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罗青卷 第189章

作者:一炁化三清

  这个字光华暗淡,却不容变化,轻微跳动间,猛地遁入虚空,向着幽州而去。

  同样是浩然府中,一处书院之中,一位正在讲学的老妇人猛地抬起头,其下坐着的弟子纷纷露出诧异之色,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老师出现明显的情绪变化。

  下一秒,老妇人伸出洁白的双手,当空一挥,四周书籍书籍之中,各有文气翻滚,化作五彩丝线,汇聚在夫人手中,五指轻抚,长丝汇聚,隐约有山河虚影,都被编入一个散发华彩的“秀”字。

  五指松开,华彩四散,“秀”字亦是顺着联系,腾空而起。

  下方诸位学子还未来的开口询问,又是见到边上墨家课堂的老师从教室中走出,他步伐前进的时候,各类数据在他身边一一浮现,身上不断传出机括跳动、弹动的声音,不时有齿轮、木块跌落,甚至还有几道金铁零件从他面上被弹飞出去,瞬间其面容时而呆板,时而扭曲,好似千人万面汇聚其上。

  但最后,诸多落下的零件一一飞回,互相卡住,诸多信息都是汇聚在一起,先是显露“偃”而后化作“墨”字,随着他目光的变化,跟着“秀”字一起消失,向着幽州而去。

  伴随着两个字的离开,两位老师的身上也是浮现出细微的涟漪,将身边的学子拉入一重幻象之中。

  “一个两个,都是这么的闹腾啊!你说是吧!”

  同样在浩然府中,一个正在晒药的邋遢大夫,不断翻着眼前的药材,头却看向不远处的农田,对着内里一位正在弯腰观察粮食的老人高喊,老者并不在意大夫的话语,只是不断的记录着手中植物的信息,一滴滴汗水从他面上滑落,跌落在泥土之中。

  地气涌动,青苗摇晃,二者气息在汗水的凝聚下,化为一个“农”字,顺着地脉,流向幽州。

  而先前开口的大夫,摇了摇头,嘴角上翘,将几个品质较差的药材挑出,放在边上另一个框内,药材落下的瞬间,药香散溢,汇聚成一个“医”字,紧跟着“农”字离开。

  当然,浩然府中更多的还是“儒”字,虽然这些“儒”字各个气息不同,含义不同,但这个字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框架,能够承载大量不同的思想,将各类理念包容进去,最终汇聚在一起,化作一道散发各色流光的浩瀚长河,升腾而去。

  一个又一个字汇聚而来,环绕在大宗师的身边,让大宗师身上的气息越发浩瀚澎湃,他看着弥罗,伸手一挥,一个个字跌落到弥罗演绎出的人间万象之中。

  这些字在落地之前就相互交织,相互挤压,还未完全落下就已经纷纷炸开,化作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文字,凌空排列,相互组合,字成句,句成章,章叠成书,书汇成理。

  最终,落入人间的乃是道理,而非文字。

  道理和人间相合,又是引出了一个个具体的事物。

  例如石英、长石、黏土、矿石等物混合一起,在高炉火焰之中燃烧,化作各类精美瓷器和各色铁器。

  铁器腾空,劈开木材,相互敲打,制作零件,做出兵刃,护卫边疆;构建纺织机,将蚕丝编织成绸;制作车船,贯通各地;还有制作农具,提升农产。

  而丝绸和部分铁器相互结合,又会构建出衣服和铠甲,强化边疆防御能力;车船往来各州,带动商业发展;又有各类技术随着商业一起,在各地交换,文明得以提升。

  可以说各类道理,结合实物,让妙有境内许多原本有些呆板点东西变得活跃起来,就像是一潭死水,便编制各类脉络,配合诸多器具,开始流通起来。

  而流动之间,又是在不断扩张缘由的水池大小,填充入更多的水流。

  农具、铁器、瓷器、纸张、丝绸、车船、楼阁等等实物,在变化之中不断加强,不断提升。

  耕种、求学、诗会、行商、舞蹈、祭祀、军队等等景象,也是在变化之中日新月异。

  文明的变更,更是带动道理的变化,无数新的道理,开始在妙有境内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这些道理,又是相互交织,相互串联,最终汇聚到弥罗的心神之中,刺激弥罗的念头变化,刺激他的法相显化,于原有的诸多法相之外,再次浮现出一个全新的法相。

  这个法相侧面宛如天下黎民百姓,又好似无穷信息汇聚,他身上的长袍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构建成诗词歌赋,曲调书籍,描绘山河人文,计算天下数值,记录历史变迁,勾画周天星斗……

  就好像要将一切文明都汇聚入这一侧面之中。

  最奇妙的是,伴随着这个侧面的成型,昔日被弥罗记入心中的几个太虚幻境生灵也是再一次的活了过来,比起原本弥罗记忆的美化,如今的他们好像真的生活在弥罗的记忆之中,有了喜怒哀乐,有了悲欢离合。

  他们停滞的形象变得更加鲜活,虽然本质受限于弥罗的记忆,无法更改,但比起过去,他们却更加符合人的含义。

  而随着他们的鲜活,又是有丝丝缕缕的气象汇聚入侧面之中,让其更加强大。

  最终诸多力量,让弥罗的侧面更加完善,让其形象更加浩大,直接覆盖了整个妙有境人间万象。

  弥罗看着自己新生的侧面,轻声道嘀咕道:“苍生万民相?”

