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仙 第136章

作者:跃千愁

南竹两边劝,“都别激动。老十五,你看,我们也是一片好心,是来帮衬你的,这也就是同门师兄弟了,换了别人,哪有这好事。”

庾庆:“帮什么帮?就你这身材,是来帮忙的吗?分明是来捣乱的。”

南竹怒道:“不要人身攻击,这和身材有什么关系?胖一点也是条好汉,也照样能搬能扛,做点事还是没问题的。怎么,胖一点就不让活了?老十五,我告诉你,你不要太霸道了!”

他这话已经算是忍着了,若不是考虑到一路上还要花人家的钱,大不了一拍两散,犯不着偷偷摸摸费这心思。

庾庆:“我人身攻击?我们三个这体型凑在一块,只要知道我们的,一看就知道我们是谁。让秦诀知道了的话,会不会让你胖子活下去还真是个问题。”

南竹:“大不了易容!”

庾庆顿时惊为天人,“面目可以易容,胖怎么易?”

“……”南竹有点哑口无言,也有些悲愤,“跑到泞州去了,他怎么认,总不能全天下都是他的耳目吧?老十五,你就是想吃独食,别找那么多理由。”

庾庆嘿嘿:“行,随便,我还懒得管你们!”说罢马鞭连抽,加速驰骋。

南竹和牧傲铁立刻扬鞭疾追。

然两人的坐骑确实是便宜货,跑不快,实在是两人手上的本钱太少了,买不起贵的。

加之两人的体重在那,对马匹也确实是个有力的负担。

没有好马,南竹有一张好嘴,眼看距离越拉越开,当即大声嚷嚷道:“老九,没关系,我们可以慢慢走,反正我们知道地点在哪,反正不到明年第一个朔日也进不去,跑再快也没用。再说了,谁能先找到地点还不一定!”

言下之意很简单,想甩掉我们?没门!

前面的庾庆听的咬牙切齿……

泞州。

地处锦国之南,气候温润,四季如春,雨水丰沛,有利于农作物,因而物产丰饶。又因位在南部海滨,加之境内河道水网交织,有大江大河数条,直通大海,也算是航运和海运重地。

总体来说,在这个世道,泞州算是个较为富饶之地。

泞州城,也是泞州首府,在富饶这个方面越发体现的明显。

城外,船舶码头直达,装船卸船一片忙碌景象,大大小小的货仓数不清。

城内,车水马龙,有锦绣荣华,有贩夫走卒,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船行桥下,两岸酒肆商铺,一间窗口内,是庾庆与牧傲铁对坐的半截身影,隔壁窗口是南竹和一名四十来岁的汉子推杯换盏。

汉子名叫郭文甘,州府的一名刀笔吏,是南竹克服了面对官吏的心理阴影主动结交的。

结交的目的就在一旁凳子上放的厚厚一摞《泞州志》和《泞州全图》。

没办法,云兮生前给的唯一地名就是一个叫做“石矶湾”的小镇,泞州这么大,师兄弟三人在这边人生地不熟的,路上问过一些泞州人士,没人听说过什么石矶湾。

也就敢路边问问,不敢大张旗鼓地到处打听。

后来三人一想,想从偌大个泞州找到那个小镇,还是要俯瞰全局才行,于是直接跑到了泞州州城,于是才有了眼前一幕。

然而三人把《泞州志》和《泞州全图》给反复翻了遍,也没能从众多的小镇中找出一个叫石矶湾的地方。

三人有点担心,毕竟是三千年前一个小镇的名字,谁敢保证没更改过?

问题是地方志上的古地名中也没有发现“石矶湾”这个名字。

借着还东西的说辞,把郭文甘喝了个面红耳赤后,南竹才将话题转到了那两部东西上,指着说道:“郭兄,这州志好像有点不对呀,怎么感觉许多地方的载述断断续续的?”

郭文甘反问:“怎讲?”

南竹:“你看,我举个例子,地方历任主官,志上一般都有记载,但许多地方明显断了层,感觉有不少的丢失啊!”

