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96章

作者:远征士兵

可王学新这觉得理所当然的话立时就引来了众人的哄动。

能打坦克可是大事。

鬼子坦克虽说性能不佳,但华夏却奇缺反坦克装备同时也没有生产坦克的能力,从国外进口的坦克也都是些落后被淘汰的玩意。

比如意大利造CV-33,苏制T26,英制维克斯等,都属于一战水平的东西而且数量极为有限。

这使得鬼子坦克在华夏战场上是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在投入坦克的战斗中往往以区区几百人的代价打出重庆方面过万人的伤亡……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被鬼子的坦克吓坏了,或失去战斗下去的信心而选择投降。

而此时王学新居然设计一款装备并自信满满的说它能打坦克,搁谁都不相信哪!

参谋长听着是又惊又喜,赶忙让文书记下,他甚至有了不顾一切去叫首长来的想法。

张万和沉默不语,他有些犹豫,按说其它国家都比华夏先进,要是这玩意这么好,为啥其它人都想不到呢?

苏欣将王学新画的图拿在手里认真看着,似乎是想找出这它的漏洞。

五金几人则交头接耳,有的说行有的说不行各执一词。

“王学新同志!”李长吉一脸不信:“我认为重点依旧是精度,我们都看过‘喷进弹’的试射,它打三百米的目标都能偏离一百米,也就是用这东西命中固定目标都困难,而你却想要用它打会动的坦克,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参谋长也有这方面的担心,他点头道:“是这个理,王学新同志,你是不是把这‘喷进弹’的作用想大了?还有,这‘喷进弹’经过改进后能否提高精度?”

“参谋长!”王学新实话实说:“我们目前还没找到提高精度的方法。”

事实上,在火箭弹上过份追求精度是方向性错误,王学新根本就不考虑这个。

参谋长听了这话就颇有些失望。

王学新说:“它的确存在精度的问题,但咱们可以靠近了打,这样可以尽可能的提高命中率!”

“近?”李长吉好奇的问:“那得多近?”

“我不确定!”王学新回答:“李主任,这玩意还没整出来,谁知道它能打多远!大概一、两百米吧!”

王学新这是根据现代火箭筒的射程打个折扣做的估计。

“王学新同志!”李长吉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如数家珍的说道:“你应该知道鬼子步枪射程四百多米,掷弹筒射程五百米,此外还有机枪等等,在敌人这么远这么强的火力面前,我们却要背着这东西靠近到一百多米的距离打敌人坦克?”

“要不?”王学新反问:“咱们抱着炸药包或是集束手榴弹冲上去炸?”

这么一说李长吉就没有声音了。

道理很简单,靠近一百多米打坦克的确不容易。

问题是华夏目前没有任何反坦克装备,只能组织爆破小组用人命去堆,在这情况下别说一百多米,就是五十米、三十米能将敌人坦克摧毁都不容易。

这时苏欣提了一个问题:“王学新同志,上回‘喷进弹’试射时,我注意到他们是隔远了拉绳点火的,我猜这是因为太近了会被‘喷进弹’尾焰灼伤!”

说着苏欣就把询问的目光投向王学新。

“是的。”王学新回答:“尾焰会波及一米左右!”

苏欣把图片往王学新的方向亮了下,问:“那么,我们怎么才能让射手不被灼伤?”

王学新不由暗赞了声,还是这丫头细心,其它人都没发现这问题,他还以为可以略过不说了,反正生产时自个知道就成。结果还是被挑了出来。

“解决的方法很多!”王学新回答:“比如在前端加一块挡板,再比如为射手穿戴防护头盔,不过这肯定得增加重量,跑来跑去不方便打起来也不安全。所以我就寻思着……咱们能不能先用一部分火药将弹头抛射出去,之后再点火飞向目标!”

苏欣被王学新这想法吓了一跳,分为两级先抛射再依靠“喷进”前行……这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到的。

不过似乎的确可行,这么一来就没有尾焰问题了,同时又不会为射手带来额外的负担和不便。

想看,苏欣就带着难以置信的目光望向王学新。

她不敢相信这是王学新现场想到的方法,看他的样子,似乎早就知道这东西了,而且各种优缺点都在他心里知道如何扬长避短!

见众人争执不下,张万和就对着图片扬了扬头,问着五金:“吴主任,这东西生产起来难不难?”

五金拿过图片看了看,说:“这玩意不是炮管,可以用韧化钢做,十天半个月就差不多了!”

