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你的大清亡了 第142章

作者:大罗罗

他还知道,一旦朱三太子和卢三好完全控制了江宁城,并且主导了未来的大明新朝廷,那么他们很快就会控制整个江宁府——江宁可是大府!一个江宁城就有几十万人口,如果再加上城外的几个县,百万人口也许都有。而百万人口如果掌握到位了,五万到十万团练兵也是可以拉出来的!

有了那么多的军队,江南那些富得流油的州府还会是大清的地盘吗?

另外,如果江宁一旦没有了耿精忠、尚之信的份儿,他们会怎么办?回福建?还是向镇江、苏州、常州等地进兵?

如果多隆率领的军队最后在芜湖损失惨重,而朝廷又一时抽不出援兵来江南……那江南各府可就真没有抵抗耿精忠、尚之信两万大军的力量了。

如果大员岛上的郑经再来插一脚,那大清的东南富庶之地恐怕一寸都保不住喽!

琢磨了一会儿之后,额楚已经有了主张,为了大清江山,也为了他这个大清罪人的罪可以轻一点儿……他不能顾及江宁满城之中的家眷!

得让他们留在江宁满城中死扛,只有他们死了,大清朝才能争取到整顿江南防务的时间……

额楚咬着牙大喝道:“姓卢的,你以为老夫是傻子?老夫会信你?江宁满城坚不可摧,你根本拿不下来……我们的家眷子弟要是弃坚城而出,一定会被你们追杀,到时候即便能跑到镇江,也是十不存一!现在老夫就去镇江调集大兵回来反攻!老夫就不信,你能在老夫赶回来前打破江宁满城!”

说完,他也不给卢三好理论的机会,挥了挥马鞭,一边打马调头,一边大声呼喊道:“走……咱们快去镇江调兵,然后再打回来!”

跟着他的驻防八旗兵丁虽然都想把家眷带走,但是听额楚那么一分析,好像也有道理,于是就跟着额楚一起扬长而去了。

这下轮到朝阳门瓮城城楼上的王忠孝、陈永华、卢三好他们傻眼了!

他们这回遇上个为国不要家的狠奴才了!

卢三好、陈永华都不是攻城专家,不过他们也知道江宁满城特别不好打!于是都扭头看着曾经指挥军队打下了澳门、广州两座坚城的王忠孝。

“中山……打个满城得花多少时间?”陈永华问。

“五天行不?”卢三好也皱眉道,“如果五天打不下来,耿精忠可就该到了!”

“五天?”王忠孝回头问刘硕川,“刘百户,你觉得这满城要怎么打?”

刘硕川现在已经升官了!

从外委把总升到了百户,真是官运亨通啊!

不过他的官升得也不容易,不仅要跳槽当贰臣,还要参加江宁起事——这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干反清复明!

而且还没得选!

前天他刚把朱三太子、陈永华、王忠孝他们仨领到地方,立马就被扣留了。然后就是一道选择题摆他们面前——要么追随朱三太子当从龙之臣。

要么死!

这种选择题,刘硕川肯定不会选错的。

一把总,还是外委的,当大清忠烈他也不够资格啊!

还不如搏一下,如果成了不就发了?

所以他马上就给朱三太子跪了,并且马上就给封了个百户……锦衣亲军的百户,而且还是目前锦衣亲军中最高级的军官!

哦,或者说他一个人就是锦衣亲军的全部了!

当了锦衣亲军之后,这位刘百户马上就拿出了锦衣卫应有的实力。今儿就是他负责带路领着王忠孝、陈永华、王雷勇和百余精锐,装成江宁团丁,先走水路混进江宁城的东水关,并且一举将之夺取!

然后又押着一个清军守城营的千总登上水关城墙,沿着城墙上的通道一路混到了正阳门瓮城,一波突袭,又拿下了正阳门瓮城。随后又沿着城墙直扑朝阳门瓮城,和借口伤重,领着几十个团丁留在朝阳门瓮城内休息的卢三号一起,突袭夺取了这处紧要之地。

而除了正阳门、朝阳门两座瓮城和江宁东水关之外,现在新大明这边在江宁城内还控制着江宁知府衙门、江宁县衙、上元县衙等三处据点,想要控制整个江宁汉城恐怕都得忙活上好几天!

至于满城……恐怕不好打啊!

“这个……不好打啊!”刘硕川摇摇头,“李中堂,咱们在朝阳门、正阳门、东水关已经弄出不少动静了,皇城内的八旗兵和家眷不可能不知道,偷袭是不可能了。”

他口中的“李中堂”当然就是王忠孝了!

