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 第151章

作者:起飞的东君

  “声西击东?”

  楚将脸色大变,知道自己中了秦人的奸计。

  “去东城!快去东城!”

  初冬的雾气是秦军发动进攻时最好的掩护,当平舆的楚军被城西的佯攻吸引过去时,平舆东门外,那白蒙蒙的雾中,一队又一队的秦军士卒在鼓点声中,迈着整齐的步伐,扛着简陋的竹木梯子发动了攻击。

  因为城内守卒大都往城西支援去了,驻守在东城墙头的百余楚卒,只一个回合,就被淹没在雾中涌出的黑色浪潮下。

  秦军先登士卒冲上城墙,百余楚军逃跑了一小部分,剩下的尽数被砍杀在城墙上,殷红的血顺着湿润的墙面往下流淌。

  东门被先登士卒打开,一队又一队的秦军鱼贯而入,迅速控制了整个平舆东城。

  同时,楚将闻听城东被攻,惊慌之下又调了城西的五百士卒,亲自率领去支援城东,结果他们才走到一半,刚刚离去的西城城墙就被薄雾中冲出的秦军步卒攻下了。

  东西两门被打开,数不尽的披甲秦人从雾中涌来。

  守城的楚将呆呆的看着这一幕。

  他口中喃喃:“一战而破城,吾之错也。”

  身侧短兵忙叫道:“将军,如今北门还在吾等手中,咱们快从北门逃吧。”

  楚将摇了摇头,叹道:“昔日吾之先祖城濮战败,以自刎谢罪。我今日无能,转瞬之间就丢了平舆,还有何面目回去。”

  说着,这楚将拔出佩剑,在那五百楚军惊愕的眼神中,干脆利落的抹了脖子。

  当清晨的雾气缓缓散去,李信带着辛梧、赵佗等麾下将吏,率领着中军来到平舆时,这座小城早已被秦军的先锋部队拿下,城中守卒尽数被砍了脑袋,成为军功数字。

  “尔等看我没说错吧,楚军,何其弱也!”

  李信指着插在平舆城头的黑色旗帜,对众人大笑道:“我这大军还在路上,只以五千先锋就拿下了平舆。以此观之,这楚国腹地的城邑如何能阻挡我前进的步伐!”

  “诸君,你等且睁大了眼睛看着,我李信将带着你们驰骋在淮水之地,踏碎楚人的城邑,将我秦国的旗帜插在那寿春的王宫上!”

  在李信意气风发的声音下,诸将皆俯首应和。

  唯有赵佗,越发忧虑起来。

  平舆攻的太快,五千先锋一个突袭就打下此城,更让李信认为自己的策略可行,心中的傲慢在这一刻达到极致。

  李信认为他的奇袭之策,楚国无人知晓,楚人不会有任何防备。

  但赵佗却知道,那场军议上,面带笑容静静倾听的昌平君肯定会有动作。

  李信的奇袭路线,怕是早已摆在了项燕身前的木案上。

  此刻的李信,已经是一只脚迈到了悬崖边上,再往前,等待他的将是万丈深渊。

  “李信提拔我,信重我,待我如同兄弟手足,甚至为了我不惜贬谪李由,也不怕开罪李斯。如此恩情,我又岂能再沉默不言,亲眼看着他万劫不复。”

  望着前方极度骄傲的年轻主帅。

  赵佗眼中涌起一抹坚定之色。

  今晚,在这平舆城中,他就要对李信强谏。

  他想救李信!

