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80章

作者:远征士兵

原先还能喝上小米粥吃上玉米饼,现在小米、玉米之类的都很少见了,就喝红薯汤充饥。

红薯这东西生命力强长得快,把藤折下插着插着就又能长出一堆了,此时紧急栽种还是能保证一定产量。

苏欣给王学新端来红薯汤时候还一脸歉意:“你伤还没好全,本应该补补的,可是现在……”

“没事!”王学新回答:“红薯汤补着呢!”

说着就端着碗狼吞虎咽的喝了起来。

其实这喝到肚子里的大多都是水,当时会饱,没过多久又饿了。

苏欣叹了口气,说道:“幸好你提醒的早,总部还抢到不少粮,可那些粮要留着应急用!”

“我明白!”王学新含糊不清的回答。

喝完了红薯汤,王学新将碗往桌上一放,就迟疑着说道:“小苏同学,这个……就是我们边区这情况,很可能不是短期的,它可能会有一两年!”

事实上八路军是直到43年才算缓过神来,这期间一直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王学新记得在现代时看过一则报道,说是总部电台坏了没法修,只能把唯一一驾骡车送出去卖了才换上一台新的。

据说这还引起了一场风波……战士们个个都饿得眼冒金星,总部的骡车突然没了马上就谣言四起,说是总部把骡子杀了开小灶。上级为此开了场大会才解释清楚。

这虽然是件小事,但从这小事就可以看出这时期的八路军有多艰苦。

苏欣“嗯”了一声,她一边整着碗筷一边回答:“上级早就说过了,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

王学新又问了声:“小苏同学,你有没想过回重庆?”

苏欣手头上的动作一滞,然后就轻轻的点了点头:“想过!”

“那就回去呗!”王学新挺着胸膛说:“这有我呢,兵工厂那我负责顾着!不会比你差多少!”

其实苏欣在这也挺不容易的。

别人那是没地方可去,苏欣可不一样,她家就在重庆,那地方怎么说也是一个抗战中心,而且是大城市,条件肯定比根据地好。

苏欣愣了一会儿,好半天才反应过来:“你说啥呢?你以为我会在这时候离开这里回重庆?”

这一来王学新就懵了,她这刚才还说……

下一秒王学新就明白了,苏欣说的那句“想过”,指的是想家!

“别糊说八道了!”苏欣微笑着将碗筷放进藤篮里,说:“我之前也想过参加八路军是否选错了。不是因为苦,是八路军条件差机器少,我学的东西很多都用不上。现在啊,我知道自己选的没错!”

说着为王学新拉了拉被子,就转身离开了。

虽然苏欣说的简单,但王学新却能理解她的意思。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打鬼子。

之前有所怀疑是因为担心在八路军这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现在之所以“知道自己选的没错”,则是因为意识到八路军才是真正坚持抗战的地方,也是真正需要她的地方。

这个选择不容易。

要是换成王学新,他都不敢保证自己能坚持自己的立场继续呆在这。

根据地这边,这段时间好像有些乱了套了,大家都在忙这忙那的像是没头的苍蝇,但又没忙出什么来。

如果真要说在忙什么的话,那就是尽一切努力“止损”。

法币依旧在发挥作用,根据地的财富源源不断的被敌人掠夺。

总部采取的措施除了王学新说的抛出法币跟敌人抢粮之外,还有对高价购粮者顺藤摸瓜查找源头,找到人之后再将假钱收缴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但是让八路军无奈的是,就连这些人也大多不是汉奸。

“他们许多人是游击区的老乡!”这是参谋长碰到王学新时告诉他的:“鬼子在游击区到处抓人,逮到一家人先不动手,把劳力挑出来让他们带着假钱混进根据地来买东西带回去,要带不回东西就把他家人全杀了!”

参谋长说到这时就叹了一口气:“咱们抓到人的时候那老乡还跪着、哭着求咱们,说要不把这些粮食运回去,他一家几口人就全完了!让咱们不能见死不救,还说他也没干啥犯法的事,就是买些东西!”