  “苍生万民相?这是你给自己法相起的名字吗?倒也不差!”

  大宗师看着弥罗新生的法相侧面,轻声赞叹。

第423章 化身游

  此时的大宗师形神已经淡薄,宛如一道浩瀚的文气,同九天之上的气机相合,显然随时都会离开。

  弥罗毕恭毕敬的施礼道:“多谢前辈教诲。”

  “先前我就说过,能记下多少,看你自己的了。我能做的不过是让你能够稍微看清一下人道秩序的变化而已,对比起来,你的能力反倒是出乎我的预料。”

  大宗师抬头看向弥罗记忆构建的几个大陆虚影,那是诸多太虚幻境内生灵的投影,亦是他最上功德的具现。

  “记住过去的存在吗?你这个选择,倒是相当契合我函夏部分神道理念。算下来,如今的你掌握了函夏大半的道则法理运转规律,也就西域佛门了,以及四方魔教的理念比较少。”

  说着,大宗师点了点自己的眉心,从中凝聚出一缕圣辉,递给弥罗:“你的道路,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希望你能记住,佛门之道唯心至上,虽虚无缥缈,却也有可悟之理。但四方魔教行事偏激,易同外界魔气交合,你在感悟之时,需要小心谨慎。我这一点灵光,乃是根据函夏秩序而生,若是魔气过盛,自会生出变化,到时你需多加关注。”

  说完,大宗师便是化作一点流光,消失在天地之间,唯独留下其人道秩序感悟,依旧在幽州,乃至函夏地脉之中传播。

  弥罗对着大宗师离去的方向又是拜了拜,将其留下的灵光送入自家功德所化的金灯之中。

  说起来,弥罗的功德金灯比起最初的时候,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

  其中有着太虚幻境、函夏地脉、阴世冥土以及弥罗自身修行之道,在心神的防护上,丝毫不比那些灵性生慧,神意外显的中品法宝差多少。

  此刻,将大宗师飞升后留下的灵光融入其中,弥罗原以为会进一步提升心神的防御能力,却不想大宗师灵光之中蕴含的秩序之理,竟然将金灯内的诸多理念汇总,联通,强化了对于术法和杀伐神通的防御能力。

  弥罗一抹天灵,宝光浮现,一盏盏金灯沉浮,垂下点点火星,化作璎珞护持四周。

  稍稍感知一二,弥罗心中便有了数,暗暗摇头,心中有些可惜道:‘实质性的防御力其实并没有提升,大宗师留下的灵光提升的是光辉防御的韧性,说白了是对范围性攻击的抵御能力提升,对于能够瞬间破开我防御的突袭式攻击,起到的作用依旧不大。’

  这么想着,弥罗便是取出玄黄玉笏将其拿出,一手握着,轻轻敲打另一手掌心。

  他抬头看了一眼书院之中,带着诸多学子畅游大宗师留下秩序法理的【百家学士】,起身回到妙有境内整理今日所得。

  毕竟先前大宗师虽然帮他梳理了人道秩序,可天地之间的秩序本就复杂,函夏的秩序更是天人合一的体现,其中有些是先天生成的自然之道,例如生老病死,枯荣变化;有些是帝君同诸位仙神梳理而成,例如函夏内部的日月星辰升降;还有些是被先贤总结出来,记载在书中,传播于后世,随着一代代百家修士的梳理、总结,最终同函夏秩序相合,构建的新秩序。

  其中诸位先贤总结的道理,或多或少会因为会因自身所知、时代局限性等等原因,难以契合这个时代。

  大宗师的梳理,只是起个头,帮忙引导这些秩序,使其不至于混乱,至于如何整理、归纳,那是弥罗自己该做的事情。

  当然,比起弥罗原先的闭门造车,凝聚万民相的弥罗,此刻能够借助大宗师留下的秩序,稍稍借用一下幽州部分生灵的意识。

  这是百家修士,文心成就到一定程度之后,都能拥有的特权。

  人道秩序随着弥罗意识生出的涟漪,向着四周凡人辐射、散发而去,每一个人又好似湖面上的礁石触碰到涟漪,在接触的瞬间,又生出新的涟漪。

  涟漪和涟漪交织,让幽州的人道意识出现些许波澜,而弥罗也顺势将这些波澜和自身妙有境的人间景象重合,进而推动其对于人道的探索。

  “这么快就掌握了人道的运转规律吗?看样子,倒是无需我等再搭把手。”

