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起飞的东君
正说着,有使节入营递交战书。
王翦将那绢帛扫视一眼,大笑道:“这不就来了。”
第四十六章 :北上
燕国下都,武阳。
“什么,王翦拒战?”
燕丹怒吼出声,将手里的帛书揉成了一团,狠狠扔在地上。
一旁的代王赵嘉撇撇嘴,说道:“太子何必气恼。管他王翦战与不战,我军只管据守武阳。此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只需数万人便可在此挡他百万大军,何必非要去和秦军野战。那王翦屯军不进,早晚会被秦王斥责,届时我等只需据城而守,必能在这武阳城中耗死秦人。”
燕丹冷冷的瞪了赵嘉一眼,这家伙说的什么屁话。
若是能守城,谁愿意冒险去和秦军野战?
冷兵器时代,攻守城池,守城的一方占据极大优势,特别是武阳这种坚城,几万人据守,就能挡住敌人数十万大军。
但这不是燕国耗不起了吗?
不仅是辽东方面出现警兆,东胡将大举入侵,需要辽东边军回援。
更重要的是就如父王所说,燕国这几个月耗费了大量粮草,加上春耕在即,若是不尽快结束这场战争,燕人无法安心耕种,别说耗下去,到下半年连一粒粮食都拿不出来。
还有这赵嘉打的什么意思,真以为他燕丹不知道么?
去岁赵国卒灭,赵嘉带着一群旧贵族跑到代地称王,重新聚集了数万兵马和十数万百姓。
但他手下的地盘不过三百余里,又兼年年饥荒,只能跑到上谷郡屯兵,嘴上说是要和燕国联手,吃食却全靠燕国供给,如今更带着人跑到武阳城来,名为联合抗秦,实际也是蹭吃蹭喝。
如此多的人吃马嚼,就算燕国之前略有积蓄,但也扛不住这般消耗。
不过燕国如今还需要赵嘉手里的兵马,想到此,燕丹缓和道:“代王说的有理。但我军粮草已不敷使用,更加上辽东告警,必须与那王翦决战。”
“若是他不来呢?”赵嘉问道。
“不来,那我们就渡过易水,去主动将那秦军打垮!”
粗犷蛮横的声音响起,一个身高八尺,披着铁甲,满脸络腮胡子的大汉走了进来。
秦无忌。
他是辽东边军的统帅,燕国名将秦开之后,亦是秦舞阳长辈,多年来驻兵辽东,率领燕国辽东军将东胡、高夷、濊貊这些野人打的屁滚尿流,十分有自信,是当今燕国一等一的名将。
秦国?
亦不过是西戎蛮夷之邦,和东边的野人想来也差不多。
听说秦军号称无敌于天下?
之前还不是被赵国的李牧打的屁滚尿流。
王翦,李牧的手下败将罢了。
而我秦无忌,百战百胜,乃天下名将。
所以秦无忌丝毫不怕,他觉得自己就是燕国的李牧。
不,他更要成为先君秦开或是昌国君乐毅那般的人物,一战破王翦,再战灭秦国!
……
咚!
鼓声在营中敲响。
赵佗率先惊醒,一声呼唤,帐中诸人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早已对金鼓变得敏感,纷纷起身,穿戴甲衣,寻找兵刃。
当五鼓之后,众人已吃过朝食,在各级军吏的指挥下,走出营地,在旗帜下结成一个个方阵。
一骑白马的李信飞驰而来,在他身侧,两位校尉紧紧跟随,其下的众军候则是已经将手下军卒集合完毕。
李信身穿甲胄,站在典兵台上慷慨激昂,似乎在说一些出兵誓词,但庚什所在的位置偏后,又背着风,听不清楚,只能看到最前方的方阵发出一声声呼喊。
“必胜!”
“必胜!”
激昂振奋的情绪在军营中蔓延,形成声浪一层层传递,哪怕赵佗身处后方,亦被那股情绪所感染,体内的血液都沸腾起来。
他左右四顾,见柱和黑臀等人亦在振臂高呼,甚至就连一向沉默的涉间,脸色都微微泛红,举起了手。
军队!