听到这王学新不由骂了声,这鬼子他娘的还真毒,用华夏人对付华夏人,让八路军两头都难做。

这时候八路军当然不可能让他们把粮食带出去。

战争有时就是这么残酷,任何时候都不能跟敌人妥协,否则就是把刀递到鬼子手里任人宰割。

另一个止损的方式就是派出战士到百姓中宣传,让老乡们不要卖出自己的东西拒绝以法币而以光华券交易。

这宣传效果并不是很好。

因为光华券之前与法币兑换率是1:1。

虽然两者现在不能兑换了,但百姓心里对它们“一个价”的印像根深蒂固。

那么,一斤麦可以卖三毛甚至更高,为啥还要卖四分?

这不是傻了吗?

老乡们很少会去考虑这四分的光华券能买的东西比三毛法币还要多,而且将来这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

接着参谋长又大概的跟王学新讨论了下长远的生产计划……首长几次想就这方面召开详细的会议,都因为目前主要的工作是“止损”而耽搁了。

参谋长把王学新拉到旁边的一个树墩子上坐下,说:“我和首长一有空就讨论这问题。认为对内的好解决,难的在对外,不只是运输打破禁运的问题,我们这还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卖给敌人的,难道把粮食卖到敌人那?咱们现在还不够吃呢!”

这的确是个头疼的问题。

八路军的生产主要是以农业为主,要说工业,不管是鬼子还是重庆方面都比八路军要强得多。

要跟敌人做生意做买卖,那卖的不可能是工业制品。更应该是卖的农产品换回工业制品。

可是卖什么好呢?

粮食、衣服?

或者手工制品?

粮食和衣服刚被搜刮,像参谋长说的,自己还缺当然没法卖。

手工制品或许可以,但这玩意往往重量轻体积大不利运输,而且售价还低。

千辛万苦的冒着生命危险运一回,换来的钱只怕还不够给贿赂,这不就做赔本生意吗?

第162章 骡马店

“咱们可以打盐啊!”王学新说:“把盐送到县城去卖!”

王学新会知道这个,是因为他想起八路军“将来”增加外汇收入的方式就是依靠盐。

既然“将来”可行,那提议走这条路准没错!

没想到参谋长叹了口气,回道:“咱自个还缺盐呢,哪有盐卖?”

王学新一时就懵了,这不能吧?难道是自己记错了?

见王学新一脸疑惑,参谋长就解释道:“咱附近的确有个产盐地,南面的运城有个盐湖,但那是阎老西儿的地盘。以前没封锁之前还好说,咱们可以派人去打盐,按每驮70元算,贵着呢!现在他们就找借口说没盐不让打了!两千一驮都买不着!”

“咱们就没别的产盐地了吗?”王学新问。

“有倒是有!”参谋长回道:“不过在定边,远着呢!有八百多里吧!虽说是免费让咱们打,但人工加运费这么一算,一驮就得80元上下,所以一直都没往这条路想!”

后来王学新才了解到,此时定边一带是蒙古老乡在管理,之前一直在重庆方面的高压统治之下,36年八路军解放定边后就将其交还给老乡。蒙古老乡为表示感谢,就同意八路军免费在盐池打盐。

于是定边就成了根据地军民盐的主要来源,之后更是成为打破封锁的经济支撑。现在只不过是还没发展起来,难怪参谋长不知道。

“参谋长!”王学新说:“那咱们现在没法去运城打盐,就必须得去定边打啊!”

“话是这么说!”参谋长回答:“但那是不得不这么做。可要是做生意……人家那盐从地里整上来,所有人工加一块儿算十元吧,再加上运费啥的顶多就二、三十元成本。阎老西儿税收得狠,一驮收二十一元的税,所以市价才六十三元。可咱运费都得六十元,哪能卖得过人家呢?”

运城打盐这事之前是参谋长负责与阎老西儿谈的,所以是一清二楚。

王学新觉得这分析没毛病,定边的盐要是成本都高出敌人的售价,那当然就无利可图了。

但是……

王学新有些好奇的问:“参谋长,这运费咋那么贵呢?”

参谋长对这事不太清楚,正好看到张万和从附近经过,就叫了声:“老张,来来来,咱说个事!”

