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将 第132章

作者:起飞的东君

  但也从另一方证明,尉缭对赵佗充满了信任,才会在他面前说这些。

  或者说,尉缭之所以如此,是抱着某种目的。

  见赵佗低头不语。

  尉缭笑道:“看吧,作为李信的‘臂膀’,见我说这些,却没有当场反驳。我就知道你小子心中也是如此想的,你虽年少,但行事却颇为老成。对于此番李信伐楚,也不看好吧。”

  赵佗见被看穿,便点头道:“楚国太大了,其东濒于海,南及于百越。数十年来虽连连战败,但土地尚有数千里,其八百年的底蕴尚在,想用二十万人灭楚,确实困难。”

  尉缭叹道:“如果是以一老将为统帅,率二十万人伐楚,就算难灭其国,想来也会如王贲去岁那般,得不少城池,或是与楚人相互僵持,于整体并无大碍。但这半年来,我观那李信行事越发轻率,并非主帅的合适人选啊。”

  随着尉缭的解释,赵佗也明白了对方的担忧所在。

  当初秦王政在伐燕归来的庆功宴上,当场拍板让李信为主将,率兵二十万灭楚。

  尉缭当时虽心知不对,但在那种庆功的场合下,他可不会当场进言,折损秦王政的面子。

  秦王政虽然是当世明主,会听众臣之言,但其性格中始终有着霸道的成分,一旦自己认为可行且下了决定的事情,是很难被人改变的。

  特别是在连续灭掉几国后,他心态越发骄矜,认为灭楚不难。

  不仅是这位君王,就连李斯、隗状、姚贾这些不擅军事的重臣,也都被接连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个个看好此战。

  后来,王翦告老回乡。

  尉缭便明智的闭住嘴,一边统筹国内军事,为伐楚做准备,一边观察作为统帅的李信和整个秦国的情况,希望自己的判断有误。

  结果他发现,当今秦国,由上到下所有人都处于骄矜的状态,自李牧死后,秦国连续几年的胜利,早已让秦人忘记了战争的凶险。

  当今秦国,上到秦王下到底层的秦人,他们都忘记了。

  战争,是有可能被打败的。

  而作为主帅的李信,更是勇则勇矣,却轻率好战,作为一员猛将还行,但作为主导灭国大战的统帅大将,那就差远了。

  征发的兵力不足以灭楚,君王将吏心骄傲慢,主帅轻率好战,而敌人还是个八百年的万乘之国。

  尉缭作为兵法大家,仔细分析后,发现了秦国还未开始征伐,就已经有了失败的苗头。

  他曾亲自找过秦王政劝谏,希望秦王政在这场战争中能更加谨慎一些,但骄傲的秦王政虽然嘴上应着,其眼中的的傲慢却让尉缭知道,他的建言没有用处。

  赵佗知道尉缭身上的疲惫从何而来了。

  作为主掌一国军事的邦尉,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个国家,将要去打一场极有可能失败的战争,这种明知结局却无法挽救的感觉,是真的很折磨人。

  “连尉公都无法说动大王,我这区区小将也没有办法啊。”

  赵佗两手一摊,他能感受到尉缭的无奈,所以他昨日也只敢在副将上面下功夫,丝毫不敢提李信之事。

  尉缭沉声道:“当今无人能劝动大王,但李信那边,或有可能改变一二。你被李信称作‘吾之臂膀’,更被其点名一同伐楚,可见他心中对你极为喜爱,你若劝说一二,或许能起到一些作用。等到上了战场,希望你能辅助李信,稳重行事,莫要轻率而动。”

  赵佗懂了。

  尉缭今日找他谈话,原来是想通过他从李信那边想办法。

  赵佗想起灭燕之战时,李信在那军帐中骄傲自信的模样,不由面露苦笑。

  那家伙,难搞啊。

  “赵佗,尽力为之。”

  看着那少年的身影走出屋外。

  尉缭深深叹了口气,双腿张开,不再保持作为一国邦尉的姿态,而是像他年轻时喜欢的那样,舒服的箕踞而坐。

  他双眼恍惚,想起自大梁初入秦国时,第一次见到秦王政的模样。

  秦王政初见尉缭,听他言论,就知道这个魏国人是当世大才,对尉缭尊敬有加,常常问询,为了显示对尉缭的恩宠,秦王政甚至让尉缭享受和他一样的衣服饮食,穿丝衣华服,食山珍海味,出行坐御马乘舆。