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思路

  李信这支奇兵,号称三万关中精锐车骑。

  实则骑兵是万余人,车兵是八百乘。按秦制,一乘战车上有甲士三人,后方跟随的徒卒八人,所以车兵和骑兵加起来,约两万人左右。除此外还有一万关中步卒,加上征调来的赵佗麾下一曲五千人,秦军总数是三万五千人。

  如今,除了李由带着五千关中步卒,在后方押送来自上蔡的粮秣缓缓行来外,剩下的三万人皆屯聚在平舆。

  城中屯不下李信的三万士卒,大军在城外平地处扎营立寨。

  一路从上蔡奔袭百余里而来,纵使秦军先锋一战就拿下了平舆,但士卒们还是疲惫不堪,一口接一口的喘气。

  李信下令大军在平舆休憩一晚,用城里的粮秣蔬肉来飨宴士卒,借以恢复兵卒的精力和士气。然后就等到明天一早,拔营启程,去攻取平舆东面约两百里的寝丘。

  临近傍晚时分,赵佗安顿好营中事务,嘱咐涉间、黑臀巡视军营,不得懈怠后,他就向李信所在的主帅大帐走去。

  赵佗很清楚,这一次由李信主导的秦国伐楚之战,必定失败。

  李信这边,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和蒙恬被楚军追击,战死七个军候,士卒损失更是不计其数。

  而在赵佗所处的这个时空,虽然他谏言秦王政,将蒙恬换成了蒙武,但影响不了大局。昌平君的叛乱是不会改变的。

  赵佗估计在当今形势下,昌平君这个内鬼有很大可能将李信的策略泄露给楚人,如此一来,李信所遭遇的风险将比历史上还大。在奇袭路线被楚人得知的情况下,李信的这支奇兵极有可能被楚军来一出关门打狗,让项燕围杀在楚地。

  继续走下去,赵佗和李信,都有着殒命的风险。

  如今他们已经到了平舆,尚处于秦楚边境,还有回头的可能。但若是再往前,去进攻两百里外的寝丘,那就将进入楚国腹地。

  越往里走,在战略上就越难改变。

  而且随着李信获得的胜利越来越多,他听取谏言的可能性就会越来越小,自大与傲慢将吞噬他的内心,让李信不会再听取任何人的建议。

  这里,也是赵佗最后的机会。

  “赵军候?”

  赵佗走到李信帐外,正遇到裨将军辛梧从里面走出来,他见到赵佗在这里等候,开口唤了一声。

  赵佗不敢托大,忙道:“下吏见过辛将军。”

  辛梧面色不太好看,他盯着赵佗,说道:“我虽然与你交谈不多。但你的事迹,我也常有耳闻。你在魏地的表现,可称通晓兵法,想来也知道李将军这个奇策有着怎样的风险,孤军深入,一旦出现问题,大事休矣。如今在平舆,吾等还有回转的机会,即刻挥师北上,就可以和蒙武将军汇合,重新围攻项城,稳妥的攻伐楚国。但若是继续东行……唉。”

  说到此处,辛梧叹了一声:“你是李将军的‘臂膀’,你说的话远比我管用,若是可以,你就劝劝李将军吧。”

  辛梧的爵位和职务都在赵佗上面,如今却用这种近乎求助的语气说话,可见他已经是没有任何办法了。

  赵佗默默点头。

  辛梧看了眼赵佗,又看了眼后方的帅帐,叹着气离去。

  “辛梧劝说李信失败。接下来,我想要劝李信,恐怕更加困难。”

  赵佗皱着眉,思索着接下来劝谏的思路。

  对于如今的李信来说,普通的谏言已经没有任何用处。

  蒙武劝过李信打仗要稳重,没有用,反被李信用斧钺威胁。

  赵佗劝过李信要考虑补给辎重、寿春城防这些实际问题,也没有用处,李信对此自有一番说辞,特别是如今李信认为钜阳的楚将会为他提供支持,恐怕更不会将这些问题放在眼中。

  所以赵佗今晚不能再说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那样只会徒惹李信厌烦生气,甚至激怒对方。

  这时,进去通报的短兵走出来,对赵佗拱手道:“赵军候,李将军有请,还请入帐。”

  “嗯,多谢。”

  赵佗点点头,在那短兵受宠若惊的表情中,向李信帅帐大步走去。

  捞开帐口遮挡夜风的帘幕,赵佗一进去,就看到李信黑着一张脸坐在案前,一看就知道他心情不太好。

  赵佗眼皮跳了跳,对他来说,现在可不是个好时间点。但没有办法了,这已经是最后的一夜,明日一早,李信就会率军前往寝丘,越到后面,劝谏成功的机会就越渺茫,而且时间恐怕也来不及了。