张万和不只是兵工厂厂长还是后勤部长,运输这块他熟,一听这问题就扬着头对王学新说道:“小东北,这你就不知道啦!八百里呢!从定边到这一路上又有许多山路,还有土匪,一驮盐一百五十斤,一天走五十里也得走半个多月,来回一趟就是一个多月,人和牲口吃的东西少说都要十几斤,要不是路上有几家骡马店,这都走不过来!六十元不算多!”

王学新听着下巴都差点掉了下来,八百里一个来回要一个多月?什么情况?

不过想想又觉得正常,这可不是现代的汽车、火车,而且骡马驮着重物靠两条腿走。

另外,还要冒着被土匪抢的危险,说不准还会丢了性命……这么算六十元还真不多!

接着王学新又问:“厂长,这骡马店是啥?卖骡马的吗?”

这一来张万和和参谋长就用一副奇怪的眼神望向王学新。

参谋长问:“小东北,东北不也有骡马店么?你怎么会不知道呢?”

王学新当场就愣了:“有吗?我还真不知道!”

张万和“哦”了一声:“小东北被鬼子关在兵工厂里干活呢,不知道也正常!”

参谋长恍然大悟,然后就解释道:“骡马店可不是卖骡马的,那是给过往运东西的骡马提供草料,给人提供食宿的!”

王学新“哦”了一声就明白了。

这不就是客栈嘛!

想了想,王学新就说道:“参谋长,厂长……我就寻思着,咱们要想做这生意,就得想办法降低成本,这才有钱赚。咱这运输占大头,为啥不把这运输成本降下来呢?”

“你有办法降低成本?”张万和问。

“简单!”王学新回答:“首先咱得修路,路要是不好……比如还有山路,那一匹骡马只能扛一驮,但要是把路修宽一些,这一次就可以运一车!这不就降低成本了么?”

参谋长说:“小东北,这话说的是没错,可修路也不是小事啊!”

张万和迟疑了下,就说道:“参谋长,咱要是得做长远打算,那这路是得修,而且越早修越划得来!”

参谋长一听“长远打算”就明白了。

这话说得对,现在虽然艰苦,但敌人的封锁却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年、两年甚至更久。

而盐又是必须品,每人每天都要。

那么这路当然是迟修不如早修。

早修以后就能享受到好处,要是一直不修就一直在低效率、高成本的运输,这其实也是一种损失。

更何况,现在困难修不起路,往后可能更困难更修不起!

想着参谋长就点了点头:“是这个理,回头我跟首长说一声。”

王学新又接着说道:“咱们还可以开骡马店。您看,咱们规划好半天大概多少路,就在那开一家骡马店,这样运输队每天每餐都有地落脚吃东西喂骡,吃饱喝足了再上路,这一站接着一站的就轻松了,也不要带什么干粮。”

王学新说得高兴了就收不住嘴:

“咱们这不只降低运输成本,自个还创收赚钱。而且咱只认光华券,那老乡不就不用法币而用光华券了?将来要是发行什么新钱,只要一改就成!”

“再说了,那一路上土匪啥的,能算啥呀?咱八路军一路开着骡马店呢,每隔半天路就开几家,那喂马劈柴的伙计腰里都别着盒子炮背上背着步枪,土匪敢来找麻烦?”

“咱这骡马店,老乡住着也放心不是?这运得多速度又快,一路上还安全,运输成本还不得成级数往下降呐?”

“到时候咱再把这盐往敌人和鬼子那一运,嘿嘿……”

参谋长和张万和听着这话都愣了。

这小东北……怎么啥问题在他那解决起来都跟玩儿似的!

第163章 老魏

事实上,王学新从讨论发展生产时就考虑过驱逐法币的问题。

这是大方向所要求的。

如果是之前,也就是只有鬼子投假钱收购物资的时候,根据地还有一线希望能分辨出假币或追溯到源头避免损失。

但若是重庆方面也加入到其中……这方法就行不通了,因为重庆那边使用的是真钱。

这也是当初合作时重庆方面要求八路军使用法币,更要求八路军不得开设银行不得发行货币的原因。

这样一来,重庆方面就可以紧紧抓住八路军的经济,随时可以对其实施经济封锁和物资掠夺。

只不过它发现鬼子抢先动手了。

于是一想,与其让鬼子抢走还不如自己抢,同时在战略上也符合重庆方面的利益,一举数得何乐而不为。

然后就有了根据地现在这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