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科技到超级工程 第300章

作者:三分糊涂

  其原理与利用重力装置“拦截”战机入库类似。

  瞄准一颗目标小行星后,先是进入其轨道,随后提速到前方,再缓慢降速,用空心重力环把小行星包裹住,接着启动重力系统,由此抵消小行星的角动量和引力,并最终完成减速。

  这种方式,对于个头较小的小行星极为方便。

  “其实对于大个头的小行星,譬如几公里直径的那种,如果真要开发,可以设计专用的采矿飞船,停在上面后可以自动采矿。”

  “但这个成本还不如从地球上运呢。”

  “算好轨道,成立个采集群,到时候用大型运输飞船直接一船带走就是了。”

  在确定好大型捕获船的设计思路和方案后,专家们就开始七嘴八舌地畅想起其他的场景来。

  “我觉得可以,小行星带确实会成为今后的资源地带。”叶铭摘下了VR眼镜,而是用显示器连接画面,他笑着道:“太空时代,母星的资源肯定是能不用就尽量不用的。先从月球,火星和小行星带开始,完了再看看木星这几个大块头的卫星,最后到柯伊伯带。”

  这是马上有人问道:“那奥尔特云呢?”

  “额……站在严谨的角度,在探测器没有过去之前,我们并不能确定到底有没有这么一片区域。”说着叶铭顿了顿,笑了起来:“不过我是持认可立场的。”

  众人就齐齐笑了起来。

  奥尔特云,是为了找到彗星的来源,从而提起的一种假说。

  假说经过不断的发展,目前天文学家普遍认为,奥尔特云是50亿年前形成太阳及其行星的星云之残余物质,并包围着整个太阳系。

  它是彗星的老家。

  只是,设想中,它的半径差不多都有一光年了……

  如果真要过去,最起码也得达到1/10光速才有意义。

  “诶,叶总,话说曲率引擎怎么说?”这时章局长的话音在会议室内响起。

  众人便“刷”的一下,就望向了叶铭。

  高维空间膜同时也能改变曲率,这是叶铭在两年前提出的——理论上,现在高维空间膜包着的探测器,就能实现曲率“飞行”。

  “暂时别想了,能量不够。”叶铭摇了摇头:“拿邀月号举例,如果要在邀月号的船体加上空间膜,并进入曲率状态……嗯,准确地说,要达到80%的亚光速状态,它需要的维持能量是四十万兆瓦。超光速的话,五十万兆瓦……”

  “目前邀月号的引擎功率不过一万兆瓦,就算加上超级电极来大规模地储能,也维持不了多久的时间——本质上,曲率引擎还是用能量来换取空间位移,在空间尺度上,它是守恒的。”

  “这里的空间尺度,是高维空间还是三维?”

  “用的是高维空间膜,肯定是高维空间尺度。”叶铭笑了笑,解释道:“我们可以理解为,用空间膜覆盖飞船,它其实就已经不是在三维空间中进行位移了,而是在四维空间中进行位移。只是在高维中,可以不用遵循光速不可超越的原则。”

  “嗯……甚至我们可以认为,高维空间膜的曲率改变移动,其实是高维在三维的投影在移动。”

  章局长大笑:“得,越来越玄了。”

  叶铭也笑:“是啊……这玩意,现在还没个准,咱们也只是管中窥豹,真要实现可控的,完美的曲率航行,还得等到理论成熟和统一了才行。对了,飞碟进度怎么样了?刚才罗总又打着道喜的幌子来问进度了。”

  所谓“飞碟”,指的是此前设计的碟形运输船。

  嗯……专门用来起降大件零部件的那种。

  设计中,它完美地利用了反重力力场结构,可以很轻松地实现大件设备的装卸。用来运输那些一体成型的引擎和反应堆核心简直不要太方便。

  “快了快了,最多两个月就能点火试飞。”

  ……

  结束会议,叶铭快步走进小院。

  小院里灯火通明,如同白昼。

  漆与墨,墨谷,李东升,钟磊等人已经支起了烧烤摊,而且漆与墨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来个围裙系着,正在旁边和墨谷一边聊天一边穿着肉串。

  “哇,我以为你们都烤好了。”叶铭站到烧烤架子边,把手靠近正在燃烧的固体酒精取暖:“结果还没开始啊?”