  “赵佗你来了。”

  李信愤声道:“你刚才进来的时候,可看到辛梧那家伙了。哼,此人果然也是和蒙武一个路数,张口稳妥,闭口稳重的,竟然想让我改变战略,北上去和蒙武汇合。可笑,连蒙武都对我低了头,他辛梧一个裨将军,竟然还敢对我指指点点,真是不自量力,你说是不是。”

  赵佗一进来,就听到李信一顿抱怨。

  他自然不会在这时候劝谏,而是跟着李信说道:“将军说的是,如今我军已经兵入平舆,破入了楚国侧翼,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怎能再北上和大军汇合。”

  见赵佗附和自己,李信脸色好看了不少,笑道:“还是你懂我。那项城有什么好打的,跟个龟壳似的,且里面的楚军聚集了好几万,再加上不断的增援,就算我有二十万大军,到了开春都不一定能拿下。与其硬攻项城,还不如另寻胜机,蒙武和辛梧这些人,就是老了啊,失了为将者的勇锐之气,哪知道我的心思。”

  赵佗附和着李信说了一会儿,见对方心情好了不少,便大着胆子说道:“将军精通谋略,此番奇袭寿春之策,自有一战定乾坤的胜算,让我十分佩服。自从在去年被将军亲点跟随伐楚,我也一路苦思冥想破楚之策,但一直没有想到办法,如今受将军的奇策启发,竟然灵机一动,心中有了一个思路,还望将军评判。”

  听到这话,李信不仅没生气,反而对赵佗的想法颇感兴趣,笑道:“你这小子一向颇有谋略,有何想法,大可说来听听。”

  “将军此番以奇兵从侧翼入楚,深入楚国腹地,除了可以突袭楚都之外。大可以在楚国腹地转战肆虐,攻击缺乏防备的楚国城邑,烧其粮草辎重,破坏楚人的军需储备。同时利用车骑优势,寻找支援项城的楚军,在野外将其歼灭。”

  “如此,楚国淮北之地被将军奇兵纵横驰骋,如同农田被战马践踏,楚人必定苦不堪言。若是楚王派军前来,人少,将军就可以用雷霆之势将其歼灭。若是人多,则以车骑优势避其锋芒,寻找机会分化截杀,把野外的楚军一个个消灭掉。”

  赵佗说到这里,也激动起来。

  “这样一来,楚国再无力支援项城,只能疲惫的派遣兵马来搜寻将军的踪迹。而项城处听闻将军在其后方肆虐,城中军心定然不稳,那项燕也要方寸大乱,这样就容易露出破绽,蒙将军便可寻机破城。若是项城一破,将军便可挥师北上,追杀楚军溃卒,歼灭楚国军力。”

  “依我计策,将军就可以将楚国的兵力歼灭大部分,只剩一个空虚的寿春,等待我大军围攻。”

  赵佗一口气将心中的计策说完,然后紧紧盯着李信。

  他想出的这个计策,算不上多好,甚至因为昌平君将会叛乱的缘故,最终歼灭楚军有生力量的战略目标肯定是完成不了,他赵佗说的,只是一个画饼。

  但总的来说,这策略又比李信奇袭寿春的奇策好上太多。

  李信临时改变策略,放弃突袭寿春,以攻击楚国城邑和歼灭楚军力量为主,就不会按照原定的路线前往寿春。

  这样一来,纵使昌平君真的将李信的计策泄露给项燕,项燕也只会按照原本的李信路线去堵截,最后肯定会落一个空。反而李信利用车骑优势,在淮北转战如风,只要秦军将哨骑放的够远,甚至还能提前发现前来堵截的楚军,从而避开或是找机会歼灭。

