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700章

作者:远征士兵

不难想像,战场上BF109可以不理会“拉5”,转而以其速度优势甩掉“拉5”然后俯冲攻击地面的八路军坦克,到时八路军坦克不管是T44也好“谢尔曼”也罢,或者是新到的T34就都会成为鬼子BF109的活靶子。

针对这个问题,王学新第一时间找的不是研究所而是与李云龙取得联系。

因为八路军其实已经有对付“坦克开罐器”的装备,那就是基于晶体管的防空系统。

只要防空系统跟着坦克一起前进,那么即便是BF109也拿坦克毫无办法。

不过后来王学新才知道,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已。

“李团长!”王学新在电话里问李云龙:“我们在赤峰有几套晶体管防空系统?”

李云龙一愣,然后就把目光转向了赵刚。

一直以来李云龙都是指挥地面部队,防空方面的事都交由赵刚处理了。

赵刚赶忙拿出一份资料,说:“晶体管防空系统只有一套,还有一套是电子管防空系统,防空飞弹一百三十七枚!”

王学新皱了皱眉头,说:“我会给你们增调两套晶体管防空系统,坦克营的训练,要注意与防空系统的协同!”

“与防空系统的协同?”李云龙听着这话就奇怪了,接着一寻思他就明白了:“小东北,你这意思是说……鬼子有可能用飞机对付我们的坦克?”

“是的!”

“什么样的飞机是咱们的航空队对付不了的啊?”李云龙又问。

“稍后我会给让人给你们发去一份详细报告。”王学新说:“你们按这份报告的数据有针对性的制定训练计划就可以了!”

“是!”李云龙应了声。

李云龙放下电话后心里就奇怪了,鬼子用飞机对付坦克?那是火箭弹呢还是航空炸弹?

可这都不太对啊!

火箭弹打不动坦克,航空炸弹要想炸坦克的话那就得轰炸机,“拉5”加空空飞弹完全有能力拦截吧!

然后王学新那边通过密电把报告一发过来,李云龙就明白了。

“原来还有这么一手!”李云龙说:“他们还能把大炮装在飞机上打坦克!这就有点麻烦了!”

从这句话看就知道李云龙是个行家,知道如果把反坦克炮装在飞机上就使其又拥有装甲能力又拥有惊人的速度,可以说是把反坦克炮和战机的优点相结合,这的确会对坦克造成很大的威胁。

然后李云龙根据王学新的报告和数据一推演,就发现了问题:防空系统根本无法在敌人击毁坦克有效将其拦截……

“小东北!”李云龙马上一个电话就打到王学新的指挥部里,问:“这数据准确吗?鬼子真有这样的装备?”

“可以说准确吧!”王学新回答。

之所以用上“可以”,是因为王学新根本就不知道鬼子会不会这么改装,只是因为汉斯有这种装备而鬼子又有了BF109,于是就猜鬼子有可能会学汉斯的方法把反坦克炮挂在BF109上。

李云龙语气严肃的说道:“如果这数据准确,那问题就大了!”

“什么问题?”王学新有些意外。

“是这样的!”李云龙说:“鬼子这战机时速700公里,而且俯冲的速度很可能更快,也就是说它一分钟就能飞12公里左右,而咱们防空飞弹的射程只有10公里,也就是说从鬼子战机进入射程起到击毁我军坦克可能一分钟都不到,这个时间我军防空飞弹根本来不及将其击落……”

于是王学新就明白问题出在哪了。

他以为只要把晶体管防空系统加进坦克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现在看来是自己把问题想简单了。

张宗平在旁边问了声:“那不就是用坦克换鬼子战机吗?咱们划算啊!”

这话听起来似乎不错,鬼子战机就算击毁了坦克,八路军防空飞弹在此之后将其击毁,就相当于用坦克换鬼子的战机。

这对八路军而言都是划算的,也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

王学新回了一句:“如果鬼子战机的目标是我军的防空系统呢?”