  “就等你呢。”李东升熟练地翻着木炭,底火顿时燃了起来:“你会烤不?”

  叶铭咳了一声:“我会吃。”

  众人齐齐一乐。

  随后大家同时动手,叶铭也像模像样地在一旁穿着串儿。

  很快,烟雾升起,李东升化身为烧烤摊主,开始麻利地刷起了菜油和辣椒面。

  一边吃着烧烤,众人也问起了之前叶铭的会议内容,不过在听了几句什么曲率之后大家就没兴趣了,转而把话题引回到了今天发射的黑洞探测器上。

  “现在社交媒体上已经彻底沸腾了。”漆与墨举着手机,递到叶铭面前:“你看,现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嗯,知道,说黑洞探测太冒险了。”叶铭瞥了一眼后不以为意地一笑。

  他虽然不关注社交媒体,但无论是何沫也好,还是伊塔也好,还是会议上其他人聊天也好,总会透露出社交媒体上,网友们目前的态度。

  甚至,非但是网友们,就算是科学界,也有对这次黑洞探测计划持反对意见的,而且这些人还都不是什么无名之辈,还是那种鼎鼎有名的科学家。

  他们非但公开表态人类不宜在此时去探索黑洞,甚至还写了联名信发给了叶铭,发给了联合国,发到了互联网上——这也成了那些持反对意见的网友们的依据之一。

  甚至激进一些的网友,都开始攻击叶铭,说他是个妄图实现自己的好奇心,从而无视人类整体安全的黑暗科学家。

  就仿佛探测一下黑洞,马上就要引发外星人入侵似的。

  这些网友,普遍以国外居多。

  对于此……叶铭只想说,这些人是吃饱了没事干。

  “那到底冒不冒险?”漆与墨睁大眼睛,扑闪扑闪地望着叶铭。

  “额……”叶铭放下烧烤签,片刻后微微一笑:“科学地说,任何对未知事物的探索都是一种冒险。但很显然,这次冒险,是可控以及值得的。”

  “其实这几年,我们冒险干的事还少了么?”叶铭看着众人,轻声道:“从22年开始,到现在28年,才六年时间……我们非但完成了登月,还在月球上建立了那么大的一个基地。”

  叶铭说着抬头望向月球。

  当然,相隔遥远,什么都看不见。

  但随着广寒基地的不断完善和扩大,目前在地球上已经可以通过天文望远镜看到那么一点点的轮廓了。而下一步,广寒基地将会向着面向地球的这一面扩张——由于潮汐锁定,皆时,人类将会在任何一个月光明媚的夜晚看到月球上的基地。

  而这其实还不算什么。

  真正的奇迹,是即将在年底上天的太空城第一期工程。

  太空城修起来之后,人类凭借肉眼就能在天上看到它。

  “包括艾塔,其实也是我们冒险推进的。”叶铭收回视线,笑了一笑:“还有可控核聚变……你说,咱们哪一样不是大步冒进的?”

  漆与墨便轻轻嗯了一声。

  刚才叶铭说到六年的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和叶铭……也刚好认识六年。

  这六年……嗯……好吧,是自己见识他天才的六年。

  值得庆幸的是,国家没有辜负他的天才,反而是全力的支持他,这才有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时候,真想把你脑子敲开看看,里面到底有没有装一台超算。”漆与墨瞥着叶铭,眼波流转。

  听到这话,墨谷倒是微微一怔,她下意识地便望向叶铭的后脑勺。

  她可是记得太清楚了,叶铭的后脑勺里面装了一块芯片,而且……还是她亲自做的手术。

  迟疑了几秒后,墨谷终于还是没有忍住,轻声问道:“你那没事吧?”

  见她摸着后脑勺,叶铭秒懂。

  “当然,当然没事。”叶铭笑着抓起一根烧烤递给漆与墨:“来,吃烧烤!”