  如此便可破去昌平君泄露情报所带来的危险。

  第二,当然还是采用赵佗此策后,就不用再去寿春冒险了。

  寿春太远了,秦军在其附近被堵截围杀,一旦战败,他们想跑都没地方跑。反而李信在淮北转战,就算战事不利,真的在正面战场被项燕堵住,然后惨败。至少战败的地方离秦国的地界更近,逃跑起来,远比寿春来的容易,活下去的人肯定会更多。

  第三,则是昌平君在后方叛乱,李信在淮北,至少能更快的知道,距离也离淮阳更近,可以更加灵活的做出反应,不管是战略撤退,还是北上支援蒙武,都远比在寿春附近方便。

  在赵佗看来,光是这三点,就足以改变李信所处的必死之境。

  哪怕战败了,他们活命的机会总要大一点,秦军的损失也会更小一点。

  赵佗目光灼灼的盯着李信。

  他没有否决李信的奇策,而是提出了另一条,介于奇袭寿春和北上淮阳之间的新思路。

  这样一来,就不会激怒李信,反而多出了一个选择。

  接下来,就看李将军的了。

第二百二十章 :选择

  赵佗期待的看着李信。

  帐中静悄悄一片,帐外不时有夜风吹卷,发出“呼呼”的鸣叫声。

  李信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抬起头,那双眼睛盯着赵佗,目中的柔和之意不知在什么时候离去。

  他没有对赵佗的意见作出评价,反而淡漠说道:“你不想让我突袭寿春。”

  李信很聪明,也很敏感,一下就听出了这所谓计策的真正含义。

  赵佗说得天花乱坠,核心不过是想改变他的既定战略。

  见想法被李信说破,赵佗也不否认,默默点头。

  “你赵佗虽然嘴上附和着我,但实际上认同的是蒙武、辛梧的打法,认为我突袭寿春乃是不智之举,一着不慎就有覆军之危。你不想让我去,但你很聪慧,不会像辛梧那般直接劝诫,而是想用这种迂回的方式来劝我改变。”

  李信淡淡说着,目中涌出失望的神色。

  “赵佗啊赵佗,你终归是不理解我。你们这些人总是要考虑这样的风险,那样的风险。但战争,哪有那么多可考虑的。战机,转瞬即逝。”

  “昔日武安君伐楚,亦是率数万之师,孤军深入楚国腹地,不带粮秣,只掠取楚人粮草补给军需。他一路所过,拆毁身后的桥梁,焚烧渡河的船只,断掉了自己的后路,让士卒心存一往无前的必死决心,如此方能一举破鄢,二战亡郢,吓得楚人迁都东逃,建下了不世奇功。”

  “若是武安君当年也像你们这样的畏前惧后,那我秦国现在还在南郡和楚人纠缠,哪能走到今日鲸吞天下的地步。”

  赵佗明白了。

  李信是彻底迷失在武安君昔日的神话中,纳了白氏女的他,早将自己和白起对标上了,他这所谓奇袭寿春的策略,其实就是当年白起攻楚所用的“掏心战术”的翻版。

  只是他李信,真能比白起吗?

  “去年在燕地,你献上辽西截杀之策,诸将都认为太过冒险轻率,但我最后却同意了,不是我那会儿有多么相信你的计策。而是你那种勇锐的气势让我很欣赏,在你的身上,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说到这里,李信摇头轻叹道:“可惜,你终归和我不同。此战,我既然定下了突袭寿春的策略,就不会改变。你的策略很好,但却不是我想要的,你回去吧。”

  说完,李信低头,盯着堆放着军情简牍的木案发呆。

  帐中静默一片。

  不一会儿,李信抬头,见赵佗依旧没走,不由皱眉道:“怎么,你还想再劝?”

  虽然这眼前的少年深得他喜欢,但若是要以此得寸进尺,妄想改变他既定的战略,那李信绝不会放纵对方,定要好好训斥一顿。

  然而出乎李信的意料,赵佗接下来说出的话让他惊讶。

上一篇:高天之上

下一篇:玩转那座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