王忠孝现在花名李中山,姓了李……李闯王暂时干不上,就先当一任李中堂吧!

所以王忠孝就给自己封了个“大学士”,这就当中堂了。

李中堂微微点头。

刘硕川则接着说道:“而南京皇城四面都有护城河,只要堵上护城河上的桥梁,想要偷偷混进皇城就没可能了……依卑职之见,要打皇城就只能来硬的或是围困。而咱们的人手有点少,还是先拿下江宁汉城,再牢牢控制住太平门、通济门、正阳门、朝阳门、西化门、小门、北安门等满城各门以及各门之间的城墙,困住皇城内的旗人家眷和部分旗兵,然后等耿王大军到了,再设法攻打皇城吧。”

“也好,”李中堂想了想,一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于是就点点头道,“就先照着刘百户的办法来吧……等团练军大队开过来了,咱们就先控制原本的满城各门和城墙,再拿下汉城的各处城门,并且控制龙江口和城西秦淮河两岸的商埠,安抚住人心,然后再做打算。”

卢三号提醒道:“世凯,要这么布署,那咱们手里的几千团丁可就干不成别的事儿了……再过几日耿精忠他们就要到了,到时候南京是谁的都不好说!”

王忠孝笑道:“南京虽然要紧,但不过是一座孤城……咱们就算牢牢控制了南京,也不见得能打开局面。搞不好,三太子还会让人困在南京,就跟那个太……”

“太?太什么?”卢三好见王忠孝不往下说,就追问了起来。

“没,没什么。”王忠孝笑道,“总之,咱们不能只有一个南京城,还得想办法迅速扩充队伍,再把南京城周围的各县都牢牢掌握起来……有余力的话,再沿着长江向太平府、镇江府等地发展。”

王忠孝的话听着不错,可是要怎么办到呢?

看见卢三好一脸狐疑,王忠孝道:“三好,咱们先别想那么多……抓紧时间,控制满城城墙和江宁汉城!”

“好!”卢三好点点头,“我马上派人去孝陵卫城调兵!”

“等南京的形势稍安后,再把各县的县令都叫到知府衙门,我有一个扩建江南团练的计略要和大家伙好好商量!”

“扩建团练?”卢三号有点担心,“是要搞均田?”

“不,不均田……”王忠孝摇摇头,苦笑道,“咱们在江南可没有搞均田的本钱,只能拉拢地方上的士绅!”

均田,得均得动才行!

要想均得动,一要实力够大!二要阻力够小!

广东那边,王家军的实力够大,起步的时候就有一万几千大军,而均田开始的地方就是香山、新会、新宁三个县。而这三个县又存在大量的沿海“荒地”——差不多半数的土地,因为清廷和尚可喜的迁界海禁给废掉了。

也就是说,王家政权手里掌握着大量可以分配的无主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王忠孝可以先用分配沿海土地拉一波死忠,而对于其他地区的均田也可以放得宽一些——许多不分家的“义门宗族”,都可以不参加均田,同时也只有持田过多大地主才会承受损失。

另外,在广府“内地”,还有大量的平南王府藩庄,那些土地又是可以拿来慷他人之慨的。

所以广东均田的难度其实并不高,拥护的人很多,反对的人很少。

但是在人多田少,士绅实力强大的江南一带,想要均田可不容易!而且王忠孝带到江宁的实力有限,只有大约千人的精锐。

如果他硬要不顾实际情况,在江宁均一波田……搞不好会把朱三太子均成洪教主,把南京城均成天京城。

王忠孝可没那么教条,他早就已经想好辙了!

就是向太平天国的敌人曾剃头学习,在江南办一支湘军似的的团练军!

……

江宁变南京后的第三天,除了皇城这一片依旧被两万三万的八旗家眷和少量旗兵精壮控制之外,整个南京城都已经在朱三太子朱慈炯的领导之下了!

由于朱三太子、卢三好和王忠孝取了个巧,“半买半偷”的将大半个南京城给搞到手中了,所以南京的市面大体还维持着,市面上的秩序也算井然。

不过由于皇城里面尚有负隅顽抗的八旗,而应天府之外的江南地区,基本上还在大清朝廷的拥护者手中。

所以南京城平静而井然的执行之下,也是危机四伏,暗流涌动的。

而在南京应天府衙,一场决定新大明朝廷存亡的关键会议,正在一种少见的平等、和谐、团结的气氛中进行。

这里没有朱洪武那样的英明暴君,也没有什么天父天兄下凡来,有的只是原君、原臣共商国是。

“现在南京城还没有完全收复,定王殿下就急着请诸位过来应天府,还是为了扩军备战的事儿……咱们在南京这边的地盘并不大,而且再过几日耿精忠、尚之信还要过来……靠咱们这几千人,想要在南京这里站稳脚跟可不易啊!如果站不稳脚跟,那咱这一趟不是白来了?大家这些年的苦,也就白吃了!”