  ——不堵住嘴,漆与墨就要问东问西了。

  ……

  第二天,叶铭和李东升便返回了省城——因为潘院士的团队已经抵达省交,下一步就要进行量子计算机的搬迁了。

  虽说量子计算机搬迁早就做了无数次的模拟,但现在艾塔上线的任务非同小可,那是万万出不得半点差错,因此,光是备选方案和弥补措施就做了无数条,是以,本来去年11月份就可以搬的机房,直到翻年了才敢动手。

  而且,潘院士据说还有惊喜给叶铭。

  叶铭前脚回到办公室,潘院士后脚便和唐志高一起赶了过来。

  “潘老师,这是遇到喜事了?”

  叶铭看着潘院士红光满面,一副老当益壮的模样便笑着打趣道。

  “应该是你遇到喜事才对——乔迁之喜。”潘院士转头笑望着唐志高校长:“你说,是不是乔迁之喜?”

  “嗯嗯,算。”唐教授哈哈一笑:“这次搬了,今后就省心了。”

  “其实不搬也没什么。”叶铭笑着摇头:“除了物理上破坏,谁难道还能对艾塔做点什么不成?”

  ——当初决定把量子计算机往地下搬,主要还是考虑到老美那边有不当人的迹象,再加上搬服务器到地下,其行为本身也释放出了国内一种敢打能打的态度,是以才快速地推动了下去。

  如今老美事实上已经放弃敌对,那么从物理安全角度上,其实搬不搬都没所谓了。

  当然,新机房建都建好了,不搬那说不过去嘛……

  “其实相比搬家,我更希望听到您说的惊喜。”叶铭笑眯眯地看着潘院士:“是不是量子硬盘有谱了?”

  “快了。”潘院士也笑眯眯地看着他。

  叶铭微微一怔。

  快了?

  他是知道老潘这个人的,老潘虽说是物理学家,但这么多年搞量子计算机搞下来,早就是个“干实事”的人了。

  他说“快了”,那就是真快了!

  “到什么程度了?”

  “目前我们找到了一种新的晶体材料,光量子信息时间可以保存一年左右……”

  叶铭再次愕然:“我去!这么久?不……等等!”

  叶铭说着腾地起身。

  他快速地在办公室里走来走去,潘院士和老唐两个人对视了一眼,同时笑眯眯地看着他。

  “嗯……一年左右,已经足够了。”

  叶铭走了几步后站定,望向二人。

  “虽然量子计算机和经典计算机架构并不一样,但目前我们的经典运算中,数据排队还是一个大麻烦。”

  潘院士含笑点头。

  量子计算机要完成经典任务,理论上是需要一个强大的翻译层的——体现在艾塔这里,就是用数据中心机房的艾塔来充当翻译层。

  但在将经典任务翻译到量子计算机的运算核心这一步,其实是受到数据排队影响的。

  而制约数据排队的,无非两个。

  一个是缓存,一个是存储。

  嗯……你甚至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个是内存,一个是硬盘。

  那么这种光量子信息可以保存一年的材料,就可以充当这个“内存”。

  “我们已经开发出了一套小型的量子计算机系统,用来辅助艾塔的数据交换。”

  潘院士望向叶铭,轻轻呼气:“这大概,可以把艾塔的运算能力再次提一个台阶。”

第424章 地下城

  理论上,量子计算机在并行任务的执行效率比传统计算机高出指数级。嗯……实际上也是如此。

  位于脑机中心数据机房的量子计算机“艾塔”,目前只有不到五百万个量子运算单元,每个运算单元纠缠的光量子从一开始的8对,到现在最高的30余对——比起实验室的五十余对差得有点多。

  但就这样,艾塔依旧可以轻轻松松地靠着这些光量子运算单元来完成所有交给她的任务。

  坦白说,这其实是让量子计算科学家们大为不解的,因为艾塔对计算任务的分配原理,是她自己思考的结果,纯粹就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无法触及的“量子AI思维”。

  为了弄清楚艾塔这种高效的思维模式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计算机和AI界已经成立了一门新的量子思维学科来专门研究她。

  然而,即便艾塔+量子超算有着无与伦比的算力,足以应付目前所有任务,但随着她的业务范围越来越多,特别是超距通讯实现之后,基于中心化计算的伊塔系统也越来越普及……

  再加上非洲乃至亚洲已经有国家打算跟着埃塞学习,全面接入艾塔进入安全领域……

  这样一来,中心化的劣势就显现出来了。

  那就是数据带宽不够了。

  举个例子,就仿佛,艾塔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可以光速处理文件的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