张万和听着就将目光转向参谋长,问:“参谋长,要不咱们做一做?反正也没啥损失,把东西整出来试试,到时候能不能行就一清二楚了!否则咱们在这说个半天也是各说各话!”

参谋长想想也对,把东西做出来再说,是骡子是马到时拉出来遛遛才知道。

于是就点头道:“没问题,我马上去请示首长,估计没问题,你们商量一下做做准备工作!”

张万和应了声:“等您消息!”

参谋长一回指挥部就向首长报告了情况。

首长是一边给前线发报一边听的,当听到这东西可以打坦克时就激动得转过身来。

“是不是真的喔?”首长说:“可以打坦克?那就会给我们在平原地区作战带来很大的主动性了!”

八路军之所要躲进山区,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鬼子手里有坦克和装甲车,尤其鬼子还有装甲列车……这玩意虽说依赖铁路机动,但火力强、弹药足、防护全面,可以说是一块啃不动的硬骨头。

比如这场战役,鬼子装甲列车就在铁路线上来回跑,给八路军造成很大的麻烦。

如果有一种装备背在肩上就可以打坦克……

第197章 问题

五金说得对,火箭筒的生产并不困难,实在不行就用一根钢管也能对付,毕竟火箭弹这东西放地上都能飞,就是会不会灼伤射手的问题。

不过苏欣还是对火箭筒进行了一些细化:前置握柄、激发手柄、小型两脚架还有垫肩托架等,她对这些部件的位置和彼此间的距离进行反复调整,甚至还制作出木制模型让王学新扛着以跪姿、卧姿等感受。

王学新有些不解:“我说,差不多不就行了,还整这么细?”

“这你就不懂了吧,小王同学!”苏欣一脸得意的回答:“这可是战斗,战士们在战场上往往需要长时间握着瞄准,要是距离不对就会增加射手的疲劳感和不适感,也就变相增加了负担影响战斗力!”

王学新一听觉得还真是,而且武器装备这东西真要谨慎,否则一批量生产要改起来就麻烦,于是也就照着做了。

“你管它叫什么?”苏欣问正以卧姿做瞄准的王学新。

“啥?”王学新歪了下头。

“这炮啊?”苏欣朝火箭筒扬了扬头,问:“还没起名吗?”

“R……哪能起名呢?”王学新呵呵了一声:“这不还没整出来吗?”

刚才王学新差点就脱口而出rpg……还好机灵拐得快,否则就要露馅了。

苏欣想了想,说:“要不,就叫……肩扛炮吧!”

“肩……”王学新一时无语:“我说小苏同学,你咋那么没创意呢?用肩膀扛着的炮就叫肩扛炮啊?你就取个‘喷进炮’、‘火箭炮’要不‘火箭筒’也好啊!”

苏欣眼睛一亮:“火箭筒!这名好,像火箭一样打,还有一个吹火筒!所以叫火箭筒!”

我去……

王学新在心里骂了声,这丫头片子咋整天惦记着吹火筒呢?

发射药方面王学新就交给浅野相原一帮鬼子去弄了。不过当然不会让他们自个弄,浅野一干研究员智商高着呢,给他们太多自由说不定就整出什么妖蛾子来。

王学新让药罐子安排十几个人去帮忙。

说是帮忙其实是学艺,跟着鬼子一块做,然后把他们的各种操作都一清二楚的记下来。

药罐子的四分厂甚至还一模一样的整了一套……技术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放心,鬼子毕竟是鬼子,非我族类,技术掌握在他们手里总是不放心!

同时这固体火药搁四分厂那整也很合适,四分厂本来就是整火药的,固体火药柱的加工方法经过王学新改良后略去了最危险的压延工序,完全没必要与其它火药的生产分隔开。

药罐子对此十分积极。

用他的话说,就是:“我几十年都在整黑火药,没劲,现在总算等到个新鲜的,得好好琢磨琢磨!”

说着还拍着小东北的肩膀说:“小东北,往后鬼子那要有什么新玩意,你可得给老哥多留个心眼!”

王学新连声应好,心下却想,火药也就那么几种,你还想要啥新鲜的?

真正困难的还是炮弹,苏欣几个人虽然铸出了炮弹的样子,却有几个问题怎么也解决不了,没办法最后只能来问王学新。

苏欣心下其实是有跟王学新较劲的意思。

她身为一名机械制造专业的高材生,堂堂三分厂的主任,人家都把图画出来了,自个还能造不出来?

但有些东西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比如这火箭弹的固定问题……

想着是只要把火箭弹往“吹火筒”里一插,金属部位卡着激发手柄部位就行了。

但要怎么才能卡在这呢?