  这样的姿态,相比六国君主昏庸的模样,可谓当世一股清流,堪称明君英主。

  但尉缭并未被秦王政的姿态迷惑,他私下曾对这位礼贤下士的君王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秦王为人,蜂准、长目、挚鸟膺(yīng)、豺声,少恩而虎狼心,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我布衣,然见我常身自下我。诚使秦王得志于天下,天下皆为虏矣。不可与久游。”

  尉缭喃喃着,口中再次说出他当年的评语。

  那时候,他便知道秦王政此人,不可久交,便私下准备离开秦国。

  结果此事被秦王政察觉,命人将他强请回来,对待尉缭的姿态越发谦恭。

  “寡人有欲统一天下之志,横扫六国之心。还请先生为我秦国邦尉,主政军事。寡人必对先生言听计从,望先生勿要弃寡人而去。”

  秦王政恳切的声音犹在尉缭的耳边回荡。

  那时候的尉缭,不知道是被秦王政诚恳的姿态打动,还是被秦国邦尉的职位所吸引,欲要一展所学,这才留了下来,担任了秦国邦尉。

  尉缭入秦,辅佐秦王政改革秦国的军事制度,并继承和发扬当年吕不韦的“义兵论”,让秦国在对六国的征战中越发顺利,终至如今鲸吞四国,已得大半天下。

  如今的秦国,已经不再是当初秦王政刚刚掌权,政局不稳的西方之国。

  如今的秦王政,也不再是当初那个虚心求教,礼贤下士的君王。

  “居约易出人下,得志亦轻食人。”

  当今的秦王政,就像尉缭当年所说的模样,在灭了数国之后,他已经出现自大骄横的端倪,再也听不进尉缭的忠言良语。

  若是天下尽归秦国,秦王政成为天下唯一的君王。

  那世间,还有何人能忤逆这位君王的意志。

  天下万民,都将成为他的臣虏。

  “秦王既骄,不听吾言,此处不可久留也。”

  想到这里,尉缭只觉全身疲惫,这么多年下来,他其实也累了。

  他想起昔日在大梁城的里闾酒肆之中,与好友饮酒高歌,欢纵起舞的时光。

  他想念魏地那熟悉的山林池沼,水土风物,甚至魏地女闾中那些女子的一颦一笑。

  人岁渐老,就会越发思念故土。

  尉缭抬首望向东方,那是大梁的方向。

  “曼余目以流观兮,冀一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他嘴里喃喃着当年三闾大夫被流放时所作的“哀郢”之辞。

  魏国亡了,大梁没了,但那片土地,还是他尉缭真正的故乡啊。

  他对屋外唤道:“王敖。”

  “弟子在。”

  王敖走了进来。

  尉缭看了眼屋中熟悉的陈设,幽幽叹道:“我有离秦之心,此番伐楚后,不管胜败如何,都欲舍邦尉之职而去,你可愿从?”

  王敖拱手道:“先生去何处,弟子便去何处。”

  尉缭笑道:“善。”

第二百零一章 :白氏女

  “他去尉缭府上了?”

  秦宫中,一处略显幽暗的屋子。

  秦王政望向屋中侍立的中年男子,声音有些冷冽。

  姚贾点头道:“是邦尉遣其弟子王敖主动相邀。”

  “嗯。”

  秦王政闭上眼,不知在思考着什么,屋中静悄悄一片。

  良久后,秦王政自语:“我大概知道尉缭找赵佗何事。他之前劝我此番伐楚,需要慎重考虑,说李信太过年轻,以他为统帅,二十万兵力恐怕难以拿下楚国。虽未明言,但尉缭话中的意思,无非是在指责寡人轻率,用将有误,或者想说寡人自大了。所以他此番找赵佗,也是和此事有关吧。”

  话到此处,秦王政声音变得冰冷起来。

  “姚贾,你是否也认为寡人此番让李信伐楚,轻率了?”

  姚贾眼皮跳了跳,拱手道:“臣不擅军事,故不知军争胜负之道。”

  “不过据臣得到的情报来看,如今的楚国尚未安定,负刍篡位之后虽然安抚各地的贵族,但也有不少人对此不满,如今随着昌平君在淮阳活动,不少楚国内臣已经暗通我国。在这种情况下,有勇锐的李将军率兵伐之,有昌平君挑动楚国贵族叛乱,如此里应外合,想来就算不能一战灭楚,也能将楚国重创,此战几乎没有失败的可能。”

  “是啊,尉缭总说李信轻率,但李信后面不还有个昌平君吗?”