在被布置成会场的应天府大堂内发言的是王忠孝,他现在已经脱掉了清朝的官服,还又一次剪掉了半真半假(部分是真,但长度不足,所以有接了一点)的辫子,恢复了明朝的衣冠。不过并没有穿上大学士的那一身,还是一袭便服。

他一边说话,一边看着南京朝廷的草台班子……有朱三太子、陈永华、常明月、何天然、余海涛、王雷勇、张二十一、郑得胜、左元阳、王化行、刘硕川,以及五个应天府属县的县令,就是那几个“官白劳”。

一个个看着都挺兴奋的,也都挺疲倦的。

不到三天时间,他们就把大半座江宁城给安抚控制起来了,恐怕都没怎么合过眼……而且精神也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中吧?

当然了,紧张和不安也是一定的。

因为他们这回干得可是深入敌后,中心开花的活儿。

如果能在南京站住脚,那可就赚大发了……否则的话,功亏一篑,或是给他人作嫁衣也是难免的,甚至有可能把命送了。

“中堂,您是想均田办乡军吗?”问话的是江宁县令景川,他的语气显得有点低沉,看也觉得在南京均田不容易。

“不是……”王忠孝笑道,“现在江宁团练办得好,何苦再横生枝节呢?我的意思是,咱们就把江宁团练做大!”

“要怎么做大?”卢三好问。

这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是有点难!

“三个办法,”王忠孝说,“一是给高额的军饷!要人卖命,不给银子可不行!

二是依靠愿意为我们所用的前明遗民士绅来编练团练……这些士绅有关系有人脉,而且互相之间盘根错节,对于满清肯定也是不满意的,可以为我们所用。

三是……江宁团练要搞兵为将有,兵随将走!”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不好啦,大元要诈尸啦!

“什么叫兵为将有,兵随将走?”

当王忠孝说出“兵为将有,兵随将走”这八个字儿的时候,应天府衙大堂里所有来参加会议的人,都是眉头一紧。

马上就有人接着提问了。

问话的是朱三太子本人,身为候补明献帝,他总该了解一下自己是谁的傀儡吧?

“殿下,”王忠孝回答道,“所谓兵为将有,并不是说将所有的兵都直接归于一将,而是一级一级搞兵为将有,上官为将,下级为兵。譬如一个什长负责招十个兵,这十个兵就是什长的人,最好是什长的手足兄弟。什长之上设哨长,一个哨长负责招十个什长,十个什长最好都是该哨长的至爱亲朋。哨长之上设营长,一个营长负责招募五个哨长,这五个哨长最好都是该营长的门生故旧。

如此兵为将有,就是营长和营以下都是师生、亲朋、同族、同乡,完全形成一个整体,如此方可齐心协力,共死同生!

至于兵随将走,则是为了确保兵为将有可以贯彻到底的方法……也就是将到哪里,兵到哪里!营长、哨长、什长这三长都不能轮换调动,如果这三长战死或退隐,他们所有的一营、一哨、一什之兵,要么遣散,要么按照兵为将有的法子进行重整。

只有这样执行,才能确保将对兵的绝对掌控!

而这套兵为将有,兵随将走的路数,只到营一级,营以上就不必执行了。所有的营长,都得听大明朝廷的话嘛!

另外,这兵为将有和兵随将走之法,目前也只在应天府下属的江宁、上元、句容、溧水、高淳等五县实行。可以依靠五县士绅,再以现有的五县团练为本,鼓励五县团练的大小头领回乡拉人入伙。他们可以当什么官,就看他们能拉到多少人!

至于那些拉不来人的五县团丁,则可以和归顺咱们的原江宁守城营的兵将混编,组成一个新的应天镇,专守应天城。皇城之围,也可以由这个应天镇来管……”

王忠孝侃侃而道,将自己为新大明朝廷准备的建军思路,一条一条细细说来。

他这个“兵为将有,兵随将走”的路子,其实就是历史上曾国藩组建湘军的路子。

虽然后世历史书上对湘军、淮军的评价不高,但湘军的战斗力其实还是很可以的。这支地主团练武装在其诞生之初,就拥有可以和鼎盛时期的太平军刚正面的实力。

在曾国藩开始在衡州练兵的仅仅半年之后的咸丰四年初,湘军就首战告捷,击退了攻入湖南的太平军大队。在之后的几个月中,湘军还在岳州重创太平军,打死了太平军骁将曾天养,收复武昌、汉阳等地,并在这一年的年底攻陷了太平军重兵布防的田家镇,进围九江城。

虽然湘军没过多久又被石达开打得大败亏输,但那并不是湘军的战斗力不行,而是曾国藩只会打呆仗,打不过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

而曾国藩在遭遇石达开之前湘军的一连串胜利,也已经能充分说明只要敢彻底贯彻“兵为将有,兵随将走”的原则,是可以速成出一支精兵的。

如果没有这支“速成湘军”,靠八旗兵和绿营兵两个战五渣,大清朝肯定是过不了咸丰年的!