霎时张宗平就没声音了。

防空系统的确有可能成为敌人的目标,因为它带着一个雷达天线上顶部转啊转的,老远一眼就能看到。

而一旦防空系统被敌人战机击毁……那就不存在用坦克换战机这种好事了,而是八路军很可能连鬼子一架战机都无法击毁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状态。

归根结底,就是防空系统这玩意更适合在城里组织防御,因为那时它会有建筑做掩护鬼子战机很难发现它。

一旦它用于野战,旷野中的它马上就会成为敌人首选的打击目标并且第一时间就会被打瘫痪。

王学新不由陷入了沉思。

现在似乎只有两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一是增加防空系统的数量。

比如一个坦克营配三套甚至更多防空系统,这样一来鬼子的航空兵就算击毁一套防空系统,其它的防空系统也能将其击落。

但这似乎并不是个好方法。

因为鬼子用可能以一架战机换一套防空系统……三架战机分别出去换三套防空系统,换完之后八路军地面部队就等着挨打了。

所以,就只有第二种可能:增加防空飞弹的射程。

而这个,又必须得研究所才能做到!

第九百五十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

王学新之所以没发现这方面的问题,应该是与战场脱离太久导致的。

不过这似乎也没法解决,现在总不能让王学新重新拿起步枪走向战场吧!

就算王学新肯这么干,只怕总部也不会同意。

另一方面,王学新脱离战场太久以至对战场的敏感性降低以及逻辑性欠缺其实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就像现在这样,王学新以为可以的东西丢给李云龙,李云龙发现问题后反馈,再由王学新来解决问题……其实并没有造成什么损失,只是浪费了一点时间而已。

人不是全能的,尤其战场上还有那么多装备那么多兵种,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

接着王学新就把问题带到了研究所。

会议室里的研究员一个个都面黄肌瘦一脸疲惫,有许多人甚至在王学新走进办公室前还趴在桌上“呼呼”大睡……这段时间研究所太忙了,又是激光近炸引信又是反舰飞弹的,睡眠不足已经是普遍情况,开会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休息。

这让王学新都有些不好意思了,他觉得自己再提出新问题就无异于在他们沉重的工作上再加一块石头。

苏欣似乎是看出了王学新的心思,她故作轻松的笑了笑,说:“团长,您就说吧,有什么新任务?咱们受得了!”

“是啊,团长!”苏教授也点头道:“这不怪你,还是为了打鬼子吗?咱们明白!”

其它研究员也一个个表示赞同:

“对,能帮战士们打败鬼子,咱们乐意!”

“咱们可比战士们好太多了,咱们只是累一点,战士们可是在战场上流血牺牲啊!”

……

听了研究员说的这些话,王学新的确更好开口了,因为他的负罪感已经被转化到“革命事业”上,而且是大家自觉自愿的。

不过王学新心里却明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许多研发都是王学新抢在需要前提出来的,他可以放松一些,就连现在的防空飞弹射程也是如此。

王学新甚至不确定鬼子有没有“坦克开罐器”。

但战场就是这样,如果不把问题想在前头不把研发进度赶在敌情出现前,结果就很可能会是前线战士的牺牲。

想到这,王学新就一狠心,说道:

“同志们,防空系统又出了新的问题。”

“如果是以前,防空系统用在城镇里保护有限区域的空域不让敌人轰炸,那么其10公里的射程是足够的!”

“但是现在,由于防空系统发展到晶体管,而晶体管的低故障率和可靠性使其有可能在野外随时展开作战,于是就有了野外作战的需求!”

“野外防空作战比城镇作战要复杂得多!”

“因为野外防空作战很可能要面对敌人的炮兵,最重要的还是有可能面对敌人战机的扫射!”

“一旦防空系统被敌人战机打坏,我军地面防空飞弹就全部作废了!”

接着把防空系统的射程问题拿出来一说,研究员们就纷纷点头表示应该增加防空飞弹的射程。

苏教授皱着眉头问道:“可是团长,这防空飞弹的射程增加到多少公里合适呢?”

“我粗略计算了下!”王学新回答:“射程至少要增加到20公里,这样我们差不多就有一分半钟的反应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我们才有可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王学新所说的“保证自身”的安全,就是万一鬼子打算用一架战机来换一套防空系统,也就是全速俯冲向防空系统试图将其击毁,防空系统在这时间内才有可能赶在其前头将其摧毁。

“20公里!”苏教授说:“团长,这就不是简单的增加燃料的问题啊!因为增加燃料就意味着增加飞弹弹体的体积,另外燃料自身也有重量,于是就需要更多的燃料支撑这些重量飞得更远,其结果就是体积重量越来越大,由于体积大受到的空气阻力也会增大,结果又需要更多的燃料……”

王学新明白这个道理。

简单的说,就是20公里的射程虽然是10公里射程两倍,但由于燃料及增加弹体本身存在重量,于是20公里射程的飞弹其需要的燃料要远高于10公里射程飞弹。

接着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弹体和重量都增加了,那么原本一辆汽车能携带两枚飞弹现在是不是只能带一枚?