郭文甘哈哈一笑,“锦国一统之前,哪个地方没被战火肆虐过?许多东西都毁在了战火中,这种文志都是能修则修,至于能恢复多少,也无非是看能找到多少相关文卷,有缺失很正常。”

南竹皱眉道:“那也就是说,想看到绵延不断的完整州志已经不可能了?”

“那是不可能了。”郭文甘摇头,旋即又一顿,迟疑道:“有一个地方也许能看到较完整的。”

南竹立刻追问:“哪里?”

郭文甘:“闻氏藏书阁。”

南竹又请教:“不知位处何地?”

郭文甘顿时讶异,“泞州闻氏,已在泞州延续了两千五百多年,背后站着一个修行大派,是真正的名门望族。锦南三大家族之一的闻氏家族,南兄没听说过吗?”

南竹感觉有所耳闻,却没什么印象,嘴上忙道:“闻氏家族啊!听过听过,但那个什么藏书阁,我这个外地人却是头回听人提起,愿恭听郭兄点拨。”

第213章 招丁告示

郭文甘举杯与之对饮,放下了酒盅,容了对方给自己斟酒,有些微醺地摇头晃脑道:“青莲山,修行界顶级的灵植门派之一,而闻氏先祖正是青莲山的开山祖师。

那个闻氏先祖不一般呐,不将掌门之位传给自己儿子,反而传给了外人,传给了自己弟子。为免门派内部纷争,还勒令自己儿子退出了门派,不让儿子再过问门派内部的事,硬生生让自己儿子成了个闲人。

闻氏先祖留了祖训,只要青莲山在一天,闻家后世子孙便不得再修行,以免后人借他名义让门派为难。

可以说,这条祖训一直压着整个闻家的后世子孙。

青莲山也因此感恩,默默站在了闻家的身后,闻家后人遇上灾难的时候,青莲山不会不管,可谓多有扶持,这也是闻氏能绵延兴旺两千多年至今的原因。

闻氏先祖的后人不能从武,文风由此兴盛了起来,你想想看,两千多年的历代藏书啊,那哪是一个书房能放下的,肯定要修一个藏书楼才行,于是闻家内部就修了个名叫‘文枢阁’的藏书楼,里面那叫一个包罗万象。”

南竹两眼放光,“如此说来,闻氏藏书阁里应该有保存最完整的州志?”

郭文甘举杯小嘬,“他们那可能也不叫什么州志,但闻氏能在乱世幸存至今,泞州的各种变迁在闻氏这边应该是记载的最完善的,他们族中有专门负责修书的人,会不断补录。你要找的那个什么,什么来着?”

南竹觍着脸笑道:“祖先故地。”

郭文甘:“哦,对,祖先故地,闻氏藏书阁里应该能找到与古地名相对应的地方。不过……闻氏藏书阁恐怕没那么容易进去。”

南竹忙请教:“有何难处?”

郭文甘:“怎么说呢,简而言之,许多收藏都是两千多年前的东西,颇为贵重,那地方不是闲杂人等能随便进出的地方。具体的我也不太了解,只知连闻家子弟都不能随便进出,好像有严格的家规。”

南竹试问道:“外人一律不能借阅?”

郭文甘:“那也不一定吧,还得看是什么人。藏书阁嘛,既然能在家里修那东西,聚的不就是文气,你要真是当今状元来了,文华耀目,那是添光彩的事,别说借阅,肯定是要开门让你进的。

再者就是闻家也不能免俗,真要是什么朝廷大员想进去看看的话,闻家怕是也不好阻拦。至于其他人,没闻氏大,肯定就要按闻氏的规矩来。”

当今状元?南竹摸着下巴,下意识想到了某人的名声好像不下于当今状元,也不知行不行。

郭文甘喝多了,有些絮絮叨叨,“说到闻家呀,也不知今年的祭神大典能不能轮到闻家来主祭。”

南竹一愣,“什么祭神大典?”

