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起飞的东君
副将的权力比其他裨将军要大,其提出的建议,往往会让主将认真考虑。
王翦灭燕时,其副将就是辛胜。但辛胜和王翦一样都是稳妥性子,其光辉难免被李信和羌瘣抢走,倒是显得存在感不强。
听到赵佗这话,秦王政雄鹰般的眸子眯了起来。
这小子,问了一个角度刁钻的问题。
他淡淡道:“蒙恬。”
蒙恬!
赵佗倒吸一口凉气,果真如此。
中郎将蒙恬!
他赵佗在秦宫当中郎时候的老领导。
赵佗之所以惊讶,倒不是说蒙恬此人没有能力,在历史上,蒙恬北却匈奴七百余里,麾下统领着数十万大军,声威震于北疆,在整个秦朝都是首屈一指的大将。
但那是以后,现在的蒙恬虽然熟读兵书,父、祖皆为名将。且有左庶长的高爵,位居中郎将一职。但他实则从未上过战场,沙场征战的经验甚至还没有赵佗多。
且蒙恬比李信还要小几岁,这样的人来当李信的副将,然后去灭楚国。
这种灭楚组合,赵佗光是想想就头皮发麻。
他知道秦王政之所以这样做,多半是想任用一批郎官出身的青壮将领,用以取代王翦、杨端和、辛胜等老将,要为秦军注入新鲜的血液,同时削弱那些老将的权威,避免出现功高震主的局面。
放在普通战事中,本来也没什么,但在灭楚时做这种事,就有些儿戏了。
一切,都是因为骄傲作祟啊。
眼见赵佗面色变换,秦王政皱眉道:“怎么,你认为蒙恬不行。”
事到此处,赵佗也不得不迎难而上了。
他咬牙道:“赵佗曾在蒙中郎将手下任职,自然知道中郎将乃是天生的将才,又有家传兵学,未来定是天下名将。”
秦王政点头,蒙恬是继李信之后,他最为欣赏的少壮派将领,能力肯定是有的。
但赵佗话音猛然一变,大声道:“但臣亦听闻吴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且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有李信将军为主将,此番伐楚自然无碍。但副将若是选择一老成持重的战将,那就像在老虎身上插上一对翅膀,此战更是能事半而功倍,越发的稳妥。”
秦王政皱了皱眉,虽然赵佗没有明说,但其话中的意思不外乎就是说蒙恬没有上过战场,能力恐怕不行,会让此战有风险。
让他谨慎考虑,不如选个老将来辅佐李信。
秦王政也曾考虑过灭楚的难度。
如今的楚国早已大不如昔,不仅内部分裂,其军队战斗力也下滑严重,去岁王贲夺取楚国十多座城池就是明证。
王贲数万之师就能打的楚军丢盔卸甲,他秦王政一次派出二十万大军,岂不是能吓得楚王屁滚尿流,灭楚小菜一碟。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李信是沙场宿将,在灭赵、燕之时有着非常亮眼的表现,那种勇往直前的锐气深得秦王政赏识,简直就是新一代的秦国战神。
有这般人物带队,秦王政灭楚之心爆棚。
此战的副将是谁,其实并无所谓。
秦王政之所以选择蒙恬,其实是希望李信带带他,让蒙恬学点战场经验,日后成为他秦王政的肱骨战将。
不过赵佗那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也是有道理的。
让秦王政略微动容。
是啊,战争乃是一个国家最大的事情,关乎一国的生死存亡,不能等闲视之,用一老将来辅佐李信,确实更加稳妥。
蒙恬,毕竟没上过战场。
秦王政随口问道:“你既然觉得用老将来辅佐会更加稳妥,心里是否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赵佗点头道:“臣确实觉得有一人,比蒙中郎将更加合适。”
秦王政怔了怔,他本是随口一问,没想到赵佗还真回答了。
这是完全不智的行为。
不管赵佗心中的那人是谁,哪怕是杨端和、辛胜,甚至是王贲这种灭国名将,都绝对会让蒙氏一族觉得很不爽。
相当于指着蒙恬的鼻子说,你小子不如那人。
一旦传出去,哪怕蒙恬性格再好,也会被得罪的死死的,属于当众嘲讽了。
这样的做法,不太像是赵佗平日的处事风格。
就连一旁侍立不语的赵高,也不由眼皮直跳,他虽然因为范义之事,心中恨上了蒙氏,但也不敢这样在秦王面前贬低蒙恬。
这赵佗今日是把脑袋撞墙上了吗?
莫非我赵高看错了,此人怎么会做这么愚蠢的事情。
此番说话不仅会得罪蒙氏,甚至在秦王心中,对赵佗的评价恐怕都会降低不少。
秦王政面色不愉,但他的好奇心也到达极点,将一直握在手里的简牍往案上一扔,头颅往前微微倾斜,问道:“赵佗,你说的那人,是谁?”
赵高闭上了眼,他觉得今日的赵佗真是蠢死了。
然而下一秒,随着赵佗说出那人的名字,赵高双眼猛睁,愣愣的看着前方的少年。
秦王政更是面色古怪,似笑非笑。
“你说……蒙武?”