而目前仅仅拥有应天府江南五县的新大明小朝廷,最需要的也是一支可以在几个月内速成起来的精兵……有了这支精兵,南京小朝廷才能站稳,才能抵挡住大清朝方面可能发起的反攻,而且也不至于落入“耿太师、耿丞相”的手中。

至于这支速成精兵会不会和历史上的湘军一样,在完成其使命后迅速腐朽,则不是王忠孝目前要考虑的。

而“明献帝”朱慈炯也在心里面反复权衡着王忠孝的路子,这个“兵为将有,兵随将走”的办法似乎……也许……应该还行吧?

反正他就一“献帝”,要求也不能太高,想要和太祖爷一样牢牢掌握军队是不大可能的。既然他自己掌握不了,那么让一群“兵为将有,兵随将走”的营头来掌兵,怎么都强过把军队全部交给“某太师”和“某丞相”吧?

毕竟一群营头不大可能篡位啊!

“献帝”只有一个,篡来了给谁当?

想清楚了厉害关系,“明献帝”就点点头道:“李中堂的办法果然高妙……兵如果不为将有,那将又怎么肯全心全意练兵建军呢?兵如果不随将走,那兵又怎么会把将当成衣食父母,让干什么就干什么呢?不过这个高饷养兵……咱们能供得起吗?”

“暂时还供得起,”卢三好点点头道,“两江总督衙门和江宁织造衙门都不在满城里面……这两座衙门都被咱拿下了。多隆是个大贪官,臣的人已经从他的衙门里搜出了十万多两白银,还搜到了二十多万两瑞银江南分号的银票,加一块能有四十万两。江宁织造衙门里面的存银更多,不下五十万两,还存了大量的布匹和绸缎,价值也不下十万两,光是这些就有一百余万两了!

另外,应天府本就是工商荟萃的大城,只要江上的贸易不中断,咱们一年就能收不少税。”

听卢三好这么一说,王忠孝就在心里头一叹:这个卢三好抄家的速度也太快了吧?我正忙着布署围攻满城,他就把多隆和曹玺的衙门给抄了!这下多隆损失可大了……而且他那么贪,还那么好色,怎么可能只被抄出四十余万两银子?

另外,我的那些小师娘呢?是不是都被你个姓卢的贪污了?

“有一百余万两倒是够顶一阵子了!”王忠孝暂时没功夫和卢三好计较,只是掰着手指头算道,“应天团练军的军饷要给高一点,要不然没人卖命的……一个团兵就给三两银子的月饷,要给足,决不能拖欠克扣,伙食、训练等各项开支另算,都不能从月饷中扣除。

至于什长的月饷……就给十两。哨长再翻倍,一个月给二十两。而营长就给五十两一个月,一年给六百两!”

“一年给六百两?”卢三好吸了口气儿,“这都快赶上提督军门的俸禄了!”

“对!”王忠孝点点头,“一个营长就能拿清军绿营提督的饷……我的广东新军也是这样发银子的!

咱们的应天团练军先按照三十营计算,一共就是三十个营长,一年也就开支一万八千两。哨长是一百五十个,按照二百四十两计,也就是三万六千两。什长一千五百人,一年一人一百二十两,一共需要十八万两。营兵一万五千,一人一年给三十六两,就是五十四万两……应天府团练军一年的军饷开支就是七十七万四千两白银!

再加上军粮、训练、军服、器械、火药、各项杂费等等开销,一年有一百二十万两银子应该足够了……如果出战肯定还得放赏,要花多少现在也算不清,以后再说吧!”

“三好,”朱三太子笑着问卢三好,“你看这一百二十万能筹集到吗?这可是咱们的身家性命啊!你如果有办法,那我就支持你当户部尚书兼应天府尹!”

“对对,”陈永华也连连点头,“这银子得花……三好,长江水运的事儿,我去想法子,我现在还没暴露,可以继续吃两头。长江上的商税和应天府的盐税都还是可以保证的,金银的流动应该也能维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