一入军中,便不再是单独的个体,每一个人的性命、情绪全都相连在一起。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随着色彩鲜明的将旗向着东方而去,各营以千人为单位按着行军阵列,开始拔营东进。
赵佗目中泛着光,一边指挥庚什众人迈动脚步,一边回忆着这段时间得知的军情。
据说数日前上将军已经派副将辛胜夺取易水以西的桑丘等重要城邑,兵临南易水,但却止步于此,并未渡河攻击易水东岸的燕长城,似乎是在等候着什么。
有小道消息传言,燕人已经连下战书,要在易水之西,主动与秦军做生死决战,一战而定乾坤。
赵佗不知道这消息的真假,但如今连他们这只后备部队都开始动作,想来离决战不远了。
“此战王翦必胜,然后如秋风扫落叶般将燕地席卷,最后合围蓟城,打下燕国首都。不过燕王会逃到辽东,等到灭了楚国后,秦国才会腾出手来将燕、代一起消灭”
赵佗脑海里回忆着学过的历史知识,这场战争秦国必胜,所以赵佗只需杀敌立功就够了,不用操心大的局势,这可是难得的顺风仗。
就在这赵佗心中盘算的时候,他却发现情况有些不对劲。
“不对,这不是通往桑丘的路,怎么是往正北方走的。”
赵佗之前就是跟着难民跑到桑丘附近,才被招进荆轲车队中,所以他认识那条路。
按理说王翦大军屯驻于桑丘,燕人就算要决战,也该在那附近才对,他们这只后备部队却避开前往两地的道路,走向另一条向北的小道。
莫非他们并不是去支援王翦?
答案在一个时辰后揭晓。
彼时这支军队已经偏离官道很远,到了一处没有人烟的山谷中。
到了这里,就不怕走漏军情。
将军李信站在高处,向他们陈说此行的目的,风儿将声音带入赵佗的耳中。
“上将军已诱出燕人,将在易水之西决战。”
“我部不需参与此战,因为上将军另有重任。”
“在两军对决之时,我部将绕开战场,北上渡过易水,直扑燕南长城,将其攻克,堵截燕军回逃之路,将燕代溃军绞杀!”
“此战,我秦军必胜!”
“秦军必胜!”
“秦军必胜!”
……
随着李信话语落下,无数激动的声音响起。
赵佗亦惊讶莫名。
他的第一反应是王翦太自信了。
这位老将军不用秦王派来的这支增援部队,也有正面击败燕、代联军的信心。
与此同时,赵佗也不由赞了一声“姜还是老的辣”。
大军正面对决,奇兵绕后偷家。
正面战场打赢了,他们这只奇兵便可断联军后路,绞杀溃军,消灭燕代有生力量。
反之,如果两军正面战场僵持不下,偷家的奇兵夺下燕南长城,被断掉后路的燕代联军势必军心大乱,为秦军所破。
至于正面打输,可能吗?
第四十七章 :踵军
大军出动,并非一股脑一窝蜂的挤在一起往前走,而是有严格的行军之法。
按当今邦尉府传下的制度,行军之法,要分成兴军、踵(zhǒng)军、大军和分卒四个部分。
所谓兴军,便是常说的先头部队,多为轻骑组成,有强大的机动能力,他们分成好几个单位,相距数里,负责探查前方敌人,传递军情。
李信所部的兴军有五百人,其中两百人骑壮马,上着短甲下穿紧口裤,头上带着皮冠,马上挂有弓箭,是这支奇兵里最精锐的部分。余下三百人则是不穿甲胄的士卒,便于山地河谷行动。
在兴军之后,则是有近三千人的踵军,均只穿皮甲,跟在兴军之后数里距离,一旦前方的兴军发现敌人踪迹,当信息传递过来时,踵军便要迅速上前,若是敌少便将其击溃消灭,若是敌众,便为大军争取时间。
之后的大军拥有最庞大的军力,亦是将旗和辎重所在,所以行动略缓。
至于分卒,则是在大军两侧各安插一队兵马,与中央大军平行而进,这一来便可掩护大军侧翼,或是在战斗胜利时追亡逐北,当做机动力量。
分成如此四部,互相配合,首尾相应,堪称完备。
而赵佗所在的千人便被划入踵军之中,踵军的主将便是校尉桓昭。
“阿佗,我悄悄听屯长说,四部之中,最容易立功的便是兴军和踵军。但兴军太过危险,反倒踵军进可攻敌退可坚守等待大军支援,一般不是将军的嫡系是不容易分配到这个位置上的。我看是不是那李将军看重你,才将咱们分到踵军来?”
