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赛克的忧郁
他的一只脚垫在地上,身体有节奏地抖动着。
男人不作声,似乎在忍耐,又似乎不太屑于答话。
泼皮的气焰更加嚣张了,他上下打量着男人和他的摊子。
“我听说,你跟那些傻子说,就是我们这些人败坏了华人的形象,才让洋人瞧不起我们,有没有这事儿?”
“难道不是吗?”男人盯着那这几个流氓,咬着牙,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哟?你爷爷我还就告诉你了,我在哪都是这模样,横竖还是有口饭吃。”泼皮歪着嘴嘲笑道。
“你不是会演讲吗?你不是会说英语吗?你不是会办报纸吗?怎么混到来摆摊了?也没见那些洋人给你半个铜子儿啊?”
“你们的这些饭,是从同胞们嘴里夺来的,你们连狗都不如!”男人再也忍不住了,怒斥道。
“哟,你他妈还敢还嘴?兄弟们,掀了他的摊子!”
泼皮冲着身边的几个人使了个眼色。
而他自己,已经一脚飞了出去,想要踹翻男人的摊子。
可他突然感觉膝盖传来一阵剧痛。
然后自己便倒在了地上。
刚才站在摊子边上的那个男人一脚磕在了他的膝盖上。
他感觉自己的膝盖好像碎了。
其他的几个小泼皮一拥而上,结果一人挨了一脚。
陈剑秋出脚极为精准,每一脚都踢在了他们的小腹上。
那四五个人倒在地上满地打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乱喊。
为首的泼皮睁开了眼睛,看见陈剑秋正从上往下看着他,眼睛里没有任何情绪的波动。
“爷爷!爷爷!饶我命诶!”
他哀嚎道。
陈剑秋把他提了起来,像提着一个小鸡仔一样。
泼皮的脸被摁在了砚台上。
“把自己的喷出来的东西吸回去。”陈剑秋的声音冷冰冰的。
泼皮说不出话,他的半边脸上沾满了墨水。
最终,是他的辫子承受了所有。
“摊子收了吧。”陈剑秋把泼皮扔到了一边,对着王清福说道,“你就是那个创办了《美华新报》的王清福吧?”
“我的名字叫陈剑秋,我们换个地方说话吧。”
王清福依稀记得自己好像在哪里听到或者看到过这个名字。
他突然想了起来:
“你就是那个西部大老板陈剑秋吗?”
陈剑秋点了点头。
王清福的眼睛里顿时重燃起了希望。
他的报社,好像有救了。
第三百五十九章 不要做沉默的羔羊
王清福卷了摊子上的东西,丢进了一个小推车里,然后准备把桌子还给身后饭店的伙计。
陈剑秋瞥了一眼:“捡要紧的拿吧,其他的可以不要了。”
王清福愣了一下,于是捡起了掉在地上的那支钢笔,又想了下,找了几张纸,包起了那块砚台,揣进了一个袋子里。
两人跨过还在地上打滚的泼皮,向着唐人街外面走去。
“陈老板,你在西部也知道《美华新报》吗?”
王清福一边跟在陈剑秋的后面,一边问道。
陈剑秋起先也不知道这个人,不过在罗斯威尔听几个从东边来的华商提到过。
有一个叫王清福的人,从几年前开始就一直在全国各地演讲,宣传华人平权思想,为在美华人的权益大声疾呼!
不过从那些商人的态度中,陈剑秋明显可以感觉到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意思。
“商人就该赚自己该赚的钱,没事瞎掺乎洋人的事干嘛?”
一个商人对陈剑秋如是说。
而那些未受教育的华工们,听演讲也就是凑个热闹,大多也是一脸茫然。
可以想象,王清福在看见台下这帮人的反应,是多么的绝望。
“你不是在办报纸吗?怎么沦落到唐人街摆地摊了?”陈剑秋有些不解,问道。
“一言难尽啊!”王清福叹了一口气。
“那就找个地方坐下来慢慢说。”陈剑秋指着前方的一家咖啡馆,说道。
两个人进了咖啡馆。
他们找了一个靠窗的座位坐下了。
侍者起初看到两个华人进来占了最好的位置,有些不悦。
但他打量了眼陈剑秋手上的那顶河狸皮的帽子和拍在桌子上的小费后,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
“我被起诉了。”王清福从侍者的手上接过咖啡,很有礼貌地说了一声“谢谢”。
“什么罪名?”陈剑秋问道。
“诽谤,有几个纽约人觉得我在报纸上抹黑了他们的形象。”王清福皱着眉头,“另外,报社没有经费,所以倒闭了。”
陈剑秋想到了这两天看的几份纽约报纸。
包括普利策在内的《纽约世界报》,都大版面充斥着花边新闻和豆腐块的小黄文。
他曾跟普利策探讨过这个问题。
这种报纸质量犹如厕纸。
然而普利策给他的回答却令他大开眼界:
“没错啊,报纸就是人们上厕所的时候读的啊,不是厕纸是什么?再说了,不写小黄文哪来的销量。”
所以,王福清办的报纸,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基本也没有生存下去的可能。
“我听人说,你之前不是在清廷的海关任职么?没有存些钱吗?”陈剑秋问道。
“不瞒你说,我是一个钦犯,逃来美国的。”
“我组织了一个反清的组织,并通过海外关系从国外购买了一批枪械。”
“但这批武器在运回中国经过海关时被海关发现了,我不得不亡命美国,所有的财产都损失殆尽了,连办报社的钱,也是七拼八凑而来。”
王福清非常坦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陈剑秋笑着问他,“万一我是清廷的鹰犬呢?”
