他都对我们很重要。没有乌氏,吾等对河南地的情况就无法了解。郦先生,此人日后就交给你打交道了,笼络之余,多探听情报。”
眼见上将军将这些应付乌氏倮的重任交给郦食其,陈平心中涌出一抹失落,不过很快就恢复了正常。
他陈平虽然被上将军征为幕僚,但自身只有公士爵位,人又年轻,面对乌氏倮这种老江湖自然不如郦食其。
只是,他陈平来此是为了追求富贵功名,是要跟着上将军出人头地的,如果各方面都被郦食其压制,如何才能出头?
必须要表现才行!
陈平低声道:“上将军,平觉得如果乌氏倮真的有助月氏之意,对吾等来说是件好事。利用好他,或许能更容易的干掉河南地的月氏主力。”
“陈生所言甚是。”
赵佗点头,眼中闪过一缕精芒。
……
至于乌氏倮对于这一次征伐月氏之事,到底抱着怎样的态度,赵佗在第二天就清楚了。
第二日天气不错,赵佗要前往诸郡骑兵的驻扎地,结果发现乌氏倮早早就等候在自己的营帐外。
“上将军初来北地,吾当为向导,为上将军引路才是。”
乌氏倮十分热情。
赵佗眼眸微闪,嘴上笑道:“那就有劳乌氏君了。”
司马良亲率五千兵马护卫,簇拥着赵佗和乌氏倮浩浩荡荡的向十余里外的骑兵营地行去。
在路上,两人聊了一些本地风情后,又不免将话题聊到长城外的月氏身上。
“月氏之俗,颇与匈奴同,其孩童幼时便能骑羊射鸟,长大纵马奔驰,皆为草原骑士,其人口数十万,控弦之士十五六万,乃是河西霸主,在草原沙漠上驰骋纵横,无人是其敌手,就连匈奴也要退避三舍。”
“吾观上将军此番征伐,北地的骑兵不过两万人,如果守长城要塞,月氏自不能敌。”
“但如果出塞作战,在那茫茫草原上,这两万骑加上十余万步卒恐怕有些难敌胡人。我思来想去,都不知如何破敌,上将军乃是我大秦名将,想来已有破敌之策。”
乌氏倮忧心忡忡,看上去一副为国事操心的模样。
赵佗眨眨眼,看着眼前身着黑色秦衣,头戴高冠的乌氏倮,心中暗暗摇头。
外面的衣冠穿的再好,也难掩他胡人出身的秉性。
这乌氏倮啊,离昌平君那样的高手可是差远了。
乌氏倮说话直接,一来就问破敌之策,这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盘,赵佗哪能看不出来。
不过这也很正常,毕竟只是个贩卖牛马起家的鄙人牧长,虽有些小智,终究不如真正的政场高手。
赵佗笑着摇头道:“乌氏君问早了,我初来乍到,大军尚未集结,对月氏的情况也还不甚了解,哪想的到什么破敌之策啊,还要乌氏君多多为我搜集情报才是。”
乌氏倮沉声道:“上将军放心,我会派人将河南地的月氏兵力和部署尽快收集回来,以报上将军知晓。”
赵佗点了点头,他没有看乌氏倮,而是望着远处扎下的成片营帐。
“不过我认为就像乌氏君说的,我大秦步卒多而骑兵少,纵使集结各边郡骑兵,再征召戎人之骑,不过两万骑,远不如月氏之骑众多。”
“如果在草原上对战,步卒发挥的作用不大,正面对战怕是要落在下风,所以我觉得还是分开攻打,以强击弱为好。”
说到这里,赵佗似乎来了灵感。
他转头盯着乌氏倮,略带兴奋的说着:“乌氏君不是说河南地的月氏,分为两部翕侯统领吗?”
“咱们可以用计进行挑拨分化,两部翕侯的骑兵加起来有六七万,数量远胜我秦国骑兵。但分开后,他们每一部的骑兵数量就不多了,届时我军就可以保持优势军力,将他们各个击破,如此胜利可期。”
“这其中的事项,乃是郦先生专长,我会让他负责,到时候恐怕还需乌氏君襄助。”
“上将军客气了,以多打少,赢取胜利,上将军果真深谙兵法之道,此战有用到我乌氏的地方,尽管开口便是。”
乌氏倮开口允诺,满嘴称赞。
赵佗点点头,看到远处已有骑兵行来,那是前来迎接的诸郡骑兵将领。
他在离开前,似是无意的说道:“最怕的还是月氏人集结大军,如果他们将手下数万骑兵尽数集结于一处,来和我军作战,在草原上,想要以步卒为主的秦军战胜这么多骑兵,很难啊。”
说着,赵佗对他拱了拱手,下车上前,去见那些已经下马走来的骑兵将领。
乌氏倮本能的想要跟上去,却被郦食其笑呵呵的伸手拦道:“军营重地,全以军法治理,若有不开眼的守卒误会了乌氏君就有些不好了。”
“是我莽撞了。”
乌氏倮笑了笑。
他并非军中职务,按照秦法,确实没有进入军营的资格。
他的目光看着前方的年轻将军。
脑海里浮现的是这位上将军的破敌之策。
挑拨分化,各个击破。
秦军骑兵少,最怕的就是月氏集结所有骑兵来对战。
第五百三十六章 :守法之将
将乌氏倮的事情交给郦食其处理,赵佗就带着陈平等亲信向前方的骑兵所在走去。
那些迎上来的骑兵将领,立刻下马,向赵佗行礼。
“下吏上谷郡骑司马郭青,见过上将军。”
“下吏太原郡骑司马刘夯,见过上将军。”
……
骑司马,是郡尉下辖的属官,秩千石,主掌郡内骑兵征伐与屯守之事。
这一次赵佗攻取河南地,骑兵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战力,所以秦国征召了数郡骑兵来此,都由原属郡的骑司马负责统率。
北地郡聚集的骑兵数量在两万左右。
除此外,在上郡和陇西郡的偏师处也各有数千骑兵聚集,基本上是将秦国关西和北部边郡的骑兵掏了一空。
“昨日本将入北地,尔等为何不前往义渠迎接?”