  镇幽城杨府内,杨老太君感受到人道秩序之上的些微涟漪,嘴角勾起,原本举起的手杖缓缓放下。

  坐在老太君边上的王曦明见状,眼睛微微眯起:“星辰秩序、幽冥秩序和人道秩序,都已经被其收拢部分,只是这人道秩序原本根基就浅,此刻虽然大成,但火候还是差了点,还需要再过一段时间,让他将幽州知名书院都走个遍后,才能让他前往西方雍州。”

  “我看短时间内,他是走不了了。且不说各大书院院长原本的想法,就说现在这小子算是得了我们幽州大宗师的传承,那些院长不趁机从他身上榨出三两油来,怎么可能放人?”

  听闻老太君这话,王曦明点头道:“老太君所言甚是,我现在就催促一二。”

  说完,王曦明的手中浮现出一线星光,借着日光遁入虚空,轻轻波动涟漪,让弥罗有所察觉。

  放下手中毛笔,弥罗看向镇幽城方向,微微皱眉,又是看了一眼书院中如痴如醉的最多学子,以及同样沉浸其中的【百家学士】,心中默默计算了一下时间。

  心念一动,宝卷飞出,又有五位【百家学士】出现在弥罗身前,看着五尊化身,弥罗细细感知消耗,又是点破三尊。

  剩下两位【百家学士】此刻依旧和弥罗同心同念,见状立刻知道了对方的想法,其中一位忍不住开口:“你倒是会使唤人,自个留在妙有境内研究,让我等四处奔波。”

  对此,弥罗只是拱了拱手,道:“你我本是一体,何来使唤人一说,就麻烦两位先去两处书院,我稍后就到。”

  另一位【百家学士】闻言,笑骂道:“到了也是让边上书院中的‘我’去另外一个书院学习和讲学吧。也亏你想得出这种方法折腾自己,像你说的,你我本是一体,我们操劳,你又能好到哪里去?所需心神不还是那么多?倒不如少分出一尊,不要让精神那么紧绷。”

  弥罗摇头道:“我不让自己的精神稍微紧绷一些,到时候我等的时间可能就不够了。麻烦两位先操劳一下,等过了几个书院,我就召回一尊。”

  “随你。”说完,两位【百家学士】便是各自架着遁光,从妙有境内飞出。

  在二者离开的瞬间,弥罗顿感自身心神略微沉重少许,他揉了揉眉心,整理了一下情绪,继续梳理此次所得。

第424章 天何言

  弥罗以化身往返于幽州各处书院,此举虽然大大缩短了所需时间,但对于精力的消耗却直线上升,除此之外,部分百家修士认为弥罗并不尊重自家书院,难免有所刁难。

  自知理亏的弥罗自然一一接下,并借着手中执掌的道则法理,赢多输少,久而久之,倒是激起了不少学子的好胜心,前赴后继的向着弥罗发起挑战。

  而随着挑战次数的增加,弥罗获取的信息也是越来越多,万民相变化越发如意,对百家秩序、古人事迹、圣贤言论都是信手拈来,不过寥寥数语,就能直指核心,失败次数自然减少。

  等到弥罗走到最后一家书院的时候,全院三十二位学子先后上台,除去弥罗留情面打平的六局之外,剩下唯有三局是书院天骄扛下弥罗压力,保持不败而已。

  “遥记得几月前,这位弥罗道人和书院学习论道,九局一败二平,如今三十二局,九平二十三胜,当真是天赋异禀,远胜常人。可惜,此人却专精于仙道,眼前书院中人不过化身而已。”

  一位老儒站在学院之外,看着弥罗收拢气数,汇聚文思,轻声感慨。

  边上一位样貌秀丽的女儒生忍不住开口:“若无大宗师垂青,他又如何能够做到如此程程度。”

  同行的青年儒生闻言,点头道:“三妹所言甚是,这弥罗不过是仗着……诶呦……”

  男子话未说完,脑袋便被边上的老儒抬手用木尺敲打三下,边上的女儒生亦是在其注视下伸出手心,受了三尺。

  “大宗师之道,他可曾隐瞒,弥罗道人又可曾隐瞒,你亦是从中有所领悟,为何做不到如弥罗一般联系百家,学贯古今?承认他人比你优秀,有这么难吗?”

  老儒说完,又是呵斥一句:“回去你们两个都给我抄写《问德》百次!”