黑臀跟在赵佗身后,一边在山路中行进,一边神秘兮兮的说着。
赵佗心中一动,想起李信之前对自己的勉励,不过他还是摇头道:“休得胡说,将军可不会对我这种小卒徇私,你刚才这番话若是传出去,恐怕要受军法处置。”
“不说了,不说了。”
黑臀缩了缩脑袋,但那双溜溜转的眼睛表明他不相信赵佗的话。
赵佗懒得理他,因为在向导的引领下,他们一直行进的山谷道路终于到了出口。
前方是一片开阔的河岸湿地,往前数十米则是一条顺着东南流淌的河流。
南易水!
世所谓易水者,共有三条,分别为南易水、中易水和北易水。
南易水位于燕赵交界,是燕国对抗赵国的天然防线,几代燕王又先后顺着南易水往东南方向修建了绵延五百里的长城,将这道防线巩固,不仅防御赵国,亦是抵挡齐国北上的重要壁垒。
如今燕代联军主动放弃这条坚固的防线,渡过易水与秦军交战,不知修建这条长城的历代燕王得知此事会是什么表情。
不过此时的赵佗可管不了这些,因为军令来了。
随着前方兴军处有骑兵回报,踵军前队出现一阵骚动,紧接着,最前方的一个千人阵列加快脚步,跟随那骑兵继续北上,而赵佗所在的千人和后方殿尾的千人则留在原地。
吕百将兴奋的从前方快走过来,一边走一边传达他们这一百人队即将开始的任务。
兴军一部已经在北边数里的浅水处渡过易水,之前离开的那支千人亦会渡河过去,佯攻那一段长城,将附近长城上的驻守燕军都吸引过去。
而剩下的两个千人只有一个任务,夺取对面那段被调走了兵力的长城!
赵佗瞪了黑臀一眼,这厮刚才说踵军容易得功劳,这话倒是没错,他们这一队是挺容易的,但前面那支佯攻的千人,恐怕会死伤惨重。
“什伍相连,听从指挥,不得轻易追逐敌人,不要抢首级!”
吕百将再次宣告军纪,说完之后两位屯长也再次强调,特别是对那些刚入伍的新卒。
没办法,对于屯长、百将以上的军官来说,他们想要升爵,需要的是集体战功,而不是单独的首级。
而且有一条最变态的规定,就是斩首人数必须要多于这个百人队的死亡人数才行。
如果死的人比斩首数还要多,别说升级了,还得接受处罚。
其实什伍中的小卒也是同理,如果同一什伍的死亡人数比斩首数还要多,不仅无功,还要受罚。
所以吕百将必须要多次强调,就怕那些愣头青为了人头一味冲杀。
不仅不顾袍泽,若是不小心送了人头,什伍同袍还得多杀一个敌人才能抵偿回来。
当然不同的情况也不可能一概而论,比如先登死士,或者刚才佯攻当做诱饵的千人士卒,在功劳算法上就不一样。
“大家一定不要乱跑,听我号令,该冲就冲,不要轻易追杀,也不要私自后退!”
赵佗也向庚什众人宣示了一遍。
十人中,柱和西乞孤上过战场,两人微微颔首,脸有些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