“这个都不知道?还真是个彻头彻尾的外地人。泞州海运昌隆,许多人都要靠海吃饭、靠海发财,自然就要祭拜海神,如此风俗下,每年大大小小的祭祀不说,整个泞州的商会每三年会集体组织一次大祭。既然是大祭,肯定有宣读祷文之类的主祭人员。”

“原来如此,这主祭轮谁做有什么讲究吗?”

“闻家背靠青莲山,在泞州也许算是第一大家族,不过历代以来免不了会有些有背景的后起之秀,不说什么抢第一大家族的位置,但未必会怕青莲山。人家论家业、论传承时间也许比不了你闻氏,却不一定会向闻氏低头,竟夺之下,主祭的位置闻氏也偶尔会失手旁落。”

“哦,懂了,每三年一次的大祭,能不能当主祭事关相关家族的颜面,是这样吧?”

“不错。”郭文甘颔首,又举杯与之碰杯,“传说早年的时候,为了争主祭的位置,参与的家族明争暗斗不说,甚至是大打出手,搞的背后的修行门派都介入了,导致波及面太大,闹得上下不得安宁。后是官府出面做中间人进行调和,结果是只许文斗,不许武斗。”

闷酒入口,南竹又为之斟酒,好奇道:“何谓文斗?”

郭文甘:“无非就是诗词赋之类的,各家族有文采的杰出子弟参与比试,邀一些泞州文坛宿老做裁判,哪家赢了哪家就是本届的主祭。往常来说,闻家的底蕴毕竟摆在这里,差不多三次就有两次是闻家主祭。不过这回嘛,闻家怕是有点危险。”

南竹忍不住上下多打量了他两眼,不知这么一个小小刀笔吏何以能洞悉那些大家族的成败,疑问:“郭兄何以断定?”

郭文甘嘿嘿道:“所以说你是外地人,老兄有所不知了吧,万氏是和闻氏别苗头的家族之一,万氏家族手中握有一张大牌,去年京城大考的一甲榜眼便是我们泞州人,是万氏的未来女婿。

听说那位榜眼即将照例还乡省亲,更重要的是与万氏的女儿完婚,婚后应该就要携家眷在京定居了。赶上了这个时候,听说婚期也是万氏早早算计好了的,十有八九要借那位榜眼的才华一用,好压闻氏一头。”

南竹狐疑:“不是各家族子弟参加比试吗?还可以找外援的吗?”

郭文甘反问:“谁敢公然说女婿不是一家人?”

“……”南竹无言,好吧,认了,但还是持怀疑态度,“榜眼就一定能赢吗?”

郭文甘:“朝廷钦定的一甲榜眼,难道要败在一群榜下之人的手上不成,让朝廷的脸面往哪放?有泞州的大员冷眼旁观盯着,而那些做评判的泞州文坛宿老,但凡愿意露脸参加这种事的,都不是顽固不化之人。

再说了,那位榜眼郎也确实是才华非凡。你听说过那个会试四科满分的会元吗?也就是那位名扬天下的探花郎。”

“呃……听说过。”南竹干笑着,笑的有点言不由衷,心想,岂止是认识,天天气我呢,就在隔壁竖着耳朵偷听咱们聊天呢。

郭文甘:“能和那位探花郎一起名列一甲的人,能差哪去?听说他和那位探花郎关系不错,还曾和那位探花郎一起在京城御史台共事。俗话说物以类聚,差不了的。有这种人挟势而来,闻氏的赢面不大,只怕闻氏自己都没了什么底气。”

南竹表面哦了两声,听到有人把老十五夸成一朵花似的,心里有点腻味。

隔壁竖起耳朵的牧傲铁盯着庾庆的反应。

“榜眼……”庾庆皱着眉头想了一阵,才嘀咕出了那人的名字,“殷吉真,是泞州人吗?”

他好像记得殷吉真说过,然而连殷吉真的名字都差点忘了,记不清了何方人氏也很自然。

想起来了又能如何?他默默着摇了摇头,反正他是肯定不会与之照面的,也没必要跟人家叙什么旧,本就不是一路人,更不希望对方知道自己在哪。

酒足饭饱,南竹将那刀笔吏送到楼下,还雇了辆马车送走后,才返回了楼上,钻进了两位师弟的房间。

他见面便问:“都听到了吧?”