  “昌平君为我秦相近十年,行事稳重,有他为李信总理后方,我秦国大军的后路就有保障。哪怕李信伐楚时遇到阻碍,也可以依靠昌平君,慢慢与楚国相持。”

  “李将军虽然年轻,但还有成长的空间,寡人对此十分期待。”

  秦王政说到此处,又想到前日赵佗在殿中的话语,不由笑道:“算了,邦尉也是为我秦国着想,老成谋国之言,总是有些益处的。寡人便听那赵佗之语,让蒙武来做李信的副将。如此,有蒙武和昌平君为李信辅佐。这些老臣啊,总能安心了吧。”

  姚贾低首道:“大王所言甚是,如此安排,邦尉定无言语。”

  “对了,青阳之事如何了?”秦王政突然想到此事。

  姚贾脸上露出一抹笑:“回大王,那青阳的屈氏封君果真不愿交地,一直以借口拖延,楚王那边尚没有表态。”

  “哼,既然如此。你继续遣人催促楚国交地,同时派人暗中激怒屈氏的人。最好让他们先动手。如此,我秦国便能握着大义之名,征伐此背约之国。”

  “大王高见,只要楚人先动手,杀我使者,我秦国灭其社稷便是师出有名。”

  姚贾僵硬的脸上露出一抹笑,秦王政此招,将大义握于手中,确实很不错。

  秦王政抬头,看向南方,满脸冷笑。

  “区区青阳以西的几座城池,就想让寡人停下一统天下的步伐吗?”

  “负刍啊,寡人要的,是你楚国的八百年社稷!”

  ……

  赵佗从尉缭府邸回来后,就派人向李信府上递交了拜帖,准备第二天一早前往拜访。

  他此番被大王从魏地召回咸阳,除了秦王政听了他立下的功绩,想要亲自考察和询问他外。

  还有一个原因便是魏国既然灭亡,伐楚之战就要开始提上日程了。

  作为李信点名要求的‘臂膀’,也是秦王政看好的少年秦将,赵佗自然要回到咸阳,等到了秋收之后,再随李信参加誓师典礼,一同从关中出征。

  所以不管尉缭有没有嘱托,赵佗都必须要去拜访李信。

  到了第二天,赵佗再次抱着一只小羊羔,前往李信那位于秦宫不远处的府邸。

  李信的府邸。

  是在伐燕之战后,秦王政亲自赏赐给他的一处大宅。

  其占地广大,装饰辉煌,府中屋宇雕栏画栋,檐牙高啄,尽显其少上造爵位的高贵。

  虽说由李信主导的伐楚之事,在目前还只有秦国上层公卿和一些高级秦将知晓。但那些“嗅觉灵敏”的咸阳大族还是如同秃鹫闻到腐肉的味道一般,蜂拥而至。

  王翦告老还乡,李将军年轻壮勇,深得秦王喜爱,此时不来巴结,何时来巴结。

  李府之外,车水马龙,有不少咸阳勋贵豪族,前来拜访,日日不息。

  赵佗来到此处时,见到那府前马车碾过的痕迹已深入地中,不由唏嘘。

  都不需要进去,光看这府外的场景,就可知李信这段时间在咸阳混的非常好,是人人都想拜访的炙手可热的新贵。

  而且不同于赵佗的婉言拒绝,李将军对于这些巴结的大族,基本都是来者不拒。

  赵佗甚至听说,李将军在这段时间纳了好几个妾。

  什么甘氏、杜氏、孟氏,甚至还有来自白氏的女子都相继进入李府中。

  “荀子曾说‘物禁大盛’,事物兴盛达到极点,就会由盛转衰,不知道此番伐楚后,这里的府邸是否还会有这般兴盛之景。”

  赵佗心中暗叹,对于早已知道结果的他,心情一直很沉重。

  连功大如王翦都主动告退,名盛如尉缭也劝不动秦王。

  赵佗虽是来自后世,也很难改变大局,那是涉及到几十万人的灭国之战,其牵扯到方方面面,远不是他一个后世人,凭借一点小聪明,就能轻易改变结局的。

  此刻,李府之门大开,李信竟然亲自出来迎接。

  “赵佗见过李将军。”

  “哈哈,赵佗,我早就在等你了。快快进来!”

  李信大步走出,行走带风,让赵佗微微感叹,李将军虽久战床榻,其锐气依旧不逊战场之时。

上一篇:高天之上

下一篇:玩转那座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