第一百九十七章 :李户将
看着赵佗的身影消失在殿外。
秦王政脸上的笑意还未散去,他转头看向侍立一旁的赵高。
“你觉得这小子说的换将之事如何?”
赵高满脸古怪,在赵佗没有说出答案时,他还认为这赵佗今日简直蠢透了,非要去平白得罪蒙氏。
如今才发现自己是小看了赵佗。
这小小少年,心思可是机灵的很啊。
想到此,赵高微笑道:“禀大王,臣认为赵佗之说确实可以,蒙武将军征战沙场多年,亦是我秦国名将。有他为辅助,此番伐楚会更加稳妥,而且蒙中郎将想来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是啊,若是换成蒙武,蒙恬哪敢有什么意见啊,呵呵。”
秦王政越想越觉得有趣,把儿子换成老父亲,也亏赵佗能想得出来。
不过这样一来,这场战争确实要稳妥不少。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秦王政咀嚼着吴孙子的名句,心中若有所思。
……
“蒙恬,中郎将,老领导,我可不是在针对你啊。”
“一切都是为了大局着想。”
赵佗走出秦宫偏殿时,一边伸手抹着头上的汗水,一边在心里默默对蒙恬说着抱歉。
刚才一番问对,虽然秦王政对赵佗的答案不置可否,并未当场说什么。
但赵佗察言观色,觉得对方多半是听进去了。
如今的秦王政,并非统一天下之后,拥有“独夫之心”的始皇帝,对于臣子的一些有用建言,在斟酌后是会采纳的。
虽然在连番胜利后,秦王政自信心爆炸,觉得灭楚的难度不过如此,不会听尉缭、王翦等老臣慎重考虑兵力和主帅的建议。
但一个副将嘛,换一下应该问题不大。
“不管大王最后会不会换将,反正我此番是尽力了。而且推荐的人,应该也不会让蒙氏记恨我吧?”
赵佗一边在心中嘀咕,一边慢悠悠的往宫外走去。
他此番进宫,一来是奉诏觐见大王,二来其实有想见公主的心思。
只可惜,如今的赵佗,身份不再是秦宫中郎。
作为外臣,没有大王召见,他是不得入宫的,更不可能像昔日当中郎时一样,在宫中穿行巡视。
哪怕他和公主只有一墙之隔,如今的赵佗,也没有去求见的资格。
秦国,虽然规矩不如后世明清那般严格。
但未出嫁的公主,肯定是不能随意去见一个外朝臣子。
“唉……”
赵佗回头,望向后宫方向,忍不住幽幽而叹。
“赵大夫好忧伤的口气,不知在感叹何人。”
冷冷的声音随风而来。
惊得赵佗一个激灵,回首一看,见到那人的模样时,顿时让他头皮发麻。
李由。
头戴鹖冠,身穿精致铠甲的李由正站在前路,一双眸子死死的盯着赵佗。
冤家路窄!
赵佗不知是该哭还是该笑,他此番入宫,特意想避开李由,但没想到还是被其堵住了。
不过这也是正常的。作为值守禁中的中郎户将,每一个入宫的外臣,其信息都会上报给李由知晓,所以在赵佗一入宫的时候,李由便已经知道此人来了,只是看他想不想来见赵佗了。
“赵佗见过李户将,许久不见,李户将可好。”
赵佗很快就恢复平静,向着李由拱手行礼。
“还好。”
李由淡淡说道,目光却落在赵佗头顶那明晃晃的鹖冠上。
五大夫!
与曾经的自己同爵。
李由脸上的神色越发冰冷:“你还没有说,你刚才是在叹什么气,莫非是想着宫中的什么人,才有感而发吗?”
好强的攻击性!
赵佗眼睛微眯,看李由这模样,是存心找茬啊。
对方既然有撕破脸的打算,那赵佗也不想再装孙子了,一味退让只会被其瞧不起。
赵佗微笑道:“李户将言重了,我刚才只是回忆待在李户将麾下,在宫中值守巡视的日子,如今想来,那些时日真是何等快活。若是可以,赵佗还真想在这宫中再做一次中郎,跟着李户将啊。”
李由一张脸彻底黑了。
赵佗在秦宫当中郎的日子,确实快活。
天天被公主召见,能不快活吗!
这小子话里暗示的意思,真是要将李由气死在当场。
但李由又不能发火,毕竟赵佗的话,他懂归懂,却又在明面上找不出什么毛病。
牙尖嘴利!
竖子可恶!
李由咬牙切齿道:“好,我也怀念你在我麾下的日子,真是让我终生难忘。”
赵佗见李由挡道不走,他也不好离去,更不想在这件事上过多纠缠,便道:“我听说李户将已经升爵为左庶长了,真是恭喜。”
左庶长。
李由脸色越发难看起来。
这小子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当初他被大王赐爵为左庶长,真是让他兴奋到了极点,认为大王对他的宠爱远超赵佗,刻意让他压赵佗一头。
结果没过几天,他就知道赵佗在魏国东境大胜,并且擒拿住魏国宁陵君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