两位师弟点了点头。

南竹朝庾庆挑了下下巴,“怎样,你怕是要亲自去一趟闻氏家族的那个什么‘文枢阁’才行。”

庾庆:“人生地不熟的,我亲自去有什么用?这种大户人家的,家里免不了养个把高手看家护院。”

南竹稀奇道:“我说,聪明的时候挺聪明,笨的时候老转不过弯,你这个样子算老几呀,当然进不去。没听那位说么,状元肯定能进去,你那个替考的身份应该不比状元差吧?不用也是浪费,不如暂时利用下。”

庾庆刹那瞪大了双眼,“废话,那身份能随便用,我还用得着你来提醒?噢,我直接找上门说我是阿士衡,那也得人家能信呐。”

南竹:“你不是能写诗作文什么的吗?写出来证明给他们看呐,他们反正喜欢这调调,你这叫投其所好。”

还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庾庆直翻白眼,不想跟他扯这个,“你忘了秦诀了?还有一个叫白兰的玄级妖修,好像也一直在找我报仇,阿士衡的身份不能乱用,我们来了这里的事情不能对外公开,懂不懂?”

既然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三人只好就此打住。

守在这里也没办法,随后结账走人,顺便打听了下闻氏家族在哪个位置。

不管有没有进入闻氏藏书阁的机会,都得先打探一下情况,起码得去闻氏周围踩下点。

听说坐船去方便,三人出了店家就从水巷搭了条船,报了地点,剩下的路线交由了船家。

近一个时辰后,再上岸已在闻氏家族附近。

确切地说,已在闻氏家族的侧门外,也是大宗物品进出的那道门。

门外已经围了一群人,似在看什么告示。

师兄弟三人挤过去一看,是招丁告示。

告示说,闻氏要招一百名家丁,试用期三个月,过了试用期便有机会成为闻氏的正式家丁。

许多人不识字,不知告示上写的是什么,有识字的读给大家听。

不少人听后跃跃欲试,可见闻氏家丁的待遇不错。

“嚯,大家族就是不一样,招家丁一招就是上百人,阔气。”

“有什么稀奇的,三年一次的大祭要开始了,要用不少人手的,每次这个时候,闻家的人手都不够用,都要临时招一批,等大祭过去了,哼,真正能留下的没几个。”

第214章 新家丁

围观路人的议论,师兄弟三人听了一阵后大概明白了。

大祭可不是躲在州城里祭的,是要沿河驱船到海上的,所乘的船也不是一般的船,是要做些排场的,还有海边的祭祀场地筹备等等,需要花不少的人力物力。

闻氏这边要抽调不少人专门筹备这事,不是随便抽十几个人手就能够用的,十几个人连改造一艘送祭品入海的船只都不够。

大量人手一抽调,家里日常一下少了太多人手不合适,所以每当大祭时,都会招些临时的人手。

这种招人的情况,不仅仅是闻家,参与的相关家族都会如此。

总之,想拒绝在这种大祭场合中当陪衬,想正儿八经抛头露脸的,还真不是一般家底子能办到的。

师兄弟三人大致了解了一下情况,就离开了,于河巷边找了个僻静地方商议。

南竹第一个开口问两位师弟,“怎样,要不要混进去?”

庾庆俨然是吃一堑长一智,又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总之算是有了经验,嘀咕道:“怎么又是招聘,怎么咱们走哪都能撞上招聘,不会跟碧海船行一样,又挖好了坑等着,又是咱们主动往里跳吧?”

南竹:“这次不可能,人尽皆知的事,锦国还没出现,人家闻氏就有这惯例了,不可能千年前就挖坑等着你,你以为咱们是什么东西?老十五,犹犹豫豫的,这不像是你的风格呀。”

某人倒不是犹豫,而是莫名警惕,不为别的,就因为和“文”相关的事已经搞的他有了心理阴影。

京城那叫一个折腾哟。

让一个书读的不多的人,长期在一群文人堆里,还要装成百年难得一见的大才子,谁装谁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