要是在平地或仰射还好,如果是在高地上对敌俯射呢?

整个火箭筒是斜向下的,那火箭弹还不得从“吹火筒”里滑出来?

苏欣想了各种办法,比如在“吹火筒”内增设一个卡座,平时卡着,一扣扳机就松开。

但无奈的是,这么一来火箭弹上就得制出卡槽,而且不是一个,应该要一圈……否则只有对准方向才能卡住。

而这必然会影响火箭弹的飞行姿态甚至精度和射程。

不是好办法!

尤其卡座要是失灵没能松开而火箭弹又激发,那就会出大问题了。

想来想去也想不出好办法,只能跟五金一起来找王学新。

此时的王学新正在山洞里当翻译,药罐子派来的一个个工人虽然勤快好学,却无法与那些鬼子交流。

没办法,王学新只能再来跟着忙几天。

制作发射药的困难之处,就是庚烷这东西易挥发且有毒,吸入蒸汽过多会有眩晕、恶心、厌食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失去意识木僵状态……这玩意其实就是一种麻醉剂。

因此整个工作过程都得用防水雨披制作成的防护服包得严严实实的,再戴上防毒面具,交流就通过写字。

幸运的是八路军里防毒面具还不少,原因是鬼子在华夏常常会用毒气弹,八路军要是从鬼子那缴到了防毒面具就都留着。

所以王学新才说让浅野一行人自己干会有危险,他们自己带着防毒面具然后弄点毒气出来就有可能把警卫给毒晕。

苏欣一干人来找王学新时也只能先在外头等着。

到了饭点王学新才出来,他小心的脱去防护服和面具,再用肥皂水把手洗干净……庚烷这东西由皮肤接触都会被吸收。

也难怪没人会想到用它。

然后苏欣等人就迎上来七嘴八舌的说了问题。

王学新一边从警卫员那接过毛巾擦手一边回答道:“你们有没有想过另一个问题,这火箭弹要是没尾翼,这么飞着就无法保持飞行姿态会在空中打滚?”

苏欣“啊?”了一声:“尾翼?那怎么才能装进吹火筒里?”

王学新已经习惯苏欣把火箭筒说成吹火筒了。

他把毛巾递还给警卫员,轻松的回答:“简单!用有弹性的薄钢片制作尾翼,平时用尾翼箍套住,插入吹火筒时尾翼箍因为摩擦力自动脱落,尾翼的弹性就撑着筒壁,这么着火箭弹就不脱落了,两个问题不就一块解决了?”

苏欣吃惊的望着王学新好半天也没能反应过来!

的确简单,但要想到这些却一点都不简单!

第198章 逃跑

最先生产出来的是固体火药柱。

由于大量简化了工序,所以生产固体火药柱的周期由原来的两周时间缩短到了三天半。

其实生产周期还是小事,传统生产工艺致命的弱点是要用带温度的辊筒压延。

于是着火、爆炸不可避免,只能像浅野相原的做法一样,在这道工序时把药量控制在很少的范围内以尽可能减少危害。

新工艺没有这道“卡脖子”的工序,于是产量比传统工艺要大得多,浅野一行人几天时间就生产出十几公斤的固体火药柱,这还是首次带实验性质的试生产。

浅野相原迫切的想知道新工艺制出的发射药效果如何,于是征得王学新的同意后为“喷进弹”制作了一批发射药柱,并将其替换掉老式药柱制出二十枚新型“喷进弹”。

试射那天苏欣等人都来了,毕竟这是将用在火箭筒上的发射药,它的效果直接关系到火箭筒研发是否有意义……如果精度太差存在之前布朗运动的问题,那么火箭筒的命中率也会成级数下降。

试射场地在村外五里的郊外,周围一片空旷袅无人烟,到处是杂草和黄土,不需要担心伤到人或引发大火。

另外,这里也是背风处风力较小……

浅野相原是这么说的:“风力小的地方才更容易观察弹道呢!我们要尽量排除其它干扰因素!”

王学新觉得这话有道理,于是就挑了这地方。

浅野相原对地点很满意,不过他还是让部下在周围支起几根一端挂着白布的细长竹竿。

“这是用来测试风向风速的!”浅野相原解释道:“我们会尽量选择低风速时发射!”

完了后又让部下做好记录准备,这才正式开始。

依旧是拉绳点火,随着浅野相原一声令下,一枚“喷进弹”就“啾”的一声带着长长的尾迹飞射到半空。

一众鬼子当即就“哦”了一声发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