赵佗看着面前的诸位骑司马,淡淡开口,面无表情,让人看不透他的意思。
这话说出来,身后的陈平略微一愣,然后像是想到了什么,眼中带了些戏谑。
那些骑司马却是吓了一跳,看着眼前面无表情的上将军赵佗,顿时手脚无措,暗暗叫苦,以为这位上将军是嫌弃他们不懂事不上道,这是要寻事立威了。
新官上任,立下马威。
这是军中常有的事情,他们可看的多了。
太原郡骑司马刘夯忙叫冤道:“吾等本欲前往义渠迎接上将军,都因上谷郡的郭司马所阻,并非吾等怠慢,还请上将军息怒。”
“是呀,吾等皆是听郭司马之言,故未曾远迎,还请上将军息怒。”
有这位刘司马带头,其他几位骑司马连忙跟着说,趁机推卸责任。
赵佗的目光,落到众人所指责的上谷郡骑司马郭青身上。
这人三十余岁,面黄短须,面对众同僚的指责,脸色有些僵硬。
见到赵佗的目光望过来后,他一抱拳,开口解释道:“禀上将军,按照军法,无将令,不得擅动。末将未得军令,故不敢擅自离营。”
话很短,能看出这人不是话多之辈。
赵佗继续问道:“你不来迎接本将就算了,为何还要劝阻其他人勿要前来?”
刘夯等骑司马都一脸幽怨的看着郭青,有些后悔自己昨天咋就听了他的话,还因此怠慢惹恼了上将军,万一这上将军记仇,那可就惨了。
郭青镇定说道:“禀上将军,因为此处士卒约两万人,分别来自数郡,相互之间言语习俗不通,常有纠纷。若是诸司马皆走,此事不仅违背军法,更无人统率各部士卒,难免有隐患之处,故而我才劝阻各位司马,还请上将军见谅。”
赵佗点了点头。
他昨天率军前来义渠,按照人情世故,这些即将被他统领的骑司马全都该前去迎接才是,最终却无人到场。
他想到此中定有严守军法之辈,如今一试,果真找到了这人。
“很好,郭司马严守军法,能顾大局,今擢升为骑将军,统辖此处两万骑兵。”
赵佗声音平静。
这两万骑兵都是从各郡调来的,相互之间互不统属,并没有直接的领导关系,正要由他选出一个裨将军来统领。
如今一看,这严守军纪的郭青就很合适嘛。
这命令一下来,刘夯等骑司马全都愣住了,都是满脸无语,没想到上将军居然来这招。
他们心中也有些庆幸,幸好昨天听了郭青的话,没有去义渠迎接,要不然看这位上将军的性格,怕不是要被斥责一顿。
郭青也有些惊讶,反应过来后,立刻向着赵佗行礼道:“末将遵上将军令。”
“嗯,郭将军引路吧,本将巡营,看看军中的将士们。”
赵佗伸手,让郭青和众骑司马在前面带路,巡视这支将在日后发挥巨大作用的军队。
骑兵的营寨,设在义渠城以北的一处黄土塬上,是满地沟壑中难得的一片平坦草原,一眼看去广袤无垠。
原本这里有一些戎人部族居住,因为秦军骑兵的到来,郡守李举将那些戎人部落迁走,将此地留给秦军骑兵,作驻扎和训练之处。
秦军的两万骑兵分别来自上谷、雁门、太原、代郡等地。
其中上谷等郡的骑兵,大多听过赵佗的威名,但因为处于边郡,他们甚少参与秦军征伐六国的战斗,没有在赵佗麾下待过,所以目光中虽带好奇和敬畏之色,难免有些疏远。
唯有代郡那些骑兵,看到赵佗巡视,许多人眼中露出感激,态度明显不同。
“代郡骑兵,可为我之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