如果只带一枚,战斗力是不是因此锐减?

如果要保证同等的战斗力,是不是就要更多的汽车?

这么多汽车是不是会使目标增大变得更容易被敌人轰炸?

会不会有后勤的困难,比如需要的汽油也更多……

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王学新也没想到事情会这样越来越复杂,仅仅只是一个增加射程的问题就要重新设计过整套防空系统,而这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实现。

而进攻奉天的战斗又随时都有可能打响。

那是,如果防空问题没有解决而鬼子又真的装备了“坦克开罐器”,八路军的攻势是不是还没发动就注定要失败了?

苏礼国提出了一个建议:“团长,我们为什么不提前做准备?这样即便只有不到一分钟时间,也有可能将敌人来袭战机击落?”

“怎么做这样的准备?”王学新问。

“我们的飞弹虽然只有十公里的射程,但雷达却有三十公里的观测范围!”苏礼国说:“敌人战机一旦进入我军雷达观测范围我们就做好发射飞弹准备,只要它们一进入10公里射程就马上将其击落……”

王学新摇了摇头,说:“这方案听起来的确可行,但实战的情况会比我们想像的复杂得多。比如敌人战机有可能与我军玩声东击西的那套把戏,他们知道我们防空系统的位置,也知道我军防空系统的射程,于是就频繁进出我军射程范围,如果我方飞弹在其一进入射程就发射……最可能的结果是我军飞弹被敌人引诱到全部发射完却没能击落一个目标!”

王学新这么一说苏礼国就没声音了,他知道实战的确像王学新说的那样,鬼子可不会傻呼呼的上来就直接与防空系统拼命。

第九百五十一章 助推器

面对苏教授提出的这个棘手的问题,研究员们一时束手无策。

其实不能说“束手无策”,而是要在短时间内开发出一款全新的且射程在20公里左右的飞弹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果给研究所充足的时间,这倒没有什么技术上的难题。

“团长!”擅长数学的和志民估计道:“如果研发出这款飞弹,我估计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王学新微微点头。

这个时间已经算很短了,这时期的飞弹有些像小飞机,所以设计、定型、试飞等一样都不能少。

这还是因为这时期对飞弹的要求比较低制导系统比较简单,这要是现代,研发一款导弹非得几年时间不可。

“我们没有三个月的时间!”王学新摇了摇头。

虽然他不知道总部准备什么时候进攻奉天,但他却知道不可能等三个月那么久。

原因很简单,此时毛熊正在演习将鬼子主力拖在边境上,鬼子内部兵力十分空虚。

甚至即便八路军进攻奉天的战斗打响了鬼子关东军也未必敢调兵回来救援……鬼子还会担心这是毛熊与八路军联合起来的调虎离山计,一旦鬼子增援奉天毛熊这边就要开打了。

然而,这情况能持续三个月之久吗?

当然不可能,断断续续的持续一个月就差不多了吧!

而且一个月后鬼子也习惯了,到时也没有现在这么紧张了。

因此从总部的角度来看,进攻奉天的战斗越早打响越好,随着时间往后推移,进攻奉天的机会就会一点点消失。

总部之所以现在还没动手,一方面是因为赤峰的兵力还没到位,现在只调来了8万多人,距离预想的10万兵力还有一点距离。

另一方面,则是补给存储不足……10万兵力进攻奉天,这打起来对弹药和补给的消耗可以说是个天文数字,就算有毛熊帮助运输补给也需要一定时间积累。

“那么……”苏欣问了声:“团长,我们有多少时间?”

王学新回答:“我不确定!”

王学新心里其实有一个数字,按目前的兵力和补给情况来看,可能还需要两周时间才能做好准备。

但王学新却不能说,因为这实际上是泄漏了军事机密,它相当于告诉所有人:八路军可能在两周后进攻奉天。

这消息要是传到鬼子那,王学新这责任就大了!