  兄妹二人闻言,面色都出现细微的变化,《问德》乃是函夏儒家先贤根据函夏特色书写的一本经典,是儒生学习道德理念的必修书籍,全书有三十七卷,三万两千多字。

  看上去不多,但他们很清楚老儒口中的抄写,指代的是抄写《问德》内蕴含的意思,哪怕二者皆凝聚文心,每日能抄写也不过万字,这还是全心全意的情况下。

  因此,抄写《问德》百次,少不得两年的时间。

  可二者丝毫不敢反驳,纷纷躬身道:“是!”

  老儒说完,对着边上虚空躬身道:“老朽教徒不严,让道长见笑了。”

  隐匿在边上的弥罗本体,显露出身形,也不理会那男女儒生,只是对老儒拱手道:“敢问前辈是如何看出我的痕迹的?”

  弥罗有些好奇,他的对于百家的认知,在一次次辩论的和比斗中升华,如今气息同四周相合,随着人道秩序起伏,按道理上来讲,不应该被人察觉才对。

  那老儒只是笑道:“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弥罗面色微变,这句话源自于太虚幻境中儒家圣人孔子之言,出自孔子和其弟子子贡的对话。

  其原文大致是:

  孔子说:“我想不说话了。”

  子贡说:“你如果不说话,那么我们这些学生还传述什么呢?”

  孔子说:“天何尝说话呢?四季照常运行,百物照样生长。天说了什么话呢?”

  这里,孔子是借助天,向自己的学生阐释一切规律、法则皆无言而自化,需要自己观察发现的道理。

  深入探索下去,还可以得到启发弟子向更广阔、更深层的领域去思考的道理。

  但此刻这老儒所言,却并非字面上的意思,他其实是指出了弥罗此刻的问题。

  正如王曦明所言,弥罗虽然得到了人道秩序,但他修为进步太快,还是差了些许火候,因此在气息上难免带有些许人为的痕迹,而这却恰恰和弥罗的修行之道有所冲突。

  弥罗之道在于包罗万象,其表象于天,运转亦当如天一般,不曾言,却运转万物。

  明白这一点的弥罗,周身气息立刻出现细微变化,原本特地去契合周围人道秩序起伏的气息,变得随意起来,而也正是在这有意无意之间,气息却更加契合四周变化,且难以捉摸。

  老儒见状,面露惊叹之色,而后又有些犹豫道:“我不过一言,你便有所领悟,此等天赋,未曾入我圣道,实在可惜。不过,我那老伙计在飞升前虽传你自身理念,收拢百家学说,却没有让你转修圣道,反倒是有意帮你隐瞒根底,让我等都察觉不到你的根基核心。所以,你身上到底隐藏着什么?”

  弥罗闻言,沉思片刻,不由看向边上的两位年轻儒生,正打算传音告知,老儒却先一步开口:“三缄其口!”

  话语落下,人道秩序汇聚,化作无形的枷锁封锁四周信息流动,同时断去了二人开口的可能,甚至还顺着二者文气,融入文心之中,一旦有人强行让他们开口,只可能引起文心震荡,造成反噬。

  弥罗这才回应道:“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同先前老儒开口的话语一般无二,两位青年儒生勃然大怒,老儒却面色骤变,轻声道:“原来如此!难怪他要帮你,却是老朽多事了。”

  话语间,老儒看向浩然府的方向,有些气愤道:“我就说那群老家伙怎么突然那么好心,让我来送东西,原来是猜到了你的根基,故意看我的笑话啊!或许,是想再帮你一把?”

  说到最后一句的时候,老儒面色已经变得释然,他从怀中取出两卷散发人道秩序的书册,边上的青年男女见到都是瞪大双眼,盯着其中一册,露出不敢置信的表情。

  老儒指着其中一卷汇聚百家精要的书,道:“此乃浩然府中祭酒,以及诸位博士、教授、讲师花费百日苦工,整理出的百家之道,其中整理和汇总大多数百家学说的基础理论和核心根基。他们托我带来给你,想来是希望你能够更好的领悟圣道精妙,浑厚根基。”

  而后,老儒又是指着另一卷散发秩序气息,显然是原典的书道:“这一本,比不得前面那本,只是我这几年编撰书籍,你若是感兴趣,也可以观摩一二,算是我先前多嘴的赔罪。”

  说完,老儒也不等弥罗回答,施礼后就带着弟子离去。

  老者离去之后,弥罗将两卷书,对着老者离去的方向弯腰施礼。那两位青年儒生或许没有注意,但弥罗先前却清楚的看到,老者在听到自己说出“天何言哉”的时候,表情变化有些许僵硬,勃然色变的时候表情也有些夸张,远没有后来释然来的平和自然。

  显然,这位老者平日乃是一位非常正直的人,并不擅长变脸这种绝活。

第425章 洞微阴经

  “圣人知天道也。知而行之,义也。行之而时,德也。”

  “唯君子道可近求而可远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