“一来是因为我现在是美国公民了,清朝那帮人不敢把我怎么样;二来是我发现你脑后没有辫子。”
王清福看向陈剑秋的目光非常真挚。
“我听说了一些关于你的消息,你在西部边境的地方建了一个厂,华人在那里受雇于你,为你工作。想必,你心中的辫子,也已经剪掉了。”
“不值一提。”陈剑秋微笑道。
看来低调的行为没有白费,东边新闻界的同仁们还不知道那里有个数千人的华人镇子。
“我真的希望,像你这样的人多一点。”王清福叹了口气。
“法案出来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个法案能够在国会通过。”王福清喝了一口咖啡,对着陈剑秋说道。
“那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陈剑秋眼神玩味地看着王清福。
“我认为是在美的华人们习惯了自我封闭,不参政,不议政。”
王清福身体微微前倾,向陈剑秋表达着自己的想法。
“如果你不去投票,或不想投票,他们就会把你看成小爬虫。当你出现在投票箱前时,你就会被看成一个人,会被称兄道弟,会得到香烟、威士忌和啤酒。”
“我知道,在美的华人总数量不多,但这种努力早点开始,或许我们现在就不会这么被动。”
他看着陈剑秋,目光炙热。
“清福,那你曾想过,是什么导致这样的情况发生呢?是谁让我们的同胞变得如此闭塞和无知呢?”
陈剑秋看向了窗外。
“民智未开啊,清福。”
王清福沉默了。
两个人开始喝着各自的咖啡,没有说话。
冬日的暖阳透着落地窗照了进来。
咖啡馆里的人越来越多,周围各种口音的英语,将两人包围其中。
“去把在你过去报社的人重新集结起来吧。”陈剑秋放下了手中的咖啡杯,突然说道,“钱的事情,你不用担心,去做你该做的事情。”
王清福正在发呆,听到陈剑秋的话,如闻仙音。
陈剑秋的目光重新落在了他的身上。
美国这种自治制度决定了,没有任何一个族群会像天使一样免费义务为其它族群争取权益。
一个不参与,不抗争的族群,不上去争抢自己的利益,就必然在利益分配中利益受到损害!
“继续去发声!去努力唤醒更多的人。”陈剑秋说道。
“另外,我要你找到更多醒来的人,我在罗斯威尔的学校,需要你帮我物色更优秀的华人教员。”
王清福连连点头:“那新的报纸叫什么名字呢?”
“名字你自己定吧。”
“那叫《华洋新报》怎么样?”
陈剑秋微微颔首,表示这个报纸名称没有太大的问题。
“另外,我还需要你做一件事情。”陈剑秋说道。
“但说无妨。”
陈剑秋递给了他一张卡片。
“贝尔街34号?”王清福看着卡片上的地址,有些不明所以。
“我需要你联合在美的有识人士,组建一个‘华裔选民联盟’(Association of Chinese American Voters)。”
“我会在这个地址的隔壁,也就是32号,为你们租一套房子作为办公室。它的旁边,就是边境侦探社,所以你不用担心安全的问题。”
王清福心潮澎湃。
十年饮冰,热血难凉。
为在美华人争取权益,乃是他毕生所愿,怎会因为点点挫折而半途而废。
“陈先生!你留在纽约主持大局吧!”他殷切地看向陈剑秋。
陈剑秋摇了摇头:“我在西部还有很多其他的事情要处理。”
有人做面子,就要有人做里子;
有人要呐喊,就有人要在暗中负重前行;
有人站上演讲台,就有人要做好拿枪的准备。
“不过你放心,我会时不时过来的,有什么事情的话直接去边境侦探社找一个叫霍乐迪的人。”陈剑秋拢了拢衣服站了起来。
王清福见陈剑秋执意要走,立即从怀里掏出纸和那支钢笔递到了陈剑秋的面前。
“陈先生,给选民联盟先留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